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选择题:卫生总费用特点:信息性、社会性、动态性、基础性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物价上涨、技术密集程度、疾病模式的转变、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卫生筹资职能:资金筹集、集中统筹、购买服务卫生筹集影响因素:公平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政策、社会文化卫生筹集渠道:政府卫生筹集、社区卫生筹集、患者直接支付、社会健康保险、私人健康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特征:社会性、均等性、福利性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产出、效果、效益、效用的概念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用疾病负担常用指标:传统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经济负担分类: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测定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指标:死亡指标、疾病(发病)指标、残伤(失能)指标、时间指标卫生服务需求条件:有获得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要求;具备支付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影响因素:时间、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性、需求弹性卫生服务价格构成:卫生服务市场构成:卫生服务筹资市场、卫生服务要素市场、狭义卫生服务市场名词解释:卫生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经济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新兴学科。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者使自身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卫生服务以及其数量。
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数量。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卫生服务价格:由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务人员向卫生服务消费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总和卫生筹资:卫生筹资是为了购买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卫⽣经济学考试重点卫⽣经济学复习资料1.卫⽣经济学的定义卫⽣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门分⽀学科,它应⽤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法研究卫⽣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 卫⽣经济学研究的⽅法(⼀)经济学研究的⽅法⼀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卫⽣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卫⽣服务需求:在⼀定时期,⼀定价格⽔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服务总量就是卫⽣服务需求。
卫⽣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服务及卫⽣服务数量。
区别:卫⽣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健康状况,是依据⼈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
⽽卫⽣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是消费者有购买卫⽣服务的愿望,⼆是消费者有⽀付能⼒。
卫⽣服务需要是卫⽣需求的前提。
4. 卫⽣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服务利⽤的效益外在性 4.卫⽣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费⽤⽀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和⽂化因素(3)⼀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服务的供给是指卫⽣服务提供者在⼀定时期内、⼀定价格⽔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服务的能⼒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抗争性和⾮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平(2)卫⽣服务价格(3)卫⽣服务成本(4)卫⽣服务需求⽔平(5)卫⽣资源6.卫⽣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1)准公共物品:⾮竞争性和⾮排他性,有⼀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竞争性,⾮排他性(3)个⼈物品:1。
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1.威廉.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他试图计量人的生命价值.他认为,评价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应根据这个人对生产的贡献。
爱德文.查特维克在19世纪前半叶对公共卫生法案有一定影响.他认为经济学家在发展经济学的时候,应该将对人的投资看成是对资本的投资,是对生产力的投资.2.著名瑞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冈纳。
缪尔达尔被一些人推崇为研究健康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3.就健康状况而言,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和指标有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失能调整生命年.4.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消费商品中,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所带来的总满足程度(总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
5.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采取设置起付线、封顶线、按比例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对需方进行补偿。
6.卫生服务供给的构成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其二是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8.市场机制中的供求价格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以及竞争机制的作用,决定了经济运行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及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9.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再增长必然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这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或经济效率。
10.广义的卫生服务市场,以医疗服务市场为例,它是由三个相关的市场组合而成的,即医疗筹资市场、医疗服务提供市场、医疗服务要素市场。
11.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按照服务内容可以分为医疗服务市场、医疗保险市场、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等。
12.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按照为卫生服务的经济学特征,可将卫生服务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个人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内涵包括:1)效用的不可分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
个人产品:属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缺乏外部效应。
卫生经济学重点(医院管理)

第一章 绪论1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名词解释)2、卫生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简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医学和非医学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从卫生经济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特定的医疗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什么样特定的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用于生产最终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生产效率谁应该得到医疗服务和产品?分配问题(公平和效率)3、1963年,Arrow 的“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真正建立的标志。
(选择)4、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描述。
运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规范经济学研究:解释。
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做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看病贵、看病难)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1、 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定义: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名词解释)2、 指标(选择):两周就诊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住院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潜在需求:未就诊率——两周内有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患病人次数(%);未住院率——一年内经医生诊断应住院未住院人次数/应住院人次数(%)3、 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和需要是政策和计划的出发点(多选题)P174、 卫生服务需求特点?P21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四个阶段:自我判断→求医→医务人员诊断→服务利用);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外部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5、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政策的变化。
