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总)1.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黎 洪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
段 瑞

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

斗争
英美与日矛盾的激化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段 祺瑞趁机组织“讨逆军”进京,张勋复辟最终失败,北京政权再次落入段祺瑞手中。
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4、北洋军阀统治的终结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 式形成。 1926年,国共两党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秋,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 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影响: (1)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
2、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 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二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北京),南京临时政府解散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图文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图文
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也不是他经历了什么,而是他以何种心态去面对生活 。 为了在旅途结束时不留下丝毫的遗憾,请把握好旅程中的每一分钟。一路上慢慢地走,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原名:张 波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平台。喜欢把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写进文字里,抒写心中之梦,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过好每一天。滴写进文字里,雀巢冰泣淋裡的一种,外面是薄薄的一层巧克,裡面是甜 辉和莉是在网络上认识的,莉比辉大5岁。2000年初秋的一天,他们相识了,以后的日子,他们相知了,彼此以姐弟相称。第一次他给她写信是在圣诞节,当时仅仅是一声祝福,是一张贺卡 后来,他爱上了她,一个让辉用三生三世都不能忘记的女人。 2001年的2月10日,值得纪念的日子,辉告诉了莉他心裡的想法!因為莉是从艰辛中一路走来身心疲惫的人,深知道爱就要付出什麼,她没有给辉任何的天长地久,任何的承诺,苍白的语言,无力的承诺失去了 了。平凡的书信来往,交换彼此的心灵,交融彼此的心情。辉成了莉肚子裡的蛔虫,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但是,辉猜到了很多的东西、事情!他们是幸福的。 新世纪的第一个情人节是莉陪辉渡过的,虽然没有玫瑰,没有巧克力,没有任何物质上的东西,他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一个电话,就让辉已经很幸福了。辉一次很重的感冒在家卧床不起,是她——莉!给了她无尽的关爱与关怀,记得朋友说过 距离并不是他们製造浪漫的障碍,除了电话,他们能选择的只有电话了,电话比网络真实好多,至少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离开,也许是逃避,辉从来都没有跟莉讲过,但是,他和她都是用情太深的人,彼此瞭解著彼此,除了离开,她还能选择什麼呢?那就让她走的洒脱、幸福、快乐、没有牵掛。 我想辉他一定会高兴的,请不要為他牵掛什麼
,又何必对未知的前方魂牵梦萦?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目标,并且我们的奋斗,都是为了能离它更近。奋斗努力,快步走行,无可厚非,但是我想,人生在路上行走,本应该走走停停,该歇的则歇一歇,该停的则停一停,在生活一直往前走的同时,适时的放慢脚 要的东西。不要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不要忙于到达目的地,只顾疲于奔跑,而错过了身边美丽的风景,不要让你已拥有的很多东西在手中悄悄的流失,失去对它的珍惜,更不要怨天怨地怨人怨己,抱怨自己的人生磕磕绊绊,不如人意。要知道很多时候,当在你盲目地追求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革命派的准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 ____兴__中__会____,走上了革 命道路 组织上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____中__国__同__盟__会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___恢__复__中__华_____,创立民国, 思 提出 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想 三民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 上 主义 __民__族___、 __民__权___、__民__生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答案】“第一枪”: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第一 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
【要点总结】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 ①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 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进步 影响
政治 层面
思想 层面
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____君__主__专__制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传播了 ___民__主__共__和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社会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 ____社__会__风__俗____等方面发生 进步 层面 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影响 经济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 _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___的发

中职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职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
政治纲领? 地位?
组织基础:革 命团体的建立
基本上结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 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
命有了一个个统一的领导核心
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理论基础:第一个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学们根据以上史料,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一、辛亥革命
局限:推翻了皇帝,成立了民国,但有民国之名,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局限性 缺民国之实,底层民众也未能真正参与到革命中。
材料:"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 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 了城,但却没 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作了 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的人都说不明 白——官、 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 总。 ——《阿Q正传》节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
1、结束了……;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的过程
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使民主共和
朝观念废渐帝入溥人仪心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 声3、中革,除1陋2习天,后促复进辟社丑会生剧活就习草俗草的收近场代化。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民国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孙中山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国旗?
《大总统誓词》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教案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教案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教案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教案介绍该教案旨在介绍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变。

本教案将介绍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民国的建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描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关键事件;-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民国的建立的影响;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背景a. 清朝的政治与社会状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了解清朝政治和社会的状况,包括内外压力、不平等条约和腐败等因素。

