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资源节约效应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意义

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意义

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意义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紧密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优势和意义,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能够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

不同企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中集中,可以共享和利用相同的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

例如,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供应链网络、技术研发设施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

企业在集群中紧密合作,可以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知识共享,分享经验和信息,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企业在集群中集中,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规模生产和采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此外,集群中的企业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品牌集群,共同提升了整个地区或行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产业集群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培养。

在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人才可以流动,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集群中的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培训和人才培养活动,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第五,产业集群有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土地、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产业集群具有资源集约利用、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人才流动和培养、政府支持和服务等优势和意义。

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产业集群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产业集群:博弈、格局与趋势

产业集群:博弈、格局与趋势

产业集群:博弈、格局与趋势一、产业集群之博弈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者发现在一些城镇,越来越多的企业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这种集聚发展的企业甚至支撑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半江山。

很多地区的企业并不是离散地、相互孤立地发展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簇拥紧密抱团,构成一个个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日益被人们所熟知。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他的形成正是众多相关联企业竞争与合作博弈的结果。

产业集群一词首先出现于迈克·波特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

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此后,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

不管是同类还是上下游的企业,他们之间首先是一种竞争关系。

企业之间的日趋激烈竞争,也使得企业考虑如何合作,正是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博弈使得产业集群得以不断发展。

竞争使企业个体保持了足够的发展动力,合作使企业功能互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相互集中,不仅可以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还能减少能源和原料的消耗,减少库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还能有效提高专业化水平。

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通过产业集聚,能够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在集群成为时尚的今天,集群与其他概念缠在了一起,如专业化城市、特色产业部门、产业链、工业园区等以“集群”的称号出现在政府的红头文件和规划文本中,有的只强调了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如工业园区;有的只看到了企业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如产业链;有的只停留在对产业特征的简单认识,如专业化城市和特色产业部门。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一些具有相同或相关产业链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特定的产业群体。

它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势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是当前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需求共同驱动的。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需求和产业链上流下游企业的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终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是指各产业链环节上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成品的需求。

这些需求的不断演进和变化引发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链需求是指产业链上存在多个环节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生产和加工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

比如,汽车制造需要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支持,电子产品制造需要电子元器件和芯片配套企业的配合等。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与区域特定的资源禀赋、人才资源和政策环境有关系。

区域特定的资源禀赋是指区域内存在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或技术资源等,这些资源创造了特定的区域产业环境和条件。

人才资源是指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产业链上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的科研人员。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对区域内产业发展所施加的各种政策支持、产业引导等。

二、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一是产业集群具有“规模效应”。

这是指区域内的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使得各环节上企业更容易抵御外部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是产业集群具有“资源效应”。

区域内集聚的企业能够共享和利用区域内的人力资源、物流资源、技术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是产业集群具有“学习效应”。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和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吸收,这种集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效应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集群具有“政策效应”。

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各种政策手段,扶持和支持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如税收优惠、产业引导、人才培养等。

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

新效应 。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 、 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一般地讲 ,产业集群的创
新效 应主 要表现 在 以下 3 个方 面 。
第一 ,产业 集群 能够 为企业 提供 一种 良好 的创 新氛 围 。集 群是 培 育 企业 学 习 与创新 能力 的温 床 。
第 二 ,产业 集群 可 以降低 企业 创新 的成本 。基
关键 词 :产业 集群 ;创 新 ;区域 品牌 ;效应
中 圈 分 类 号 :F0 2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5 (08 1 1 60 0 767 20 )0 0 -5 (5
产业集群是产业 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 以及相 关社会机构 ,由于 自然、历史、制度等原因 ,为了 达到资源共享 ,降低风险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
益 ,在某一 个地 理空 间上 ,集 中于一 地 区 ,并结 成
项 技术 创新 很容 易 为其 他 企业所 发 现 ,其他 企业通
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 、吸收与模仿 , 在此基础
之 上进 行技术 改 良 ,又导致 渐进性 的技 术创 新不 断 发 生 ,从 而形成 强大 的挤 压效应 。另外 ,在产业集
于分 工 ,交易是 产业 集群 的核 心 。依 托市 场 的多样 性 需求 ,产业集 群通 过 内部成员 间 以及成 员与集 群 外部 的交 易 ,使 产业 内 ( )分工 细化 与知识 的溢 问 出相得 益 彰 ,推 动技 术 的扩散 与创新 ,促 进产业 的
企业彼此接近 ,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 ,迫使企业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由
F b.2 o e o8
产业集群的效 应分析
陈柳钦
( 天津社会 科学院 城市经济研究所 ,天津 309 ) 0 11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和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每个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生产效率极高,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企业既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又不必过分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集聚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总之,在集群内企业可以在不牺牲“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单个企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集群内企业交往频繁,协作关系较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谈判环节,提高谈判效率,增进协作关系从而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体效应。

