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指南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指南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指南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指南一、引言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颈部动脉内径的减小,可能导致供应大脑血液不足和发生卒中等严重后果。

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监测。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基于超声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指南。

二、背景知识颈动脉狭窄通常由斑块在血管壁内沉积引起。

超声可以通过高频声波产生图像,显示血管壁和斑块变化、血流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以进行诊断评估。

三、超声检查方法1. 流量成像: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可直观地观察到颈动脉血流情况,包括流速、形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堆积或回流现象。

2. 二维超声:可将颈动脉投影成二维图像,用于观察动脉壁的形态、斑块的位置和特征。

3. 超声回声特征:不同类型的斑块在超声图像中呈现出不同的回声,如强回声、弱回声或无回声。

这些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斑块的性质及构成。

4. 颈动脉血流速度测量:可使用超声多普勒技术,通过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来评估狭窄程度。

四、超声诊断标准1. 颈动脉直径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常根据颈动脉内径与股动脉内径之比来评估。

通常认为,当该比值小于0.5时,意味着存在较严重的狭窄。

2. 斑块特征:颈动脉狭窄的超声图像显示了一种或多种斑块,其特点可以通过其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来确定。

高回声平滑规则的斑块可能是钙化斑块,而低回声不规则形状的斑块则可能是软性斑块。

3. 血流改变:颈动脉狭窄导致血流速度加快和阻力增加。

通过超声多普勒测量,可以分析其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并与正常血管进行对比。

五、误诊及限制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些误诊和限制的情况。

例如,饮食因素可能导致误判斑块性质;部分患者由于颈动脉解剖结构和体位等原因,超声图像质量不佳。

此外,在极严重的狭窄情况下,超声诊断的精确性可能会降低。

六、结论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超声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伤且准确性较高的方法来诊断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01
02
03
狭窄程度判断
超声可以判断颈动脉狭窄 的程度,包括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狭窄部位
超声可以确定颈动脉狭窄 的部位,如起始段、中段 或远端。
侧支循环情况
超声可以评估侧支循环的 情况,了解血流动力学变 化。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
斑块性质
超声可以判断斑块性质, 如软斑块、硬斑块或混合 性斑块。
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 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在颈动脉超声中,探头与颈动脉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 声波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计算血流速度。
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适应症
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中风的风险。颈动脉 超声可以评估狭窄程度和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04
颈动脉疾病的干预与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有阿 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降脂药物
用于降低血脂,如他汀类药物。
控制血压和血糖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 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通过手术切开颈动脉,去除内膜,预防血栓形成。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提供血管疾病的信息
颈动脉超声可以提供有关血管疾病的 重要信息,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病 变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血管疾 病。
对中风风险的评估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医生可以制 定或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 术或介入治疗等。
颈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病变可能导致 中风风险增加。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估 这些病变,为预防中风提供指导。

试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分析

试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分析

试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分析颈动脉超声(carotid ultrasonography)是一种用于检测颈动脉血管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颈动脉超声诊断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从颈动脉超声诊断原理、应用范围、临床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试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分析。

一、颈动脉超声诊断原理颈动脉超声是通过超声波探头对颈动脉进行即时成像,并通过测量血流速度和血管内血栓等相关指标来判断颈动脉的血流情况。

应用于临床的颈动脉超声分为两种主要模式,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单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不同颜色显示不同血流速度,从而评估颈动脉血流情况。

单普勒超声则主要用于评估颈动脉的管壁状态和动脉内血栓等情况。

1. 早期筛查:颈动脉超声可用于早期筛查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等问题,有利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2. 诊断评估:对于已经出现脑血管病症状的患者,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以及动脉内血栓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治疗效果评估:在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颈动脉超声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血管的恢复情况,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减少。

颈动脉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为病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2. 临床诊断价值:颈动脉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斑块形成、血栓等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价值。

