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纺织品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浙江省纺织品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系部名称:管理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惠朝辉职称:讲师黑龙江工程学院二○○九年六月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Analysis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gainst Green TradeBarriersCandidate:Specialty: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Class:B05-11Supervisor:Lecturer. Hui Zhaohui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9-06·Harbi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趋势 (2)第2章理论综述 (3)2.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3)2.3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4)2.5与我国纺织品出口有关的绿色贸易壁垒规定 (6)2.5.1欧盟的“偶氮禁令一” (6)2.5.2欧盟生态标志和环保标准 (7)2.5.2欧盟生态标志和环保标准 (8)2.5.3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9)2.5.4 IS014000系列环境国际标准 (9)2.6小结 (10)第3章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113.1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11)3.1.1总体出口的现状分析 (11)3.1.2出口增长速度的现状分析 (11)3.2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2)3.2.1 外部原因分析 (12)3.2.2 内在原因分析 (13)3.3小结 (15)第4章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6)4.1加强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 (16)4.2充分利用政府研发投入基金 (16)4.3建立高效的绿色管理体系 (17)4.4 本章小结 (20)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附录 (24)附录A (24)附录B (25)摘要近几年来,国际纺织品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一些常用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渐被削减。
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更隐蔽、更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呈现出限制内容不断更新、限制手段不断加强的趋势。
虽然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简称ATC协议)如期取消,也就是“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但却并未使得纺织品服装出口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时代。
由于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使得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断遭到来自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比如: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加拿大卫生署等组织频繁发布召回通报。
世界贸易组织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定),该协定要求WTO成员把本国新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等向所有WTO成员通报。
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多项技术性贸易法规,如关于禁用偶氮染料、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标准,还有每年都会提高要求的Oeko-Tex100标准。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不仅严重制约了浙江省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浙江省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劳动力就业的发展。
再加上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因素少等问题,这也就使得在名目繁多的新型贸易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合法性和隐蔽性成为限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选择典型的出口目标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这些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比较不同国家TBT因素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不同影响,从而进一步找出浙江纺织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17]Neil Gandal,Oz Shy.Standardiz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7).
张荣鼎和朱晓勤(1995)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种类和我国存在的TBT进行了论述。他们提出技术壁垒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贸易障碍出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在当时,各国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一般都是合理而严肃的,各国制定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鲍晓华(2004)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对SPS措施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用一个单一产品市场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演示利用成本收益分析对SPS壁垒进行政策择优的过程。结论是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有保护作用,但是不能滥用,要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8]张荣鼎、朱晓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J].世界经济,1995(7).
[9]唐婭娇.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特别保障措施的原因分析[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9).
[10]姚利民、吕一.纺织品出口中的技术壁垒成因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6(5).
[11]宋明顺、赵志强.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9(3).
浙江省是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之一,也是国内纺织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研究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选择那些经常对浙江省纺织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浙江纺织品出口中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找出浙江省纺织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浙江省纺织品出口贸易健康而高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从理论上研究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然后就浙江省的纺织品出口进行论证,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现实数据,客观分析了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文献综述浙江省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纺织服装业在浙江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也处于支柱性地位。
纺织品产业是浙江省出口的主要产业,是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代表性产业之一,除开一些知名品牌以外,浙江省市大部分的纺织服装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不强,这样的产业结构和产品档次使得技术壁垒盛行之时很多企业都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外贸技术壁垒的实施现状,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加快建立浙江省市国际贸易技术措施体系,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合理规避贸易技术壁垒的策略是当务之急,这对浙江省纺织业的出口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通过CNKI查阅了相关文献22篇,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企业的影响以及对策并进行一下文献综述,以下便是本人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很多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国家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如John S.Wilson (2004)[1]研究了当进口商品分别由垄断和竞争的供应者提供时,最低质量标准对进口商品质量的影响。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第3346号工作报告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增加外国出口商成本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他们出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其竞争力;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小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他们不仅在制定标准方面有较少的发言权,而且还不得不为适应进口国制定的标准增加额外的投资,而这些国家本来就缺乏资金和技术,这些标准增加了他们采用新技术的成本。
制定最低产品质量标准(Minimum Quality Standard,MQS)属于政府的一项产业政策,其目的是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
通过分析最小质量标准引入后特定市场消费者结构下进口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质量竞争导致的博弈均衡演变和社会福利变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整个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由此,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内容的技术性易贸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合理性、灵活性等特点,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纺织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产业。
