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随班就读教育案例[1]
随班就读案例范文

随班就读案例范文县中学随班就读案例一、案例背景县是一个农村县,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中学是该县唯一的一所中学,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育设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学生无法进入中学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学提出了“随班就读”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让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来到中学,与优秀的中学教师一起授课,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该计划通过选拔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然后,将这些小学教师送到中学,与中学教师一起授课,同时也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
这样,农村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接受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
三、案例评价随班就读计划对县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该计划有效解决了学校人员不足的问题。
由于县的学生基数比较大,但学校资源相对有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师生比例不平衡。
通过引进农村小学教师,学校的教师数量得到了有效的补充,从而保证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
其次,随班就读计划打破了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
农村小学教师具有对农村学生的熟悉度和了解度,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
同时,和中学教师一起授课,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
此外,随班就读计划也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
通过培训和参与中学教学,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和完善。
这对农村教育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随班就读计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压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较高的学费和学杂费。
这就需要学校和政府共同承担一部分费用,确保学生能够免费接受教育。
其次,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一个难题。
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背景,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何协调双方的教学步调,确保教学质量,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调整。
随班就读教育案例小学(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是指将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中接受教育,并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讲述一位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教育中的成长历程。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情况小华(化名),男,10岁,患有自闭症。
小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习上,小华的成绩较差,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经常出现错别字、计算错误等问题。
此外,小华还伴有自言自语、情绪波动大的特点。
(二)教育现状小华所在班级共有40名学生,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
在了解到小华的情况后,班主任积极与小华的家长沟通,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小华融入班级。
1. 个别辅导:班主任每天课后为小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他在学习上的困难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同伴互助:班主任鼓励班级同学帮助小华,如一起完成作业、互相提醒等。
3. 心理辅导:学校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对小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家校合作:班主任定期与小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在随班就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学习方面:小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数学和语文方面,错别字和计算错误减少。
2. 社交能力:小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班级活动。
3. 情绪管理:小华的情绪波动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4. 自信心:小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案例反思1. 关注特殊儿童的需求:随班就读教育需要关注特殊儿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随班就读教育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 专业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专业支持,如配备专业心理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
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分析学生基本情况
2011年9月,我接手XXX五(1)班,班上有45名学生,
其中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XXX,女,智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她的外貌有点不同寻常,胖胖的身体和乱糟糟的头发。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不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清。
她的社交能力差,自卑心理明显,不和同学互动,研究成绩差,数学连简单的一位数乘除法都不会。
虽然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也有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那就是喜欢画画。
她的家庭情况正常,但父母对她的成长问题表现不积极。
分析主要问题
在文化知识方面,XXX上课听讲不专心,不愿举手发言,研究缺乏主动性,容易受外界影响,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比较差。
心理和行为惯方面,她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和同学之间几乎没有来往,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意志力差,做事不专心。
但她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制定教育教学训练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加强XXX的初步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使她能够和同学们进行正常的交流。
进行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其适应社会。
从她喜欢的画画入手,适时培养她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和方法
我们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让XXX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鼓励她举手发言,提高她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还将进行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训练,帮助她适应社会。
同时,我们将鼓励她画画,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她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我们将不断地给予她批评和教育,帮助她克服自己的缺点。
随班就读案例:用爱呵护折翼天使

用爱呵护折翼天使随班就读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男,___年___月出生,身材比一般同学瘦弱,面色黑黄,走路略有点摇晃。
经检测和鉴定,为___级智力障碍,现为____级__年级___班随班就读生。
家庭情况概括。
(一)心理及智力情况:该生性格较为内向、胆怯,自卑,一般都是沉默寡言,也不主动和别人说话,智力经检测为一级智力障碍。
(二)生活和交往的适应能力:个人卫生方面不太注意,有些邋遢。
生活上能自理,做事情比较利索,在家能做简单家务,社交能力弱,一般单独行动,课下与两个学习偏弱的同学有较多接触。
尊敬老师。
(三) 学习能力分析:由于理解力和智力水平限制,他不认识数字,更不认识汉字。
不会写字。
说话较少,表达能力差,在课堂上一般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会发出无意识的低微的哼唧声,一般是趴课桌无聊地玩。
二、措施:弱智生有自身的特殊情况,随班就读应该根据其身心发展需求,按照其自然规律和自己的特点去发展,当然也不是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忽视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其能随进班集体,随上班集体,最终使其能在自己的水平基础上与同学同步发展。
消除其自卑,树立其自信,自然融入班集体之中。
(一)关爱这位同学,不把其排除在外。
比如个人卫生方面,能够做到的,让他努力去做到,而不是放任不管,让他知道,在班级里,他也要遵守班级要求。
但是略严格的要求可以对其适当降低标准。
(二)利用他的长处,发挥其长处,扬长避短,展现他的价值。
这位同学比较勤快,干活仔细,态度积极,因此,可以发挥其这点长处,多认可,多表扬,在班级里树立其劳动榜样,让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帮助他找到在班级的归属感、存在感和成就感。
(三)创造机会,让他和自己的两个朋友多接触,交往要注意安全,不歧视,并引导他们建立良好、健康、融洽的友谊,有了朋友,在学校的时光就不会感到孤独。
(四)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学会特殊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并能正确对待残疾儿童,积极鼓励、帮助孩子。
随班就读案例范文6篇

