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微专题陌生平衡图像的精准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备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关于化学平衡的图像、图表题分析【要点透析、提升训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备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关于化学平衡的图像、图表题分析【要点透析、提升训练】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C%指生 成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1 / 2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4)恒压(温)线(如图 3 所示):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 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 型如下所示:
(2)在温度、压强不变的体系中加入某种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平衡移动问题:
对于 aA(g)
bB(g)+cC(g)或 bB(g)+cC(g)
aA(g),当 T、p 不变时,加入 A 气体,平衡移动的最终结果与原平衡
等效,相当于平衡不移动;而加入 B 或 C,则平衡的移动由浓度决定。
【提升训练】 1.下列四图中,曲线变化情况与所给反应(a、b、c、d 均大于 0)相对应的是
中反应 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
5 / 2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容器
物质的平衡浓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温度/K
度/mol·L-1
c(H2) c(CO) c(CH3OH) c(CH3OH)

400 0.20 0.10
0
0.080

400 0.40 0.20
0

500
0
0
0.10
0.025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 c(H2)大于容器Ⅲ中 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解析 容器Ⅰ中,列三段式

2020版高考专题讲座4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

2020版高考专题讲座4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

高考专题讲座(四)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突破化学平衡的图像是全国卷命题的热点,主要以n卷非选择题为主。

图像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命题形式灵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特点明确反应条件,认真分析图像,充分挖掘蕴含的信息,紧扣化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看图像|一,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联想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条件对反应速率、管昼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忌丽(利用原理,结合图像,分析图像中代表反应以切T i速率变化或化学平衡的线,作出判断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压强或温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对点训练]1.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 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C [根据化学反应特点,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但v正、v逆均增大,加压平衡向逆向移动,v逆>v正。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W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以mA(g) + nB(g) =^p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娟为例说明][方法规律](1) “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乙中p i>p2o③若为使用催化剂引起,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图内中a使用催化剂。

2020届高考化学难点点点过专题07化学平衡图像正确解答(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难点点点过专题07化学平衡图像正确解答(含解析)

专题7化学平衡图像正确解答【考向分析】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在生活、工业生产中都有涉及,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化学平衡是高考历年来必考点之一,对于平衡图像的考察特别能体现理科素养,因此平衡图像提成为高考青睐的题型之一。

图像和图表分析能力是高中化学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和图表题属于高频考点,要求能够分析图像、图表,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答题。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有如下几种类型: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由图像判断反应特征(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判断热效应或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关系)、由反应和图像判断图像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像变化的外界条件、由反应判断图像正误等。

【考点归纳】1.速率—温度(压强)图象:对于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后逆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逆向移动;压强增大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2.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象: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以A(g)+B(g) 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为例,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乙中p1>p2。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高考12题题型特训——题型10——化学反应原理【陌生图像分析】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高考12题题型特训——题型10——化学反应原理【陌生图像分析】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2届届届届届届届1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1)CO2与H2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但是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是制约该方法的瓶颈.目前主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但是贵金属储量稀少,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应用,且使用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最近采用真空封管法制备磷化硼纳米颗粒,在发展非金属催化剂实现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CH2O,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下列变化中________(填字母)的能量变化.A. ∗CO+∗OH→∗CO+∗H2O B. ∗CO→∗OCHC. ∗OCH2→∗OCH3D. ∗OCH3→∗CH3OH(2)恒压(容器的容积可变)下,0.2molCO2与0.6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①压强p1________(填“<”或“>”)p2.②在p1、100℃条件下,b点时v正________(填“<”或“>”)v逆.③已知:反应速率v =v 正−v 逆=k 正x CO 2⋅x H 23−k 逆x CH 3OH ⋅x H 2O ,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x 为物质的量分数,若b 点对应的坐标参数为(100,0.4),计算b 处的v 正v 逆=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焦炭与水蒸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制合成气的主要反应(Ⅰ)、(Ⅱ)的lgK p (K 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与T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反应(Ⅱ)的ΔH 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②c 点时,反应C(s)+CO 2(g)⇌2CO(g)的K p =________(填数值).③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CO 、2 molH 2O(g)只发生反应(Ⅱ),图中d 点处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达到平衡时,向容器中再充入0.5 molCO 、2 molH 2O(g),重新达到平衡时,C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CO ;A ;(2)①<;②>;③2.85;(3)①小于;②1;③80%;不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能量变化关系图、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平衡图像、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转化率的计算等,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平衡的相关知识,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较大。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化学平衡图像(解析版)

