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中的描写与抒情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细节描写

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 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
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 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
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
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 1、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 • 2、仔细地观察和大胆地想象的有机结合; • 3、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
方法一
• 慢:
• 慢放延长。 • 将一秒钟长的物理时间(真实时间)写成
一世纪长的心理时间。
• 费舍尔跳起来接球,看了一眼计时器,只 剩下0.4秒了。费舍尔在吉诺比利的巨掌就 要砸到脸上的同时——出手,球在空中旋转 着,划出一道弧线,紧接着“唰”的一声,
如一朵雨中的野菊花绽放,点亮了我的双
眸。我忍不住正要冲下去,这时,老人已
经打开车门回来了。
• 一是对老人外貌的描写。 • 二是对雨水击打在老人身上的情景的描写。 • 三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 《开在雨夜的温暖之花》
片段写作:《感人的一幕》
• 1、“一幕”意味着什么? • 2、这一幕中的什么感动了你?深情?友善
?高贵?宽容?…… • 3、如果是上述的深情、友善、高贵或者宽
容等,如何不出现这个词,而又能充分体 现出来? • ——用你“慢”而“静”的笔法!!!
一辆破旧的老式三轮车随光驶到我前面,“嘎吱” 一声挺了下来,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敲响了车
窗,说明乘车的意图后,老人轻轻说了一声: “上来吧。”
•
进入车内,雨点在外面疯狂地击打着这辆破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也称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描写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天空中飘着云。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前一句是叙述,它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什么,有云在飘动。
而后一句就是描写,有形象、有颜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因此,成功地描写,可以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有形有神,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迷人的感受。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
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叙述的人称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我”是见证人;“我”是重要人物;“我”是主人公;“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记叙文与抒情诗的写作技巧比较》

记叙文与抒情诗的写作技巧比较引言记叙文与抒情诗是两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们在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记叙文和抒情诗的写作技巧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文学形式。
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记叙文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来表达观点、展示人物、描述场景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客观、准确地描绘所发生事情为主要目标。
以下是记叙文的一些特点及相应的写作技巧:1.故事性强:记叙文通常以一个具体事件或故事为基础,通过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描述。
2.人物刻画: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动作和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人物。
3.描述场景:通过对环境背景、气氛感知、色彩和声音等细节描写来营造场景真实感。
4.观点传递:可以通过人物对话、第三人称叙述或作者的评论等方式,传递观点和思想。
5.结构稳定:一般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发展和结局。
抒情诗的特点与写作技巧抒情诗是一种通过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状态来传递深层意义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第一人称视角书写,强调个人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刻画。
以下是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及相应的写作技巧:1.情感表达:抒情诗注重传递作者个人内心世界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强调直接而深沉的表达方式。
2.形象意象:通过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意象。
3.音韵节奏:抒情诗借助音乐性语言效果,如韵律、节奏和押韵等手法,增加诗歌节奏感。
4.主观性突出:抒情诗强调作者主观情绪与个人经历,往往缺乏客观事实描述。
5.结构灵活:抒情诗的结构多样,可以是自由诗形式或采用特定的韵律和格律。
总结记叙文和抒情诗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在写作目的、视角、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
记叙文强调客观事实的叙述和事件故事的展开性,而抒情诗则更注重作者个人情感表达和深层意义的传递。
通过了解记叙文与抒情诗各自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
记叙文的5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5种表达方式
1、记叙: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之5种常见表达方式

【拔高】隐形的翅膀①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
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②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
”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③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
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
”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
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
假肢不但弥补不了自卑,反而让她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残疾。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觉到残疾的可怕:洗脸、梳头、吃饭、穿衣服……她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牵着线的木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赖父母。
④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那些孩子们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
只有他们走完后,她才偷偷坐到秋千上,忘情地荡起来。
这个时候,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⑤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⑥每天,她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⑦“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看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老人,吃了一惊,因为这位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
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
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
“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
”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⑧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
她用脚夹着钢笔练习写字、梳头、剥口香糖,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表现手法作用答题格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和区别

表达方式及作用答题格式1、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3、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笔、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点面结合、主次、远近、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3、选材剪裁。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伏笔、起承转合等。
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例如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表现手法的作用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学习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和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和抒情。
一、文题展示
请用心体味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写一篇记叙文,恰当地运用描写和抒情, 题目自理,不少于600字。
2021/3/9
2
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法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进行细致描写 ,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来 增强感染力。
2021/3/9
6
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
1、 母亲为我流泪: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 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 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 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片段二: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妈妈在井 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露出惬意的微 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我站在井边,在夕 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在落日下柔柔地吹拂 。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感受那份浓浓的爱与温 馨。(画面)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
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
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描写外还可
以202从1/3/9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5
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作 业本。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 ——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 使是在下面遮遮掩掩,
例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 风拂过脸颊,收藏着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 这缕阳光是面临挫折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 收 藏阳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 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下面再读一个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
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
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
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
。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
光202般1/3呵/9 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7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开头结尾。1、欣赏佳作
2、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 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 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 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 理状态。
藏2起021/这3/9 一片阳光,这片爱。
4
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 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 了。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 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 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 影》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 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 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 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 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 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 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 阳光,这片爱。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 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
朋友。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
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
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
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烟消云散。她的言
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
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到了我。 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我战战兢兢 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她来到我桌前 ,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正当我等待她“当头一 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落在台上。仿佛那本作 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东西,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 善意。此刻,不经意间,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感动,也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