浙江省是全球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也是国内纺织服装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主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从长远的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盛行对浙江省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并且可以促使产品结构的调整。
预期目标:通过在网上和图书馆寻找资料,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再结合案例分析对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策略,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出口空间。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开始时间较早,大概从20世纪70年代就有所涉及。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论述是罗伯特•鲍德温在1970年发表的《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他认为,“技术与管理法规,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不反映国家间生命安全或健康目标上分歧的差别构成对贸易的不必要的扭曲,应当被消除”。
Alan.0.Syde(1995)在《国际一体化商品市场的产品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家间管理国内市场产品销售的标准与评定检验程序的不同将会阻碍贸易,也就是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我国每年受TBT影响的出口额占全年出口额的25%以上,约为400-500亿美元。
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170多亿美元,名目繁多且日益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发达国家技术法规与标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目前,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纺织品出口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正好是技术壁垒的主要发源地和使用者。
特别是在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TBT将成为主要的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TBT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害有机化学品的限制与禁止由于纺织品在前处理和印染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品,而纺织品又与人体健康和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很注重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对纺织品禁用的化学品主要有巴拿马粉、溴代乙酸、甲醛、多溴联苯等,有一些化学品的危害一经证实,这些国家将立法采取行动加以限制和禁止。
2、偶氮染料的限制与禁止印染是大多数纺织品加工必不可少的工序,有部分染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在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欧盟都规定了有关纺织品染料的使用标准。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纺织品印染生产和管理都比较落后,一些已被进口国淘汰和禁用的染料仍在使用,这显然会影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出口的影响分析

(二〇一一届)毕业论文题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出口的影响分析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学科:导师职称:2011 年 5 月23 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出口的影响分析摘要在进出口贸易变化的进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已成为各国主要手段。
浙江作为沿海省之一,出口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在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浙江的出口产品频频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失极大,这对浙江的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和研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护对外贸易发展,将不利的影响转变成发展机遇成为像浙江一样的沿海出口省市的重点。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浙江的出口,影响,对策II ABSTRACT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echnical barriers totrade protectionism as a new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primary means of variouscountries. As a coastal province of Zhejiang one of the export has been greatlysuppress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whileexports of Zhejiang frequently been foreign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a great losswhich is Zhejia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unfavorable Effects.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research to take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foreign trade the。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运动,整个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由此,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非关税壁垒大量减少,但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这种新兴措施却日趋增多。
目前技术性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为了使浙江经济能持续稳定和浙江纺织品出口的良性发展,必须对在对外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加以深入的分析。
本文就是对近年来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的综述。
【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浙江纺织品出口影响对策1、技术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将造成影响。
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SPS)、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制定和实施TBT的差别亦很大。
随着多边贸易谈判的推进,关税壁垒不断削减,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增大。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其较高的技术和经济水平,利用WTO的规则,维护其本国利益,制定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客观上形成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它的主要特点是:合理性、隐蔽性、扩散性、专业性、长期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2、技术贸易壁垒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2.1浙江省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2.1.1.举几个案例进行分析:2006年浙江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09亿美元,居沿海省市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更隐蔽、更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名目繁多且日益增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对浙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国内外的成果颇多。
1 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引力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流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最直接的评估研究。
该研究通过对1980-1995年间12个国家的471个产业的双边贸易量的分析发现,进口国家单方面制定产品和生产方面的标准会抑制贸易量,但如果贸易双方共同制定的标准则可以促进贸易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标准可以为进口国家提供质量保证的观点(Moenius,1999)。
通过美国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三个产业从96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数据分析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知识稀缺、生产设备落后、熟练人力资源较少等因素而无法紧跟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法规,因而导致他们无法跻身存在较强技术法规壁垒的产品,只能将生产限定在不设技术标准或所设技术标准较低的产业(Azim Essaji,2008)。
2 国内研究现状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从静态角度分析,TBT在设立之初,其实就相当于零配额,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
而出口方在进入进口国市场时,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就要进行相关的检验测试,支付认证与鉴定手续所需要的费用,这就是价格控制机制。
从动态角度考查,TBT的设置和对TBT的跨越是无止境的。
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出现,并被采用于新的技术法规之中,也就对进口产品形成新一轮的控制机制,从而形成新的TBT。
这个过程就呈现出TBT——对TBT的跨越——新的TBT——对新的TBT的跨越……的不断交替循环变化的动态过程(刘军,2006)。
2.2 浙江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而这三方在感到中国对其纺织服装产业的威胁越来越大后,结合其它政治、经济与环保等种种原因,制订了种类繁多的甚至专门针对中国的纺织服装方面的TBT。
美国有强制性法案、绿色壁垒等,欧盟有生态标签、欧盟化学品新政策等,而日本除了类似美国和欧盟纺织服装业的TBT外,还要满足名目繁多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如国家规格、团体规格等(尹政平,2007)。
中欧双方每年的贸易都有所突破,但是两国之间也出现了许多贸易摩擦,阻碍着我国扩大对欧盟的出口。
在对欧盟的技术性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欧盟国家通过不同方式出台了许多针对纺织品服装产品的环境标准和要求。
表现最明显的当属2006年欧盟通过的一项新的化学品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及许可法规》(REACH,即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该法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一种产品在没有被证明是安全产品之前就是不安全的”。
它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原本因为贸易“井喷”而受到限制的纺织品,现在又将因为原料而再次面临限制,不仅经济损失惨重,而且由此带来的社会连锁反应也是相当严重的(马文燕,2008)。
