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螺旋桨的材料课程设计

螺旋桨的材料课程设计

螺旋桨的材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螺旋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掌握常见螺旋桨材料的特性。

3. 引导学生掌握螺旋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螺旋桨材料。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培养其学习航空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材料选择在航空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其严谨、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其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螺旋桨材料为核心,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螺旋桨材料的选择原则,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航空领域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螺旋桨的基本概念:螺旋桨的定义、构造、分类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空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第三节 螺旋桨与尾翼2. 螺旋桨材料特性:金属、复合材料等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螺旋桨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航空器材料,第二节 常用航空材料3. 螺旋桨材料选择原则:根据不同使用环境、性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螺旋桨材料。

教材章节:第四章 航空器材料,第三节 航空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螺旋桨的性能差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课程中段,安排2课时进行实验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螺旋桨材料选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课程后段,安排1课时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螺旋桨材料相关知识。

轮船螺旋桨叶片课程设计

轮船螺旋桨叶片课程设计

轮船螺旋桨叶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轮船螺旋桨叶片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轮船螺旋桨叶片的几何形状、叶片数量与推进效率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解释轮船螺旋桨叶片设计中的相关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纸分析轮船螺旋桨叶片的设计要素,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绘制出符合一定推进要求的螺旋桨叶片草图;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计算和物理原理,对螺旋桨叶片的推进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工程和流体力学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3. 强化学生对科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提高其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技领域,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船螺旋桨叶片的基本结构:介绍螺旋桨的组成部分,包括桨毂、叶片、叶根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分析各部分的作用和联系。

2. 螺旋桨叶片的工作原理:讲解螺旋桨在水中推进的物理原理,如流体力学中的升力、阻力、扭矩等概念,结合教材内容,阐述叶片形状与推进效率的关系。

3. 螺旋桨叶片的设计要素:分析叶片的几何参数,如叶形、叶径、叶距等,以及这些参数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实例讲解。

4. 螺旋桨叶片的推进效果分析:介绍数学和物理方法在螺旋桨叶片推进效果分析中的应用,如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初步分析。

船舶螺旋桨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螺旋桨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用螺旋桨课程设计说明书“信海11号”1、船体主要参数设计水线长 m L WL 36.70= 垂线 间长 m L PP 40.68= 型 宽 m B 80.15= 型 深 m D 80.4= 设计 吃水 m d 40.3= 桨轴中心高 m Z P 3.1= 排 水 量 t 2510=∆本船由七零八所水池船模阻力试验所得船体有效功率曲线数据如表1-1所示:表1-1 模型试验提供的有效功率数据航速(节) 11 12 13 14 15d=3.4mEHP3.4m (Kw) 457.1 634.8 890.0 1255.01766.1 1.15EHP 3.4 525.7 730.0 1023.5 1443.2 2031.4 d=3.5mEHP 3.5m (Kw) 466.9 652.4 917.6 1303.61824.7 1.15EHP 3.5 536.9 705.3 1055.2 1499.12098.42、主机参数型号 8230zc 二台 额定功率 ()hp KW P S 14691080= 额定转速 mim r N 300= 减速比 5.2=i 传送效率 95.0=S η3、推进因子的决定伴流分数 165.0=w 推力减额 165.0=t 船身效率 0.111=--=wtH η 相对旋转效率 0.1=R η 4、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采用MAU4叶桨图谱进行计算。

螺旋桨敞水收到的马力:()hp ...P RS D 2175.1186 019508501469 85.01469=⨯⨯⨯=⨯⨯=ηη根据MAU4-40、MAU4-55、MAU4-70的δ-P B 图谱列表1-2计算.表1-2 按δ-P B 图谱设计的计算表项 目 单 位数 值螺旋桨敞水收到的马力 1186.2175螺旋桨转速 300假定航速 11 12 13 14 15 9.185 10.020 10.855 11.690 12.525 40.412 32.511 26.615 22.114 18.6116.357 5.702 5.159 4.703 4.314 MAU4-4072.50 67.62 60.27 55.39 51.73 0.61 0.65 0.69 0.72 0.760.56 0.59 0.60 0.63 0.64 670.32 702.42 733.56 762.57 787.19 MAU4-5575.84 67.31 59.93 55.46 50.270.72 0.74 0.79 0.81 0.85 0.57 0.59 0.62 0.64 0.67 659.87 690.74 725.25 745.58 773.69 MAU4-70 73.80 66.92 63.01 51.89 49.13 0.72 0.75 0.77 0.83 0.89 0.54 0.55 0.56 0.59 0.62 622.40645.64671.61698.86720.10knhpminr kn N V ()V w V A -=1PB 5.25.0A DP V NP B =D P hp hp hpδ0ηD P 0ηηH D TE P P =δ0ηD P 0ηηH D TE P P =D P δ0η0ηηH D TE P P =图1-1 MAU5叶桨图谱设计计算结果从()V f P TE -曲线与船体满载有效马力曲线之交点,可获得不同盘面比所对应的设计航速及螺旋桨最佳要素0/η及、D D P 如表1-3所示。

