《十六年前的回忆》拓展阅读:李大钊读书的故事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读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坚贞不屈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这篇文章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文中的很多细节让我感触颇深。
李大钊同志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坚守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
他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党组织的发展不辞辛劳。
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不顾个人的安危。
家里的人都为他担心,可他却总是淡定地安慰大家,说局势会好起来的。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的乐观态度,让我不禁为之动容。
当敌人闯进家里的时候,李大钊同志表现得是那样的沉着冷静。
他一点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无畏。
他明知前方是危险,却毫不退缩,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真的太令人敬佩了!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敌人凶神恶煞地冲进来,而李大钊同志却如此镇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啊!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依然保持着他的尊严和坚定。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和对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坚信。
我在想,如果是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恐怕早就吓得不知所措了,而李大钊同志却能如此坚定,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啊!回想起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
而这一切,都是像李大钊同志这样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参观了当地的一个革命纪念馆。
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类文阅读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5篇_读后感作文_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1在我读六年级下学期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十六年前的回忆》,大概内容讲的是:李大钊同志是一个爱国、忠于革命事业的人.为了革命的安危,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到处奔波 . 后来即使局势越来越严重,他也坚决不离开北京.可怕的一天来临了,李大钊一家都被抓了.但他依然显得十分沉着,安定.因为他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终于在那一年的4月28号的那天,他的家人被放了回来,他被绞刑了.这篇文章给我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李大钊的伟大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革命的事业,他不惜一切,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就在遇到危险的同时,也依然显得那么沉着,冷静,保持他呢一贯的严峻态度,没有丝毫畏惧.为了革命的事业,到处奔波,在重要时刻,即使遇到危险也不逃亡,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又是多么的伟大啊!一般人也是做不到的.当然现在世界和平,生活安定,不需要我们去与敌人斗争,不需要我们献出生命,可是最起码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靠自己的智慧、聪明才干去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学了这篇课文,使我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那就是好好学习,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400字2《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
作者回忆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赞扬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怀念、敬仰之情。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痛恨那些国民党反动派的坏蛋!想到了当年四一二反共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残杀共产党员,当我想到当年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我只好对当时的旧中国产生一种无奈。
李大钊就是这些革命者之一,他不怕牺牲坚持留在北京。
让我感到最震撼的是李大钊在被捕时依然沉着冷静面对困难不害怕,在法庭上依然镇定不屈服,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使他有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中国古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叫司马迁,他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书札记】十六年前的回忆(共5则范文)

【读书札记】十六年前的回忆(共5则范文)第一篇:【读书札记】十六年前的回忆(共)【读书札记】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李大钊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李大钊〔一〕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
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一精一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一精一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像他们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奉献自己青春的革命先辈们。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种一精一神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向他们那样,树立远大理想并忠于自己的理想,有坚决的意志和信念,不惧怕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挫折和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的建设事业才会继续繁荣开展下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用血换来的。
我现在要刻苦学习,做一个一爱一祖国、一爱一人民的好少年,将来为一党一、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李大钊〔二〕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
读后,我对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的一党一组织人员被恶人迫害深表惋惜与气愤!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对父亲写的一篇回忆录。
讲述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所做的一些另我难以置信的事情;被捕时的沉着不迫、不慌不忙、沉着冷静的态度;以及被捕后能死也不肯说出一党一组织的机密、后慷慨就义的故事。
玖完文章后,我陷入了沉思。
李大钊同志多么伟大啊!他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一精一神深深感动了我。
令我气愤的是,那些可恶的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了那么多革命烈士,实在令人忍不住唾骂!还有故事中只出现两次的工友阎振三,也同样令人感动。
这让我想到了许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生的伟大死的荣耀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王假设飞他们为了祖国的开展,宁愿把自己的珍贵生命奉献出来!正是有了革命烈士炽一热的一爱一国之心,才有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与决心,这种信心与决心化作一种力量在他们心中占据着,这种力量胜于一切,因为一爱一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作文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作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作文3篇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
其中,主人公——李大钊。
他是一名革命工作者,他热爱工作,热爱祖国,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也是一位合格的丈夫,更是一位合格的党员。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欢迎阅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一)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被父亲----李大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同志在被特务抓住后,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对于敌人的严刑拷打无动于衷,最后被杀死的故事。
尽管敌人十分残酷,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的同敌人进行斗争。
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得异常坚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李大钊大义凛然,矢志不渝,用铮铮铁骨捍卫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谱写了一首壮烈的革命诗篇。
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许多多李大钊似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深情的缅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李大钊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二)清明节,烈士墓前站满了人。
他们的眼眶里带着泪水,不忘记过去的奋斗、牺牲和耻辱。
看着那座在阳光底下折射出光芒的烈士碑,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
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回忆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十六年前,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是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却不幸被敌人发现,抓去严刑逼供。
可是她父亲很沉着,很冷静,绝口不提那些机密,使敌人无法获取信息。
无奈,敌人只好杀了他,而作者和她的母亲、妹妹就被释放了。
当街上传来消息:“李大钊被杀”时,作者非常伤心。
而这个信息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原因是敌人为了削减民众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支持。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叹:“革命烈士们真是伟大!”他们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惜承受严刑拷打,不怕辛苦不怕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部编版)(PDF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节选)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慷慨激昂: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读书的故事
小时候,李大钊每天早上,梳洗完毕,爷爷把红漆小桌擦得锃亮锃亮的,小桌往炕上一放,他就知道该是学习的时候了。
他连忙把书本、笔墨、砚台摆在炕桌上,坐在桌前翻开书本就开始学习了。
就在这一刹那间,全家气氛跟着严肃起来。
爷爷变成一个尊严的“司令官”,孙子就百依百顺地听从爷爷的指挥。
可是学习刚一结束,把书本刚刚闭合起来,他就要跟爷爷撒娇,叫爷爷给他取这个,爷爷不敢拿那个。
可是,小孩子没有一个不贪玩的,要是一天到晚叫他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读书写字,总会有厌倦了的时候。
无论爷爷怎样管得严厉,也挡不住孙子贪玩的天性呵!
