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山东省费县桃园白云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山东省费县桃园白云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2篇山东省费县桃园白云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1. 引言山东省费县是中国重要的白云岩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
其中,桃园白云岩矿床是该地区重要的矿床之一。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矿业开发提供参考。
2. 地质特征桃园白云岩矿床位于山东省费县西南部,属于下白垩统。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齐河构造带和单兵山构造带控制。
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长垣组中晚期,岩石主要由白云岩、糜棱岩、石灰岩等组成。
桃园矿床呈现出较大的规模,矿体分布比较连续。
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3.1 石层厚度石层厚度是开采矿床时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
桃园白云岩矿床的石层厚度在15-80米之间。
较大的石层厚度为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实现较高的矿石开采率和较低的矿石损失率。
同时,厚石层也有利于煤矸石回填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矿石品位矿石品位是衡量矿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桃园白云岩矿床的品位较高,通常在CaO含量超过50%以上。
高品位的矿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冶炼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此外,高品位的矿石还能够降低尾矿的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矿床赋存状态桃园白云岩矿床的赋存状态主要为横向展布和点状展布。
其中,横向展布为主要类型。
这种赋存状态使得矿体的开采相对较容易,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长距离开采。
此外,点状展布的矿体也有开采价值,可以通过块体开采等方式进行利用。
3.4 开采技术针对桃园白云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状态,可以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进行矿石的开采。
3.4.1 露天开采露天开采适用于矿石赋存于地表的开采方式。
它的优点是开采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等。
对于桃园白云岩矿床的横向展布部分,露天开采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适当的采块规模和坡度设计能够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3.4.2 地下开采地下开采适用于矿石赋存较深的情况,主要用于点状展布的矿体开采。
丹巴燕子沟金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第2 期
有 色 金
属( 矿山部分 )
21 年 3 01 月
D :03 6/.sn 17 47 . 01 0. 0 OI1. 99 ji . 6 1— 1 22 1. 2 05 s
丹 巴燕 子沟 金 矿床 开 采 技术 条 件成 成都
A ay i fmiig c n i o so n lsso n n o d t n fYmmio od d p sti a b i g u g l e o i n D n a
ZHA0 n。W ANG o g Ya Xin wu。ZHANG n Xi
( hnd n esyo T cnlg , hnd 10 9 C ia C eguU i r t f ehooy C eg u60 5 , h ) v i n
ig t i e e tl h l g n e tn c c a a tr t s e dfee t td fu n i e r g g oo ia er fb iss re e e n df rn i oo a d tco i h r ce si ,w i r n i e o re g n e n e lgc lp t a rc u v y d t o t y i c a i o h
就 在该层 顶部 的千枚 岩和变 粒岩 中。 区内主要控 矿
构造 为一 系列近 东 西 向断 裂 , 此外 铜 炉 房背 斜及 永 西 穹窿在地 层抬 升 过程 中形成 的顺层 滑脱 剪切 带 , 也与 金矿床 的形成 关 系密切 。 丹 巴燕 子沟 金 矿矿 石类 型 分为 两 种 : 金 石英 含 脉大 脉型 和石英 网脉状 炭质千枚 岩 型。前者 矿体形
Ab ta t c od n o t e a ay i o e s r c a e r u d a e y e a d t e c n i o s o e h r e u o n sr c :A c r ig t h n l ss ft u f e w tr go n w t rtp n h o d t n fr c a g ,r n f a d h a i d an g ,t e mi ig h d o e l g o d t n n i ai n o s a l trr s u c sa ed t r n d i i a e .Ac o d r ia e h n n y r g o c n i o sa d s u t f e b ewae e o r e r e emie n t sp p r o y i t o u h c r—
浅析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

1矿体埋藏条件分析研究 的成本 。 埋 藏深 度 ( 覆盖 岩 层厚 度 ) 和矿 区地 形等 是 决 定 开 采 1 . 2 矿床 地下 开拓 方式 方式 的 重要 因素 。矿 床 开 采 的 方式 可 以 分 为矿 床 开 采 方 简 单地 说 , 地 下开 拓 是开 辟矿 面 的所 有综 合工 程 项 目 法、 矿床 地 下开 采 开拓 方 式和地 下 开采 方法三 大部 分。 此 矿 体 组成 。 这 使矿床 开采 过程 中提 高 了运输 , 通风, 排 水和 外, 包括 运输 、 通风 、 排水 、 供水、 供风、 供 电等 系统 , 组 成一 其 他 关键 的系统 是合 理 的。 因 此 , 必须根 据矿 床 储量 分布
个 完 整 的开 采 系 统 , 只 有 通过 这一 完 整 的生 产 系 统 , 才 能 探 索地 质 条件 , 矿 产 资 源储 量 大小 , 表 面形 貌 , 生产规模 ,
将 埋 藏于地 下 的矿 产 资源 开采 出来 为人们 所 利用 , 到 这 时 技术 和其 他 工业 用地 和 采矿 多 方案 比较 , 选 择最 好 的 方式 矿 产 资源 才具 有工业 价值 。 来 开 拓。
