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
大唐芙蓉园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唐芙蓉园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主题公园,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我国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但数量增长很快。
大唐芙蓉园于2004年立项后,便投入巨资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开发建设工作,并聘请国家、省、市专家进行研究和策划,现已将其定位为“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主题公园”。
大唐芙蓉园的开发,应依托西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区位环境,这不单单是其开发的优势所在,也是开发工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大唐芙蓉园;主题定位;西安旅游业主题公园,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我国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但数量增长很快。
特别是在深圳华侨城的示范效应和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主题公园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自1996年实行双休日至今,主题公园更是配合着传统的旅游景点(区),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2005年4月11日,以全方位展示盛唐文化为主题的大唐芙蓉园正式开业,其在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展现出的特色,以及与国内外众多主题公园相比所呈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值得认真探讨。
一、大唐芙蓉园的定位大唐芙蓉园的定位依据:一是区位条件。
从宏观区位来看,大唐芙蓉园坐落在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省会城市——西安,西安地处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流动人口比重较大。
据统计,西安市常住人口达830.54万。
大唐芙蓉园所处的西安市雁塔区,常住人口总数排名西安市13个区县之首。
从微观区位来看,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又是唐时著名皇家园林——芙蓉园所在地。
此外,大唐芙蓉园选址于城区(雁塔区)与郊区(长安区)的交接地带,地价相对比较便宜。
二是主题公园的功能条件。
主题公园是介于自然和人文资源之间,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它通常具有传播功能、娱乐或游戏功能、审美或情绪满足功能以及文化活动展示功能,如观看表演。
华清池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华清池调研报告篇一:华清池植物调研报告园林植物与应用调研报告班级:城乡规划姓名:高吉奎1301班1304100119宋子谋1304100120华清池植物与应用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XX.5.2调研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风景区调研内容:该地区植物配置方法、植物材料选择,景观效果营造规律。
华清宫(华清池·骊山)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
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
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
华清池的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的原则,实际上总的体现着因景制宜,来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体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要求。
1.华清池善于借景,依附于骊山丰富的绿色植被资源,将骊山满山青松苍柏溶于其中,并通过各个小园主题树木的不同,体现了丰富的层次关系。
2.华清池以不同的花木栽种配置使花期延长,如连翘、合欢、紫薇、碧桃、梧桐、石榴、腊梅等配置在一起。
3.华清池内有大量的石榴、柿子树、国槐树种,国槐属于西安的市树,栽植属于体现了地方性和经济性原则。
同时由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贵妃喜爱石榴花,在园内有很多上百年的石榴树,有一棵达千年之久,相传为杨贵妃亲手所植,这体现了文化性原则。
4.园内植物配置形式为混合式,即局部规则式,整体自然式。
在开场空间及提供休息的地方多采用列植和孤植,孤植以大乔木为主,周边附以休憩的座椅,为游客提供遮阴场所。
或周边栽种规则式的金叶女贞,与大乔木形成视觉中心景观。
园区各个部分大多以自然式为主,不同高度的乔木灌木的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关系。
5.在植物营造上采用体量对比、形象对比、虚实对比、色彩高低对比等来丰富园内植物景观空间。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唐华清宫,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和离宫。