2020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化学平衡图像(解析版)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222242c(NO)0.5)c(NO)c(O)0.5)(5100.5)aa a-=⋅⨯⨯-((>41510-⨯=2000,故D正确;故选BD。

1.(2018江苏)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图甲是CO(g)+H 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B. 图乙是室温下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C. 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一元强酸D. 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42− )越大c(Ba2+ )越小【答案】C【解析】A项,升高温度,lgK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A项正确;B项,根据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c(H 2O2)变化趋于平缓,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B项正确;C项,根据图像,没有滴入NaOH溶液时,0.1000mol/LHX溶液的pH1,HX为一元弱酸,C项错误;D项,根据图像可见横坐标越小,纵坐标越大,-lgc(SO 42-)越小,-lgc (Ba2+)越大,说明c(SO42-)越大c(Ba2+)越小,D项正确;答案选C。

2020年高考化学攻关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陌生图象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攻关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陌生图象题含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陌生图象题新课标全国卷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知识的考查,往往根据工业生产实际,并结合陌生图象,分析投料比、转化率、产率的变化。

该类题目信息量较大,综合性较强,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原理分析、规范描述的表达能力,该类题目在高考中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1.(2018·全国卷Ⅱ)CH4­CO2催化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在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v消增加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k·p(CH4)·[p(CO2)]-0.5(k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p a(CO2)、p b(CO2)、p 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积碳反应中,由于催化剂X的活化能比催化剂Y的活化能要小,所以催化剂X更有利于积碳反应的进行;而消碳反应中,催化剂X的活化能大于催化剂Y,所以催化剂Y更有利于消碳反应的进行;综合分析,催化剂X劣于催化剂Y。

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积、K 消均增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象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是减小的,所以v 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 积增加的倍数大。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a+b>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速率—温度(压强)图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对于反应 2SO2 + O2
SO3 △H<0 ,升温或增压时,
v(正)、v(逆)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v
v
v(逆)
v(正)
v(正)
v(逆)
T
T升高,v(逆)加快程度大于v(正)
p
p升高,v(正)加快程度大于v(逆)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应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2C(g)+D(g)(正反
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V V正
V
V逆
V正
V逆
A
T
v
V正
V逆
C
P
T
B
V
V逆 V正
P
D
6.平衡线 与 非平衡点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α a
3.作出判断: 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这样的图像!
添加标题
情况1:加入催化剂
添加标题
情况2:当a+b=c时, 采用改变压强的方法
添加标题
B%
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 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 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如图所示,反应:X (g) + 3Y (g) 2Z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题解法(16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题解法(16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化 学学 平平 衡衡 图图像像题题解解法法(1(6共页1)6(张精PP品T)系列 PPT)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图 像题解 法(16 页)(精 品系列 PPT)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化 学学 平平 衡衡 图图像像题题解解法法(1(6共页1)6(张精PP品T)系列 PPT)
考 查 点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化 学学 平平 衡衡 图图像像题题解解法法(1(6共页1)6(张精PP品T)系列 PPT)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 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 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其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
考查点
考题统计
化学反应 速率的图
像分析
2019卷Ⅱ27,2017卷Ⅲ28
化学反应 2018卷Ⅱ27 ,2016卷Ⅲ27
速率的图 像分析
2017卷Ⅰ28,2015卷Ⅱ27
能力 要求
接受 吸收
2018 预测
*
* * 分析 * 解决 * *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图 像题解 法(16 页)(精 品系列 PPT)
高考怎么考?
(2019.全国II 卷27)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 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陌生平衡图像的精准分析[内容框架][增分攻略]通过图像图表描述试题信息是高考化学常用的考查方式,速率、平衡图像逐渐打破传统的图像模式,反应体系不再局限于气体间的反应,开始增加溶液中反应的图像。