6、 A (意义见课本)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经济学重点医保

郭建部分重点内容一、选择题和填空题(目前还没有确定到底有没有填空题,有些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里重点部分可能会出选择题,另外本人部分有5分不在重点里出,出的是上课重点强调的内容)1、卫生总费用的测算方法:筹资来源法、机构流向法、实际使用法2、卫生服务产品配164-1653、公共卫生的研究内容4、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政策5、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个服务内容6、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主体7、卫生资源分类8、卫生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方式:体现整体性和公平性市场配置方式:体现效率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利用区域卫生规划配置卫生资源的方式9、对当地的总床位供需平衡状态的测量的评价标准(1)供需比值范围1±0.05,供需平衡(2)供需比值范围1±0.15,供需基本平衡(3)供需比值范围超出1±0.15,供需不平衡,短缺或过剩10、卫生优化配置评价依据,区域分类指标11.卫生服务定价形式p32612.政府管制价格三个方式13.卫生服务价格定价方式p327二、名词解释1、卫生总费用(THE)p1262、卫生总费用核算(NHA)p13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卫生服务体系(英文)p1735、医疗服务体系(英文)p1736、卫生资源:用于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者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7、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8、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概念:是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供需关系以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制定卫生人力计划的过程。
三、简答1、卫生总费用基本特点2、THE增长影响因素3、公共卫生筹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公共卫生筹资策略5、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6、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7、医院改革8、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9、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措施10、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重点倾斜兼顾全局的原则成本效益原则11、医院床位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基层卫生服务提供模式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城市老龄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外来就医的因素12、卫生设备的装备遵循的原则分级原则功能原则适宜原则资源共享原则条件具备原则。
卫生经济学复习参考资料

卫生经济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解1、卫生经济学:性质: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卫生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研究内容: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化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研究目的:最佳、有效、公平地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2、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
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3、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5、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服务)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服务X)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6、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7、卫生服务市场: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8、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TEH),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在卫生保健服务上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9、卫生消费弹性系数:是表示卫生总费用和GDP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一般情况下,弹性系数保持在1左右,说明卫生总费用同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体、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1、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是指对围绕某一医疗服务项目所发生的一切成本进行审核、记录、归集和分配,并计算其实际成本的管理过程。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定义: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如何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来解决卫生事业中的问题,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卫生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卫生服务市场;生服务提供体系;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药品经济学3.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分为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描述性)研究: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性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
规范经济学(解释性)研究: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作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4.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健康的价值: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是国家的财富;健康是一种投资(Mushkin,1962)(健康人力资本理论:智力、体能;在整体方面:健康是劳动力与资本,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个体方面:健康是人力资本,是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久性资本品;农业社会时代-工业社会时代-商业社会时代-信息网络时代-健康革命时代)●资源的有限与选择●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卫生服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5.资源的有限与选择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如何分配卫生服务6.国外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卫生经济研究的萌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威廉•配第(17世纪中叶)和爱德文•查特维克(19世纪前半叶)被称为卫生经济研(3)的先驱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60年代(英国)7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卫生经济已成为热门专业。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期末考试题型如下名词解释 5题每题4分共20分单选题 10题每题1分共10分计算题 2题每题10分共20分简答题 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分析题 2题每题15分共30分名词解释复习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要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第四章卫生服务价格第五章卫生服务市场第七章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核算第八章疾病风险医疗保障第九章卫生资源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第十章医疗成本成本分析第十一章疾病负担疾病经济负担第十二章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计算题复习重点:第十章 连环替代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 直接分摊法第十一章 潜在寿命损失(PYLL )1982年,美国的CDC (疾病控制中心)提出PYLL (Pa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指标,即用疾病造成寿命的损失来评价不同的疾病负担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PYLL=1n i ii a d =∑, i i a E j =-式中,i a ——第i 年龄组死亡者的平均减寿年数;i d ——第i 年龄组死亡者的人数;i j ——各相应年龄组的组中值;E ——当地平均预期寿命第十二章 成本-效果分析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复习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影响因素第四章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定价方法第五章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第六章我国药品流通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第七章卫生总费用如何筹集、分配和使用第八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特点第九章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第十章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意义、原则第十一章疾病经济负担的内涵、分类第十二章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