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本文将详细探讨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布局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代意义。
唐华清宫的营建始于唐朝初期,历经多个阶段。
最初,它只是一处行宫,用于皇帝巡游和临时居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清宫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群不断完善。
唐朝皇帝在此处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温泉池和园林,以供他们度假和避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九龙池和凤凰池,至今仍保留着部分遗址。
唐华清宫的布局特点独具特色。
宫殿建筑沿山势而建,充分利用了地形和自然景观。
建筑群落错落有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华清宫的园林景观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宫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种布局方式对后世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唐华清宫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唐朝皇帝的行宫和离宫,唐华清宫见证了多个历史事件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朝的温泉之恋,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爱情故事。
华清宫还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都在此作出和举行。
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唐华清宫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
唐华清宫对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反思。
华清宫的营建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追求和谐共生。
唐华清宫的历史也警示我们要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址面临被破坏或消失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
唐华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

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华清池是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北方古典园林,在时代变迁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与游园需求使其露出了种种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座历史肌理复杂的古典园林,提出适合它的改造方式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Abstract: Huaqing Hot Spring is a northern classical garden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In time changing today, multipl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arden touring reveal the Huaqing Hot Spring the phenomena out with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eward the proper reform and research methods aiming at it’s complicated historical texture.Keywords: Huaqing Hot Spring; Furong Garden; scene space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景象空间的基础研究“景”是园林的构成要素对自然的限定而产生的观赏对象。
“象”的构成与“景”相比参入了观赏者的因素,它属于人的感知范畴。
“景象“的概念则可以理解为人们把观察到的“景”融入了个人差异的审美标准产生的一种超越了景物本身的心理感受。
2华清池空间格局研究2.1唐华清宫鼎盛期空间布局华清宫经百年间的不断地修葺扩建,在唐代达到了华清池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鼎盛期。
1.依山就势唐代匠人因地制宜,顺自然之势修筑东西外缭墙,借险要沟壑砌筑两道内缭墙,进一步加固了宫苑防御。
缭墙内,依次形成了从南递减的六个台地。
大唐芙蓉园 旅游规划与开发 案例分析 文化主题公园

空间布局
南园北池,环状水系大格局 因借曲江山水,演绎盛世名园的规划理念
中轴区
凤鸣九天”室内剧院、 紫云湖、紫云楼
东翼区
南麓唐集市 北麓唐诗林
项目总体布局及功能分规划
西翼区
五个大宴会厅和一个 多功能厅,是大型餐 饮中心性质的御宴宫
环湖区
湖光山色、自 然景观
主题文化分区
十二文化主题园内布局
民饮歌宗帝科仕诗大智外间茶食舞教王举女歌门乐交文文文文文文化化化化化化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 展现当时各国使节的频繁往来及民 间“商贾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 文化氛围,将“四方珍奇,皆所积 集”的繁荣景象展现在游客的面前, 让游客切身感受到盛唐时期世界诸 国与唐帝国往来的开明盛世
外交文化展示
