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精)

合集下载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伤段两头阻断,抽空积血后,用氮气吹该段血 管。 方法二:手术分离动脉血管,根据血管直径,选择相应 规格的介入用球导管,排空气囊,插入血管内, 充气后抽出;根据要求损伤的程度不同,可以一 次或多次反复。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心脏缺血和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阻断法
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
普通外科手术动物模型
犬短肠综合症模型
动物:犬
手术:可根据造模目的不同,选择切除和保留的肠段及其 长度。 一般小肠长度应少于100cm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大鼠诱发模型(其中之一) 动物:大鼠 180~200g 药物:胆固醇、猪油、甲基硫氧嘧啶 方法:1%~4%胆固醇
10%猪油 0.2%甲基硫氧嘧啶 86%~89%基础饲料 时间:连续饲喂7~10天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血管内膜损伤动物模型
动物:250~300g大鼠 方法一:手术分离血管(动脉或静脉),欲致内膜损
药物:D-半乳糖 氧化钾
方法:50%D-半乳糖生理盐水+5mg当量氯化钾,大鼠 腹腔注射7.5mg/kg/日、共两周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妇产科疾病动物模型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部分结扎 子宫动脉法)
动物:兔 方法:妊娠7天的兔,手术暴露双侧子宫角,将3/0钢
丝线平行放置一侧子宫动脉中,用3/0丝线结 扎该动脉及钢丝,然后抽出钢丝。 时间:孕后21天杀死动物取出胎儿,经称量即可判 定,亦可在此期间进行相关实验。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2.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四十分。

实验动物学-动物模型、设计、结果分析

实验动物学-动物模型、设计、结果分析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的设计、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定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是临床和实验假说的试验基础。

疾病模型: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株和数学模型。

2.发展史◆18世纪,詹纳(Edward Jenner)牛痘◆1876年,郭霍(Robert Koch)炭疽杆菌。

◆1884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狂犬病病毒疫苗◆1911年,劳斯(F. P. Rous)鸡肉瘤---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山极和市川用沥青长期涂抹家兔耳朵成功诱发皮肤癌◆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德赛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发现变异的普里昂蛋白(prion protein)是库鲁(Kuru)病的病原体---1976年和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意义◆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烈性传染病(SAS;狂犬病)、中毒病(蛇毒等)、放射病等)◆研究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长的疾病;(遗传病(白化病);动脉硬化;肥胖等)◆可严格控制条件,克服复杂因素;年龄、性别、饮食、文化经济等◆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比较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对人与动物病变的异同,更加全面了解疾病性质。

4.制作原则◆与人类疾病的可比性,相似性越高越好;◆复制动物模型可重复性;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饲养环境、管理、实验处理要一致。

