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

定子集的补集;能使 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
习;习题课之
关系及运算。难点: 后是单元练习
理解概念
题
人教A版 必修1
《创新设 计》必修 1
廖秀英
2 9、5-9、9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3
9、12-9、1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4
9、19-9、23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5
9、25-9、30
数爆炸、对数增长等
人教A版 必修1
《创新设 计》必修 1
廖秀英
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
含义
9 10、24-10、28 期中考试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3 套模拟试题
本组教师组卷 试题3套
人教A版 必修1
《创新设 计》必修 王亮亮 1
10 10、31-11、4 期中考试
了解任意角的概
11
11、7-11、11
任意角和弧度制(2课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用向量的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向量方法解 决问题的“三部 曲”。
课本上的习题 、教辅上的练 习
人教A版 必修4
《创新设 计》必修 王亮亮 4
探索和交流导出
17
12、19-12、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和 正切公式(5)
11个三角公式。 难点:两角差的 余弦公式的探索
课本上的习题 、教辅上的练 习
人教A版 必修4
《创新设 计》必修 4
杨慧珍
函数思想。
用参数思想讨论
图像的变化过程
13
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小结
。用三角模型解
11、21-11、25
(1)函数y=Asin(ax+b)的图像 (2)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一学生制定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初步等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概率初步等模块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建模、逻辑推理、运算求解等。
(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成数学思维方法。
(4)掌握数学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分类、归纳、演绎等。
(4)结合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2-2023学年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2022-2023学年高中数学学科教学
进度安排
1.高一年级
上学期:
数学1;数学4:第一章,第二章。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下学期:
数学4 第三章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三章不等式(删除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数学 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删除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数学3 第二章统计(删除系统抽样),第三章概率(删除几何概型)。
2.高二年级
上学期:
必修5 第二章;必修2 第三、四章;选修2-1 第二章。
下学期:
选修2-1 第三章;选修2-2 第一章;选修2-3(说明:新教材的“概率与统计”的变化较大,注意新课标的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并做好与必修3第二、三章的衔接)
3.高三年级
上学期:
第一轮复习
元月调考:
下学期:
第一轮复习:完成上学期第一轮未复习的内容,文、理科均在3月底基本完成第一轮复习备考工作(省级示范高中在3月联考前完成)。
第二轮复习:四月底完成第二轮复习备考工作,
第三轮复习:5月底完成第三轮复习备考工作。
6月1-6日以自我整理、状态调整为主。
3月七市州联考:
考试范围均为整个高中内容,试卷模式同全国课标Ⅰ卷。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3
五一放假
十一
1
算法的含义
4
流程图
十二
4
基本算法语句
1
算法案例
十三
3
抽样方法
2
总体分布的估计
十四
1
总体分布的估计
3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1
线性回归方程
十五
2
线性回归方程及本章复习
3
高考放假
十六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2
古典概型
2
几何概型
十七
2
互斥事件
1
复习与小结
2
期末复习
十八
2
期末考试
3
期末考试
高二上(理)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3
圆的方程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三
2
小结与复习
1
棱柱、棱锥和棱台
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四
1
直观图画法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五
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六
2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七
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H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复习
二十一
期末复习
二十二
期末考试
5
2
函数习题课
1
二次函数图像、概念和性质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2
柱、锥、台、球的体积
1
小结与复习
八
2
小结与复习
3
命题及其关系
九
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小结与复习
十
1
小结与复习
4
期中复习(直线的方程也要复习)
十一
5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十二
1
圆锥曲线
4
椭圆
十三
3
双曲线
2
抛物线
十四
1
抛物线
1
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1
曲线与方程
2
小结与复习
1
复习与小结
2
数列
三
1
数列
3
等差数列
1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放假
四
1
等差数列
4
等比数列
五
2
数列通项与求和
2
第二章小结与复习
1
不等关系
六
3
一元二次不等式
1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清明节放假
七
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八
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
第三章复习与小结
九
期中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
期中试卷评讲
十
2
1
任意角
1
弧度制
1
习题课(角范围的表示)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
1
三角函数线(补充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13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

