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共同市场理论(西托夫斯基、德纽)
共同市场理论的缺陷
共同市场理论所强调的扩大市场后出现的累积的 动态过程,不一定要通过共同市场的形态才能完 成。只要企业家的经营方式,从保守的消极状态 转变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生 产规模,同样可以实现。
即使不组成共同市场,只要有世界性的自由贸易, 也可取得规模经济的利益。而且就市场规模的大 小而言,世界性的自由贸易,远远大于区域性的 共同市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二)共同市场理论
(三)协议分工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范纳、李普西)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完全取消参加国之间的关税
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关税同盟的建立对成员国及非成员国的影响:
非洲联盟 非洲联盟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 家间联盟,是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政治 实体,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和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 稳定,推行改革与减贫战略,实现发展与复兴。 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5月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 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苏 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2年7月,非盟举行 第一届首脑会议,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 自成立以来,非盟积极落实2001年发起的“非洲 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 化。在维护地区安全、调解地区战乱冲突方面,非 盟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安第斯共同体 1969年5月,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 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六国签署《安第斯条约》,正式 成立了安第斯集团。该集团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 削减区内关税,计划在10年内实现零关税,由于受20 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国际收支赤字影响,计划未能 如期实现。1991年底集团再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安第斯 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于次年5月就共同对外关税达 成一致。 加勒比共同体 加勒比共同体成立于1973年,其宗旨是实现地区 经济一体化,目前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 哈马、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海地 (临时成员国)、牙买加、蒙特塞拉特、圣卢西亚、 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5国组成,多米尼加为观察员。
2019-《国际贸易学》第九章-文档资料

7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共同市场 4.经济与货币同盟 5.政治联盟
8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50-60年代发展时期 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 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重要特征:
9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 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 始出现。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一体化程度,可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 政治联盟
5
特征 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关税 减让
货物 统一 生产要素 经济
自由贸易 对外 自由流动 政策
关税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现实中存在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很多,
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共同市 场、加勒比共同体、海湾合作理事会等,有些 名称可以程度不同地反映该一体化组织在某些 方面取得的进展或未来发展目标,更多的称谓 与实质内容不存在多大的关联。
3
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 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 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 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1.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 3.共同市场 4.经济与货币同盟 5.政治联盟
8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50-60年代发展时期 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 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重要特征:
9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 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 始出现。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按照一体化程度,可分为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 政治联盟
5
特征 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关税 减让
货物 统一 生产要素 经济
自由贸易 对外 自由流动 政策
关税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与内涵 现实中存在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名称很多,
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共同市 场、加勒比共同体、海湾合作理事会等,有些 名称可以程度不同地反映该一体化组织在某些 方面取得的进展或未来发展目标,更多的称谓 与实质内容不存在多大的关联。
3
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 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 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 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 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或其 他统一限制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最早于1968年7月建成六国关 税同盟,以后又于1977年实现九国关税同盟,1992年建成十二国关税同 盟。 关税同盟是比自由贸易区层次更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特点是,成员 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因此,成员经 济体之间不再需要附加原产地原则。这样实际上是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 给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关税同盟对成员经济体的约束力比自由贸 易区大。 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关税同盟也具有某种局限性。随着成员之间相 互取消关税,各成员国的市场将完全暴露在其他成员国厂商的竞争之下。 各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要采取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 税壁垒。尽管关税同盟成立之初,已经明确规定了取消非关税壁垒,然 而非关税壁垒措施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因此关税同盟包含着鼓励 成员国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倾向。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 定的一种形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成员国和非 成员国经济福利的影响。关税同盟的重 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它 的建立既会产生静态的经济效应也会产 生动态的经济效应。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传统的观点认为,关税同盟在不增加对世界上 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度内,成员国贸易壁垒 的消除代表着贸易向更加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关税同盟被认为既增加了成员国的福利,同时 也增加了非成员国的福利。然而,简可柏·维奈 (Jacob Viner)在其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 问题》一书中指出,关税同盟的建立既有可能 增加也有可能减少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 利水平,而这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所取 得的实际效果。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创造和贸 易转向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学 9.2区域经济一体化

▪ 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
▪ 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 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 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 盖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 内的小型 WTO
国别 X价格
A 35元
B 26元
C 20元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P
H
f
C
g c
W
结盟前国内价格
ab d
伙伴国价格
e
世界价格
O
Q1 Q2 Q3
Q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理论
当经济一体化演进到共同市场之后,就能比关税同盟发 挥出更大的经济优势。这里的关键是生产要素可以在共同市 场内部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国界的大市场,使生产 资源在共同市场的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提高效率,从而获 取动态经济效应。大市场理论对此加以了分析,其代表人物 是西陶斯基和德纽。
成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 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 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 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 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 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 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 盖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 内的小型 WTO
国别 X价格
A 35元
B 26元
C 20元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P
H
f
C
g c
W
结盟前国内价格
ab d
伙伴国价格
e
世界价格
O
Q1 Q2 Q3
Q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理论
当经济一体化演进到共同市场之后,就能比关税同盟发 挥出更大的经济优势。这里的关键是生产要素可以在共同市 场内部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国界的大市场,使生产 资源在共同市场的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提高效率,从而获 取动态经济效应。大市场理论对此加以了分析,其代表人物 是西陶斯基和德纽。
成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 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 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 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ppt课件