3. 治疗指导作用:对于已经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狭窄的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如介入手术、药物治疗等。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等问题,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从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结果判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值 <1.0mm,>1.0mm为异常
血流方向:正常血流方向为正向,反向血流可 能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
斑块形态: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软斑块更易 破裂
血管壁结构:正常血管壁光滑,异常血管壁可 能出现钙化、狭窄或闭塞
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为20-40cm/s, >40cm/s为异常
斑块形成:观察斑块形成 情况,判断斑块大小和稳 定性
血流动力学:观察血流动 力学变化,判断血流是否 受阻
超声造影:通过超声造影 技术,观察血管壁和血流 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结果解读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结果分析
颈动脉斑块:观察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数量 颈动脉狭窄:测量狭窄程度,判断血流情况 颈动脉血流:观察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血流形态 颈动脉壁:观察壁厚、壁结构、壁光滑度和壁钙化情况 颈动脉弹性:评估颈动脉弹性,判断动脉硬化程度 颈动脉血流储备:评估血流储备,判断血管功能状态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与手术治疗
超声诊断:通过 超声检查,了解 颈动脉疾病的情 况
手术治疗:根据 超声诊断结果, 选择合适的手术 治疗方案
手术方法:包括 颈动脉内膜剥脱 术、颈动脉支架 植入术等
术后护理:注意 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与康复治疗
超声诊断:通过超声检查,了解颈 动脉疾病的情况
严重高血压

严重低血压

严重贫血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严重精神疾病

严重皮肤疾病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需要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操作 复杂且有一定创伤性,而颈动脉超声无创、简便。
分辨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较高, 但分辨率不及颈动脉超声对血管壁和斑块的观察。
适用范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已确诊的血管疾病,而颈动脉 超声适用于筛查高危人群。
THANKS
在一定限制。
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比较
分辨率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大血管和周围组织分辨率高,但对血管壁和 斑块形态的分辨率不及颈动脉超声。
无创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借助外来器械,无创性优于颈动脉超声。
检查时间
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时间较长,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间较短。
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比较
创伤性
0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它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硬化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浸润
动脉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发生慢性炎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侵入动脉壁,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 脂质条纹。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超声可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可导致管 腔狭窄。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斑块形成可导致血管狭窄,引起血流速度增快、血管阻力增加。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与分型
分期
根据病程发展,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三期:早期无症状期、进展期和并发症 期。
分型
根据斑块的形态和回声特点,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型和易损型。易 损型斑块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脂质丰富、表面纤维帽薄。这类斑块易破裂、 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超声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腔狭窄超过50%以上,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对其进行分度和诊断。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分度和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滑度: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光滑度是指动脉壁表面是否平滑。

正常情况下,动脉壁表面应该是平滑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斑点状的光滑度降低,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2.血管内膜粗糙度: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膜粗糙度是指动脉内膜表面是否平整。

正常情况下,动脉内膜表面应该是平整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不平整的血管内膜粗糙度增加,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3.斑块形态: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形态是指动脉斑块的形状。

正常情况下,动脉斑块应该是规则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不规则的斑块形态,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4.斑块质地: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质地是指动脉斑块的密度和组织结构。

正常情况下,动脉斑块应该是均匀的,如果出现不均匀或混杂的斑块质地,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5.斑块面积: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面积是指动脉内斑块的面积。

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狭窄程度越严重。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分度可根据斑块内径和斑块面积来判断:一般通过测量斑块内径和斑块面积来确定狭窄程度。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超声颈动脉狭窄分为四个等级:1.轻度狭窄:斑块内径小于30%和斑块面积小于20mm²,狭窄程度较轻。

2.中度狭窄:斑块内径30%~49%和斑块面积20mm²~49mm²,狭窄程度中等。

3.重度狭窄:斑块内径50%~69%和斑块面积50mm²~69mm²,狭窄程度较重。

4.极重度狭窄:斑块内径大于70%和斑块面积大于70mm²,狭窄程度非常严重。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首先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比如颈部不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

