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精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重点整理

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重点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赋税征收、苛捐杂税等逐年加重,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例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也是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确立君主立宪制2、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首先发生在英国纺织业。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背景: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江宁(南京)条约》(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2)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3)中英法俄《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给俄国),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勘分西北界约记》(西北44万平方公里)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新约》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85年《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6)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轮。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陈刚 精简班 7--8章32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陈刚  精简班   7--8章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老师:陈刚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解放战争发生前的背景1、世界背景:正值抗日战争发生后,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国内形势: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高涨;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路线;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三)中国国民党的主张:假和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在谈判期间,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等进行自卫。

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建立五项协议。

(3)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制造校场口惨案;1946年6月23日,下关惨案。

(四)解放战争的爆发及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1、标志性事件: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2010年1月单选)2、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口号:“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解放战争的第二阶段即战略进攻阶段)中国共产党方面(一)标志性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经 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经 济体系,有过渡性质。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 会的任务及其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具有 民主革命的性质。 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又 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二)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0.00%
0.00% 1949年
56% 34%
1952年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 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 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 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 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2) 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 国的仇视,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
7月27)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 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 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 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 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 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 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 稳定在38线一带。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 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2017自考】03708自考本科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简答论述.pdf

【2017自考】03708自考本科中国近代史纲要全章必考简答论述.pdf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 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 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 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 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 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 中国命运。

2、为什么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 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 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 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B5、B6、D7、C8、A9、B10、A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DE4、ABD5、ABCD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中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些经验主要是:第一,改造的和平(自愿)的方式。

不仅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成功实现了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在苏联得到实现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二,采取了逐步(稳妥)过渡的形式。

三大改造均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形式。

如对个体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经历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

从而,保证了改造和和平平稳进行。

第三,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生产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发生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纲8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纲8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⑴识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三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③“五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⑵领会:①西藏和平解放答: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②没收官僚资本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⑶简单应用: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答:(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国建筑史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大木作 墙壁 屋顶 装修
一、台基
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台基、踏道、 栏杆、铺地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者则处于外观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四)硬山 • 硬山也是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面,墙头作出各种直线 折线或曲线形式,或另在山面作出博风板、樨头等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新石期晚期已经出现台基,到周代是它发展的顶峰
南北朝开始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 台基的层数分为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
色彩与装饰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一)普通台基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才在其外表面包砌砖石
城 市 建 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 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 原始社会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了木柱。 它与其他构件的结合,则普遍采用了绑扎法。 但某些地区已经能在木材上制作较复杂的榫卯。 • 早期木柱大多为圆形断面,下端埋于土中, 然后用土填塞柱穴,再予夯实。 • 商代已于柱下置卵石为柱基,有的石上加铜锧 。 • 秦代已有方柱。 • 汉代石柱更加多样式,并出现柱础, 柱身也有直柱和收分较大的两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时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历史。

导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这以后的七年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回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本章的学习重点、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单选、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主要是能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能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保持优良作风。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1)《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统一全国财政。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D.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3、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是在A. 1949年10月B. 1950年10月C. 1951年10月月10年D. 1952.4、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 1950年5月B. 1950年6月C. 1951年7月D. 1951年8月6、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7、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C.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于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D.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9、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A. 没收官僚资本B. 征用外国资本C. 赎买民族资本D. 合并公营资本10、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D.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11、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A.B. 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D.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12、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A. 肃反运动B. 整风、整党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1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B. 反主观主义、反保守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贪污、反行贿、反盗窃经济情报D.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4、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打击不法资本家的A. 镇压反革命运动B. 工商业调整运动C. “三反”运动运动”五反D. “15、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苏联B. 朝鲜C. 越南D. 蒙古16、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A. 中苏互助同盟会议B. 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C. 社会主义国家论坛会议D. 亚非国家友好会议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A. 朱德B. 彭德怀C. 陈毅D. 刘伯承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B.C.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D.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现有工商业的调整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D.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3、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 反贪污B. 反浪费C. 反主观主义D. 反官僚主义4、中共中央在1952年1月决定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运动是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 反盗窃国家资财C. 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D.5、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1949年至1952年开展的重大运动包括A. 土地改革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五反”运动5、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6、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A. 丹麦B. 瑞典C.法国D. 瑞士三、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2.四、论述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单选题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A. 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时期B.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C.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的过渡时期D. 社会主义革命到建设的过渡时期2、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国内主要矛盾是A.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D. 人民大众和资本主义的矛盾3、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年D. 1953.4、新中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的是A. 优先发展轻工业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重点发展农村经济D. 重点发展城市经济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工业电气化C. 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D. 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7、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A. 1949年B. 1952年年C. 1953.D. 1956年8、1953年,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正式提出了A.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B. 土地革命总路线C.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二、多选题1、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存在的经济成份包括A. 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B. 个体经济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存在的三种主要经济成份是A. 社会主义经济B. 个体经济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相对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是A. 地主阶级B. 工人阶级C. 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D. 资产阶级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三种基本经济成份及其相应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A.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5、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包括A. 没收官僚资本以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B.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C. 赎买民族以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 引导个体农民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实现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简答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和性质。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3、中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单选题1、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是A. 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C.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 人民公社2、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 互助组B.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 人民公社3、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 互助组B.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 人民公社4、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原则是A. 自愿和互利B. 动员和鼓励C. 示范和推广发展和巩固D.5、1955年,毛泽东发表了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A.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B.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6、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向高级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A. 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B. 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C. 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D. 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 无偿没收B. 有偿征用C. 和平赎买D. 公私联营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A. 加工订货B.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D. 公私合营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办法是A. 公私平分B. “四马分肥”C. 定股定息D. “劳资对半”1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二、多选题1、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A. 互助组B.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 人民公社D.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方针是2.A. 典型示范B. 积极发展C. 稳步前进D. 逐步过渡3、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包括A. 生产合作小组B. 供销合作社C. 生产合作社D. 高级生产合作社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 加工订货B. 统购包销C. 经销代销D. 公私联营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 统购包销B. 经销代销C.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D.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方面包括A. 国家所得税B. 企业公积金C. 工人福利费D. 股金红利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是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D. 逐步人民的生活水平8、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重点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A. 鞍山B. 包头C. 上海D. 武汉9、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首创建立的重要企业包括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B.C. 北京电子管厂D. 沈阳飞机制造厂10、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导下,建成的沟通西藏和内地联系的公路有A. 青藏公路B. 川藏公路C. 康藏公路D. 新藏公路三、简答题1、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