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而来的。

2、是研究地球生物的最重要的证据。

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4、在进化过程中未被逼淘汰的生物,都有一定的可的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具有的效果。

5、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6、人是由进化来的。

7、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资源的不足。

8、人对动物的驯化是人为的影响的过程。

9、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

10、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

11、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者不同形状的植物,植物的这种不同形状都是的结果。

12、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有证明观点。

13、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14、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类。

15、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和排入水中,使水污染。

16、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

17、水污染主要来自、、、和。

18、水污染可以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和三大类。

19、水环境是可以的,水污染是可以的。

20、等技术只是防治水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

21、除了水污染之外,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等。

22、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3、考察计划包括、、、、、、、等方面的内容。

24、在太阳系中,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

2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内向外分别是、、、、、、、。

26、有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被人们称为。

27、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数十亿颗至数千亿颗构成。

28、北斗七星是的主要标志。

29、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

30、北极星属于星座。

31、在银河系里,除了众多的恒星,还有各种类型的、和。

32、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33、是很明亮的星体,在早晨和黄昏我们都可以看到它。

34、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2600多年前的《》。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3)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1. 动物分类在生物学中,动物主要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的动物,如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如昆虫、贝类和腔肠动物等。

2. 动物的饵料链动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饵料链。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状结构。

例如:草→兔子→狼。

•食物网: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网络。

3.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

•日行性动物: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狗、鸡等。

•夜行性动物: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蝙蝠、猫等。

•昼伏夜出动物:在白天休息,在夜晚活动的动物,如大熊猫、狐狸等。

二、物质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本质并未改变。

例如:水沸腾、冰融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其物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例如:铁生锈、纸烧黑等。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常见的三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固定在一起,无规则的运动。

例如:钢铁、石头等。

•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能够互相移动。

例如:水、酒精等。

•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很大的间隙,能够自由运动。

例如:氧气、氢气等。

3. 溶解物质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混合的过程。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例如:盐水、糖水等。

•溶质: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盐、糖等。

•溶剂: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三、地理1. 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熔融岩石组成。

•地核:地幔下面的一层,由固态和液态的金属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导致昼夜交替。

•公转:地球沿着太阳的轨道运行,导致季节的变化。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生物与环境
植物生长的特性:
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香蕉适宜生活在温暖多雨的地方,针叶松不怕寒冷
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北极地区的动物(如北极熊)有肥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体毛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如纺锤形体、鳍)
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有强劲的四肢
骆驼有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开叉的脚趾食物链:
食物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二、营养与健康
食物金字塔:
应多吃底部的食物,少吃上部的食物
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三、生命世界
植物的特征:
凤仙花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成
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有支撑和运输作用
花的结构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弹射、动物、风、水传播
动物的特征:
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蚂蚁、金鱼等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生命周期
四、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历程:
古时候人们认为生物是神创造的,而科学家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人类的起源:
科学家发现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
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湘科技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科技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浩瀚的(海洋里 )、广袤的(陆地上 )和辽阔的( 天空中)到处存在着( 生物)。

2、科学家在 5 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距今 4。

08 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3。

60 亿年前的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 两栖动物);距今 1。

44 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 水生)到(陆生)发展,从( 简单)到(复杂)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3、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 35亿年)前.4、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5、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 进化)而来。

6、( 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 )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

7、(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但是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号却是(跳跃的 )、( 不连续的 )。

8、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9、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10、(居维叶 )是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

11、约( 300 )万年前,出现了现代马,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 )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6500 )万年前。

12、(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

13、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中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14、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 1。

3 )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 )的动物。

15、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 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得进化班级第一课:生命得历程姓名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得一切生物都就是神创造得。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得一切生物都就是进化而来得。

3、化石就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得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得种就是不变得,拉马克认为生物得种就是可以改变得,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得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得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得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得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得化石中,出现了最早得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得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得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得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地球上最古老得生物痕迹可以追溯到( 35亿 )年前。

