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A
C
B
4.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5. 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D
D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能够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晋文公改革:
1、整顿内政
2、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齐桓公改革: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训练强大的军队
成为霸主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了什么影响?
1、广大人民灾难深重,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3、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联系加强,加速了民族融合;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秦统一战争的关键之战
连线(把下列成语与有关事件或战争用线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吴越争霸 长平之战 城濮之战
1、不同点:
春秋——“争霸”为主
战国——“兼并”为主
2、共同点:
(1)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周王室日渐衰微
2、齐桓公称霸原因
3、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

齐桓公称霸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
2、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革
3、口号“尊王攘夷”
管仲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1、晋文公进行了改革,晋国实力增强。 2、在诚信上:晋文公实现诺言,“退避三舍”。 3、在战略上: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共35张)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共35张)PPT课件

东 方约600里的土地,后来逐渐减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周 往后越来越少。 少到只剩下 兵源减少 强大的诸侯。
最后只有方约百 几千人了
里的土地。
5
春秋争霸的背景
6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7
春秋形势图
春秋五霸两说法:
1、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吴 王阖闾(hé lǘ)、 越王勾践。
13
春秋争霸之晋楚争霸
晋文公改革:
1、整顿内政 2、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齐桓公改革: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训练强 大的军队
成为霸主
14
春秋争霸之晋楚争霸
动脑筋
想一想,春秋时期, 齐国和晋国能够迅 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任何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
两毅力国和都志通向过,改还革需内要政有勤、奋发、展创生新产, 训的精练神军。队只迅有速不强断大进起行改来革的,。国家
27
材料一: 晋文公知道,要当中原霸主,必打败楚国。公元632年,
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楚成王只派了少量兵力参加 战争。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退避三舍。到了城濮,晋军 假装败退。楚军中了晋军的埋伏,楚军被杀的七零八落。晋文 公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不必追杀。不久晋文公约 了各国诸侯订立盟约,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霸主。 材料二: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桓 公 管仲改革: 1.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初一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初一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A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史
记·周本纪》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2)材料一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B
14.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 特点是(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C
15.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 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尊王: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其他诸候,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攘夷:联合中原各诸侯国的力量,共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进攻 。
国富兵强 称霸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齐桓公国相管仲
管仲春秋时杰出的 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 、军事改革家,以其卓 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 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4、晋楚争霸
晋 文 公
晋文公是
不同意。 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虽 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 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 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选择题: DADCC ACDCA DDBCA 材料题:㈠. 春秋时期 ㈡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 ㈢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 的军队.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称为春秋时 期第一个霸主. ㈣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㈤不同意。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虽 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 争霸过程中 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 国家。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破各族旳地域旳界线 ,为民族旳融合发明了 有利旳前提。


三家分晋

晋赵魏韩Biblioteka 楚燕 齐田氏代齐
宋 吴 越
经过长久旳割据混战之后,较小旳诸侯国逐渐 被兼并,形成较大旳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共有七 个较大旳诸侯国对立,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几种大旳诸侯国之间旳斗 争愈加复杂,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 家,利用多种计策来发展自己、打击对手, 在这一时期,秦国旳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具有了统一天下旳基础。
动脑筋
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多旳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大家能说出来某些吗?这些人物 和事件,对于后来中国社会有什么重大影 响呢?
餐饮加盟
中,如雷鸣般轰响,也激起咯他最终の求生意志,微壹迟疑,他の脸上掠起咯狰狞."诸将听令,随我壹起杀出重围,元霸,您去开路/"木建成歇斯揭底地大吼壹声,舞枪就要冲上去."怎么,木建成,难否成您那个时候要认孬逃跑否成?"薛仁杲猛然壹怔,当即抓住木建成の臂膀大喝道.木建 成却重重壹把甩开薛仁杲,厉声怒斥道:"您那横夫竖子,只知横蛮冲锋,若是再与您作战,真当是傻到壹个境界/""木建成,老子要杀咯您/"耳听木建成の话语,薛仁杲登时气得七窍生烟,就要拔剑砍杀他.但此时の木建成根本无心与其内讧,满脑子只有突围壹个念想."您们那帮狗头,也 想当本王の路?大哥,跟在元霸身后跟好咯/"木元霸像是壹头凶猛の野兽,咆哮怒嚎,手持两柄大锤,轰然裂阵杀去,见过木元霸恐怖武力の尪兵,此时都否由得纷纷散开."殿下,让末将出去擒咯那木元霸吧/"木存孝见木元霸如入无人之境壹般横扫千军,顿时心中燃起熊熊战意,当即请 缨上战.东舌却笑着摇咯摇头,满含深意地说道:"让他们走,后来他们自然会发挥作用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C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B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D ) ) ) )
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
燕 赵
长平之战


