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1)

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两级制历史概念:郡县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秦的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二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要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引言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引言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以对秦始皇的评说导入新课,并明确肯定了秦始皇的两大历史功绩: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次,指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

一、秦的统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㈠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春秋战国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中国走向统一。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秦王赢政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教案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教案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名师精编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⑶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⑴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⑵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⑶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⑵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1》模块所列的第一个学习要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编写的。

从《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重点学习过,并不陌生,但多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叙述这段历史事实,没有从政治制度建设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过说明和阐释。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要重点理解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以及与这些运用史料解鉴别资料,要注意带领学生搜集、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对历史的影响;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要体现学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问题;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还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重点:(1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简述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引发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思考。

2. 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10分钟)•使用示意图或PPT展示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通过例子和实际案例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 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引导他们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4. 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让学生们思考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情况记录;2.学生的小组展示;3.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2.学生可以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辩论或写一篇小论文。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案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做铺垫。

Step 2: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吞并六国以及对各国制度和官僚体系的统一改革。

Step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行政效率、地方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Step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统一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关键点。

Step 5:综合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梳理,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特点、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关注权力分配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Step 6: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堂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你觉得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延伸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深入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

高中历史在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在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知道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3.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新课导入:讲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

3. 案例分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如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其异同。

2. 历史背景:讲解秦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环节: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拓展资源:1. 文献资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文献,加深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3. 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秦朝的文物图片,提问学生对秦朝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秦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统一的重大意义。

皇帝制度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等。

分析皇帝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公九卿制展示三公九卿制的组织结构图,介绍各官职的职责和地位。

分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和作用,如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等。

郡县制讲解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秦朝的具体实施情况。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析郡县制的优势和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课堂小结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案
4.阅读与秦朝历史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
5.结合所学,与家长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家庭、社会的影响,记录下讨论的精彩观点,以不少于300字的篇幅进行整理。
6.观看一部与秦朝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总结片中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字数在500字左右。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国家认同感。
2.通过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传统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6.注重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强化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8.延伸课外,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了解秦朝以外的其他历史时期,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素质。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知识要点: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改革、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等。
3.能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1秦始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建立这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2如何评价始皇及其所创的制度?
【导入新课】
(1)以近年来火爆的影视穿越剧作为切入,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神话》、《宫》这一系列的影视穿越作品。

并重点以《寻秦记》的相关剧情为入口,直接进入本课讲解。

(2)背景(条件):
客观上:1、诸侯混战,加强各地的交流联系,民族交流、融合。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使秦国统一所消耗的精力减少。

3、诸侯长期混战,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和平。

(民心所向)
主观上(秦国):
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

2、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视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3)过程:先后十年,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4)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历史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教师总结】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至高无上的皇权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为什么秦王嬴政要实行这一制度呢?那我们就开始下面的讲解。

(背景)
1、最重要的就是: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

2、经济根源:传统的农耕经济,
3、现实原因:大河文明,国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4、秦王朝总结西周以来实行分封制的教训,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5、理论准备:战国韩非子的法家集权思想。

【教师总结】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教师讲述】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中央官制
(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
【教师讲述】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

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要点点拨在秦代“国家”和“皇家”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家天下”的特征明显。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皇权为中心、“家天下”充分体现、三公九卿
【教师提问】
根据教材P10第1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学生同答】【教师总结】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职、权、位相互配合,彼此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第三、臣议君决,减少失误。

⏹第四、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教师讲述】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要点点拨: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这一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提问】: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点呢?为什么?
(由此引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进入课程导入部分。


1、郡县制的起源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

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

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2、郡县制的概况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人口较少的县设置县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3、郡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学生同答】【教师解答】
⏹相同点: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二、都是为了巩固最高统治权;
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在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四、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课程总结】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布置作业】
(1)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3)完成历史练习册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