济 剥采 比 的原 则 是 露 天 开采 费 用 应低 于 或等 于 地 下 开 采 地 下水和 地 震力 等。
( 上接 第 1 7 2页 )
浆 量及 返浆 情况 现场确 定 停注 时机 。 3 . 6 换孔注浆 : 换孔注浆需及时 , 且 拔 注 射 枪 前 需 稍 向泵送 少许 单液 浆 中洗注 射枪 防止堵 塞枪 头 。
积 的废 石 剥离量 的比例。它是 影 响开采 技术 复杂 程度 和成 以计 算经 济利 益。 本 高低 的主要 因素。 统常 使采 用 的剥 采 比有 分层 剥采 比、 2 露天开采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 平 均 剥采 比、 境界 剥采 比与经 济 剥采 比。 经济 剥 采 比又称 此 项 分析 研 究 一般 是 在 地 质 勘查 期 间所 提 供 的矿 床 极 限剥采 比 ,它是衡 量 露天 开采 经济 效 益 的主 要指标 , 如 地质 构造 和 岩 性 等 资料 的基 础 上 进行 专 门 的边 坡 工 程 地
矿产开采地质要求的3类9型

问题为主
的矿床
(2一3)
有热害或气害或放射性危害
或不良地质作用危害等原生
环境地质问题,矿床开采中需
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和预防,矿
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较
简单
河南平顶山
煤矿陕北榆
家梁井田
主要对矿床原生环境地质
问题进行工作,针对主要危
害(热、气或放射性)开展
相应调查洲试,结合地质、
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
一3的要求进行
开
采
技
术
条
件
复
杂
的
矿
床
3
水文地质
问题为主
的矿床
(3一l)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
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
性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与
地表水或相邻强含水层有密
切的水力联系,存在寻水性强
的构造破碎带或岩溶发育带,
矿坑涌水量大:矿床开采需采
取强排水或专防、治水措施,
疏干排水可引起巷道变形破
坏和地面沉降、开裂、塌陷、
给条件差,地表水体不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山排水可引起局部地面变形破坏,水体轻度污染,矿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较简单
云南四营煤矿山东焦家金矿
主要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开展工作,相应进行矿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搜集区
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区进行大、中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填图,对地质钻孔及坑道
进行水文工程地质编录,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
化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
定热(气或放射性)的在矿
区的背景值和异常值,对其
可能产生的危害做出评价;
对矿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条件可用类比法进行评
开采技术条件分类代码

开采技术条件分类代码1、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Ⅰ)●开采技术条件特征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或矿体虽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但含水层富水性弱,附近无地表水体,无水富;矿体围岩单一,力学强度高,结构面不发育,稳定性好,或矿床虽处于多年冻土区,但因长年冻结,工程地质问题不突出,无原生环境地质问题,矿石及废弃物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采矿活动不形成对附近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典型矿床实例石灰石、花岗岩露天开采矿床●勘查工作要求一般不投入专门工作,以搜集区域和相邻开采矿区资料为主,结合矿区实际进行重点调查,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可通过类比做出评价。
2、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Ⅱ-1)●开采技术条件特征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但因矿体顶板有富水的含水层或断裂带对矿山生产造成危害;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但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地表水不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山排水可引起局部地面变形破坏,水体轻度污染,矿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较简单。
●典型矿床实例云南四营煤矿山东省焦家市金矿●勘查工作要求主要针对水文地质问题开展工作,相应进行矿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搜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区进行大、中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填图,对地质钻孔及坑道进行水文工程地质编录,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求取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查明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3、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Ⅱ-2)●开采技术条件特征矿体围岩多为坚硬、半坚硬岩组,岩组结构较复杂,有局部软弱夹层或透镜体分布,各类结构面较发育,露采边坡可沿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井采可在风化带、构造破碎带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矿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一般较简单。