马陵之战 魏 桂陵之战
韩 楚
;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http;/// 果博娱乐开户 jch81kcf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 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 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的纷争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具体表现: 1.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 口、兵力减少。 2.天子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七雄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
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



河 奴
长平


郑 蓟





咸阳



邯郸

大梁 水
临淄







三.“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邯郸

围魏救赵
齐-------魏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三)基本教学思路:1、通过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带被视为立国重器。

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

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

到了周朝时,楚国的诸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军队。

当时的天子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趁机询问九鼎的轻重。

楚庄王问鼎有什么含义?他想干什么?学生可能答出:想代替周天子统治天下,是对周天子的挑战。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你能讲讲与本课有关的 成语故事吗?
•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 赵”、“纸上谈兵”的故事。 • 问:这些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春秋争霸形势图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齐桓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 的原因是什么?
• 齐国: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 晋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 共同点:改革致强
七雄并立
4 燕
战 国 七 雄
平王东迁后, 直辖的人 天子在政治 还有3万人。 口所剩无 上成了傀儡, 后来逐渐减 几,财力、 不得不依靠 少到只剩下 物力、兵 强大的诸侯。 几千人了 源减少 “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
东周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
• 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 削弱,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 格 • 诸侯:为争夺土地、人口、周天子的政治 和经济特权,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 首领——霸主。 • 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 上称“春秋五霸”。
பைடு நூலகம்三家 分晋
5 赵 齐 1 魏 6 韩 7 2 楚
田氏 代齐
秦 3
你能说出春秋战争和战国战争的 不同吗?
• 春秋战争目的是“争霸”,战国战争目 的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 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诸 侯 并 立 七 雄
一雄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 实质: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 • 作用: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积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1、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 统一的步伐; 2、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 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3、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 了民族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历史第6课课件《春秋战国的纷争》含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历史第6课课件《春秋战国的纷争》含视频

结果: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老马识途 环境资源: 靠海 ,盛产鱼盐 管鲍之交 你知道哪些
有关管仲的 管仲改革: 条 故事? 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组建军 队 管仲为齐国 “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的发展做了 国富兵强 哪些贡献?
称霸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本站版权所有
下列的方法有何利弊? 全部杀死 释放回赵国 收纳为秦兵 收纳奴隶 其他
本站版权所有
你认为哪种较好? 为什么?
结果,秦将下令把被俘的四十万赵兵,全部坑杀。
本站版权所有
战 国 七 雄 实 力 比 较
长平之战后, 赵国元气大伤!
16 14 12 10 8 6 4 2 0
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
成为新的中原又一霸主。
问 鼎 中 原
王子午鼎(附匕)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楚国制。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 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鸟篆书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 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此鼎反映 春秋时楚、晋两国争霸历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本站版权所有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本站版权所有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前770年
本站版权所有
周平王东迁
东周的两个分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了齐桓公。
讲故事 学成语:
问 鼎 中 原 卧 薪 尝 胆 一 鸣 惊 人 三 令 五 申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本站版权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

各国通过变法使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统一的趋势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改革与强国的关系)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层层引导提问,合作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去被视为立国重器。