容,是一个综合性文件,其基本目标是在约10 年东欧国家转轨期间在EEC与联系国之间建立 自由贸易区。
20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欧洲议会:立法机构 欧洲理事会:决策机构 欧盟委员会 部长理事会 欧洲法院
21
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促进了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 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 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
11
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 的产物
12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 体化进程
34
国家协议分工需要具备的条件: 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
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 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在这种条件下, 互相竞争的各国之间扩大分工和贸易,即是关税同 盟理论的贸易创造效果的目标,也是协议性国际分 工理论的目标。
做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 济的商品。
1965年,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 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 并规定从1967年起合并三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 建立单一的部长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
1972年以后,EEC发展缓慢,虽然在组织上接受 英国、丹麦、爱尔兰为新的成员国,但对内外政 策没有重大变化。1978年,EEC通过关于建立欧 洲货币体系的协议,EEC八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6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 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
20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欧洲议会:立法机构 欧洲理事会:决策机构 欧盟委员会 部长理事会 欧洲法院
21
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促进了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 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 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
11
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 的产物
12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 体化进程
34
国家协议分工需要具备的条件: 两个(或多数)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
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 对象产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在这种条件下, 互相竞争的各国之间扩大分工和贸易,即是关税同 盟理论的贸易创造效果的目标,也是协议性国际分 工理论的目标。
做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 济的商品。
1965年,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将欧洲煤 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合并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 并规定从1967年起合并三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 建立单一的部长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
1972年以后,EEC发展缓慢,虽然在组织上接受 英国、丹麦、爱尔兰为新的成员国,但对内外政 策没有重大变化。1978年,EEC通过关于建立欧 洲货币体系的协议,EEC八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6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 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
薛荣久版国际贸易: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结: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对内实行自由贸易、深化国际分工 ,促进内部贸易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它是走 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梯; 但另一方面,由于它对外加强贸易保护,使区 域内部同外部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减弱,导致本来 紧密的世界经济被分割成若干对立的区域,因而又 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经济一体化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指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 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自由流动及成员国之间宏观经济 政策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共同的经 济利益,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相互协商制定 经济政策和措施,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实现商 品、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经济上结合 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
… 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
成员资格的区域性
内部的开放性
对外排他性
利益的放大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 &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共同性:两者都是超国家的经济联合 差异性:前者只是部分国家、阶段性的, 后者却是全球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按一体化程度划分 共同市场
2、改变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更多地趋向于区域内部,减少与区外非 成员国的贸易。 欧共体对美国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均有下降。
3、促进了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加速了产业 结构的优化组合
如在欧共体共同机构的推动和组织下,成员国在许多单纯依靠 本国力量难以胜任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如原子能利用,航空、 航天技术,大型电子计算机等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通过兼并或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加速 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PPT课件

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 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 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 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 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关键特征
8
三、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建
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包括进
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
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这些权利的让渡表明,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在消弱,
13
1.正面清单是指政府允许的市场准入主体、范围、领 域等均以清单方式列明。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 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 领域的投资。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 外商投资必须参照2003年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和外经贸 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根据这 种模式,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需经商务部、发改委 、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审核盖章后方能具备法律效力 。根据投资规模的不同,审批部门或是国家级,或是地 方级。
7
二、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主要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同时,设立
共同对外关税(关税制定权让渡),成员经济体之 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问题: ❖ 变相地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 成员国的边境内的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 由贸易的障碍。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 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 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及其关键特征
8
三、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建
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包括进
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
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这些权利的让渡表明,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在消弱,
13
1.正面清单是指政府允许的市场准入主体、范围、领 域等均以清单方式列明。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 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 领域的投资。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 外商投资必须参照2003年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和外经贸 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根据这 种模式,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需经商务部、发改委 、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审核盖章后方能具备法律效力 。根据投资规模的不同,审批部门或是国家级,或是地 方级。
7
二、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主要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同时,设立
共同对外关税(关税制定权让渡),成员经济体之 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存在问题: ❖ 变相地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 成员国的边境内的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 由贸易的障碍。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PPT学习教案

