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 - 养殖技术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轮捕轮放的方式主要有3种:
一为一次放足,分期轮捕。在冬季或初春, 有计划地投放各种不同规格鱼种,然后一 年中分成几次轮捕,利用大规格鱼种争食 强长得快,小规格鱼种争食差长得慢的特 点,捕大留小.
二为分次放养,分次轮捕。鱼种不是一次 放入池塘,而是每轮捕一次,同时补充相 应捕出数量的大规格鱼种,这种方式比一 次放足更有利于鱼的合理生长。
池水过深,则下层水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不明 显,且上下层水不容易对流,阻碍池塘物质循环, 降低池塘生产力,故池塘不宜过大过深
(开增氧机正是为了促进上下层对流,增加溶解 氧)。
生产上池塘最好整齐规则,呈东西向长方 形,周围不应有高大树木等障碍物,以免 挡住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影响光合作用 和溶解氧的提高.
因而能较好的适应肥水的要求。因为施肥 量大的池塘,消耗氧量多,水质易变化, 而面积较大、水较深的池塘能在一定程度 上减轻缓和这方面的矛盾,保持池水既较 肥沃,溶解氧又较高。
但池塘过大过深,对提高产量也不利,面积过大 则投放饲料和鱼类吃食不易均匀,水质肥度不易 控制,操作管理不方便,实行高度精养有一定困 难。
目前我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养模 式:
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通 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料,利用草鱼,鲂 鱼等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
②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即 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 类.
③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以 鲤鱼或鲫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体鱼.
混养有以下 4 点意义:
①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同单养一种鱼 相比,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 提高池塘鱼产量。
②能更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食料资源,更好 地发挥池塘潜力。
高效养鱼技术宝典

高效养鱼技术宝典一、水质管理1、保持水体的稳定和平衡。
2、控制好溶氧量:一般要求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最好控制在6—8毫克/升的范围内),如果低于4毫克/升时就要及时增氧;当高于12mg/L时可适当换入部分新水和老水中一部分旧液进行混合使用或加注新水稀释后再用等办法解决。
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向水体中投放有益藻类来增加水的肥度。
3、防止有害菌的繁殖生长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与蔓延。
如对氨氮含量高的池塘要施放有机酸肥料以降低其浓度,也可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细菌性疾病。
4、注意水温变化和水色调节。
由于气温的变化会引起鱼类生理机能的不适而导致死亡,因此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地调整投喂量和投饲次数,使鱼的摄食强度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二、饵料喂养1、饲料的种类选择(1)蛋白质型食物包括动物性蛋白和非动物性的植物蛋白粉两大类。
(1)动物性蛋白有虾肉粉、鱼肉糜、蚕蛹浆、血虫干片、蚯蚓粉等等;(2)非动物的天然物质主要是豆饼粕、花生麸皮以及米糠类等。
(2)配合颗粒饲料是当前最常用的饲养模式之一,(3)按营养成分分可分为全价颗粒料、浓缩料和预混料三种;(4)按照原料种类分为玉米粒膨化颗粒料、小麦胚芽膨化颗粒料、大豆油浸出物膨化颗粒料、麦麸膨松剂膨化颗粒料、棉籽壳膨胀剂和菜子饼膨化颗粒料等多种类型;(5)按用途可以分为浮水性颗粒料和普通性颗粒料两种;(6)按形状分类主要有圆柱形和球形两类;(7)按加工方式主要分为挤压成型型和压模成型式两种。
2、日粮配方设计原则(1)营养全面均衡的原则:即保证鱼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齐全充足并符合需要。
(2)易于消化吸收的原则:即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消化器官负荷。
(3)安全卫生健康的原则:即选用无毒无副作用的食物添加剂。
(4)经济实用的原则:既要考虑生产上的实际成本又要考虑养殖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5)科学合理的原则:既要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情况也要兼顾到长远的发展规划,做到统筹安排。
黄河鲤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黄河鲤,作为我国淡水名鱼中的一种,因具有纤长体型、金鳞赤尾、肉质细嫩等特点,被中外消费者所喜爱。