集群内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其集合效应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具有“1+1>2”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集群内企业便于采用和推广相同技术标准,提高该标准的认可程度,并且集群对新标准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交易范围,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四是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促进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哪些_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哪些_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都比较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存在技术沟通和合作,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人才效应: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够共同培育和吸引高素养的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的创新力量和竞争力。

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够共同打造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资源优化效应: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够共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政策支持效应:
产业集群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待政策,提高企业的进展空间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技术创新
效应、人才效应、品牌效应、资源优化效应和政策支持效应等方面。

这些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集群的进展和地方经济的富强。

本文由数商云云朵匠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标明:数商云原创。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产业集群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和服务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1.集聚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和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形成一种集聚效应。

2.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大量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3.知识溢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4.外部经济: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1.提高竞争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技术和市场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促进创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研发支持、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3.降低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物流网络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同时,企业间的合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4.促进就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5.区域品牌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种品牌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知识溢出和外部经济等优势。

这些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一、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地理位置优势,浙江省与上海对接,辐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使得浙江省坐拥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加快省内外资产业的融合和互补,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 人才优势浙江省在科技、教育和文化上具有强大的支持力。

省内有众多综合性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大量人才涌向浙江省,形成稳定和优质的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3. 政策优势政策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基本环境和制度保障。

浙江省注重推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拥有长期、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信任和认可。

4. 信息传递优势浙江省拥有广阔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加上发达的交通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产业多样化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多样化,覆盖了传统产业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和新兴产业。

这种丰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群聚现象,为浙江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劣势分析1.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浙江省的一些产业存在着过度集中的现象,比如纺织和鞋子行业,容易导致市场风险过高。

缺乏更多类型的产业集群会影响浙江省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企业发展不平衡在浙江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通常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忽略了共同发展和合作。

这种不平衡发展有时会导致贸易竞争的升级,也会影响省内各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产品长期沉淀在某些领域,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可能是定型化或标准化的,具有低附加值性质。

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属于市场价格逐渐降低的风险较大的产品,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利润空间。

4. 人才流动性不足由于浙江省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上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特定领域的特征,缺乏跨产业、跨领域的灵活和流动性,这使得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难以得到这些人才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经济产业集群的资源节约效应产业集群的资源节约效应*摘要:文章认为产业集群在资源节约方面具有卓越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等资源的节约效应;二是由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所形成的内生循环经济效应。

关键词:产业集群;资源节约效应;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7)49-0060-02Industry Clus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EffectsLu Songfu(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industry cluster has an excelle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effect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First, on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resources saving effect; Second,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internal recycling economy effect.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 resource conservation effect; recycling economy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正以其所特有的竞争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研究产业集群在资源利用与节约方面的表现对于正确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实践结果看,产业集群在资源节约方面确实具有卓越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等资源的节约效应;二是由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所形成的内生循环经济效应。

一、产业集群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的节约利用效应一个区域一旦形成产业集群,与之相关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产品制造、配套产品、销售渠道,甚至与之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及外围支持产业都会不断向当地集聚。

集群内大量企业聚集,首先有利于水、电、管网、道路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共享,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相比分散建设、分散配套能够显著节约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

以上海化工区产业集群为例,该区通过产业整合和集约经营,集中建设了热电联供、工业气体、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废物焚烧炉、天然气管网等公用工程体系,在化工区落户的企业不必再自建配套设施,全区能源统一供给,合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消耗。

园区对公用设施集约化管理,统一环境建设标准,不仅避免了分散管理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及风险,还节约了用地和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用配套设施大型化、规模化的效益。

其次,从集群效应上看,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可带来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

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集群呈现出一定的自适应、自组织、自激励和自约束机制等组织特征,从而形成超越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

集群内部不仅可以分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而且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可以彼此信息共享,特别是共享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信息,减少信息的扭曲性和不对称以及市场摩擦,大大降低供需之间的不确定性,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减少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库存和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产品库存中可能发生的失效和损耗,消除不必要的商品转运、积压和倒运,缩短运输距离,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财务成本。