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1,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初步认识数学归纳法等。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此外,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集合的交、并、差运算。
(2)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常见函数的图像,并解决与函数相关的问题。
(3)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4)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
(5)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考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

第一、二、三元
第四单元及第五单元
第六、七、八单元
第八、九、十单元
第十、十一单元,复习考试
高中数学教学进度
时间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高一
(必修一)2.1.4函数的奇偶性
(必修一)3.1.2指数函数
(必修二)1.1.7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体积
(必修二)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必修二)第二章,期末复习考试放假
高二
文科
(必修五)第一及第二章2.2等差数列
(必修五)第二章及第三章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必修五)第三章 (选修1—1)第一章
(选修1—1)第二章
(选修1—1)第三章,复习考试
理科
(必修五)第一及第二章2.2等差数列
(必修五)第二章及第三章
(选修2—1)第一、二章
(选修2—1)第三章
(选修2—2)第一章,复习考试
高三
文科
第一、二、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六单元
第七、八单元
第九、十单元,复习考试
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范本

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范本课程计划中的各门学科由于它们的对象、任务不同,知识范围、性质也不一样,但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小编准备了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希望你喜欢。
年级高三科目数学教材名称及版本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教辅资料及出版社《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时间课时教学内容备注第1周9月3---9月76第五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5.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5.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2周9月10---9月146第六章平面向量6.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6.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6.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第3周9月17---9月2166.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6.4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七章数列7.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第4周9月24---9月2867.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7.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第5周10月110月567.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7.4 数列求和第6周10月110月56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8.2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第7周10月810月1268.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第8周10月1510月1968.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9周10月2210月2668.5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立体几何综合应用第10周10月2911月26第九章解析几何9.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9.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1周11月511月969.3 圆的方程9.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2周11月1211月1669.5 椭圆9.6 抛物线第13周11月1911月2369.6 抛物线9.7双曲线11月2611月306专题五直线圆锥曲线第十章统计10.1 从普查到抽样、抽样方法第15周12月312月7610.2 统计图表、数据的数字特征、用样本估计总体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法第16周12月1012月14610.4 统计案例第十一章概率11.1 随机事件的概率第17周12月1712月21611.2 古典概型11.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12月2412月286第十二章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复数12.1 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12.2 几种基本语句第19周12月31元月4612.3 归纳与类比12,4 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第20周元月7元月11612.5 数系的扩充对第一轮的综合练习第21周元月14元月186二轮复习第22周元月21元月256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1
共面向量定理
1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
空间向量得坐标表示
1
空间向量得数量积
十六
1
直线得方向向量与平面得法向量
2
空间线面关系得判断
1
空间角得计算
1
小结与复习
十七
1
平均变化率
4
瞬时变化率——导数
十八
1
常见函数得导数
1
函数得与、差、积、商得导数
1
简单复合函数得导数
2
单调性
十九2极值点1 Nhomakorabea最大值与最小值
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2)
数列综合练习
六
三角函数得基本概念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得图像与性质
七
与、差及倍角得三角函数(1)、(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八
向量得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得基本定理与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得数量积、综合应用