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特点:1、即时性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个人物品:1。
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
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6)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7)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8)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8.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表现在那些方面(1)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9.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失误:信息的有限性、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2)官僚主义: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竞争,提供和使用效率低下;政府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乏力(3)特殊利益集团作用:#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存在两种情况:A:提升公众利益B:保护利益集团的利益人类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分两类:A:生产性的,寻利活动B: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它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也影响了政府干预目标的实现,不仅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恶化作用,而且还直接消耗了社会资源用于偏离社会目标的地方。
10.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与市场机制如何结合(1)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2)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3)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其他领域中的结合11.疾病经济负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和疾病间接经济负担分别包括哪些定义:也称疾病成本/费用cost of illness,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分类:包括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1)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包括两个部分: 购买卫生服务的费用,为获得卫生服务的费用(2)间接经济负担:因疾病引起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能力降低给社会经济或社会生产造成的产出损失,或由于发病、失能等缺勤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收入减少和因早亡造成收入减少的现值:包括以下方面:1.因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4、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造成损失;5.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精神负担等。
12.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定义:(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13.疾病经济负担的发质趋势;详细见P458(1)对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2)疾病社会负担的多维研究(3)寻找影响疾病负担的因素14.健康投资的基本意义(1)健康投资广义讲:是社会为了恢复和提高人民的健康、发展各种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事业而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
狭义讲: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经济资源。
(2)保护健康是政府的责任,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了政府向健康投资的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3)政府向健康投资的理论基础:一穷人通常无力承担提高自身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医疗保健,国家对穷人的健康投资能够减少贫困或削弱其后果。
二有些促进医疗卫生发展的行动完全是公共货物,或能创造重大的外部有利条件,私营市场根本或几乎无力承担。
三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市场缺陷意味着政府干预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市场的运营来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15.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的定义指卫生机构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成果的说明。
16.卫生事业单位收支预算中收入包括哪些方面(1)财政补助收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定额和定项补助).(2)上级补助收入:从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3)卫生事业收入: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5)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6)其他收入: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废品变价收入、不受用途限制的捐赠和对外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17.零基预算法和基期预算法的优缺点;(1)零基预算法的优缺点优点: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项目;真正实现公共支出的“目标、有效和效率”原则缺点:时间长,工作量大(2)基期预算法的优缺点-优点:简单,易操作缺点:合理性、科学性问题;单位内部各部门争经费;18.当前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法1、不再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2、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统管;3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的管理办法。
19.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定义和目的定义: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应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目的:1.论证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2.比较改善同一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3.比较改善不同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20.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哪几种评价方法成本-效果分析:1、成本相等,比较效果2、效果相等,比较成本3、成本和效果都不同,比较单位效果的平均成本4、成本、效果都可以变化时,计算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成本-效益分析:(1)净现值法(2)效益-成本比法(3)年当量净现值法(4)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成本-效用分析:(1)生命为效用指标(2) 生命年为效用指标(3) 质量调整生命年(4)伤残调整生命年|21.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较的计算,净现值法计算,增量效益成本比率的计算(1)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较增加一个病人的边际成本,从方案1到方案2为1300元/人,从方案2到方案3为1900元/人;由查出1例病人的成本来决定方案的选择净现值法计算:(1)①净现值法是按照一定的年利率,计算规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现值总和之差,记为NPV。
②净现值法的计算公式:%其中:B表示所有效益现值和;Bt 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效益;C表示所有成本现值和;Ct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成本;i表示年利率;n表示规划或活动实施周期③净现值法的评价原则:a 论证某一方案的可行性:NPV > 0,可以接受该方案;NPV < 0,不可以接受该方案。
b比较多个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实施方案:NPV最大例1:某医院拟购买一台核磁共振,表为预计今后4年内各年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
试用净现值法评价该医院是否应该购买一台核磁共振。
(按照年利率为10%计算)第0年(现在)的成本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2000万元第1年成本现值=F*(1+i)-1=500*(1+)-1=万元第2年成本现值= F*(1+i)-2=500*(1+)-2=万元第3年成本现值= F*(1+i)-3=500*(1+)-3=万元第4年成本现值= F*(1+i)-4=500*(1+)-4=万元各年发生的成本现值和=2000++++=万元第0年(现在)的效益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0元第1年效益现值= F*(1+i)-1=1500*(1+)-1=万元第2年效益现值= F*(1+i)-2=1500*(1+)-2=万元第3年效益现值= F*(1+i)-3=1500*(1+)-3=万元第4年效益现值= F*(1+i)-4=1500*(1+)-4=万元各年发生的效益现值和=0++++=万元净现值NPV=效益现值和-成本效益和=万元;例(2)方案初始投资成本现值效益现值净现值A208110-82B196165140C2212125&91在没有资金预算约束时,比较方案的净现值,选净现值最高的方案。
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用于某项规划的可以用于别的净效益为正的规划,常采用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法来进行分析。
22.质量调整生命年与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区别(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计算不同生命质量的存活年数相当于多少生命质量为完全健康的存活年数。
(2)卫生经济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是综合评价各种非致死性健康结果(包括各种伤残状态)与早死的效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