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宽120米高 20米的水幕。紫云楼观澜台前的 湖面,集水幕电影、音乐喷泉、 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的电影 级大型现代化水体景观。通过妙 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娱乐设施展 现唐代先进的科技
大唐芙蓉园经营问题
资源优势不突出 客源市场范围小 景区管理不到位 资金回收速度慢
问题解决的对策
发挥集聚效应,创造古都盛唐品牌 加大旅游宣传,开发多级客源市场 强化人员培训,丰富经营管理渠道 关注市场需求,寻求资金回收方式 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形式多样产品
大唐芙蓉园规划编制概况 大唐芙蓉园项目核心发展体系 大唐芙蓉园项目支撑保障体系 大唐芙蓉园开发现状及规划评估
一、大唐芙蓉园规划编制概况
背景介绍 焦点关注 战略目标
背景介绍
1、曲江文化源远流长,但文化旅游缺乏体验性 2、主题公园发展迅猛,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3、西安打造“最具东方神韵的世界古都旅游目的地城市”战略目标要求
大唐芙蓉园景观规划分析ppt课件

建筑特点分析
紫云楼
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 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Page 18
仕女馆
Page 19
广场文化
平面图分析
停车位,区域分化
效果图 功能 美观
Page 20
历史背景 位置风水 功能 美观
大门艺术
Page 21
Page 11
观赏价值与场地的精神内涵相结合
植物的姿态
垂直向上型 表情:庄严,严肃,
静谧气氛的空间,别 具升腾之形象。
Page 12
色彩的营造
Page 13
质地形状分析
圆形轮廓。具有不易破坏 性,多用来调和外形强烈 的植物
Page 14
树整微细 冠齐小质
密脆型 集弱: 而小小 紧枝叶 凑,片 的具, 松疏粗 散松质 的粗型 树壮: 干的大 。 枝叶
Page 3
历史背景
※历史时间 ※园名的由来
※ 文化底蕴 ※ 历史名扬
Page 4
时间—— 芙蓉园曾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位于大雁塔之侧, 从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园名——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 帝恶其曲,觉得不吉利,于是命令高颖(隋文帝宰相)为这个 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颖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 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
Page 5
景观分析 提纲
交 地 小桥 水 植 建
通 形 品梁 体 物 筑
图 图 分与 分 分 物
分 分 布景 析 析 分
析 析 图观
析
Page 6
1 周边交通
Page 7
大唐芙蓉园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唐芙蓉园调研报告篇一:清凉山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设计是追求建筑与山地环境的自然融合——西安清凉寺修复规划设计,为了使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和详细,因此调研清凉山森林公园和清凉寺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清凉山森林公园调研内容:1:了解清凉山,清凉寺的背景文化和历史意义。
2:调研公园现在的大体概况,例如它的出入口设计,交通流线,游览路线等。
3:研究它的景观结构,例如它的绿化配置,场地的设计,一些商业运营与景观的关系等。
4:研究它的周边环境和该城市文化对这个公园的影响等。
图一西安清凉山森林公园鸟瞰图。
第2页广场等代表性景观。
走进雄伟壮观的清凉山森林公园大门,一种浓厚的隋文化气象扑面而来。
进入公园,便可探幽跨越千年的历史文脉,吸吮荡气回肠的园林芬芳,领略赏心悦目的水光林色。
公园依山而建,顺势而为,顺应自然,浑然天成。
这里乔木万千,灌木成簇,草本满地,此起彼伏,盛为壮观。
漫步园中,隐于浅草中的广播,不时播放着舒缓曼妙的轻音乐,不由得让人顿生惬意。
半山腰处,宏伟气派的清凉寺里佛音浩荡,香火缭绕,佛事兴旺。
园中隋文帝杨坚骏马飞奔英勇征战的塑像,威风凛凛,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
据说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上空惊现出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隋文帝被公认为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
园中有湖,名曰“大兴湖”,湖面近30亩。
湖上有桥,天下无独有二的“赵州桥”就横卧于碧波之上。
站立桥上,不由得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既惊叹古人的巧夺天工,更钦佩今日西安建工人的妙笔生花。
这座按照1:1建造的隋朝赵州桥,为公园更加增添了古风神韵,使1500多年前的历史风云在这片绿色的水面上依然第3页涌动飘荡。
临山下举头望,树木层层叠叠,森林已然可现。
清凉寺如同停落于山腰歇息的沧桑圣人,庇佑着这方得天独厚的土地。
1.2历史意义:清凉山森林公园内的清凉寺是隋唐古刹,位于长安区上塔坡村,建于隋唐时期,原有土地80多亩。
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