7.5.3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
定
7.5.4 中国与欧盟关系
7.5.5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第45页/共46页
第23页/共46页
· 欧盟原有成员国15个。
·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 正式成立。
第24页/共46页
2、欧盟的组成机构
· 欧盟五大机构是欧洲理事 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 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第25页/共46页
(1)欧洲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 议,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
体化组织地建立有利于外资。
第18页/共46页
7.2.2 大市场理论
· 大市场理论认为小市场的 经济会出现恶性循环,通过建 立共同市场,可以消除贸易保 护主义,把被贸易保护主义分 割的国内市场统一为一个大市 场,获得规模经济。
第19页/共46页
7.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7.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 极影响
合。
第43页/共46页
(4)亚太经合组织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 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 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 合作的三大支柱。
第44页/共46页
7.5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进展
7.5.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7.5.2《曼谷协定》(现在更名
为《亚太贸易协定》)
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
会计学
1
7.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7.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7.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7.5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 展
第1页/共46页
7.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3
第二节 区域一体化实践: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体化渊源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体化:
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可编Biblioteka ppt14可编辑ppt
15
欧洲一体化渊源 欧洲联合统一: 消除战争、争取和平的手段 战后欧洲一体化浪潮与美国的推动 战后欧洲各国重建经济,恢复话语权; 消除德国的威胁;冷战因素,对付苏 联的扩张。
可编辑ppt
11
各国经济、政治势力非均衡发展加速 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维持与发展民族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 促使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 及提供的条件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 发展。
可编辑ppt
12
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 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 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 集团游说的产物
8
重要特征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进 程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 化组织开始出现。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 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 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
可编辑ppt
9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的区 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 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
可编辑ppt
22
关税同盟 理论
静态效应:贸 易创造、贸易 转移、贸易扩 大减少行政支 出、减少走私 、增强对外谈 判力量
动态效应:资 源使用效率、 规模经济、投 资及技术创新、 合理配置区内 生产要素
可编辑ppt
23
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 内生产转向关税同盟内较低成本生产 国生产,本国则从低成本生产国进口 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1949年1月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8年1月1日成立的欧洲共同市场 1960年5月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可编辑ppt
7
2.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3.停滞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4.快速发展走向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24
A国手袋 关税同盟成立前 35元
100%关税
B国手袋 25元
C国手袋20元
A国手袋 35元
关税同盟成立后
0%关税 100%关税
B国手袋 25元
C国手袋20元
贸易创造效果图示
可编辑ppt
25
贸易转移:成员国从世界上生产成 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关税同盟 内部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的过
可编辑ppt
20
欧洲一体化对地区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促进了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 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很大程度上左 右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可编辑ppt
21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 大市场理论 协议分工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理论
可编辑ppt
18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1.4.18,法、德、 意、荷、比、卢等6国 签订《巴黎条约》, 1952.7.25,成立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7.3.25,上述六国 签订《罗马条约》, 1958.1.1,组成欧洲 经济共同体(又称欧 洲共同市场)EEC。
欧洲共同体
1965.4.8,六国 签署《布鲁塞尔 条约》, 1967.7.1,正式 将欧洲经济共同 体、欧洲煤钢共 同体、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EC。
可编辑ppt
16
1992年宣告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签 署并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1日生效)。1999年1月 1日启动欧元,开始正式使用,并于 2002年1月1日取代参与国的货币 。
可编辑ppt
17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27国总面积 432.2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2010年欧 盟国内生产总值16.106万亿美元,人均 GDP32283美元。
√
可编辑ppt
5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按一体化程度划分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按经济一体化 的范围划分
部门一体化 全盘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 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可编辑ppt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萌芽于19世纪中叶,但其
真正形成发展还是在二战以后。 1.初生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程和现象。
可编辑ppt
26
A国手袋
关税同盟成立前
35元
50%关税
B国手袋 25元
可编辑ppt
3
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 政治联盟
可编辑ppt
4
自
共同的经
由 共同 生产 济政策
贸
对外 要素 关税 流动
(货币、
易
财政等)
自由贸易区 √
关税同盟 √ √
共同市场 √ √ √
经济货币联
盟
√√ √
√
政治联盟 √ √ √
√
建立统 一的超 国家经 济机构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内涵 形式 二战后发展历程与特点 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可编辑ppt
2
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 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 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 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 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
可编辑ppt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 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 深,贸易、投资自由化成为经济发 展的内在要求。
欧洲经济重建、恢复与发展的需要, 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对峙使西欧走 向联合。
欧盟
1991.12,通过《 欧洲联盟条约》 ,《马斯特里赫 特条约》, 1993.11.1《马约 》生效,欧盟正 式诞生EU。
可编辑ppt
19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与职能 欧洲议会:立法机构 欧洲理事会:决策机构 欧盟委员会:为立法做提案、监督执行 部长理事会: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 欧洲法院:执法、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