与普通的鲤鱼相比,黄河鲤有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营养丰富以及含肉量多等特征。
1 养殖条件养殖的环境首先一定要干净卫生且安全,确保四周没有任何的污染源,而且池塘规格一定要整齐,最好呈现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要足够平坦,底质最好是壤土或者沙土;堤埂要足够坚实,确保其不会发生渗漏现象;池塘里的水要时刻保持充足,确保进水和排水都足够便利。
通常面积要保持在0.2-1hm2之间,水深为1.5-2.5m,池塘深度为2.5-3m,塘埂的顶面要保持在比水面高出50cm多。
当冬季来临时,要勤于清理池底淤泥,仅保留10-20cm就可以,并干池进行暴晒。
在放养鱼种之前的10-15d,要选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来有效清理池塘,石灰的用量控制在1500-2250kg/hm2,漂白粉的用量则要控制在225-300kg/hm2,两三天后,向池塘注入50-100cm的水,进水口处要加过滤网。
2 鱼种放养在选择鱼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鱼种体质是否健壮、健康,无任何病状,对于受到的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映一定要足够灵敏。
按照具体的养殖情况跟市场需求来合理安排黄河鲤的密度与规格,科学混搭些许滤食性的鱼类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在放养鱼种之前一定要记得做好消毒工作,可以选择3%的食盐水浸泡5-8min。
3 饲养管理3.1 水质的调控水体是鱼类其生长的环境。
水质足够清澈、溶氧充足利于黄河鲤正常生存,能够有效降低它们的发病率,提升生长速度。
对水质进行调控在提高黄河鲤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养殖水质要求简单来说就是:活、肥、爽、嫩。
具体要求溶氧含量维持在5-8mg/L,pH值为6.5-8.5,池水的透明度为25-40cm。
3.1.1 物理调控首先是向池水里加注新水。
将新水加入其中能够有效稀释池水内的有害有毒物质,通常来说,每隔10-15d就要加注1次新水,每次的加水深度要保持在15-20cm,一旦发现池水里的水质过肥或者是池塘缺氧,就要及时增加换水量,但要将其控制在池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内,防止池水的理化因子剧烈变化而对养殖带来危害;其次是合理运用增氧机。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是农村养鱼最常见的养殖方式,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小,收益大,水体环境易掌控,适合家庭养殖的优点。
但是池塘养鱼管理不简单,防备病害、或者是池塘水质老化、排灌水都是难点,下面一起学习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清塘消毒疏通灌水和排水的渠道,还要清理池塘里的淤泥,可能比较多,需要只留20多厘米的泥。
一亩池塘使用200斤生石灰消毒,保持2米深的水,一周以后清洗洁净,没有药发挥作用了,才能放养鱼。
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漂白粉消毒。
(实在用量以现场为准)第二步,良好水质的保持水草太多,池塘里空气太差,有些东西腐烂了,影响池塘的水质。
所以必需要清理过多水草,或者是水藻、有些水藻会散发有害物质,所以发觉就要去掉。
少量浮萍可以遮阴,但是太多了,对鱼生长不好有些水藻污染水源,会造成水质变成酸性第三步:病害防备鱼在高温的夏季和气温忽高忽低的秋季简单发病,所以高温期在池塘半个月就要撒一次石灰,一亩是20斤。
使用菌毒克进行消毒。
对于喂食用具也要用粉剂虾便利。
有时候肠胃病流行,可以饲料拌服虾便利来治疗肠炎疾病。
池塘为什么会缺氧?气温高:气温高其实也是会导致池塘缺氧的,温度高了空气里面的氧气就不简单融入水里面,而鱼则会由于高温加大氧气的消耗,这一高一低,池塘自然就会缺氧了。
这时候一方面加深池塘水深,另一方面则可以采纳增氧机器,其次加快换水的频率,让源源不绝的活水来增添池塘的含氧量,这样保证性更高一些。
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也是导致缺氧的原因之一,一些养殖户会过分的努力探求养殖密度,以求养殖效益高,这样做养殖数量是上去了,但是氧气消耗也上去了,原来堪堪够用的氧气自然就不足了。
另外密度过大的话会导致鱼长期的比较活跃,单一的一条鱼消耗的氧气也会增添,所以掌控密度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事情。
池底淤泥过深:池塘的淤泥里面有许多可以氧化的物质,其消耗的氧量比鱼更多,淤泥越多且消耗的氧气就更多,鱼能用的自然就少了,就是鱼缺氧了。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池塘养殖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鲜活鱼类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收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池塘养殖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合养殖鱼类的池塘十分重要。