2. 辛亥革命的原因a. 内外压力学生将研究关于清朝面临的内外压力,如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主义的兴起等。

b. 改革失败学生将了解清朝自上承继续不断的改革尝试,而这些改革尝试都没有解决社会问题。

3. 辛亥革命过程a. 重要事件学生将研究关于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

b. 领导人学生将了解一些重要的革命领导人,如孙中山和黄兴等。

4. 中国民国的建立a. 民国成立学生将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民国的建立以及新政权的特点。

b. 影响和挑战学生将研究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如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和军事挑战等。

教学活动- 分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个方面,并准备简短的展示;-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观点;- 观看视频:播放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

评估方式- 小组展示评估;- 课堂讨论参与评估;-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民国的短文。

扩展阅读- 施博达. (2011). 《辛亥革命研究资料》.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参考资料-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课件资料;- 学生手册。

以上为《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教案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中国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社会改革运动,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民族危机的累积,而辛亥革命的推动者则是众多仁人志士,他们怀着改变国家命运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之前,清朝政府早已堕落腐败,国力日渐衰退。

外部压力来自列强的侵略和割地,内部压力则源于民众痛苦的生活和思想觉醒。

政府的腐败导致税收沉重,军费极度浪费,贪污成风,荒废农业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近代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科技的落后,使得国家在技术和军事上变得脆弱。

社会不公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使得一些爱国志士开始酝酿改革的思想。

二、辛亥革命的推动力量1. 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辛亥革命的推动者囊括了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武装力量和广大农民。

他们对国家的未来有着共同的忧虑和期望,通过各种合作和宣传活动,不断壮大改革的力量。

2. 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之前,西方的近代思想已经传入中国,启蒙了一批知识分子的思维。

这些思想家学习并宣传了民主、平等、科学和法治的理念,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3. 支持者的努力辛亥革命得到了其他国家一些友好势力的支持,他们提供了资金、武器和指导,使得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

三、辛亥革命的进程1. 各地爆发暴动1905年,辛亥革命的黎明显现。

从此后十年间,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和暴动,推翻了清朝统治。

湖北起义、云南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武昌起义等重要事件,成为辛亥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节点。

2.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众多有识之士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懈努力,逐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孙中山被誉为辛亥革命的先驱和倡导者,在辛亥革命的各个阶段都担任关键的领导职位。

3. 聂荣臻和吴佩孚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辛亥革命后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武装割据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使得国家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

聂荣臻和吴佩孚联合领导了北伐战争,最终消除了割据势力,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精品PPT课件

5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精品PPT课件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 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之路。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思考与讨论
你能说出晚清黄龙旗和民国五色旗的寓意吗?
黄龙旗
五色旗
请思考讨论3分钟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 建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但是,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的苦难之中;
水平要求: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兴中会的成立 2. 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B 3.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5. 《临时约法》 6. 清帝退位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C
革命党人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大造革命舆论,推动革命潮流急速向前发展。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正式稿)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正式稿)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正式稿)
改良、变革、革命,当一个民族处在一个存亡危急的时刻时,这是必然要接受的洗礼,无论是鼓吹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还是以“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一系列西方列强入侵的苦难,世界已经不可避免的来到中国的面前。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1911年,这原本不过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年份,但因为一个王朝的覆灭和一个民主国家的即将诞生而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题,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在介绍辛亥革命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正好像不存在缺乏开头的故事,历史的发展也离不开他的背景和起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过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 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 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 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 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 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民国西施

武昌起义军攻打总督府的关键时刻, 总督瑞澄与部下商量对策。瑞澄的汉 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党,死劝瑞 澄逃离总督府,去长江上的楚豫号兵 轮上指挥。总督匆逃,清军大乱而败。 武昌清兵以总督衙门的警卫部队火力 最猛,战力最强,若留守总督府,革 命军凶多吉少。革命成功后,宋教仁 接见了廖克玉,称赞其为“民国西 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大 的功臣是一介莽夫和一个弱女子。
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人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打击了清政 府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人“为 天下人谋永福”,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在刑场上 表现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推翻封建专制 统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品质。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规模最大的武装 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 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 志。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和武昌起义的发动,都是 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继续和发展。
15班:张志安,黄刚
1、起义背景 2、导火线火
3、起义经过
4、民国西施 5、革命成果的窃取 6、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起义背景
中国的各种社会矛 盾不断激化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 争持续不断 革命党人不断发动 武装起义
导火事件
保路运动 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 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 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 有”,马上又出卖给英、 法、德、美4国银行团, 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 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 路运动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各地的武装起义
1、镇南关起义 (1907底) 2、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3、黄花岗起义(1911)