如宁波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服装节,相当于为一千多家服装企业组成的服装产业集群做了一次大型推销会和展销会,大大节约了单个服装企业的营销成本。

此外,从社会学角度看,由于群内企业相互靠近,交往频繁,协作关系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包括企业谈判成本及合同执行成本的降低和企业间要素交易成本的降低。

集群内熟练劳动力的集聚和流动,还可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产业集群在知识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上具有更高的效率。

主要表现为,集群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创新;集群内企业联系频繁,知识和创新成果在集群内扩散很快,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管理能够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容易被接受,极大地加快企业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吸收,从而促进整个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能加快企业之间*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苏北工业化资源节约型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06SJD790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陆松福2007 .1260物流经济产业集群的资源节约效应知识的共享,使企业在不断扩散知识的同时,又能低成本地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从而提高整体集群的知识积累水平,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这里所述的知识及创新,自然包括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节约利用方面的知识扩散和节能降耗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从而使产业集群具有快速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利用方面的新技术与新管理的能力。

二、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效应产业集群的资源节约效应,还表现在由产业集群内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所形成的内生循环经济效应。

这一点可从大量典型实例上予以证明。

以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为例,该示范园区内的产业集群由六个系统构成,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产业链,原料及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其中,甘蔗→制糖→蔗渣造纸生态链、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生态链以及制糖(有机糖)→低聚果糖生态链这三条主要生态产业链,相互间构成了纵向耦合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网状结构。

物流中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

再看鲁北生态工业化工园区。

在该区产业集群共生体系中,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替代淡水进行冷却,既利用了余热蒸发海水,又节约了淡水;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用作水泥的原料,热电生产的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海水产业链氯碱厂生产的氢气用于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合成氨生产,海水产业链的钾盐产品用于复合肥生产。

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建立了良性的共生关系,系统中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包括15个互利共生关系和2个偏利共生关系,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消除了资源浪费。

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最大的外资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每年加工高技术的铝镁合金产品就要产生4000多吨电镀工业污泥,由于含有重金属,难以处理,富士康在其他地方只能把这些废弃物深埋地下。

但这些让人头疼的废弃物,在太原开发区由于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链关系,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让它们变成了宝贝:含镉和镍的工业污泥送到当地水泥厂当拆烧原料,还能提高水泥的质量,含铝的污泥则在高温处理后变成三氧化二铝,被另一家生产棕刚玉的上市公司以1吨300元的价格买走当生产原料。

到目前为此,经济区100%的固体废物已经得到了全部的循环利用,不但节约了200亩以上的地,同时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200万元以上。

地处杭州湾北岸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集群,也是一条有机连接上中下游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

在这条链条上,“上一环节的产品、副产品和废物正好是下一环节的原料”“上一环节的废气正好是下一环节的能源”。

化工区项目设置以石油化工的循环产业链为基础,上游、中游、下游项目相关共生,一体化聚集。

其中,中石化与英国BP公司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居上游,中方与巴斯夫合资的上海联合异氰酸酯工程、德国拜耳公司聚碳酸酯等项目在中游,德国德固赛公司的精细化工诸项目居下游,各企业在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等方面互供、共享。

化工企业在生产反应中释放的热能会产生大量蒸汽,如直接排放,既有噪音又影响空气质量,而在上海化工区,余热发电项目每天“搜”来的余热可发电20多万度,每年发电量可达1亿度。

耗水是化工企业的另一特征,上海化工区开启了中水回用项目,将污水厂出水处理至中水,供绿化喷灌、道路和车辆清洗、景观用水等。

目前,上海化工区每万元产值能耗只有1.2吨标准煤,不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万元产值耗水33吨,不及同行业的十四分之一。

可见,产业集群在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与节约利用方面确实具有卓越的表现,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中应起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

尽管国内外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但政府的作用仍然大有可为,如可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出台支持产业集群的优惠政策,在政策支持、资金引导、税费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群集聚;通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产业集群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业集聚,它是以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相关性为纽带的企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机集合。

国内相当数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由于区内企业之间缺乏产业链配套关系,仅仅是数量上的集聚,所以并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参考文献:[1]任志安.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政策作用:理论研究与我国的实证分析[J].工业经济(人大复印资料).2005,4:l5-2l.[2]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l2:26-3l.2007 .1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