●典型矿床实例吉林盘石镍矿、四川攀枝花把关河石灰岩矿,青海柴达木煤矿●勘查工作要求主要围绕矿床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工作。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研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研究摘要煤矿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影响矿床开采的各种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及环境地质研究三个方面。
准确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对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煤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煤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一般应与探煤、探构造等勘查工作结合进行,要充分利用所有的勘查工程,通过现场观测、采样送验及对工作区内和邻近生产矿井的调研等途径所获取的有关开采技术条件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按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的要求,对勘查区的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1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中水文地质条件一直是重要因素之一。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主要要查明区域、矿区的水文特点;矿体底板含水层特点,防水层特点;岩溶和裂隙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岩溶矿区对塌陷的预测;流沙层的特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矿坑漏水的预测;大水矿床的水文地质特点等。
这些水文地质特点的查明程度,对矿山建设和开采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勘查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与地质勘查工作结合进行。
水文地质勘查根据勘查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并按不同的类型布置水文地质勘查工程。
在煤炭地质勘查时就应做好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技术手段,对各类充水矿床一般都应进行动态观测。
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矿井的有利条件,做到井上、下相结合,以增强时空优势。
例如,在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中,既可以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建设生产的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进行单项、多项或全面的补充调查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也可以随采掘工作的进行,开展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从而能够适时、可靠地掌握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时空变化,为勘探工程及试验工程的布置、设计和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
水工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勘查区的地下水严格受地形地貌及大气降水所控制,区域内地下水类型按地层时代由上至下叙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1)冲积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季节河谷地段,含水层岩性以砾、卵石为主,分布稳定,厚度一般2-10 m,属中等~强富水区,水位埋深1.5-2.5 m,受大气降水补给。
(2)冲洪积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地段,含水层岩性以冲洪积砂砾石为主,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2-6 m,水位埋深2-5 m。
属水量贫乏区,局部中等富水。
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
2.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区域内广泛分布,含水层岩性由侏罗系大堡组砂岩组成。
网状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带厚度一般10-20 m,含风化裂隙潜水,由于地层岩性和风化程度的不同,地下水的富水性显示不均一性,属弱-中等富水区。
受大气降水及局部构造裂隙承压水的垂直补给。
3.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区域内广泛分布,含水层岩性由侏罗系大堡组砂岩、火山碎屑岩及煤层组成。
上部网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下部含孔隙、层间裂隙水。
属弱-中等富水区。
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4.构造裂隙承压水区域内地质构造不发育,仅局部地区偶见,岩石较破碎,裂隙发育,据区域资料分析,富水性受构造性质所控制,张性构造带发育地段,中等富水,压扭性断层带地段,弱富水。
5.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区域内地形变化较大,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较薄,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河谷平原区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径流受地形地貌及构造所控制。
(二)隔水岩层依据以往地质报告资料,隔水层岩性主要由侏罗系大堡组(J2d)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砂岩类呈致密块状,吸水性差,遇水不崩解;据开采矿井实地调查,该岩段不含水。
泥岩及粉砂质泥岩类,泥质及粉砂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光滑,断面多呈贝壳状,具塑性,失水后龟裂呈碎块状及碎屑状,起隔水作用。
