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教案
《红旗颂》精品教案2023

《红旗颂》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红旗颂》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颂歌题材及这类题材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受作品中赞美祖国、祝福祖国的爱国情愫。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聆听、完整聆听、节奏拍打、模唱、对比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
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聆听能够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了解作品曲式结构(2)初步了解作曲家吕其明及作品《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欣赏中感受音乐情绪,了解作品及作家。
2、难点:听唱及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照片欣赏。
同学们,看看这组照片你熟悉吗?——周一主题升旗仪式2、明确升旗仪式的含义和目的。
3、师生情景剧。
学生配乐诗朗诵《红旗颂》,教师伴舞。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悉的照片开始,加上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1、认识作曲家吕其明、了解创作背景、知晓曲式结构。
吕其明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城南旧事》等几十部电影作曲。
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就是其中影响力巨大的一首《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歌颂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曲式结构: ABA三段体曲式结构(设计意图:了解作品,可以更清晰地欣赏作品。
)2、乐理知识回顾——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设计意图:插入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为赏析作品做好铺垫)3、分段欣赏——引子,并思考问题。
(1)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演奏?(2)音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并思考问题。
(1)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旋律进行有怎样的特点?(2)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5、四四拍相关知识回顾复习(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复习,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反复聆听主旋律,为唱做好铺垫)6、唱一唱演唱主旋律7、分段欣赏——第二乐段,并思考问题。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乐曲《红旗颂》简介: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乐曲结构等。
2. 乐曲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难点:掌握乐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乐曲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的了解程度,包括创作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方面。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红旗颂》乐谱及相关资料。
3. 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红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演唱视频,让学生跟着学。
3. 采用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讲解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历史价值。
3.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4. 讲解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5.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听赏导入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3. 导入课题《红旗颂》。
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二、分段聆听《红旗颂》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音乐红旗颂初中教案

音乐红旗颂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感受其音乐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我国经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学会欣赏《红旗颂》的音乐美感。
教学难点:1. 理解《红旗颂》的象征意义。
2. 感受《红旗颂》所传达的激情与力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旗颂》的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耳朵、心灵,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旗的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旗颂》的感受,分享心得。
三、作品分析(20分钟)1. 教师详细分析《红旗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教师讲解《红旗颂》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度。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红旗颂》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 各组展示成果,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旗颂》的音乐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旗颂》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推荐其他类似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旗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其音乐美感,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与力量。
同时,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音乐教案红旗颂

音乐教案红旗颂教案标题:音乐教案红旗颂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演唱《红旗颂》这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党和英雄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这首歌曲的内涵。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红旗颂》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技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党和英雄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红旗颂》的内涵和意义;- 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红旗颂》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歌曲的歌词和谱曲;-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红旗颂》的背景知识,介绍该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和歌词的内涵。
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歌曲学习:2. 分发歌曲的歌词给学生,并播放《红旗颂》的音频或视频。
让学生先跟随音乐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3. 逐句解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歌曲中的红旗代表什么?”、“你们从歌词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等。
4. 分段学唱歌曲,先由教师示范,再让学生跟唱。
重点训练歌曲的节奏、发音和情感表达。
可以利用分组合唱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表演准备: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唱歌曲的一部分。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独特的表演形式。
6. 引导学生设计舞台布置和动作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道具、服装和舞蹈等元素,以增强表演效果。
7. 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表演展示:8. 安排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各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旗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颂》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2、抒发对“国旗”、“国歌”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乐观向上赞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乐曲,分析音乐调性,掌握乐曲内容,体会音乐情绪。
2、能够利用音乐表现手段,感受乐曲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感受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以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知识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红旗吗?你们在升国旗仪式时心情怎样?假如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作曲家吕其明是怎样用音乐语言来歌颂红旗。
(第一遍聆听)教师:好,下面请同学谈谈感受。
你们在乐曲中听到哪些非常熟悉的音调?学生1:乐曲中始终听到《国歌》音调,最后听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音调。
2:乐曲气势宏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吕其明1965年写的一首标题性管弦乐曲。
同学们也都搜集了吕其明的相关资料,让我们把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来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1949年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四十部电影作曲。
此外,还创作了管弦乐曲《红旗颂》等十余首大中型器乐作品和群众歌曲。
他的电影音乐善于通过富于概括性的音乐主题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的交响音乐则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的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深入歌曲内容再次欣赏音乐,请学生划分音乐层次。
(第二遍聆听)学生:音乐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热烈场面;第二部分是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第三部分是描写歌颂祖国、歌颂党。
初中教材红旗颂歌曲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课程——红旗颂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红旗颂》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庄严和深情,理解其背后的爱国情感。
2. 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速度、节奏等,在歌曲中的运用。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教学内容:1. 歌曲《红旗颂》的欣赏和学唱。
2. 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3. 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红旗颂》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情感。
3.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旗颂》,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2.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歌曲的有趣知识或故事。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基本表现要素和爱国情感。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红旗颂》的歌曲和背后的故事,培养家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发音等。
2. 学生对歌曲背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发言、演唱、分享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旗颂》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红旗颂初中教案

红旗颂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教授学生《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红旗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2.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2.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四、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
2.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授《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难度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歌曲,讲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红旗颂》,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旗颂》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演唱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红旗颂》,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
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红旗颂》说课教案
罗山初中郝少莉
一、【课例主题】:
本课以“红旗颂”为主题展开,用祖国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得“历史回眸”方式导入,学生在心情万分激动地同时“走入”音乐得殿堂,从而体会作者对红旗得无限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深得爱。
通过对音乐作品得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得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与评价得能力,形成健康向上得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得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得情操,,形成健全得人格,增强学生表现音乐得自信心,培养良好得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受益终生。
二、【课例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得春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获得空前得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得时代。
随着世界经济得发展与社会得进步,一直以来,以营利为目得大量商业炒作得流行音乐迅速流向校园,充斥着学生得耳畔,左右学生得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得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课本选用了大量优秀得音乐作品。
本节音乐鉴赏课通过全体师生得共同参与,让学生主动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得管弦乐作品,使学生热爱祖国得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作品蕴涵得情感内涵,进而激发对伟大祖国、对国旗得热爱之情,增强民族
自豪感。
2、通过聆听、参与、体验等活动,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得表现作用,能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就是团结得象征,力量得象征,胜利得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得爱国热情。
3.掌握音乐作品得主题,了解乐曲得结构。
【教学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得作用。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得重复与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涵得情感内涵。
四、【教材分析】: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得首次演出开幕曲、作曲家以充满激情得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得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得伟大胜利。
在祖国60年国庆盛典上,《红旗颂》不仅就是“国旗”与“国庆”、“年号与国徽”两个方阵组成得仪仗队得背景音乐,而且反复出现,起到了主旋律得作用,堪称共与国激昂豪迈得不朽乐章。
作品体裁:交响曲
曲式结构:A + B + A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钢琴。
五、【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