横纵坐标也不再局限于时间、温度、压强、速率、转化率等常见的物理量,开始引入更多的变量,如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分压的负对数等来增加新颖度、陌生度,属于高区分度试题。

1.首先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2.在上述基础上分析出图像中起点、终点、拐点的意义,这些往往代表一个反应阶段的结束或条件的改变。

分清直线(水平段居多)、曲线的变化(上升、下降、平缓、转折等),同时对走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要分段分析,找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每一段可能发生了不同的反应。

3.当有两个条件因素对一个事件的影响相反时,事件的最终发展方向由影响大的因素决定。

但两个条件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发生转变,此时事件的发展方向会发生转折。

4. 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抢分专练]考点1 根据图像选择合适条件或分析原因1. (2020湖南六校联考)“丁烯裂解法”是另一种重要的丙烯生产方法,但生产过程中会有生成乙烯的副反应发生。

主反应:3C 4H 8−−→−催化剂4C 3H 6;副反应:C 4H 8−−→−催化剂2C 2H 4。

测得上述两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w )随温度(t )和压强(p )变化的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1)平衡体系中的丙烯和乙烯的质量比是工业生产丙烯时选择反应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产物的纯度考虑,该数值越高越好,从图1和图2中表现的趋势来看,下列反应条件最适宜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300℃ 0.1 MPaB .700℃ 0.1 MPaC .300℃ 0.5 MPaD .700℃ 0.5 MPa(2)有研究者结合图1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的反应温度比300℃或700℃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随压强增大平衡体系中丙烯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从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450℃比300℃的反应速率快,比700℃的副反应程度小;该温度下丁烯转化成丙烯的转化率高;该温度下催化剂的选择性最高;该温度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合理即可)(3)压强增大,生成乙烯的副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丁烯浓度增大,导致主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丙烯含量增大【解析】(1)由题图1可知,300℃时,乙烯的质量分数最低,虽然丙烯的质量分数不是最高,但丙烯与乙烯的质量比最大。

由题图2可知,当压强为0.5 MPa 时,乙烯的质量分数最低,丙烯的质量分数最高,则丙烯与乙烯的质量比最大。

故最适宜的条件为300℃、0.5 MPa 。

(2)从图像分析认为450 oC 的反应温度更合适的理由可能是450 oC比300 oC的反应速率快;比700 oC的副反应程度小;丁烯转化成丙烯的转化率高;该温度下催化剂的选择性最高;该温度是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等。

(3)图2中,随压强增大平衡体系中丙烯的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从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压强增大,生成乙烯的副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丁烯浓度增大,导致主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丙烯含量增大。

2.(2020广东七校联合体第一次联考)氨催化分解既可防治氨气污染,又能得到氢能源。

(1)已知:①反应Ⅰ:4NH3(g)+3O2(g)2N2(g)+6H2O(g) ΔH1=-1266.6 kJ·mol-1②H2的燃烧热ΔH2=-285.8 kJ·mol-1③水汽化时ΔH3=+44.0 kJ·mol-1反应Ⅰ热力学趋势很大(平衡常数很大)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Co-Al催化剂体系中,压强p0下氨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得到不同催化剂下氨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活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________,温度高时NH3的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增大气体流速,则b点对应的点可能为________(填“a”、“c”、“d”、“e”或“f”)点。

【答案】(1)该反应为放热量很大的反应(2)90CoA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 e【解析】(1)反应Ⅰ是放热量很大的反应,产物的能量较低,故热力学趋势很大。

(2)从图1可看出,压强为p0、温度相同时,在催化剂90CoAl的作用下,NH3的转化率最高,故该催化剂的活化能最小。

相同条件下,增大气体流速,NH3的转化率降低,此时b点对应的转化率可能降至e点。

3.(2020福州质检)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新兴化工原料,具有甲基化反应性能。

Ⅰ.二甲醚的生产二甲醚的生产原理之一是利用甲醇脱水成二甲醚,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ⅰ2CH3OH(g)CH3OCH3(g)+H2O(g)ΔH1=-23.8 kJ·mol-1(1)反应ⅰ中甲醇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与不同催化剂的关系如表所示,生产时选择的最佳催化剂是________。