2.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动脉内腔狭窄的程度,包括斑块内径、斑块面积等。

颈动脉小慢波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小慢波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小慢波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小慢波超声报告从动脉壁结构、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管腔是否狭窄和闭塞等方面进行解释。

1、颈动脉超声正常报告:血管内中膜未见增厚,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腔未见狭窄或闭塞。

2、颈部血管常见正常值一般分为颈动脉壁厚1-2mm,颈总动脉内径6-7.5mm,颈内动脉内径5-6mm,颈外动脉内径 4.5-5.5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1.0mm,分叉小于1.2mm。

颈部血管的B型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内膜,颈动脉壁是否有斑块,斑块是否引起血管狭窄,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内膜回声弱而光滑,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起点处可见轻度血流信号。

血管内径随年龄增大而变宽,内膜和中膜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变厚,血流速度随年龄增大而减慢。

建议在检查前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颈动脉超声异常: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内膜中层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狭窄程度、是否有闭塞等细节,并能准确定位,并对检测到的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

3、颈动脉超声报告主要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如果病人需要,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

不得自行解释,以免延误病情。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超声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膜厚度是指颈动脉内膜和内膜下层之间的距离,它是评估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颈动脉内膜厚度超过1.0mm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2.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流速度是指血液在颈动脉内的流速,它可以反映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程度。

一般来说,颈动脉血流速度超过140cm/s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3.颈动脉血流形态:颈动脉血流形态是指颈动脉内血流的形态特征,它可以反映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程度和位置。

一般来说,颈动脉血流形态异常的部位就是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位置。

4.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是指颈动脉内血流速度峰值和收缩期末血流速度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程度。

一般来说,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超过0.8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总之,超声诊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果您有颈部不适或其他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超声诊断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件
30
斑块测量
整理课件
31
斑块声学特征
1、低回声斑块:含有大量脂类物质的纤维脂肪的斑块。 2、等回声斑块: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构成成分的纤维斑块。 3、强回声斑块:斑块钙化时,斑块产生强反射伴后壁声影。 4、均质回声斑块和不均质回声斑块:
一些斑块回声均匀,而另一些斑块回声不均质。
整理课件
32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13
检查方法有技巧
整理课件
14
观察内容
1、二维切面:纵切面及横切面扫查。 观察:管壁、内膜及管腔、斑块等,推荐横断面 测量斑块,狭窄情况。
2、 CDFI:偏转技术、彩色血流充盈情况,有无充 盈缺损、色彩混叠等异常现象.
3、脉冲多普勒:取样时声束与血流夹角要<60,测 PSV、EDV、PSVICA/PSVCCA
整理课件
18
正常颈动脉彩色血流及频谱
CCA ICA
ECA
整理课件
19
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频血流参数测值
PSV(cm/s) EDV(cm/s) RI
颈总动脉 91.320.7 颈内动脉 67.714.3 颈外动脉 70.916.1
27.16.4 0.70.05 27.36.4 0.590.06 18.15.1 0.740.09
23
整理课件
2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指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形 成的局限性斑块,可使动脉壁变硬,且由于 斑块内脂质崩解,组织坏死状如糜粥,故名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病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脂纹、纤维斑 块、复合病变。
中外膜病变主要表现是斑块下中膜平滑肌萎 缩、纤维增生、内弹力板分裂甚至消失,同 时外膜也可有纤维化和灶状炎行细胞浸润。
外膜与中膜厚度大体相当,主要由结缔组织 组成。
整理课件
3
局部解剖