◆可靠性;特异的、可靠的反映某种疾病。

◆适用性和可控性;临床应用和疾病的可控性,利于疾病研究的开展。

◆易行性和经济性;制模方便易行、小动物多选用而灵长类少5.分类1)按制作方法分类◆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突变系疾病动物模型自发突变动物模型人工诱变动物模型◆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手段,人为制造的与人类疾病表现类似的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九,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脑缺血 1,动物:250-300克SD大鼠. ,动物:250-300克SD大鼠. 2,造模:麻醉,右侧卧位,开 颅,阻断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引 起局灶性缺血,出现中风症状.
(二)脑出血 1,动物:成年大鼠. 2,造模:麻醉,俯卧位固定于脑 立体定位仪,并做股动脉插管. 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尾 状核中心坐标,开颅,钻孔,穿刺 针抵达尾状核区域,从股动脉抽血 60l注入尾状核,骨蜡封闭颅骨孔. 60
四,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肾炎: 1,鸡蛋白诱发肾炎: (1)动物:2-2.5公斤家兔. )动物:2 2.5公斤家兔. (2)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 6ml,共4-5次,每次间隔4-5天. ml,共4 次,每次间隔4 (3)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3ml鸡 )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 3ml鸡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6分钟. (4)判断指标:出现蛋白尿.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1,诱发型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2, 自发型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3,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4,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二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1,人类的替难者(避免人体实验造成危害) 2,可按需要取得实验样品 3,缩短研究周期 4,可比性强 5,有助于认识疾病本质 6,药效临床前研究 7,为教学服务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按中医药体系分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动物模型,厥脱症动物模型
02
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
致模因素 研究目的 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在动物上的区别
动物因素(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
01
实验技术因素(昼夜、麻醉深度、手术技巧、给药途径、对照组)
02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因此可借以探讨为何该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如哺乳类动物均感染血吸虫病,而洞庭湖流域的东方地鼠却不能复制血吸虫病,故可用于血吸虫感染和抗病的研究。
是指利用健康正常的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适用性:复制模型应尽量考虑今后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动物背景资料要完整,生命史能满足实验需要。
安全性:动物模型应不对实验人员和其它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易行性和经济性:动物经济而来源充足,便于转运,易于关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第二节 动物模型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其它动物自发瘤
01
大鼠内分泌肿瘤和恶性淋巴瘤,跟品系和年龄有关。
02
金黄仓鼠是实验性肿瘤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动物,自发瘤发生率的(0.5%~17%),主要发生于神经系统和膀胱以外的组织和器官。
03
兔类自发瘤发生率很低,仅为0.8%~2.6%,以乳头状瘤和子宫腺瘤最为常见。

高级动物生理学 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xiugai

高级动物生理学 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xiugai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
其他因素容易控制,短时间内可复制大量的 其他因素容易控制, 动物模型
不足之处:诱发的与自然产生的在某些方 不足之处:
面有所不同。 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 方法诱发出来。 方法诱发出来。
2.自发性动物模型: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 2.自发性动物模型: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在自然条件 自发性动物模型
4.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克服复杂因素,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 : 病人并非患有一种疾 有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即使某单一疾病, 病,有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即使某单一疾病,由于病人的 年龄、性别、体质、 年龄、性别、体质、遗传以及社会因素对其疾病发生发展都 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物复制的疾病模型, 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物复制的疾病模型,就 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 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以 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 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这样对该疾病及其发 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使得到的结果更加 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加深入, 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加深入, 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2.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
平时临床很难见到放射病、 毒气中毒、 烈性传染病、 平时临床很难见到放射病 、 毒气中毒 、 烈性传染病 、 战 伤等疾病,根据实验要求能复制该疾病的动物模型, 伤等疾病,根据实验要求能复制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供研 究使用。 究使用。

