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养殖池塘的pH值

合集下载

养殖水体最适的 ph 值范围

养殖水体最适的 ph 值范围

养殖水体最适的 ph 值范围养殖水体的pH值范围是指水体中的氢离子浓度。

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指标,通常在0到14的范围内取值,其中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在养殖水体中,适宜的pH值范围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养殖水体最适的pH值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般来说,养殖水体最适的pH值范围通常在6.5到8.5之间。

这个范围既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酸碱伤害,也不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具体来说,不同的水生物对pH值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例如,鲈鱼对pH值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而虾类对pH值的变化则较为敏感。

在养殖水体中,pH值的不当变化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例如,当pH值过高时,可能会引起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而当pH值过低时,可能会导致水体中的有害金属离子释放,同样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因此,维持适宜的pH值范围对于养殖水体的稳定和健康非常重要。

为了维持养殖水体的适宜pH值范围,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添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或者添加酸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来调节水体的pH值。

其次,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养殖水体的通风和循环,以促进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从而稳定pH值。

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监测和调节水质的方式来维持适宜的pH值范围。

总而言之,养殖水体最适的pH值范围是在6.5到8.5之间。

维持适宜的pH值范围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水体的稳定和健康。

希望未来在养殖水体中能够更加重视pH值的监测和调节,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可持续发展。

池塘pH值有波动才是正常!但具体波动范围多少才算正常,你知道吗?,水质底质,水质底质

池塘pH值有波动才是正常!但具体波动范围多少才算正常,你知道吗?,水质底质,水质底质

池塘pH值有波动才是正常!但具体波动范围多少才算正常,你知道吗?,水质底质,水质底质pH 值,是养殖水体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pH 值如果在合适范围以内,水体生化作用、自净能力、整体代谢转化等都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大多数养殖品种在淡水环境最适宜的pH 值范围大概是7.5-8.0,海水环境是8.0-8.5。

正常有活力的养殖水体,如果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测一个pH值,然后再到下午2-3点再测一个,都会有一定的波动范围,用下午测的值减去早上的值,相差0.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池塘的pH 值为什么有波动才是比较正常呢?主要就是由藻类及微生物活动引起。

自然水体里面有各种藻类,细菌等,这些微生物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CO2,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以后,水体的pH就值就会下降,是我们说的变酸;到了晚上,缺乏光照,水体光合作用几乎停滞,只有呼吸作用,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水体pH 值在太阳出来以前,往往就是最低的一个点,这就是为什么让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测一个点的原因。

而太阳出来以后,慢慢藻类光合作用就开始启动,这个过程就会吸收水体里面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碳酸根离子,水体的pH值也会慢慢上升,一般地区,下午2-3点,会到达另一个高峰,测这个点的pH值,再减去早上的值,就能大概判断水体藻类和菌相活动情况了。

不过,有的池塘,全天测试下来,pH值都没有波动,这是怎么回事?主要原因以有以下三个方面,对应解决办法供你参考:1. 水很干净,水中很少或没有生物,或者微生物活动微弱,既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非常少;比如冬天的时候,水温很低,鱼虾又少,水很瘦,微生物活动又微弱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越冬期,做好抗应激,改底增氧,一般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如果是平时,就需要主动积极去培藻肥水了,提高水体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组成结构。

2. 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于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这也是我们说的补偿点。

一些多云天气,或者阴天,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紧;做好增氧机日常管理工作就好了,是正常的。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

但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

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

如果pH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

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

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

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

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

若pH 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

鱼塘ph值多少为正常,鱼塘养鱼如何消毒

鱼塘ph值多少为正常,鱼塘养鱼如何消毒

鱼塘ph值多少为正常,鱼塘养鱼如何消毒一、鱼塘ph值多少为正常在《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中,具体水体条件要求如下:1、ph淡水养殖的ph范围一般为6.5-8.5,海水养殖的ph范围一般为7-8.5。

2、氧气溶解量连续24小时中,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的时间要求超过16小时,并且其余时间的水体溶氧量要求在3mg/L以上(鲑科鱼类冰封期时的水体溶氧量要求一直保持在4mg/L以上)。

3、生化需氧量(5天,20°C)生化需氧量不超过5mg/L,其中冰封期时的生化需氧量不超过3mg/L。

4、总大肠菌群数量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不得超过5000个/L,如果是贝类养殖,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不得超过500个/L。