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

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

到了周朝时,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从课题内容开始,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可以从课题中的“纷争”两字得出。

培养学生对课本内容信息的挖掘。

2) 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时期为什么会产生纷争?为什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西周强盛时,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是周天子,周天子采用分封制治理国家,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天子有纳贡,随王征,听王令,见王面的义务,如果不履行,周天子可以随时出兵把他灭了,这是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但是,自从周平王迁都以后,失去了一半的人民和土地,刚开始还有六百里的统治地区,随着分封,被外族侵占,最后只剩下都城附近的方圆二百里地盘。

没了人民,没了土地,更没了许多税收,财政非常拮据,地位也相应下降,周王室事实上已经名副其实,丧失了统治地位。

周天子反过来在经济上还要依附诸侯,这时局面变成了“礼乐诸侯自诸侯出” 。

王室的日渐衰微给有实力的诸侯提供契机,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强大的诸侯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

所以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诸侯争霸。

3) 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霸主?在这些诸侯中首先成就霸业的是哪一个?通过地图,了解一下这几个国家分布的位置在哪里。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南方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合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首霸——齐桓公(重点分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课本内容归纳总结,分点列出原因,可从经济,地理位置,政治等不同方面分析) 。

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
(1) 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东边是广阔的大海。

海洋盛产鱼盐;齐桓公正是凭借丰富的鱼盐资源,使得别的国家的财富流入自己的口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 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内政;
(3)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4) 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在当时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常到中原骚扰,势力弱小的诸侯国没能力抵抗。

齐桓公有力地抓住机会,出兵援救。

通过这个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威望,为齐国赢得了政治上的声誉。

这是他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是争霸的有力手段。

齐桓公通过以上条件实现了国富兵强。

在公元前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这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4) 齐桓公的霸业也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树立了榜样,争相效仿,其中典型的是晋楚争霸,齐桓公后,晋文公取而代之成为霸主。

晋国和楚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这当中有“退避三舍” 的佳话。

(可让学生上来讲故事,提高课堂参与度。

从这个典故中我们懂得做人要言而有信,讲究诚信,懂得知恩图报。


晋国最终通过城濮大战,以少胜多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5)大家比较一下齐国和晋国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合作讨论)
齐国晋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为诸侯争霸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争霸的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军队的强大,经济实力的提高及策略的成功。

让学生认识到两国都是通过改革任用贤人而成功的,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6)大家思考一下,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么多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
所谓“春秋无义战”,霸主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迫使各国向自己纳贡,更多的掠夺财务,人口和土地,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

然而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春秋初年,有170 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末期只有十几个,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出现较大疆域的国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时期——战国。

对于影响,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消极和积极。

(带来灾难和加强统一)
7)经历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形成战国七雄。

大家观察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七雄。

齐、楚、燕、赵、韩、魏、秦。

引导学生认识到晋国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晋国的三个卿大夫联合起来打垮晋国国君,控制晋国政权,史称“三家分晋” 。

后来又有齐国宰相发动武装政变,废除了齐国国君,自立为王,史称“田氏代齐” 。

大家在看书上的地图,找出七国的位置。

它们分别处在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这时打出屏幕上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帮助学生记忆七国所处的位置。

战国时期有没有因为诸侯国的减少不再发动战争,反而更加频繁。

战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战役,重点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其中规模最大的师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赵括纸上谈兵,引导学生不能读死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强调长平之战使得东方六国在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在也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3、总结: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争霸,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更残酷,有实力的国家靠武力胁迫对方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战国时期是兼并,为了消灭对方,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

无论争霸还是兼并,我们都必须看到一个历史趋势,就是尽管战争带来灾难,但是国家越来越大,逐渐走向统
9)试时间而灵活安排习题,当堂练习当堂讲解
板书设计:
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
1 背景
2 概况
1)春秋首霸——齐桓公
2)晋楚争霸
3)吴越争霸
3 评价
二战国七雄
1 形成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2 战役
1)桂陵之战
2)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