首先,池塘应该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池塘的底部应为泥质或粘土质的土壤,以便于蓄水。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鱼的品种和养殖数量而定,一般建议每亩可养殖2000-3000斤鱼。
2. 池塘清理:在养殖鱼之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
清理池塘时,可以使用红树枝、广玉兰等植物,将水探入浅而明亮的池塘,使水中的杂质顺流而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细砂、两块石块等工具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3. 池塘养殖种类选择: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
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有草鱼、鳙鱼、鲤鱼、鲈鱼等。
其中,草鱼和鳙鱼是较为常见的养殖鱼类,适应性强,养殖过程相对简单。
4. 建造养殖池:在池塘养殖前,需要合理规划和建造养殖池。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可以使用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确保养殖池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2米,养殖密度为10-15公斤/立方米,避免鱼类之间的相互压迫,影响生长。
5. 排水养殖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排水。
池塘水的排水周期一般为7-10天一次,每次排水比例为20-30%。
排水时,可以将池塘水直接注入其他养殖池或田地灌溉,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6.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鱼类生长需求和营养需要的饲料。
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料三种。
饲料的投喂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鱼类本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喂。
7. 水质调节:池塘养殖中,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等。
合理的调节水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源、调节水位和施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章优质淡水鱼类养殖第一节鲤鱼……2一、主要养殖种类……3二、人工繁殖……5三、苗种培育……9四、成鱼养殖……14第二节鲫鱼……19一、人工繁殖……21二、苗种培育……31三、成鱼养殖……36四、越冬保种……40第三节鳜鱼……42一、人工繁殖……43二、苗种培育……46三、池塘条件……53四、成鱼养殖……55五、饵料鱼及投喂……58第四节河豚……61一、人工繁殖……62二、苗种培育……66三、成鱼养殖……77第五节鳗鱼……78一、苗种培育……80二、鳗种放养……84三、饲料与投喂……87四、成鳗养殖管理……90第六节鲟鱼……92一、人工繁殖……93二、苗种培育……99三、成鱼养殖……108第七节罗非鱼……115一、人工繁殖……117二、苗种培育……121三、成鱼养殖……123四、越冬管理……129第八节加州鲈鱼……133一、人工繁殖……134二、苗种培育……138三、成鱼养殖……142第九节淡水白鲳……149一、人工繁殖……149二、苗种培育……150三、越冬保种……151四、成鱼养殖……152第二章淡水鱼病的预防与治疗第一节草鱼出血病……157一、病原……157二、症状……158三、诊断……158四、预防措施……161第二节鳗鲡出血性开口病……164一、病原……164二、症状……165三、诊断……165四、预防措施……165第三节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166一、病原……166二、症状……166三、诊断……167四、预防措施……168第四节传染性胰脏坏死病……169一、病原……169二、症状……169三、诊断……170四、预防措施……172第五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173一、病原……173二、症状……174三、诊断……174四、预防措施……175第六节鳗鲡狂游病……177一、病原……177二、症状……178三、诊断……178四、预防措施……179第七节鱼痘疮病……180一、病原……180二、症状……181三、诊断……181四、预防措施……181第八节小瓜虫病……183一、病原……183二、症状……183三、防治方法……184第九节双线绦虫病……185一、病原……185二、症状……185第十节五爪虫病……186一、病原……186二、症状……186三、治疗方法……186第十一节肤霉病……187一、病原……187二、症状……187三、治疗方法……188第三章淡水鱼类甲壳动物病及钩介幼虫病的防治第一节中华鳋病……191一、病原……191二、症状……192三、诊断……193四、预防措施……193第二节新鳋病……194一、病原……194二、症状、诊断、预防措施……194第三节巨角鳋病……195一、病原……195二、症状……195三、诊断及预防措施……195第四节锚头鳋病……196一、病原……196二、症状……198三、诊断……198四、预防措施……199第五节拟马颈颚虱病……200一、病原……200二、症状……201三、诊断……201四、预防措施……201第六节鲺病……202一、病原……202二、症状……204三、诊断……204四、预防措施……205第七节鱼怪病……206一、病原……206二、症状……208三、诊断……209四、预防措施……210第八节狭腹鳋病……211一、病原……211二、症状……212三、诊断及预防措施……212第九节钩介幼虫病……213一、病原……213二、症状……213三、诊断……214四、预防措施……214第一章优质淡水鱼类养殖第一节鲤鱼鲤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相当广泛,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欢的食用鱼,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成为养殖对象。