随班就读案例范文6篇随班就读案例范文。
随班就读,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允许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班级中就读,接受与正常学生相同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合和个人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随班就读的一些案例范文。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他在就读小学时,因为自闭症的特殊性,一直在特殊教育班级中学习。
然而,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学校决定让小明进入普通班级就读。
在一开始,小明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到来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但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和同学帮助小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融入了普通班级,和同学们成为了朋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聋哑学生,她在就读中学时,一直在特殊教育班级中学习。
然而,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学校决定让小红进入普通班级就读。
一开始,小红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她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解,也无法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但学校安排了手语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手语,帮助小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逐渐适应了普通班级的学习生活,她也和同学们成为了朋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三:小华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学生,他在就读高中时,一直在特殊教育班级中学习。
然而,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学校决定让小华进入普通班级就读。
一开始,小华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他的行动不便,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自由活动。
但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和同学帮助小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逐渐融入了普通班级,和同学们成为了朋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四:小李是一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学生,他在就读大学时,一直在特殊教育班级中学习。
然而,随着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学校决定让小李进入普通班级就读。
一开始,小李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他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会打扰到其他同学。
但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辅导老师和同学帮助小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随班就读生教育案例

随班就读生教育案例[案例]2002年9月,在送走了一届六年级毕业班后,我又迎来了新一届学生。
经过不长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小鹏,在课上他跟不上同年龄伙伴学习的步伐,常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如:玩低年级小朋友爱玩的小玩具,在座位上随意撕纸,或不时逗引周围的伙伴玩……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小鹏是个随班就读生。
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的原则,我继续细心观察,发现他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当同学没墨水时,他便主动把自己的墨水递过去;吃课间餐前,他总是不声不响地拎起水桶打来清洁的水;体育课上,跑步、跳绳,他的表现都让同学们拍手叫好……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他认识一些常见字,对于课堂上我们反复朗读体会的语句,如果他认真跟在后面读,有时也能大略地读下来。
发现了他的这一优势,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如果我多利用些时间,尤其是课堂上注重个别辅导他阅读那些文质优美、内容浅显的课文或片段,这样岂不是既让他课上有事可做了,又对他的智力水平的提高有所促进吗?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在我安排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任务后,我总是悄悄来到他的身边,要么听他小声读课文,读得好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及时帮他纠正其中的个别错误;要么让他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给予他有针对性的指导;要么让他跟着我把新学的课文反复朗读……渐渐地,他竟也能像模像样地读一些我们所学的课文了;课堂上每当我指名读课文时,总少不了他的参与;自习课上,安静地坐上十几分钟认真读书的学生中也增添了他的身影。
上学期我为友好学校上了一堂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研讨课,课上他不但多次大胆地站起来,而且还抑扬顿挫地朗读了课文中自己喜爱的优美片段,我还第一次听到他模仿文中的句型造了一个比喻句——“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球烤着大地”。
在研讨课即将结束,我让他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时,他一点也不怯场,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的收获。
他的表现让我为他自豪,更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扬![分析]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哪怕是残障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随班就读优秀案例

随班就读优秀案例一、案主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2023年9月,五年级伊始,安某(化名)转学来到我们班级,属于随班就读学生。
安某是一名重度听力障碍儿童,由于情况特殊,导致语文入学考试成绩惨不忍睹,连最基本的日积月累填空题都空着,作文也一字未写。
办理转学手续时,我跟安某爸爸进行了交谈。
她爸爸心灰意冷地说:“孩子学习方面脑子‘不开窍',听力也越来越差。
我们家庭情况也比较特殊,妈妈常年住院卧床,不与孩子住在一起。
”经过进一步深入交谈了解到,孩子听障,母亲卧病,生意失败,安某的家庭情况最近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爸爸为了家中生计已经是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孩子的身心成长。
另外,父亲虽然很渴望安某能够像普通孩子那样跟上正常学习进度,但是几经尝试下来,发现听力障碍已经影响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智力发育也比同龄人迟缓许多,已经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抱任何希望。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文化知识方面1、上课不拿书,不听讲,不举手发言,经常上课睡觉。
2、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目标性和持续性。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
记忆力落后,同样的背诵内容需要用正常学生的五倍时间左右。
3、上课不跟同桌合作,不听从同桌提醒;不参与小组合作,不服从小组长管理。
(三)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1、性格内向自闭,不能主动与同学交往。
2、比较自我,没有集体观念,不参与学校活动。
3、没有人生目标,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缺乏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
4、不能直面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能够接受。
二、教育教学训练目标1、对于转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入学适应问题。
普通孩子转学后适应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更何况有听力障碍的安某。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初步树立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培养自我约束能力,3、用友情和师爱来感化安某,激励她走出封闭的内心,主动去进行人际交往。
并能够进一步尝试去表达情感,回馈别人给予的情感。
随班就读案例-精品