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综合练习
九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得线性规划、
复习与小结
2
数列
三
1
数列
3
等差数列
1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放假
四
1
等差数列
4
等比数列
五
2
数列通项与求与
2
第二章小结与复习
1
不等关系
六
3
一元二次不等式
1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得平面区域
1
清明节放假
七
3
简单得线性规划问题
2
基本不等式得证明
八
3
基本不等式得应用
2
第三章复习与小结
九
期中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
期中试卷评讲
十
2
2
逆变换与逆矩阵
十二
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
矩阵得简单应用
2
学习总结报告、复习题
十三
4
坐标系
2
曲线得极坐标方程
十四
2
曲线得极坐标方程
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
1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
十五
2
参数方程
十六
3
参数方程
2
复习与小结
1
期末复习
十七
6
期末复习
十八
5
期末考试
高三上(理)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安 排
备注
1
任意角
1
弧度制
1
习题课(角范围得表示)
1
任意角得三角函数得概念
1
三角函数线(补充简单得三角不等式)
13
1
同角三角函数得基本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得基本关系
2
诱导公式
1
习题课
14
1
三角函数得周期性
1
正、余弦函数得图象及五点法
1
正、余弦函数得性质(补充对称性)
1
正、余弦函数得性质习题课
1
正切函数得图象与性质
期中试卷评讲
3
五一放假
十一
1
算法得含义
4
流程图
十二
4
基本算法语句
1
算法案例
十三
3
抽样方法
2
总体分布得估计
十四
1
总体分布得估计
3
总体特征数得估计
1
线性回归方程
十五
2
线性回归方程及本章复习
3
高考放假
十六
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2
古典概型
2
几何概型
十七
2
互斥事件
1
复习与小结
2
期末复习
十八
2
期末考试
3
期末考试
高二上(理)教学进度
1
习题课(补asinx+bcosx得内容)
1
两角与与差得正切
20
1
习题课
2
二倍角得三角函数,明确降幂公式
1
习题课
1
几个三角恒等式
21
2
三角函数得化简、求值与证明
1
复习与小结
2
期末复习
22
期末考试
高一下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测试等安排)
一
2
正弦定理
2
余弦定理
二
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得应用
1
5
2
函数习题课
1
二次函数图像、概念与性质
6
1
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得最值问题
2
分数指数幂
7
1
指数函数
3
指数函数
1
对数
8
1
对数
1
对数函数
2
对数函数
1
幂函数
9
2
习题课
1
简单复合函数得研究
2
简单复合函数得研究
10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
用二分法求方程得近似解
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
习题课
11
2
复习与期中考试
12
一
集合得概念、集合间得基本关系
集合得基本运算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
二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分析
简单得逻辑联结词、综合应用
函数及其表示法
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函数得值域与最值
三
函数得单调性与奇偶性、函数得图像
二次函数、幂函数、
四
指数式、指数函数、对数式、对数函数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综合练习
五
数列得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与
1
空间图形得展开图
2
柱、锥、台、球得体积
1
小结与复习
八
2
小结与复习
3
命题及其关系
九
2
简单得逻辑联结词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小结与复习
十
1
小结与复习
4
期中复习(直线得方程也要复习)
十一
5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十二
1
圆锥曲线
4
椭圆
十三
3
双曲线
2
抛物线
十四
1
抛物线
1
圆锥曲线得统一定义
1
曲线与方程
2
小结与复习
十五
15
1
习题课
2
函数y=Asin(ωx+φ)得图像
2
三角函数得应用
16
1
向量得概念及其表示
1
向量得加法
1
向量得减法
2
向量得数乘
17
2
习题课
1
平面向量得基本定理
1
平面向量得座标表示及运算
1
向量平行得座标表示
18
1
向量得数量得概念
1
向量数量积得座标表示
1
习题课
1
复习与小结
19
1
两角与与差得余弦
2
两角与与差得正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3
圆得方程
2
直线与圆得位置关系
二
2
直线与圆得位置关系
1
圆与圆得位置关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两点间得距离
三
2
小结与复习
1
棱柱、棱锥与棱台
1
圆柱、圆锥、圆台与球
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四
1
直观图画法
2
平面得基本性质
2
空间两直线得位置关系
五
3
直线与平面得位置关系
六
2
平面与平面得位置关系
七
1
平面与平面得位置关系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2)
不等式综合练习
十
直线得斜率与直线方程、两直线得位置关系
圆得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得位置关系
综合应用
直线与圆综合练习
十一
期中考试及其试卷分析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十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
综合应用
三视图与直观图、空间两直线得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得位置关系(1)
2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得应用
二十
3
曲边梯形得面积
2
定积分
二十一
2
微积分基本定理
3
小结与复习
二十二
5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二十三
4
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下(理)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3
选修2-2第二章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四
1
直接证明
1
间接证明
2
数学归纳法
3
第三章数系得扩充,复数得四则运算
五
1
复数得几何意义
1
数系得扩充
高一上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测试等安排)
1
1
集合得含义及其表示
2
子集,全集,补集
1
交集,并集
2
1
习题课
1
一元二次不等式得解法
1
简单高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得解法
1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得解法
1
复习课
3
2
函数得概念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