(三)矿床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勘查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岩石裸露,风化裂隙发育,连通性较好,季节河在雨季会产生地面径流,潜水位升高,据调查在矿床开采过程中,矿坑涌水量有增大现象,干旱季节水量较小。
采矿方法适用条件要点归纳

采矿方法适用条件要点归纳1)、空场采矿法适用于开采水平、微倾斜、缓倾斜的矿体。
其采矿法不仅能开采薄矿体,更适合于开采厚矿体和极厚矿体。
特征:将矿块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并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采矿设备、技术条件的不同,选用浅孔、中深孔或深孔落矿方案进行矿房的回采,因而有浅孔房柱和中深孔房柱之分。
1.浅孔房柱采矿法(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与较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30°以下。
(3)矿体厚度小于8-10m。
(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
2.中深孔房柱采矿法(1)矿石稳固和中等稳固。
当顶板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时,采用不切顶或不预控顶; 当顶板不太稳固或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切顶与预控顶;(2)矿体倾角W30° ;(3)厚度W6-8m的矿体,采用不切顶房柱法;厚度8-10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切顶房柱法;厚度11-12m的矿体;可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4) 顶板接触面平整,可采用不切顶房柱法;顶板接触面不平整,可采用切顶房柱法;(5)使用于低品位、价值低、凿岩性较好的矿石中。
2)、全面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围岩均较稳固,矿体厚度小于5-7m的水平至缓倾斜矿体;也适合于开采矿体底板起伏较大或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以及矿石品味不均匀的矿体。
1.普通全面采矿法(又称全面采矿法)(1)一般要求矿岩中等稳固以上;顶板的暴露面积应大于200-500m;(2)矿体倾角W30° ;(3)矿体厚度在5-7m以下,国内大部分矿山开采1.5-3.0m的矿体;(4)一般矿体产状较稳固;(5)该法留有采场内矿柱,最好在贫矿中应用。
2.留矿全面采矿法(1)矿石和顶板岩石为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不粘结,不自然;(2)矿体倾角由缓倾斜到倾斜(即26°-55°),以倾斜矿体为主;(3)厚度由薄至中厚的矿体,以薄矿体为主;(4)可用于形态较复杂,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以及底板沿走向和倾斜均有起伏的不稳定矿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区在区域上属于以侵蚀构造作用为主的高山覆盖区,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岭脊。
在普查区南侧有扎敦河,水量较大为永久性河流。
区域上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个类型。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由于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其富水性差异较大。
侵入岩类、板岩类以风化带网状裂隙为主,含风化网状裂隙潜水。
火山岩类构造裂隙发育,富含构造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洼地、坡洪积扇群及河谷平原区。
区域上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充来源,据气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313.8mm,最大降雪量800—900mm,降雨多集中在、七月、八月,此时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期。
此外春季冰雪消融也有一定补给。
另外,本区地下水位的变化严格受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一般在0.3-1.0 m之间,不同的地貌单元水位变化幅度不同,且略迟于降雨的变化。
基岩山区为地下水的被给径流区,降水入渗地下后,小部分以泉的形式常年排泄于沟谷,大部分以潜流形式补给山前、河谷阶地松散含水层。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总的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河谷阶地为地表水的径流排泄区。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
一矿区概况
四子王旗哈少忽洞金矿区,面积5.76Km2。
区域上为地下水侧向径流的排泄区,地表无水体。
矿区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地形绝对标高一般在1286-1486m,地势西高东低,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280m。
山间沟谷较有微地貌,如冲沟、洪积扇等。
河谷底部及边坡被第四系粉土及残坡积物覆盖,沟谷上部及山顶基岩裸露。
地形坡度
较缓。
二地下水分布特征
根据含水层结构,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依据富水性和水文地质单元分为三个区。
1、沟谷残坡积层水量极贫区
分布于矿区丘陵的坡脚处,面积近0.8Km2,占矿区面积的14%左右。
含水层由全新统洪积粉细砂(厚度3—5米)和沟谷底部的基岩风化带组成,总厚度30—45m。
该层地下水是矿区充水因素之一。
2、沟谷残坡积层透水不含水区
分布于山间沟谷高位山坡的第四系坡洪积层,面积近1.5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26%左右,该层厚1—10m,有全新统坡洪积含碎石粉土组成,为透水不含水层,下伏为基岩。
3、低山丘陵水量及贫区
分布于丘陵顶部基岩裸露地段,面积约3.0 Km2,占矿区面积的52%左右。
含水层岩性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格特组千枚状板岩、变质石英砂岩及晚二叠纪中细粒花岗岩。
受构造影响和外营力的长期侵蚀作用,致使节理裂隙发育。
经对钻孔水文地质编录证明:风化带岩心均较破碎,裂隙面铁染较明显。
故形成了以风化裂隙为主的储水空间,而赋存地下水。
岩石的含水性受地形控制,在地形低凹或平缓的山谷,储水条件较好;相反,在坡度大、地形高的山顶、山脊虽然风化裂隙发育,但储水量较小,局部可形成非含水岛,含水性同时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据钻孔揭露风化壳厚度一般在30—70m,可见含水层底板受深度、风化壳厚度控制,风化壳以下可视为隔水底板。