李大钊学习疲倦了的时候,他是有办法调剂自己的精神的。
他从小就喜欢跟他的大狸猫在一块儿玩。
这只大狸猫真叫乖觉、聪明,爷爷把桌子放到炕上不久,大狸猫就喵喵地钻到桌子下面来了。
大狸猫变成了他消累解乏的好伴侣。
读书读累了,他便偷偷把手伸到桌子下面,跟大狸猫玩起来。
一会儿揪揪猫的耳朵,一会儿摸摸猫的爪子,猫也用爪子轻轻挠着他的手。
爷爷要是发现孙子没有把心放在书本上,脸上流露出走神的样子,就知道孙子已经念得厌倦了,看看太阳,也该是孙子休息的时候了,就说“到外面玩玩去吧,不要到庙后头去看赌钱的,也不要去看扔坑的,在咱们院子里什么地方都可以玩。
”孙子答应了一声“是”,就跑掉了。
他在后院的大榆树下面钩榆钱,有时在椿树下面捉小猴,有时他用爷爷网蝴蝶的那个小线网到花椒树下网鬼子蝴蝶,网靖蜒,有时,他还要骑着那匹大黄狗满院里跑一阵,溜一阵。
一直玩到估摸着时间到了,这才转回房间来学习。
他玩够了,回到房间学习的时候,经常是不早不晚,恰是时候。
可是,有时来得稍晚一些,爷爷把大拇指和食指伸了出来,做出要去用手指夹孙子脸颊的样子,半开玩笑地说:“贪玩吗?要提防着这个呀!你看,这大剪子怕不怕呀?”
“怕!”
“怕,就不要贪玩,好好地念书吧!”
于是孙子全神贯注在自己的书本上,又开始念起来了。
有一天,正逢胡家坨的集日,爷爷要赶集去。
每次爷爷一出门,就留给他一些功课和几个生字,等他出门回来的时候,必定要考他一下,看是不是把留下的功课都学会念熟了;要是爷爷回来的时候,没有学会,没有念熟,那就一定要受处罚。
这天,爷爷临迈出屋门坎时,还叮咛他的外甥女儿(李大钊的表姑)说:
“你得好好地照看他点儿,别让他老玩呀!”
外甥女儿连忙说:
“你放心吧,我一定不叫他在外面乱跑!”
爷爷这才放心走了。
爷爷走出家门以后,孙子就把爷爷留下的生字和课文,都温习得滚瓜烂熟。
他想,现在把爷爷留下的功课都学会了,到外面跑跑去多好呀!可是爷爷临走的时候,又叫表姑照看我一点,怎能随便跑到外面去呀。
他想了一阵,便笑着对表姑说:
“表姑,你过来,我问你一个字!”
表姑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手里拿着一只鞋底,走到小红漆桌子旁边。
他又说:
“我要问你一个字儿呢,你看看,这个字儿到底念啥呀?”
表姑瞅着那个字儿笑了,她说:
“你要是问我这个鞋底子咋纳,那件衣服咋缝,我都能说得上来。
你要是问我这个字儿念啥,它认得我,我可不认得它。
”李大钊笑了笑说:“我爷爷不是叫你照看我点吗。
连这个字你都不认得,还咋照看我呢?”这句话倒把表姑给惹笑了。
她想:“连小猫小狗,在家里待够了,也得到外面撒个欢儿呢,要是成天把孩子圈在屋里死读书,还不把他圈病了吗?”
想完,表姑对他说:“你爷爷给你留下的功课都学会了吗?”“都学会!”“你念给我听听,我虽然不识字,也会听呀,要是念得很熟,我就放你到外面去。
”李大钊一字不落地把爷爷留下的功课念了一遍。
表姑听了很满意地说:“很好,玩去吧!要早点回来。
可是,要记住你爷爷嘱咐的话,不要到老母庙去看扔坑的和赌钱的就中!”
他答应了一声“是”就去了。
他照旧到后院里和后园子里转了一阵。
看看太阳有点偏西了,估摸着爷爷赶集快要回来了,他便回到家来,坐在小红漆桌子前面,又专心致志地复习爷爷留下的功课和生字。
表姑呢,手里拿着针线,坐在桌旁照看他。
等爷爷赶集回来以后,问起他给孙子留下的功课,孙子都能对答如流,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李大钊说:这一天,他过得最好了,玩也玩得很痛快,留下的功课也都学会了。
以后,他摸住了这个规律,每逢爷爷有事外出,他便先把功课温习得烂熟,然后放下书本痛痛快快玩一阵,最后再温一阵课,这样学习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