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试题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试题

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试题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游客,你想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可能选择下列哪一省A.广东省B.江苏省C.安徽省D.海南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所以要参观中国“改革第一村”应选择安徽或四川。

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歌颂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吃陈粮说明是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好就是因为当时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所以这幅对联歌颂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

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改革开放后。

所以可排除第④项,即排除CD两项;第②项表述错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蒙古可排除A项。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缺乏
经营自主权,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
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
础,改革的浪潮
2.展开:

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
求加快以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内容
目的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积极性问题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使农村经济遭到破坏。
➢1953~19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始时间: 1978年 4、试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5、方法: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
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
干到户的生产契约。
原件内容: “我们分田到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第11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第11 课  经济体制改革

5.(2017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 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 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D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6.(2017鄂州)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 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 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 分别是指( D)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 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安徽凤阳小岗村。
变地主私有 提高了农民生 为农民私有 产的积极性
农 业 社 会 由私有制变 促进了社会主 主义改造 为公有制 义制度的建立
首页 末页
难点释疑
1958 — 1978 年 1979 年 以 来 人 民 公 社 公有制程度 挫伤了生产者 化运动 更高 的积极性
家 庭 联 产 所有制不变, 提高了农民生 承 包 责 任 改变经营体 产积极性,促 制 制 进农业发展
9.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
中,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 A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0.(2017牡丹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 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的有( B )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计改划革经前济
市改场革经后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 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目的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 5.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生产的方向:
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
②农随村着乡农镇业生企产业向迅专速业发化展、商品化、社会化发
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
意现代义化:开为辟农了村一致条富新和路。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探究出真知
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 变革或调整?制定农村政策时应注意什么?
学习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学习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导学提纲
农村 制度:________
经 原因、目的、时间、尝试地点、形式、影响
济 体
城市 重点:________
制 改
原因、时间、内容、中心环节、目的、影响
革 国家 目标:________
提出、基本特征(内涵)、影响
C 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D 5.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经济化
B.市场化
C.专业化
D.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
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二.简答题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原因、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1950年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1958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 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 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2.概况 (1)时间:1984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目的:增强企业活力 (4)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 种所有制经济。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 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原因、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4.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四次次生产关系的调整的名称、
内容、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 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 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 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 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 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 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 包合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训练及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训练及解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最先开始于()A. 农村B. 城市C. 国有企业D. 集体企业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政策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人民公社化C. 公私合营D. 土地改革3.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C.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D.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4.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

1985年增长高峰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 提出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C. 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 )A. 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6.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C. 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7.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

”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B.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8.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内容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内容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内容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内容引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内容,并对其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评估。

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和问题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初衷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变革,农村集体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农民收入分配不均、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2. 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有效、有活力的农村经济体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确权登记是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和规范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农民收益。

2. 农村资源配置改革农村资源配置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等内容,旨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施村务公开、村民自治、选举产权制度等举措,旨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建设,提高集体经济运行效率和透明度。

4. 农村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农村的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

这一方面包括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则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等内容,旨在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小康。

三、对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评估与展望1. 评估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发展中国家到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健全农业产权制度。

要根据国家产权立法政策,完善农业生产者与农业发明者之间的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农业和农业发明者的知识产权。

其次,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户的需要,建立灵活的土地承包规则,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其它国家法律法规,实行免费、终身续订的土地承包制度。

此外,还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企业和农民融资,推动农村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再次,要推进农村集约化种植。

实行农村集约化种植,结合社会形势和实际情况,把农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的节能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使农民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外,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公路、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生活环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要加强农村文化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群众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农村的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可以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