风化裂隙水水位埋深22.5—52.0m,随地势起伏变化,在分水岭及高位山坡,水位埋深较大,而在坡脚及谷底水位埋深较小,此层地下水为矿床主要的充水因素。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由千枚状板岩、变质石英砂岩及晚二叠纪中细粒花岗岩及石英脉等坚硬、半坚硬岩石构成的低山丘陵,最高点位于该区中部,高程1486m。
矿区西侧为近南北向和北东向的在分水岭的以西发育有多条沟谷,形成了矿区内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区内山坡坡度不大、切割不深、岩石裸露、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
的交替、循环提供了条件。
区内地下水运移规律:山顶及山坡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沿裂隙汇集谷底,地下水以侧向径流的形式,通过第四系残坡积层流入山间沟谷。
沟谷内地下水流向近南北北东向。
1、地下水补给条件
分水岭及高位山坡为地下水补给区,大气降水是该区的唯一补给来源,所以地下水的动态均受大气降水的影响。
雨季水位上升,坑道涌水量相应增加,枯水期水位下降,坑道涌水量相应减少。
山坡及沟谷边坡第四系孔隙水,除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外,同时接受风化裂隙水侧向径流的补给。
2、地下水径流条件
地下水径流是地下水沿含水层介质通道自高向低的运移过程,这个过程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通道的连续性和规模密切相关。
矿区内多为低山丘陵区,坡度10°—15°,经过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厚30—70m的风化壳,而且风化裂隙很发育,充填少,连续性好,经过不同时代构造形迹的切割穿插,为浅部地下水径流开拓了通道。
山间沟谷中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岩性为粉细砂,透水性好,地下水易于向下游径流至区外。
因此,矿区地下水具有径流途径短、交替积极的特点。
3、地下水排泄条件
在天然条件下矿区地下水已蒸发及侧向流方式排泄为主。
由于人为探矿活动和采矿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排泄方式由蒸发、径流为主,同时人工开采和疏干,加速了地下水的排泄。
第三节工程地质
一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普查区位于阴山隆起的中部北侧,矿体呈脉状产出。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受构造、矿体形态、岩性及岩石风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根据矿区内地质岩性特征、构造等条件将本区工程地质划分成三个大区。
1、第四系碎粒散体松散岩区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沉积地区及与基岩接触带上,在本区分布较广,岩性主要
为第四系坡洪积含碎石粉土,由于地形多位于低洼处,远离矿体或矿脉,且覆盖厚度一般在1—10m,故承载力特征值不予考虑。
2、基岩块状坚硬岩区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中部基岩裸露的高位山坡及山脊,分布面积
较小,呈零散块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晚二叠纪花岗岩,石英脉等,整体块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多闭合,碳酸盐及石英细脉充填,致密坚硬,凤化厚度约30—70m,较坚硬完整。
3、基岩板状半坚硬岩区
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基岩裸露的山坡山脊等地带,岩性主要为千枚状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等,黑灰色。
风化厚度一般30—60m,处在风化带中的风化裂隙极为发育,岩石相对较松散破碎,矿脉发育地带,矿体及岩脉、破碎带交错发育,致使岩石极不稳定,承载力特征值相对较低,且很不均匀。
属工程地质较复杂地区。
坑道开采时需加强支护。
二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第四系碎粒松体松散岩区力学性质极差,开采如遇到此地层,容易发生冒顶、片帮和坍塌现象,必须加强支护。
矿体顶板岩石在0—30m左右岩芯均较破碎,呈块状或片状,处在强风化带中,岩石的力学性质较差。
30—70m左右的弱风化带岩石裂隙也较发育,岩石呈块状或片状,岩石整体稳固性也较差,作为直接顶板是不稳定的,开采时需加强支护。
70m以下岩石裂隙不发育,岩石属较坚硬岩,力学性质较好,作为矿体的顶地板是稳定的,一般不做支护可以掘进,但大面积掘进时,足够的岩柱和矿柱,以免发生顶板塌陷和崩塌现象。
2、矿区内见在70—160m见软弱夹层存在,主要为绿泥石化破碎带。
开采时应充分重视并及时处理。
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但在诱发因素及矿山大范围开采的影响下有可能发生局部崩塌滑动和深埋洞室的岩爆等工程问题的可能性。
第四节矿区环境地质
1、矿区及附近的地震
据集宁地震局资料,在该地区自1970年以来共发生1.0级以上地震70次,
其中3.0级以上地震11次,4.0级以上地震2次。
根据国家GB18306—2001规范,本区属地震活动微弱地区。
2、矿区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矿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好,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矿体开采后,开拓巷道将人为的加大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矿坑水及其工业废水也将通过开采坑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矿坑水及工业废水不应随意排放,应选择合理地段,建立尾矿坝,对采矿排出的水和其他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小对地下水的污染。
另外,矿山大面积开采后,矿石和废渣应选择地势平坦且比较稳定处进行堆放,严禁堆放在山坡处,避免造成滑坡和崩塌。
矿石及矿渣的大量堆放,会在降水淋滤作用下,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矿山开采后,随着矿山生产力的增加,生产用水量将会日趋增加,而矿区地下水资源和补给量均很有限,故在矿山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科学合理的选择供水水源地,避免过量开采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等工程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