鱼塘养鱼技术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三、鱼病防治
鱼病存在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里,水体环境比较复杂,鱼类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鱼的体质不健壮,抗病能力弱,放养密度搭配品种不当,拉网过池操作使鱼体受伤后病菌感染,投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池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使鱼得病。
定质: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水温在15℃-20℃日投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0.8%-1.6%。水温在20℃-28℃日投喂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1.6%-3.5%,水温在低于15℃或高于28℃时都要减少投喂量,因为此温度不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粗料投喂量以吃完不剩为准。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1. 池塘的选择:选择大小适中的池塘,水质良好,通风良好,并且能保持足够的阴影。
2. 浸泡和消毒:在选定的池塘进行浸泡和消毒,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杂草。
3. 控制水质:维持适宜的水质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和溶氧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 养殖池的清洁: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去除污物和底泥,确保水质干净。
5. 合理投喂:根据鱼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投喂,不过度喂食。
选择适合的饲料,确保饲料质量。
6. 控制虫害和病害:定期检查鱼群,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浴、隔离和治疗。
7. 鱼类增殖: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采取相应的增殖技术,如人工
孵化和放养幼鱼。
8. 适时采收:根据鱼的品种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成熟的鱼,确保养殖效益。
请注意,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养殖要求,建议在养鱼前咨询养殖专家或者进行相关的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养殖技术生态养鱼是生态农业中的一个细类,科学的使用生物各自的优缺点,最大化的把资源利用在最有效的地方。
生态养鱼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生态养鱼是利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关系,加以有目的的人工调控,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充分发挥其水产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池塘高效养鱼实用技术。
生态养鱼的具体养殖技术一、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二、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工作人员居住场所等。
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
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三、建塘:池塘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田的大小可建成每口3-5亩、8-10亩以上的池塘,或者山垅田中,将山垅田中的狭口沿山而建鱼池堤坝,直接建成每口10-30亩或更大的鱼塘。
鱼塘的建设必须分浮萍池和养鱼池,浮萍池要占总鱼塘的三分之一,养鱼池占三分之二;池塘的水位深度不得低于1.8米;鱼池堤坝必须取用山