右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 乳内动脉(胸廓内动脉)
主动脉弓
无名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同右颈总动脉)
甲状颈干 甲状腺下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同右锁骨下动脉)
整理课件
4
颅内、外动脉旁路血供
整理课件
27
整理课件
28
整理课件
29
斑块测量
1、斑块测量主要测斑块的厚度和长度,同时描述斑块形态 。 2、斑块厚度选横断面测量 (推荐)。 3、斑块长度(累及范围)选纵切面测量 。 4、斑块严重程度:测量斑块最大厚度,计算管腔狭窄程度。 5、多数欧美血管超声实验室,应用多普勒频谱评价颈动脉
狭窄程度,间接评价斑块严重程度。
33
颈动脉斑块分类及其危险性
分类 回声特点 1 整个斑块为无回声 2 斑块大部分为无回声(>50%) 3 斑块大部分为有回声(>50%) 4 整个斑块呈均质性有回声 5 由于钙化或显示不清未分类者
危险性 高 高 低
最低 不清楚
整理课件
34
斑块评价存在问题
1、虽然学者们广泛接受斑块回声与其构成成分之间有相关性, 但超声评价斑块成分与术后斑块病理对照的相关性很差 。
整理课件
15
正常颈动脉Hale Waihona Puke 维图像整理课件16
正常颈动脉管径测值
颈总动脉内径6.0~8.5mm,平均7.0mm; 颈内动脉内径4.9~6.8mm,平均5.6mm; 颈外动脉内径3.9~5.2mm,平均4.5mm。 三者管径比较:颈总>颈内>颈外
整理课件
17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
1、测量部位:颈总动脉壶腹部膨大前0.51.0cm处测量 2、推荐切面:血管横断面,但纵切面也常用。 3、测量方法:单点测量、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4、正常值: <0.9mm为正常值;也有1.0mm为正常值。
整理课件
20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鉴别诊断见表
鉴别指标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解剖位置
位于前内侧
位于后外侧
朝向
朝向颌面部
朝向乳突
起始部内径队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颈部有无分叉


多功能普勒频繁谱特征 高阻
低阻
颞浅动脉敲击试验 波形锯齿样震荡

整理课件
21
颞浅动脉敲击试验
整理课件
22
正常椎动脉二、彩色及血流频谱
整理课件
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时,颅内动脉及颅外动 脉可有交通支形成,重要的旁路血管有三种:
1、颅内大动脉交通(willis环) 2、颅内外交通 3、颅内小动脉交通。
整理课件
5
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7
颈深静脉解剖概要
整理课件
8
颈浅静脉解剖概要
整理课件
9
第二节 检查方法及正常图像
仪器条件: 目前美国对血管超声检查超声仪器配置要求 如下: ①高频探头,适合检查浅表血管。 ②彩色多普勒。 ③脉冲多普勒功能,并可以测量血流量。 ④频谱分析功能。
颈部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颈动脉及椎动脉解剖概要
整理课件
2
颈动脉管壁结构:
动脉血管的管壁一般分为内膜、中膜、外膜 三层。
动脉的内膜薄而光滑,分为内皮、内皮下层 和内弹力膜三层。
中膜较厚,主要由环形或螺旋形排列的平滑 肌构成,中间夹以弹性纤维等结缔组织成分, 中膜对于血管的收缩和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课件
10
探头选择
1、首选:血管超声专用探头,频率在49HMz。 2、特殊性况:可选用腹部凸阵探头 。 3、特殊部位:可心脏相探阵探头,如无名动脉、
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等。
整理课件
11
体位
国内推荐方法是颈及肩部不放置枕头 ,颈部肌肉更放松。
整理课件
12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特殊准备,但注意询问病史,了解有无神 经系统症状、肢体功能是否正常,颈部听诊是否 有杂音及双上肢动脉血压是否相差较大等,这些 病史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粥样斑块或血栓的脱落则引起脑梗死。
整理课件
26
第三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评价
好发部位
1、欧美国家50岁以上颈动脉小斑块非常常见。 2、在80-100岁男性发病率高达80%以上 。 3、好发于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壁、颈总动脉分叉
至颈内、外动脉起始段2cm内 、椎动脉起始段 4、颈动脉窦侧壁是最好发部位,很少单独发生于ICA远段。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内膜病变 发展快于中膜和外膜病变时,则引起动脉闭 塞,反之,可形成动脉瘤。
整理课件
25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男性 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者发生率高于 正常人。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 内动脉起始处,可以引起动脉狭窄,严重的 狭窄或闭塞可导致脑部血供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