【关键字】英语、情况、方法、环节、条件、成绩、空间、领域、行动、计划、地方、问题、机制、有效、主动、自觉、继续、充分、平衡、合作、配合、沟通、发展、掌握、措施、规律、特点、突出、关键、信心、力量、精神、需要、氛围、环境、重点、能力、方式、最大限度、反映、速度、融洽、检验、分析、激发、满足、坚持、帮助、教育、加强、提高、关心、耐心、积极性、主动性随班就读案例一、学生基本情况陈某某,男,现为**小学六年(1)班随班就读学生。
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验坚定为随班就读生。
1、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打闹,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
2、学习能力分析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
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英语单词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
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二、教学目标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情感。
上课时应多留意该生,每当他出现发呆走神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帮助他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为他提供上课发言的机会,使他能够大胆地说英语,勇敢地说英语,并且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
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Let’s chant./ Let’s sing.的部分,只要能够会听会读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随班就读教育案例[1] 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初三(2)班瞿燕群
一、案例描述
这节课是英语课,我在办公室批作业。
“报告”一声清脆的喊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
她噘着小嘴给我带来一个坏消息:又在英语课上情绪激动,不服老师管教。
我连忙来到教室只见他正满脸委屈的哭泣。
我叫他来到办公室。
这个双脚岔开,挺着胸脯,不住的抽噎,委屈的泪水一串串流下来。
我才问:“你怎么了”他立刻大声回答:“同学们冤枉我,我没说话。
”语气中充满敌意与对抗。
顿时,我火上心头,出于理智,我温柔地说:“ 请你坐下慢慢说~” 他居然动也不动。
我压压火气再次问他:“你再说说事情的经过好吗,”他居然清楚明白地说:“我没说话,大家都冤枉我。
”凭着我对他的了解事情决不会是这样简单,大概是血缘关系,这个小男孩身上有着草原人粗放不拘小节的性格,也因此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
这件事看来只有找出当事人问个明白了。
我叫来他的同桌,小姑娘当着他的面叙述了经过,原来他没带书,小姑娘借给他看,他又向小姑娘要笔,小姑娘不给,他正要再说话,被老师发现批评了一句,他不服气结果还划坏了自己的英语书。
事情到这本该是张鑫墨戈承认错误的时候了,可是我再问:“你知道错了吗”他居然出乎意料之外的说:“我没说话”。
我差点跳起来,静静心这该怎么办,事情僵持着,似乎没法再进行下去了。
我该怎么办,不处理,他下次会犯更加严重的错误,处理他不承认,对抗情绪这么强。
我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想一想他平时的性格,我忽然想到了办法,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懂道理爱帮助别人,就是好心常常办错事。
于是我决定从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入手,我想了想对他说:“老师多关心你呀,你不带书老师不但理解你,还帮你找到合作伙伴。
小姑娘
好心借书给你看,你怎么不理解他们呢,他们也是关心你呀。
你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了吗”果然听了我的话,他的头低了下来,我又说:“指出你的错误也是老师同学帮助你的方法,你怎么能不接受呢,还把书划烂,你用什么呀,”他的头更低了。
“快想想解决办法吧”我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了他,他低声说:“我错了,去道歉”。
事情得到了解决,这个小男孩主动找老师同学道歉。
并且以后的日子里,小墨戈好像懂事了许多,学会了理解别人。
同学们也渐渐的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案例分析
爱孩子教师要主动倾听他们的诉说,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张鑫墨戈是班上一个让所有教师头疼的孩子,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受到了许多批评,对于老师的批评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说相当有经验对付老师的批评。
针对这一情况,采取谈话的方式,从他的性格优点处入手,把他的抵触情绪化解是教育的重点。
孩子懂道理,只是在情绪激动中有些偏激,抓住他的这些特点,让他体会到大家是关心她,不是排斥他,问题得到了解决。
案例反思
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师的教育中闪光,教师也会在反思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教育闪光点。
教师的爱点燃了孩子前进的路,一批批孩子的茁壮成长也提醒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有时候,教师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要求学生,往往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对后进生,教师有时是以自己付出的劳动量多少去衡量他们。
当教师对学生苦口婆心的进行教育后,主观上容易产生这下不应该在出现问题的愿望,企盼会一劳永逸。
因此,当他们再次出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工作还有那些不足,而是一味的责怪学生“不争气”。
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全面认识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及时加以鼓励,又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及时给予
帮助。
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
肯定它的优点,指出它的缺点,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