5、各种物质含量汞含量要求在0.0005mg/L以下,镉含量要求在0.005mg/L以下,铅含量要求在0.05mg/L以下,铬含量要求在0.1mg/L以下,铜含量要求在0.01mg/L以下,锌含量要求在0.1mg/L以下,镍含量要求在0.05mg/L以下,砷含量要求在0.05mg/L以下,氰化物含量要求在0.005mg/L以下,硫化物含量要求在0.2mg/L以下,氟化物含量要求在1mg/L以下,非离子氨含量要求在0.02mg/L以下,挥发性酚含量要求在0.005mg/L以下,石油类含量要求在0.05mg/L以下。

二、鱼塘养鱼如何消毒1、漂白粉漂白粉水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氧化钙,对于细菌、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灭杀作用,可以有效防治细菌性鱼病,并且还可以调节水体ph,使用浓度一般为1ppm。

2、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含量约为60%,溶于水中后产生次氯酸,能够起到杀菌、除臭、净水、防治细菌性鱼病的作用,使用浓度一般为0.3-0.6ppm。

3、三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含量约为35-38%,全池泼洒浓度一般为0.3-0.4ppm。

如果是用于清塘,使用浓度一般为5-10ppm。

pH值在水产养殖的意义

pH值在水产养殖的意义

pH值在水产养殖的意义pH值在水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水产人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指标,它既简单又复杂。

最近很多养殖朋友池塘的pH值高,他们来问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有的人尝试解决,但是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pH值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指标,它与什么有关,如何解决这指标高低的问题?pH值是氢离子活性的负对数,通常用小写的p和大写的H表示。

在渔业水质用水标准中,通常规定淡水的pH值是6.5~8.5,海水的pH值是7.0~8.5。

pH值反映天然水的酸碱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水化因子。

从理论上讲pH值小于7.0为酸性,pH值大于7.0为碱性,pH值等于7.0为中性,pH值小于3.0为强酸水,pH值3.0~5.0叫酸性水,pH5.0~6.5为弱酸性水,pH值6.5~7.5为中性水,pH值7.5~8.5为弱碱性水,pH值8.5~9.5叫碱性水,pH值9.5为强碱性水。

pH值的大小对养殖水产品来说影响非常大,正常的理想的范围是6.5~8.5之间。

当pH值小于6.5或高于8.5,对养殖产品来说都有影响(生长缓慢或者是致死)。

在鱼虾生长阶段当pH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鱼鳃组织就会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6.5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载氧能力,因此造成鱼虾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

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到20~89%,pH值达到10.6以上可引起全池死亡,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到7~20%,pH值低于4可引起全池死亡。

pH值测试很简单,可以用pH值试纸或者测试盒,把水样打上来测试,或者可以买pH值测试仪,我们建议普通养殖户买试纸或试剂盒,测试仪需要校正,用标准样校证,所以养殖朋友们操作起来可能不方便。

pH值高低直接影响着鱼虾的孵化,所以pH值对养殖动物生长和孵化都有重大的影响。

下面分析一下pH值过高过低的原因有哪些?1. 水温:在同一个大气压下,表层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减小,pH值则上升。

养殖池塘pH值变化原因分析及调控方法

养殖池塘pH值变化原因分析及调控方法

养殖池塘pH值变化原因分析及调控方法养殖池塘pH值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水生动物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侧pH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就是pH 试纸法和仪器法。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帮邦小黑这一款便携式水质检测仪,能测溶氧和pH。

帮邦产品目录一、pH值的变化主要是外源水(被污染)、天气(温度)和其他因素来决定。

1、天气不同pH值也在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连续的阴雨天或晴天会导致pH 值过度变化。

2、其他因素偏高表现为:水体较肥,藻类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强烈,消化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pH偏高;过多使用石灰清塘所引起,导致pH偏高。

偏低表现为: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pH偏低;雨水中酸性物质过多含量过高(酸雨)所引起现的倒藻,导致pH 偏低;池塘底部沉淀的虾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导致pH偏低。