古生物( 遗体、遗物 )与它们得生活( 遗迹 )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得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瞧到得( 化石 ) 。

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得信息就是( 跳跃得、不连续得 )。

13、浩瀚得( 海洋里 )、广袤得( 陆地上 )与辽阔得( 天空中 )……到处存在着( 生物 )。

15、动物进化得根本原因就是(地球环境得变化),自然环境得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16、( 居维叶 )就是18世纪( 法国 )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

17、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得(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得(原貌)。

18、我们居住得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得生物,动物进化得根本原因就是(地球环境得变化)。

自然环境得变化促使动物进化。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得结果,就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她生物得形态;动物得体色与其周围环境得颜色相似。

2、约( 300 )万年前,出现了现代马,现代马就是由始祖马( 进化 )而来得,始祖马出现在( 6500 )万年前。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6,北京猿人是在(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发现的。
17,我国对猪的饲养在( 6000 )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18,人类很早就开始了(驯化 )动物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19,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禽流感 )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 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 )年前。 2,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神 )创造的;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 生物都是(进化 )而来的。 3,古生物的(遗体 )、(遗物 )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藏在沉积物中,经过 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在马的进化过程中( 环境 )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青蛙保护自己的方式是(保护色);壁虎是(断尾 );枯叶蝶和竹节
虫是(拟态 )。骆驼刺的枝条变成刺状是为了(防止天敌啃食叶片),叶 变成针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根系发达是为了更好的(吸收水分)。 1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
4,(化石)可以成为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5,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如(三叶虫 );距今 (4.08亿 )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3.60亿年前的陆生脊椎动 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6,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水生 )到(陆生 );从(低等 )到(高等 );从(简单)到 (复杂 )。 7,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 )的。 8,科学家(居维叶 )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 )则认为种是可以改 变的。(达尔文)于1859年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9,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有(证据)证明观点。 10,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 )进化而来的。它生活在(原始森林)中,脚趾(多)。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第一单元: 磁铁和磁力
- 磁铁的引力和斥力
- 磁力的作用范围
- 磁力的方向
第二单元: 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方向
- 电路的必备元素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三单元: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方式
- 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
- 折射率和折射角度
第四单元: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 固态物质的特点
- 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特点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波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光的本质和产生
- 机械波和电磁波
第六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
-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 水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第七单元: 空气和呼吸
- 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 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垃圾焚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第八单元: 种子的生长
- 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
- 种子变成植物的过程
- 光、温度和水分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第九单元: 动物的面临的问题
- 野生动物的保护
- 家畜的养殖
-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及其利弊
第十单元: 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循环利用
- 垃圾分类减量的定义和意义
- 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2课时)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
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
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
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
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3课时)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
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第二课:污染来自哪里
1、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②矿山污水、③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2、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②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③水土流失
3、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①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③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④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
1、水域污染直接给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
形变异;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给海洋
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最后到出水提升泵站。

2、人们常用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左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3课时)
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0C,表面温度约为6000 0C。

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万个地球。

2、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3、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行。

4、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5、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小行星。

6、土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7、迄今2300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

8、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

9、金星比地球略小,自转一周要243天,公转一周225天,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0C。

10、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启明星,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太白星。

第二课:浩瀚宇宙
1、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在1000亿颗以上,它的直径约10万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河外星系,已发现约10亿个河外星系。

4、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
5、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7、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古星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8、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

第三课:灿烂星空
1、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狮子星座
3、我国的古书《鹖(h†)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就叫做“观象授时”。

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狮子星座;
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
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
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

5、通过观察,天空中除北极星之外,星星都逐日西移。

第四课:宇宙畅想曲
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3、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年多的飞行,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

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35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科学的历程(1课时)
1、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利用石器等工具。

2、进入农业社会,铁的发现,镰和犁等工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

4、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

5、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7、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8、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