名词解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名词解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名词解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利用动物身上的症状和疾病发生机制来模拟人类疾病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通常使用动物来模拟人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例如,使用老鼠来模拟人类的癌症疾病,使用猴子来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地测试药物有效性和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的工具。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自发性动物模型
裸鼠 nude mouse
肥胖症小鼠 ob/ob or obese mouse
精品PPT
1、自发性动物模型 近交系小鼠自发性肿瘤疾病
乳腺肿瘤;肺脏肿瘤;肝脏肿瘤; 卵巢肿瘤;胃肠道肿瘤;淋巴性白血 病;垂体瘤等
精品PPT
1、自发性动物模型(肿瘤、遗传病) (2)优点: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 除了人为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 的疾病很相似,其应用价值很高。 (3)缺点:来源困难,种类有限,价格昂贵, 饲养条件要求高。
本质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 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羊、牛、猪是 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传染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 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的感染途径与职 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 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精品PPT
一、概 念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医学 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 和材料。
动物实验对象:以动物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相关材料:以器官、组织、细胞为研究对象
精品PPT
三、动物模型的分类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自发性动物模型;
3、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5、生物医学模型;
2、诱发性动物模型;
4、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精品PPT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 (1)概念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 自发产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 手段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第二节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分类:
1. 自发性肿瘤(spontaneous
tumor )动物模型: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 的肿瘤所形成的模型。
2.
诱发性肿瘤(induced
tumor)动物模型:
是使用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
3.
移植性肿瘤(transplant
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压、手术 化学因素 :化学药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酸强碱烧 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营养 性疾病等。 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 。 复合因素 :
2.自发性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 发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 模型。
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
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一、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评估 1.相似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人类疾病,最好 能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自发性疾病。 2.重复性 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应 是可标准化的,不能重复的动物模型是无法进行应用 研究的。
3.可靠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力求可靠地反映人类疾病,即 可特异地反映该种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 同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经受一系 列检测(如心电图、临床生理、生化指标检验、病理切 片等)得以证实。
4.适用性和可控性 设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尽量考虑在今后 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便于开展研 究工作。 5.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制动物模型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行和 合乎经济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模方法: 1.免疫法:
免疫性肝纤维化产生的机理是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白 蛋白和血清的大分子物质,作为异种抗原进入大鼠体内后, 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人机体后抗原抗体 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抗原的反复、长期 刺激,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来不及被清除,沉积于肝脏的血 管壁内外,引起血管炎,造成肝损伤。反复导致肝细胞变 性、坏死,再生,纤维增生等变化,最后发展为肝纤维化、 肝硬化。 动物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g左右。取猪血清 0.5ml,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8次(猪血清的制备:取 新鲜猪血,离心制血清,滤过除菌,分装放低温冰箱备用)。
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气压、手术 化学因素 :化学药致癌、化学毒物中毒、强酸强碱烧 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致营养 性疾病等。 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 。 复合因素 :
2.自发性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动物自然 发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 模型。
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
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一、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评估 1.相似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人类疾病,最好 能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自发性疾病。 2.重复性 理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应 是可标准化的,不能重复的动物模型是无法进行应用 研究的。
评价:猴的胆固醇代谢、血浆脂蛋白组成及高脂血症与人相
似,是较理想的模型。
3. 兔:
选用 2kg 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 0.3g , 4 个月后形成主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0.5g , 3 个月出现斑块;增至 1.0g , 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人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 油, 3 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 3 周,可使斑块发生率达 100 %, 血清胆固醇可升高至2000mg%。
高脂饲料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机制: 1. 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 时间后,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逐渐形成粥样硬 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
2. 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
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 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优点: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的 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 相似。