螺旋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

螺旋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

螺旋桨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螺旋桨图谱设计计算说明书“XX号”学院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生姓名班级船舶班学号组员指导教师目录一、前言1二、船体主要参数1三、主机主要参数1四、推进因子1五、阻力计算2六、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2七、空泡校核4八、强度校核5九、螺距修正7十、重量及惯性矩计算7十一、敞水性征曲线的确定9十二、系柱特性计算10十三、航行特性计算11十四、螺旋桨计算总结13十五、桨毂形状及尺寸计算13十六、螺旋桨总图(见附页)14十七、设计总结及体会14十八、设计参考书15一、前言本船阻力委托XX研究所进行船模拖曳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阻力曲线。

实验时对吃水情况来进行。

虽然在船舶试验过程中将本船附体部分(舵、轴支架、舭龙骨等)也装在试验模型上,但考虑本船建造的表面粗糙度及螺旋桨等影响在换算本船阻力时再相应增加15%。

本船主机最大持续功率额定转速750转/分,考虑本船主机的经济性和长期使用后主机功率折损。

在船速计算中按来考虑。

螺旋桨转速为300转/分。

二、船体主要参数表1船体主要参数水线长70.36m垂线间长68.40m型宽B15.80m型深H4.8m设计吃水d3.40m浆轴中心高1.30m排水量2510t本船的=3.292;=1.41;=4.329;=4.647三、主机主要参数型号:8230ZC二台额定功率:=1080kw(1469hp)额定转速:750r/min减速比:2.5传送效率:=0.95四、推进因子伴流分数;推力减额t=0.165船身效率;相对旋转效率五、阻力计算本船曾在七零八所水池进行船模阻力试验,表中数值为吃水3.4m时船的阻力试验结果。

表2模型试验提供的有效功率数据航速(节)1112131415d=3.4mEHP3.4(kw)457.1634.8890.01255.01766.11.15EPH3.4525.7730.01023.51443.22031.4六、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采用MAU4叶桨图谱进行计算。

螺旋桨倒车教学设计方案

螺旋桨倒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螺旋桨倒车的操作要领,了解倒车时的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螺旋桨倒车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螺旋桨倒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螺旋桨倒车的基本原理2. 螺旋桨倒车的操作步骤3. 螺旋桨倒车时的注意事项4. 螺旋桨倒车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螺旋桨倒车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螺旋桨倒车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操作要领。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螺旋桨倒车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螺旋桨倒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螺旋桨倒车的基本原理(2)螺旋桨倒车的操作步骤(3)螺旋桨倒车时的注意事项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螺旋桨倒车的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 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螺旋桨倒车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3.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 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螺旋桨课程设计任务书

螺旋桨课程设计任务书

1.船舶主要参数1)原始给定船舶数据船型:远洋散装货船,球鼻艏、球艉、单桨、半悬舵。

总长195.0 m设计水线长190.0 m垂线间长185.0 m型宽28.4 m型深15.8 m设计吃水11.0 m设计排水量48755t型排水体积347423 m方形系数0.821棱形系数0.8252)船舶有效马力曲线船体船舶的有效马力曲线是表征船体阻力特性的曲线一可通过近似估算或船模阻力试验来确定,对应于不同装载情况将有不同的有效马力曲线,一般有满载和压载之分。