这次起义定在广州,孙中山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 在于准备工作不足,这次认真地加强起义的准备 工作。首先孙中山到欧美各国华侨中募集经费购 买枪械弹药,黄兴到香港成立统筹部做为起义的 领导机关,起义计划也有严密的部暑,还组织敢 死队等准备工作。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终因寡 不敌众起义失败。在这次起义中牺牲的共有80多 人,其中有72人被合葬在广州黄花岗,这就是黄 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也因此称黄花岗起义。
黎元洪
谭延闿
述及 就 不 若 命 正 原 黎 头 者 其 国 军 物黎 。其 使 去 干 史 统 因 元 号 , 间 副 、 ,元 相我的首观史是洪专还有总湖 洪 关们潜义的观多就家有功统北 是 史 难 在 志 影 的 方 没 章 过 大 和 新 他一 事 以 “ 士 响 影 面 有 开 失 于 两 军 的个 作 对 反 的 , 响 的 享 沅 难 过 任 、 一充 出 这 清 党 此 , , 受 先 辞 者 民 首 生满 客 位 情 同 外 而 不 过 生 者 , 国 义 ,矛 观 重 结 伐 还 且 仅 历 说 。 亦 大 都 经盾 而 要 ” 异 有 有 有 史 : 辛 有 总 督 历和 公 历 。 乃 湖 共 国 的 长 亥 功 统 、 了争 正 史 这 至 北 产 民 公 期 史 过 诸 三 北议 的 人 样 挥 地 党 党 正 以 研 相 时 任 洋的 评 物 , 之 区 革 的 。 来 究 偿 段 民 海人 , , ……
保路运动纪念碑
进行和发展



保路同志会 1911年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在铁路公司开会,成立“四川保 路同志会”,推举四川省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副议长罗纶为正副会长, 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出版 《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 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 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 员众至数十万。四川各族人民、各阶层人士也纷纷加入保路斗争的行列。 教师学生、农夫苦力、商人士兵、回族同胞、羌族土司、基督教徒、僧 尼道士以各种形式集会演说,呼号奔走,掀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热潮, 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清政府卖国卖路的罪恶行径 罢市罢课 1911年8月5日,同志会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斗争日趋 激烈,逐渐冲破立宪派“文明争路”的束缚。8月24日,群众性的罢市 罢课风潮在成都发端,迅速席卷全川各地。 抗捐抗税 1911年9月1日,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通告全川不纳粮税。抗粮抗捐 斗争在全省蓬勃兴起,捣毁各地经征局、厘金局和巡警局。风潮所播, 遍及全川,使清廷陷于窘境。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川北圣人——张澜 成 都 血 案
保路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的 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导致了武昌 起义的进程以及四川的独立,并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 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保路运动是一场成功的革命,但不是一次成功的维权运 动。虽然清廷被迫废约,但铁路国有的政策并没有改变。 1915年,袁世凯收缴了四川路款,保路运动最初的维权诉求 并没有得到落实,铁路至此停建。此后的国民政府,一直限 于战乱之中,铁路时停时建。解放后,中国政府建成了成渝 铁路
成都血案 1911年9月5日,在铁路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出现《川人自保商 榷书》的传单,号召川人共图自保,隐含革命独立之意。川督赵尔丰 奉清政府严令。于9月7日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首要人物蒲殿俊、 罗纶、颜楷、张澜、邓孝可等人,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成都数万 群众相率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清兵 当场枪杀请愿群众三十余人,制造“成都血案”。当天,同盟会员用 木片制“水电报”,投入锦江,传警各地。 同志军起义 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在同盟会员和哥老会 首领秦载赓、龙鸣剑、侯宝斋、张捷先、张达三等人率领下,四面围 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周鸿勋率所部巡防军 在邛州反正,与南路同志军占据新津。罗子舟率雅州、荥泾同志军扼 守大相岭,阻击清军。各州县同志军一呼百应,把守关隘,截阻文报, 攻占县城。大竹李绍伊、犍为胡潭等会党首领揭竿而起,西昌地区彝 藏同胞攻城逐官,川西北藏羌土司聚众举义。全川各族人民浴血奋战, 反清斗争势如燎原,造成四川独立的有利形势。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 潮”。宣统三年(1911年), 清政府假铁路国有之名,将已 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 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 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 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 省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清政 府的行为也大大地损害了四川 各阶层人民的直接利益,因此 四川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 路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