边黄土作为主要材料,建设堤坝时底部淤泥必须清理干净,堤坝斜度做成四十五度的斜坡,堤坝建设高度要达2米或者更高些,但要考虑到防洪等问题;堤坝底部宽6-8米,顶部2-4米宽;如果建设3-5亩的池塘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每口池塘建设过程中要有建设排洪设施,底部要预埋直径20厘米的排水管,堤坝顶部靠山边根据地理条件和水流量建设排洪沟,避免在暴雨来时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增氧设施:为鱼增氧有两种方法:一是电力增氧,可选用1.5千瓦或3千瓦的增氧机,每台1.5千瓦增氧机可为3亩池塘鱼供氧,每台3千瓦可为10亩的池塘鱼供氧;二是泉水增氧,在没有电力地方可用山泉水架入鱼塘中央做增氧设施,增氧水管高度离鱼池水面1.5-2米,灌入池塘中就可起到增氧作用,不需要增氧时就把水堵截,避免池塘中水过多而造成养分的流失。
四、建栏:将猪栏建在池塘的上游位置,沼气池建在猪栏和养浮萍池之间,猪的粪便直接冲洗到沼气池中,沼气可供猪取暖或人煮饭、照明,沼液流到池塘中作为浮萍肥料,这样环境不会受到污染;鸭舍、鹅舍直接建立在浮萍池的水面上,粪便直接进入浮萍池,直接作为浮萍养分。
浮萍因为昼夜温差大,生长速度快,加上有充分的肥料,三分之一的浮萍池养的浮萍,可供三分之二鱼池的草鱼主鱼的天然饲料,养出的鱼无土味、无污染、无药物残留。
这种方法养殖的鱼只可能在内地才能实现。
四、浮萍:因季节变化,在浮萍池中可生长三种浮萍,第一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4—6月,名叫“七仙浮萍”,可饲养夏花鱼苗;第二种浮萍是生长在每年6-9月,名叫“杂交红底浮萍”,可饲养250克-500克以上的中鱼;第三种浮萍生长在
9月至次年3月,名叫“杂交七层浮萍”,可饲养500克—1000克以上的大鱼。
还要做好浮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五、养殖:1、投苗:投苗之前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到每年4至5月份期间要投入优质鱼苗,投入以草鱼为主的夏花,每亩池塘中可投入1000尾,其他品种鱼可根据池塘实际条件自由投放。
2、投浮萍:早期鱼苗投入鱼池后,每天早上7点钟至8点投入七仙浮萍,下午4点钟之前补充投入含30%蛋白的鱼饲料,使用浮料能观察鱼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情况。
中期、后期养殖的鱼每天早7-8点钟和下午4点钟之前投杂交红底浮萍、杂交七层浮萍,确保鱼能喂饱,但不能多吃。
3、池塘含氧量:每天都要注意观察池塘的含氧量,每年5-8月因内地海拔较高,夜间鱼池水中施放氧气较低,导致池塘中的鱼缺氧,这时就要起用增氧设施。
4、防范工作:养鱼平时多消毒、多防病、防乏塘、防敌害、防逃鱼、防偷鱼。
六、捕捞:大约草鱼养至1000-1500克时,池塘的鱼密度较大,采用吊捕捞一部分鱼,剩余鱼再饲养到次年夏花投放之前采用干塘捕捞,这时池塘里的鱼每尾可达3500-5000克,池塘中鱼捕捞完毕后再清理池塘进入次年的养殖。
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介绍“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营养需求和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一种新型的鱼、水、菜和谐协同共生复合种养模式。
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需从水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生理特点,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
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让鱼类和蔬菜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关系,不仅能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期稳定,而且能在养鱼的同时收获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具有净水、提高水产品质量、蔬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景观工程等优势。
如何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效益一、引进养殖新品种。
近年来,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及河鲍鱼等新品种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池塘的养殖效益。
二、强化养殖技术措施,调整放养模式,推广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传统的养鱼模式,即以施肥结合注水技术饲养,鱼产量、效益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让鱼塘里的水透明不发绿1.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鱼塘,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2.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3.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
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