二、pH值调控方法调节水体的硬度(用白云石粉调控)、总碱度、总酸度,都能比较好的调节pH。

泼洒药品时建议少量多次,每次用量不宜过多,防止应激反应。

1、pH值偏低处理方法pH值低于7.0-7.5,一般用生石灰调节,使用生石灰2-3公斤/亩米深,兑水后用上层水,不用渣。

如池底淤泥、腐败物沉积多,有条件的虾塘要先排污换水(换底层水20-30厘米),然后用过氧化钙,连续用2-3次,三天后用生物制剂。

底质含有二硫化铁,经常有“铁锈水”浸出的虾塘,要使用中和酸性和降解金属离子的底质改良剂,同时泼洒氢氧化钠(烧碱)或碳酸氢钠(小苏打)进行调节,情况各有不同,用量酌情控制。

2、pH值偏高处理方法pH值在8.8-9.5,换水10-15厘米,使用沸石粉顺风抛撒,同时控制好投饲量多,多用分解底改、生物底改等调节水质。

pH值在7.5-7.8,使用生石灰兑水后用上层水,不用渣;pH值在7.8-8.8,当天早上使用乳酸菌兑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鱼塘水质标准值

鱼塘水质标准值

鱼塘水质标准值
鱼塘水质标准值的具体数值会因不同的鱼类及其生长阶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常见的鱼塘水质标准值:
1. pH值:6.5-9.0,不同鱼类对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以7.0-7.5为宜;
2. 溶解氧(DO):5-8 mg/L,鱼类需要充足的溶解氧以维持
呼吸;
3. 温度:一般在15-30°C之间,根据不同鱼类的要求可能会有
所变化;
4. 氨氮:小于0.02 mg/L,高氨氮含量对鱼类的健康有害;
5. 亚硝酸盐:小于0.1 mg/L,过高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鱼类有害;
6. 硝酸盐:小于50 mg/L,过高的硝酸盐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
7. 悬浮物:小于100 mg/L,过高的悬浮物浓度会影响鱼类的
视觉和呼吸;
8. 氟化物:小于1 mg/L,高氟化物含量对鱼类有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鱼类的水质要求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养殖特定鱼类时,应对其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和了解,以确保鱼塘的水质符合相应的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是针对养殖污水排放的一般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1. pH值:通常要求在6.0-9.0之间,以维持水体的中性或弱碱性。

2. 溶解氧(DO):一般要求大于5mg/L,用于维持水体中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

3. 总氨氮(TAN):要求低于1.0mg/L,因为过高的氨氮含量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氮氧化物的积累。

4. 总磷:要求低于0.1mg/L,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的风险。

5. 总悬浮物(TSS)和悬浮颗粒物(SPM):通常要求低于30mg/L,以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和生态平衡。

6. 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通常要求COD低于30mg/L,BOD低于10mg/L,以减少有机物的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7. 氨氮总排放量:要求根据养殖场养殖规模和养殖种类进行限制,以控制对水体的氨氮负荷。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养殖类型和养殖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为了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养殖场应按照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立合适的水质监测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水体污染的控制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养殖池塘的pH值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在养殖水体中,pH值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1. 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水体pH值是由氢离子浓度决定的,它们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1.1. pH值的决定因素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

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来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越高,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使水中的pH下降,相反则pH升高。

看来,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决定水体pH的最大因素之一,而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直接与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植物的含量和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例如: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升高,而夜间水中植物由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了二氧化碳,造成水中pH相对降低。

1.2. pH值的变化规律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冈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1.3. 判断pH值的意义如果养鱼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如果pH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者池中腐殖质不足。

所以,pH对实践中在施化肥方面的帮助:一是在施用硫酸铵等氮肥时应避免pH值过高,以防NH4+转化为有毒的NH3。

二是在施用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避免pH过低,因为过低的pH往往是缺氧,缺氧则反硝化作用增强,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2. pH值对水生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pH值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水产养殖生产2.1. 水产生物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5—9,而最适宜的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7~8.5之间。

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为4~5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生物的死亡。

pH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当超出最适范围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实践证明鱼在酸性条件下,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2.2. pH值对水生动物生长的间接影响例如在低pH值下,铁离子和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pH 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

同时pH值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

2.3. pH值对水体的生物生产力的影响不适宜的pH值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池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0—7.5)最适宜,通过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循环。