(2)选定催化剂后,测得平衡时反应ⅰ的甲醇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经研究产物的典型色谱图发现该过程主要存在的副反应为:反应ⅱ2CH3OH(g)C2H4(g)+2H2O(g)ΔH2=-29.1 kJ·mol-1。

工业上生产二甲醚的温度通常在270~300℃,高于330℃,甲醇转化率下降,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GiSNL-108(2)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转化率下降温度升高,催化剂失去活性,对二甲醚的选择性下降,甲醇转化率下降(或温度升高,催化剂失活,副反应增多)【解析】(1)GiSNL-108作催化剂时,甲醇转化率最高,二甲醚选择性较高,故其是最佳催化剂。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得温度高于330℃时甲醇转化率下降;从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分析,温度一直升高,会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对二甲醚的选择性下降,从而使得温度高于330℃时甲醇转化率下降。

4.“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煤化工通常研究不同条件下CO转化率以解决实际问题。

已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CO(g)+H2O(g)H2(g)+CO2(g)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p(H2O)/p(CO)及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使用铁镁催化剂的实际工业流程中,一般采用400 ℃左右、p(H2O)/p(CO)=3~5,采用此条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放热②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在400 ℃左右;投料比太低,CO的平衡转化率不高,而400 ℃左右,投料比3~5时CO的平衡转化率较高,已能满足要求,再增加投料比,成本增大,但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不多,经济上不合算【解析】①由图可知,在相同的p(H2O)/p(CO)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即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由图象可知,投料比太低,CO的转化率不太高,而投料比3~5时转化率已经很高,再增加投料比,需要大大的增加蒸汽添加量,这样在经济上不合算,温度在400 ℃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所以一般采用400 ℃左右,p(H2O)/p(CO)=3~5。

5.重晶石主要成分为BaSO4,含少量的SiO2、CaO和MgO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取Ba(NO3)2的工业流程。

焙烧过程中主反应为BaSO 4+4C=====高温BaS +4CO ,除此以外还可能有BaCO 3等副产物生成,通过改变温度以及煤粉的用量可降低副反应发生。

(1)依据如图1判断生成BaS 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温度至少应控制在________以上。

(2)控制BaSO 4的量不变,改变C 的量,测得原料中碳的物质的量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判断原料中n (C)/n (BaSO 4)至少为________(填字母)。

a .1.5b .2.0c .3.75【答案】(1)吸热600 ℃(2)c【解析】(1)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O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为吸热反应,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应控制在600 ℃以上进行;(2)由图像可知加入C应减少副反应,使硫酸钡完全转化生成BaS,且C生成CO,BaS为0.2 mol, CO为0.75 mol,根据原子守恒,则判断原料中n(C)/n(BaSO4)至少为3.75。

6.醋酸成本低,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近年来化学家研究开发出用乙烯和乙酸为原料、杂多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不必生产乙醇或乙醛做中间体,使产品成本降低,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其合成的基本反应如下:CH2===CH2(g)+CH3COOH(l) CH3COOC2H5(l);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为提高乙酸乙酯的合成速率和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一条)。

(2)在n(乙烯)与n(乙酸)物料比为1的条件下,某研究小组在保持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在相同时间点乙酸乙酯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①温度在60~80 ℃范围内,乙烯与乙酸酯化合成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v(P1)、v(P2)、v(P3)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反应速率]。

②a、b、c三点乙烯的转化率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③P1下乙酸乙酯的产率60 ℃~90 ℃时,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测定实验结果分析,较适宜的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___(合适的压强和温度)。

【答案】(1)加成反应通入乙烯气体或增大压强(2)①v(P1)>v(P2)>v(P3)②c>b>a③60 ℃~80 ℃反应从正方向开始,未达平衡,温度高反应速率大,乙酸乙酯产率高;80 ℃时反应已达平衡且正反应放热,故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率下降P1MPa、80 ℃【解析】(1)根据CH2===CH2(g)+CH3COOH(l) CH3COOC2H5(l),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为提高乙酸乙酯的合成速率和产率,改变条件加快反应速率且平衡正向进行,可以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压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