2.3 浙江纺织品服装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我国有关环保的法令法规及技术标准不健全,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
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比较混乱,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地方标准,还有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繁多但水平低下,不能有效的为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技术指导。
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生态标签认证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出口企业自身对技术性壁垒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不甚了解,尤其是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并且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克服或预防,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技术性壁垒的主要原因(滕玉华,2005)。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外部原因在于: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
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
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家市场的需要。
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内部原因表现为: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
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
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黄青,2010)。
浙江纺织业的发展,主要走的是粗放式产业、中低端产品的发展路线,经营方式落后。
产品加工的深度、精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速度慢,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近几年来,浙江省的电力紧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企业生产时间安排的难度加大,难以按时交货。
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企业利润大大减小。
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当国外产品市场面临饱和时,同质化的中低档纺织产品企业,往往采取极具自杀性的“价格战”,打乱正常的经营秩序。
浙江出口的纺织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又加上低廉劳动力,这就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高,极易给人以低价倾销的印象。
近几年,浙江省已是全国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孟宪嘉,2006)。
虽然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主要经济指标却稍逊周边省份。
在纺织服装业结构转变的进程中,浙江的纺织服装业的确有着长足的进展。
但也应清晰地看到,在同等市场环境,其它省份也有着较好发展势头。
浙江纺织业技术创新起点不高,企业缺乏品牌效应。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成本优势长期倚重于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资源禀赋。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这一优势在不断地被减弱。
浙江许多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企业是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采取简单的制造加工,赚取微薄利润的做法,会使得省内各纺织品出口市场形成特定格局。
当那些主要进口国家的市场发现变化时,企业就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贸易摩擦的频发也就在所难免(张鑑民,2007)。
2.4 浙江纺织品服装产业应对技术性壁垒的对策分析要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当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我国标准要全面向国际技术标准靠拢,在继续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企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对于由水平差异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尽快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技术咨询机构,及时收集有关国家和有关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各种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内各级技术标准化机构及有关单位,直接为我国企业、部门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我国出口企业要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比较稳定的份额,那么,必须转变经营思想,确立正确的营销观念,由出口贸易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力争在海外直接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性壁垒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胡伟辉,2002)。
从法律角度看,我们纺织业应对国外TBT时,总体上应确立“内外兼修,积极应对”的方针,即一方面要遵守WTO规则有关TBT的规定,了解并熟悉国外纺织业的技术法规、标准的立法动态;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和完善本国的技术立法和标准制定,加强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管理,同时,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在法律框架下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运用各种法律手段预防和减少国外TBT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寻求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化被动为主动(柳玉冰,2007)。
纺织企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技术性壁垒的技术含金量也在日益增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主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严格执行国际同样产品的领先标准。
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还需要积极调整产品开发战略,大力开发环保型加工产品和功能性纤维及服装,同时也要转变经营思想。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优势集中在低价格上,很多企业的加工质量得到世界认可,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纺织品服装品牌却很少,这就要求各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争创自主品牌。
她还表示,在政府相关职能机构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向,宣传国外新的技术法规,加强预警检测工作,积极为本国企业跨越技术性壁垒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服务。
在基础性标准和方法标准中,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加强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鼓励和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陈晓青,2009)。
总结而言,国内外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切入点各有差异,大部分都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相关理论入手,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政府所要采取的措施等。
对于浙江纺织品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也没有形成体系。
这凸现了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1]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金德友,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3]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胡伟辉.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5]李铁铮.进一步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工作——访商务部科技司司长王晖[J].乡镇企业科技,2003(7).[6]傅科杰,杨力生,刘德军,李峥嵘,宋心远.国内纺织品出口行业的现状及分析[J].毛纺科技,2004(09).[7]滕玉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5(02).[8]孟宪嘉.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6).[9]刘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影响及规避[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10]柳玉冰.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3).[11]王洁.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7(9).[12]张鑑民.浙江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困境和突破[J].纺织导报,2007(06).[13]REACH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什么[J].毛麻科技信息,2007(3).[14]尹政平.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J].北京城市学院院报,2007(1).[15]周必健,赵晶.重大变局下的浙江纺织品贸易——欧美设限以来浙江纺织品贸易增势和2008年新考验[J].浙江经济,2007(22).[16]马文燕.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论坛,2008(S2).[17]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18]陈晓青.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纺织科技进展,2009(01).[19]牛咏,章家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印度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09(36).[20]黄青.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21]付宝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22]王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6.[23]Azim Essaji.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speci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2).[24]Mohammed Saqib.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the Role of Indian Standard Institutions[J].WTO South Asia Workshop,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