3. 水体中pH值异常的原因3.1. pH值偏高或过高的原因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②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偏高。

3.2. pH值偏低或过低的原因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透明度高(因为藻类减少而透明度高),光合作用不强,pH值偏低,甚至中午还达不到7.50,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也会偏高。

4. pH值出现异常的危害性4.1. pH值过高的危害性水体呈碱性,—般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此时鱼类受刺激后狂游乱窜,体表产生大量黏液:鳃盖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分泌物。

特别是养殖早期pH过高,pH值也是影响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早期,特别是放苗的时候,pH值若太高,则放入塘的虾苗就会蜕壳十分困难或蜕不了壳,影响虾苗的正常生长速度。

4.2. pH值偏低或过低的危害性水体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6,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鱼类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由于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水中的藻类老化较严重,pH值若太低,则虾蜕壳的时间会延长,蜕壳后,新壳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的时间越长,虾就越危险,偷死就会在这段时间发生,哪个虾大就死哪一个。

再说在这种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易出现低氧或缺氧的情况,软壳的虾在这个时候容易被细菌病毒攻击而出现各种疾病。

5. pH值出现异常的处理办法(1)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新水池塘最好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

(3)出现蓝绿藻要及时用蓝博控制或更换池水,追施水产专用肥培养新的藻相。

(4)养殖时间过久的池子,淤泥的有机质太多,这时就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5)当pH值—直很高,可用醋酸降低pH值。

pH值高了,大家都觉得问题不大,如果要调低,也知道加淡水这种方法,而有些时候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完成。

一般pH值过高出现在养殖早期,原因是肥水的藻类光合作用活跃,有机物的含量少等,加淡水是好方法之一,另外可以添加微生物制剂产品调节水质。

(6)盐碱地的pH值调节的办法①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池水的pH值过高。

②盐碱底质土壤的鱼池,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 值上升,可用降酸灵处理。

③鱼池中要除去大型藻类如蓝藻和轮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因为藻类在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使水体短期内pH值大幅度提高。

④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杀藻剂进行全池泼洒。

⑤紧急解救措施用适量醋酸和水质保护解毒剂,以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7)当pH过低时的处理当pH值过低时,大家都比较容易想到用石灰或换新水,使用石灰和换新水都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pH值,但是这两种方法并非什么时候都可行,有时也不十分稳定;在这里介绍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就是适当追肥。

pH值偏低一般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因有机物含量较多(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会释放出较多二氧化碳,促进pH降低),另外藻类老化光合作用弱所致pH值低,直到pH值上升到所需的水平,水深的养殖池将水位降低效果会更好(增加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追肥还能预防中后期养殖的缺氧问题(光合作用增氧)。

6. pH值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pH值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试剂法简单易懂,在养殖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那么测量pH值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怎么样的测量结果才是有用的呢?由于养殖水体是由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养殖对象等组成的整体,生命活动时刻在进行,水质指标也跟着在变化。

正常水体的pH值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水体pH值低,随着光照的加强,pH 值会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加而上升(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二氧化碳,造成pH上升),直到下午才开始下降,到次日早晨pH值达到最低(夜间水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水中pH)。

通常我们测量pH值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定时测量,每天需测量两次,早晨6-7点和下午3-4点各测量一次,并作好记录。

两次测量的pH 值存在一定的差值,它体现了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活力,光合作用的强度。

如果pH值的变化值比较小,说明藻类老化或死亡,光合作用弱,应马上采取措施处理水体,以免造成缺氧等养殖事故(水中植物少,光合作用就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能力就小)。

其他调节pH值的方法:pH值(酸碱度)是渔塘水质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而且还通过改变水体环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间接作用于鱼类。

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8--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0,就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危害。

6.1. pH值过低的危害及防治方法(1)危害:pH值过低,酸性水体首先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第三,鱼鳃会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还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2)防治方法:一是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二是每半月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鱼病。

或者喷洒EM生态菌。

6.2. pH值过高的危害及防治方法(1)危害:pH值过高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给蓝绿藻水华产生提供了条件,pH值过高也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一是每亩水体用0.5公斤左右的明矾调节;二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三是或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四是防治鱼病时,不能用生石灰,宜用漂白粉和中草药。

也可采用EM生态菌作水质的的pH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