缺点:来源比较困难,种类有限。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从而 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的动物模型。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Biomedical animal model): 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 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3.半胱氨酸法: 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酯每天 20 ~ 25mg/kg( 以 5 %葡萄糖溶液配成 lmg/ml 的浓 度),连续20~25天。 评价: 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 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 生、纤维状异物质。如同时在饮料中加入 20%的 胆固醇,则出现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猪血清模型与白蛋白模型相比 指标 猪血清模型 白蛋白模型
方法 价格
出现率 死亡率 周期
简单 经济
86.7% 0 28d
复杂 较贵
77.7% 40% /31.6% 95d
2.化学性损伤法:
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 130 g 左右,用硫代乙酰胺腹腔 内注射,第1次20mg/100g体重,从第二次起12mg/100g体重, 每周注射2次,共8周。
第二节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分类:
1. 自发性肿瘤(spontaneous
tumor )动物模型: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 的肿瘤所形成的模型。
2.
诱发性肿瘤(induced
tumor)动物模型:
是使用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
3.
移植性肿瘤(transplant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 内分泌、营养疾病动物模型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骨骼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模型评估及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二、动物模型的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1.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 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 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 为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
第四节 呼吸、消化疾病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模型概述: 1. 任何可引起肝损伤的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 均可产生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和纤 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 2. 已有化学性损伤、免疫性、生物学、酒精性和营养 性肝纤维化模型。每种方法因致病因素不同,给药 途径不同,产生肝硬化的机理、纤维化出现早晚、 稳定性、出现率、重复性及机体自然患病过程相似 程度等都不尽相同。
3.可靠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应力求可靠地反映人类疾病,即 可特异地反映该种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 同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经受一系 列检测(如心电图、临床生理、生化指标检验、病理切 片等)得以证实。
4.适用性和可控性 设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尽量考虑在今后 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便于开展研 究工作。 5.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制动物模型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行和 合乎经济原则。
6.鸡: 4~8周的莱克亨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 醇或 15 %蛋黄粉,再加 5 %~ 10 %猪油,经过 6 ~ 10 周,血胆固醇即升至 1000mg %~ 4000mg %,胸主动 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评价:鸡为杂食动物,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 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发生较快,在斑 块中有时伴有钙化和形成溃疡。
造模方法: 1.小型猪:
选用Gottigen 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 %~ 2 %高脂食物饲 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评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分布都与人类近似。 2.猴:
选用3.5~10.5kg,3~6岁的恒河猴饲喂高脂饲料(50%麦 粉、8 %玉米粉、8 %麦麸、1 %胆固醇、8 %蛋黄、8 %猪油、 17%白糖及适量的小苏打和食盐)。1个月后造成猴的实验性高 血脂症。血清胆固醇较正常时升高3.1~3.2倍。
2.儿茶酚胺法: 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 lmg/24h ,时间为 30min 。一种方法是先滴 15min ,休息 5min 后再滴 15min。另一种方法是每次点滴5min和休息5min, 反复6次。 评价: 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 壁中层弱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断裂,病变中出现 坏死及钙化。
非喂养法诱发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
造模方法: 1.免疫法: 将大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 醇、β —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升高。给兔注射马血清 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 评价: 动脉内膜损伤率为 88 %,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 化的病变,若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评价:
大鼠第3周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第4周增生的胶原纤维形 成纤维束,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之间相互伸延,发生纤维化。 模型特点: ①肝纤维化出现早,出现率高; ②动物整体损伤轻微,毛发、生长情况正常; ③纤维化组织中大量胶原增生,Ⅲ、Ⅳ型前胶原mRNA增多。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多为阳性,猪血清模型 可用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的研究,对于研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沉积和清除及对于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效药物的筛选,具 有意义。
5.小鼠: 雄性小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 7 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 343±15mg %;若在饲料中再 加 入 0.3 % 的 胆 酸 , 连 饲 7 天 , 血 清 胆 固 醇 可 高 达 530±36mg% 评价: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等优点,但是取血不便, 难做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
tumor)动物模型:
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同种或异种动物连续传代而培养出 的模型。
诱发性肿瘤模型:
1.
方法: 1) 原位诱发:指将致癌物直接与动物靶组织或靶器官接触而诱发该
组织或器官发生肿瘤,接触方法可通过涂抹、灌注、喂养或埋置 等。
2)
异位诱发:将与致癌物接触后的动物组织或器官埋置于该动物或
另一正常动物皮下而产生的该组织或器官的肿瘤。异位诱发肿瘤 具有易于观察和取材的优点。
2.
诱癌物: 放射线局部照射、化学致癌物(烷化剂、亚硝胺类、芳香胺 类)、生物毒素(黄曲酶毒素)、细菌(幽门螺杆菌)、肿瘤病毒 感染。
1.
举例: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 采用小鼠皮下注射 1% DEN水溶液,每周一次, ( 每次 剂量为 56mg/kg 体重,总剂量为 868mg) 。观察时间为 100d 左右。此模型诱发率约 40% 。若将 DEN 总剂量增到 1176mg时,半年诱发率可达90%以上。 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 用 l % OAAT 苯溶液涂于动物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 1 次, 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7个月以上诱发肝肿瘤约55%。 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 在大鼠饲料中加入黄曲霉素,含 0.011-0.015ppm ,喂 养6个月,诱发率达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