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华清池是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北方古典园林,在时代变迁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与游园需求使其露出了种种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座历史肌理复杂的古典园林,提出适合它的改造方式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Abstract: Huaqing Hot Spring is a northern classical garden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In time changing today, multipl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arden touring reveal the Huaqing Hot Spring the phenomena out with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eward the proper reform and research methods aiming at it’s complicated historical texture.Keywords: Huaqing Hot Spring; Furong Garden; scene space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景象空间的基础研究“景”是园林的构成要素对自然的限定而产生的观赏对象。
“象”的构成与“景”相比参入了观赏者的因素,它属于人的感知范畴。
“景象“的概念则可以理解为人们把观察到的“景”融入了个人差异的审美标准产生的一种超越了景物本身的心理感受。
2华清池空间格局研究2.1唐华清宫鼎盛期空间布局华清宫经百年间的不断地修葺扩建,在唐代达到了华清池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鼎盛期。
1.依山就势唐代匠人因地制宜,顺自然之势修筑东西外缭墙,借险要沟壑砌筑两道内缭墙,进一步加固了宫苑防御。
缭墙内,依次形成了从南递减的六个台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华清池是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北方古典园林,在时代变迁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与游园需求使其露出了种种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座历史肌理复杂的古典园林,提出适合它的改造方式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华清池;芙蓉园;景象空间Abstract: Huaqing Hot Spring is a northern classical garden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In time changing today, multipl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arden touring reveal the Huaqing Hot Spring the phenomena out with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eward the proper reform and research methods aiming at it’s complicated historical texture.Keywords: Huaqing Hot Spring; Furong Garden; scene space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景象空间的基础研究“景”是园林的构成要素对自然的限定而产生的观赏对象。
“象”的构成与“景”相比参入了观赏者的因素,它属于人的感知范畴。
“景象“的概念则可以理解为人们把观察到的“景”融入了个人差异的审美标准产生的一种超越了景物本身的心理感受。
2华清池空间格局研究2.1唐华清宫鼎盛期空间布局华清宫经百年间的不断地修葺扩建,在唐代达到了华清池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鼎盛期。
1.依山就势唐代匠人因地制宜,顺自然之势修筑东西外缭墙,借险要沟壑砌筑两道内缭墙,进一步加固了宫苑防御。
缭墙内,依次形成了从南递减的六个台地。
其中低处的三个台地在照应县内,高处三台地在华清宫苑内,帝王起居饮食高居其上,臣民活动则在较低的平台,这也符合皇权至高的等级观念。
2.环山列宫室宫廷区与骊山北麓的苑林区组成了唐华清宫北宫南苑的空间格局,宫苑北部,就是照应县城,类似于郭城,是随行官员的府邸和居民区。
宫廷区位于中部,相当于宫城,是帝王饮食起居洗浴,处理事务的处所,分为东、中、西三条轴线。
苑林区位于宫廷南部,与京城的禁苑类似。
可以说,华清宫的规划设计仍以唐长安城为蓝本,如图2.1所示。
图2.1唐华清宫格局复原图图片来源:引自《关中胜迹图志》宫廷东区,南起是逍遥楼、梨园、小汤,梨园是为玄宗听戏歌舞所设。
飞霜殿是皇帝妃子小憩、宴饮之所,殿南侧就是九龙汤,又名莲花汤,是皇帝御用浴池。
西北侧紧邻的是海棠汤,是杨贵妃浴池。
宫廷中区,由北面正门津阳门入,依次是前殿和后殿,这里供皇帝上朝、处理政务之用。
中部南面入口为昭阳门,可通往骊山禁苑。
宫廷西区,从南依次是果老药堂、功德院。
宫城外东西侧分布着若干以花卉珍兽为主题的小园,如西侧的看花台、西瓜园、芙蓉园、粉梅坛、荔枝园等。
2.2清至今的空间布局乾隆年间园林创作是清王朝的鼎盛期,园林的总体规划上表现为“园中园式”的大型皇家园林布局。
受到清乾隆时期造园思想的波及,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临潼县令沈家祯在旧址上修建了环园,园区地势南高北低,从造园手法看应属江南园林流派,园内景观风格别致,清静优雅,格局小巧,错落有致。
1959年,在环园西侧旧有基址上,修建了九龙湖景区。
2003年在九龙湖西面唐芙蓉园旧址上,修建了望京门、长生殿、德宝楼、温泉一号苑等一系列仿唐建筑,以芙蓉湖为中心围合成为水院景象园林,形成了继华清池中、东两条轴线后西侧第三条轴线。
3芙蓉园景象空间结构关系营造3.1芙蓉园景象营造思路1.重组景象空间结构的营造思路长生殿芙蓉湖这一主体景象设计事关重要,成败只此一笔,构思以由远至近的景象层次展开设计。
①远景长生殿位于芙蓉园南端,后侧空间狭小,毗邻南园墙。
构思在长生殿后侧及两侧种植高大灌木,遮挡园墙衬托主体建筑。
东侧筑假山——骊岫飞泉,作用一是表现芙蓉湖的源头,其二是与长生殿构成连续景面,消除其突兀感。
②中景为了协调长生殿的较大尺度,芙蓉湖面扩展,在长生殿东侧湖面收缩,表示湖水源头;湖面东侧形成半岛景象,岛型自然舒展并种植垂柳碧桃,贵妃醉酒亭若隐若现。
③近景芙蓉湖西侧架设曲桥,与鹊桥、琼岛形成对景,且在西北角分割了湖面,与琼岛东侧湖面平衡,确保湖面与长生殿的中轴线对应关系。
曲桥的北端是观赏长生殿依山就势的最佳地点,屋脊线与山形轮廓相协调,骊山也显得更加峻岭高远。
2.再现园林诗情意境的营造思路①水中殿阁将原本的“水旁”建筑构思改造为“水中”建筑,使长生殿拥有了皇家园林水中楼阁的气势,同时湖面延伸至长生殿基台下,给人以湖面宽广的感受。
②镜中画现状芙蓉湖水面因面积狭小和湖中假山的遮挡无映景之美,构思后的湖面更加宽广自然,使骊山、长生殿、鹊桥、贵妃醉酒亭、临岸垂柳投影纳入湖中,形成镜中画。
③植物渲染史料记载芙蓉园内种植了成片芙蓉,此园才得名,故在芙蓉湖及周围以芙蓉为主题植物,即莲花。
湖岸两旁适量点植垂柳,形成“红退池莲犹逞色,翠销宫柳尚含情”的景象,柳和桃混合种植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所推崇的。
3.2景象空间导引营造1.途径与停点设计芙蓉园中途径设计包含路线和停点两个部分。
路线提供了园区游览交通的动观,停点安排定点观赏。
①引导游览芙蓉园中路线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通行的需要,更是为了把游人引入所创造的景象中,即把主要的观赏对象安排在主要游览路线上。
图3.1芙蓉园步行游览路线示意图图片来源:华清池芙蓉园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组,改绘。
如图3.1所示,主要的路径空间沿芙蓉湖布置。
从望京门始,通过迎宾广场西侧观赏以长生殿为中心的主体景象;继而向西行进,穿越曲桥花径,曲桥低临水面,且西侧是成片荷田,有水中观荷之感;继续环湖向南,可近观长生殿一景,亦可滆湖相望琼岛,隐约可见柳岸丛中的醉酒亭;继续向南可等桃花谷休憩玩耍,也到达长生殿前芙蓉台后,滆湖回望望京门,视野甚是开阔;行至鹊桥之上,可北观主体湖面景色,南观盟誓台——月池——骊岫飞泉一景,此处全园路线制高点,是留影纪念佳所;过桥后,选择有二,一是环琼岛游览休憩,二是往南登盟誓台祈福离园。
②与景对应芙蓉园中游览路线与观赏对象的对应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游行线与观赏线保持一致。
游人由望京门入园后,被长生殿主体景象所吸引,进而由西侧曲桥向长生殿方向行进,如愿以偿的到达了预期的景象空间。
第二种情况是游行线与观赏线不一致,如游人进园后,会被东侧柳岸琼岛所吸引,但环顾四周后又无可直达的路径,从而产生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悬念,环湖行进至芙蓉台才恍然发现鹊桥可通行至琼岛,产生使人振奋的惊讶效果。
③曲折回环芙蓉园园路的表现,配合山水环境而有意布置为曲折行进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览无余,平淡无奇的弊病,可增加景象层次,激发游兴,增长了游程,延长了游览时间。
2.掩映营造芙蓉园的景象结构中,每一个对应关系类似于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组节点形成一个视线轴线,全园景象通过这些节点和轴线,联结成一个整体。
如图3.2所示。
由骊山、长生殿及芙蓉台、芙蓉湖、迎宾照壁、望京门等节点空间构成南北向的主轴线;由桃花谷、长生殿、盟誓台连理树等标志性节点构成了第一条东西向的次轴线;由温泉一号苑的主入口、芙蓉湖水域空间、醉酒亭、九曲水廊构成了第二条东西向的空间轴线;由骊山、盟誓台、鹊桥、芙蓉湖、曲桥构成了第一条斜向轴线,由骊山、长生殿、芙蓉湖水域空间、曲桥构成了第二条斜向轴线,两条斜向轴线的相夹所呈的锥形视域空间内,即观赏主体建筑长生殿依山抚水之势最佳。
这样就形成了主从有序、层次丰富,景观特色突出的山水景观体系。
图4.18芙蓉园景象要素制约关系示意图图片来源:华清池芙蓉园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组,改绘。
3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的实现途径3.1“意在笔先”——传承山水宫苑格局的设计方法传承山水宫苑格局是指,通过骊山山景、芙蓉湖水景营造出山水相依、长生殿依山就势的唐华清宫景象。
具体步骤如下:1.研究史料、诗词,确定芙蓉园基本格局为有山有水,环山列宫。
山为骊山,水为芙蓉湖,宫以长生殿为主。
2.扩大了现状芙蓉湖水面,使湖面中骊山、长生殿倒影完整,芙蓉湖岸线改造成自由疏放、有源有流的自然湖型。
3.根据华清池与骊山分开管理的情况,利用江南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借景”的手法将骊山之景纳入园区的景象营造中。
3.2围绕主题意境的要素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史料,确立芙蓉园“旷世爱情”的园区意境,景象空间的营造均围绕这一意境展开设计。
以园区这一意境为母本,赋予景象构成要素各自不同又相互联系的主题思想。
3.3模型推敲的景象构图方法在园林景象的构图设计中,运用三维模型手段,推敲要素尺度和周边的关系,反复几轮,最终选择出最佳方案。
3.4以主体意境串联各要素的景象组合方法结合现代游园的需求,赋予园区意境化的景象序列,即有序的串联各景象要素,使游人游览完毕后获得完整的主题游园享受。
4总结本文以华清池芙蓉园为研究对象,以景象空间营造为研究角度,从景象空间的构成为出发点,通过对芙蓉园所在的华清池景象空间历史格局梳理、芙蓉园现状景象空间评析与改造规划构思、景象空间导引、景象空间意境的营造等几部分内容的论述来实现芙蓉园景象空间的营造研究。
尝试为华清池等具有复杂肌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园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研究方法。
为同时也为当代传统园林改造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