此外考虑到由于风浪或污底等情况,则尚需增加一定百分数(20%左右)的有效马力裕度,通过下表可绘制附图二中的P E曲线。

2.主机与螺旋桨参数主机型号6RLB66 主机发出功率额定转速螺旋桨型号MAU 叶数4桨数旋向型柴油机1台P s 11100 hpn 124 r / min型叶单桨右旋螺旋桨材料ZQAL12-8-3-2(K=1.2)材料桨轴距基线高度 3.6 m 3. 设计工况、参数设计功率设计转速螺旋桨直径4. 推进因子的确定伴流分数推力减额分数螺旋桨直径轴系传送效率船身效率5. 可以达到的最大航速设计海水密度:船后螺旋桨敞水受到马力7.4 g / cm3按满载工况设计,P 0.85P sn 124 r / minD 5.6mw 0.36 t0.216D 5.6m0.981 t 1 0.2161.2251 w 1 0.362 4104.63 kgf s /m(取R 1.0):P D 0 P S 0.85 S R 11100 0.85 0.98 1.0hp 9246.3hpQ 75P D02 n75 9246.353431.721kgf m124 J2 3.14 -60螺旋桨转速:n 124 r min 2.067 r s 螺旋桨产生的扭矩螺旋桨转矩系数:KQ 0.0217以MAU4-40 MAU4-55 MAU4-70的敞水性征曲线进行设计一插值计算:其中:P TE P D00 H,见教材P264附录图一MAU4-40敞水性征图谱,由J、P/D 可查得K T、10K Q和n 0 o表一敞水图谱设计表其中:P TE P DO0 H见教材P264附录图一MAU4-40敞水性征图谱,由J、P/D可查得K T、10K Q和n 0由表一可绘制如教材P119图8-9所示,以V为横坐标,以P E、P/D、o和P TE为纵坐标绘制图谱设计的计算曲线,图中曲线P E和曲线P T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螺旋桨,将该交点平行纵轴与图中各取线的交点列于下表中。

螺旋桨悬臂课程设计

螺旋桨悬臂课程设计

螺旋桨悬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螺旋桨悬臂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螺旋桨悬臂的力学性质,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螺旋桨悬臂的设计原则,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螺旋桨悬臂的受力情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螺旋桨悬臂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螺旋桨悬臂的设计与优化,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螺旋桨悬臂,培养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协作和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八年级物理学科拓展课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螺旋桨悬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螺旋桨悬臂的基本概念:介绍螺旋桨悬臂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飞行器的构造与原理”2. 螺旋桨悬臂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螺旋桨悬臂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四节“发动机与螺旋桨”3. 螺旋桨悬臂的力学性质:讲解螺旋桨悬臂的受力分析,探讨其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力学性质分析”4. 螺旋桨悬臂的设计原则与应用:介绍螺旋桨悬臂的设计原则,分析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十节“螺旋桨悬臂的设计与应用”5. 螺旋桨悬臂模型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螺旋桨悬臂模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渔船螺旋桨教学设计方案

渔船螺旋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渔船螺旋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类型;(2)掌握渔船螺旋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3)了解渔船螺旋桨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船舶工程领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渔船螺旋桨的基本结构;2. 渔船螺旋桨的工作原理;3. 渔船螺旋桨的类型;4. 渔船螺旋桨的设计方法;5. 渔船螺旋桨的计算步骤;6. 渔船螺旋桨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渔船螺旋桨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渔船螺旋桨的基本结构:介绍螺旋桨的组成部分,如桨叶、桨轴、螺旋桨支架等。

(2)渔船螺旋桨的工作原理:讲解螺旋桨如何通过旋转产生推力,实现船舶的推进。

(3)渔船螺旋桨的类型:介绍常见的渔船螺旋桨类型,如桨叶型、螺旋桨型等。

(4)渔船螺旋桨的设计方法:讲解螺旋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如确定设计参数、选择桨叶形状等。

(5)渔船螺旋桨的计算步骤:介绍螺旋桨性能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如推力、扭矩、效率等。

(6)渔船螺旋桨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分析螺旋桨对船舶速度、航向、燃油消耗等性能的影响。

3. 课堂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螺旋桨设计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渔船螺旋桨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螺旋桨设计计算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是否合理、沟通是否顺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S813尾滑道渔船螺旋桨设计书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1. 船型单桨流线型舵,前倾首柱,巡洋舰尾,柴油机驱动,尾机型尾滑道渔船。

艾亚法有效功率估算表:2.主机参数3.推进因子的确定(1)伴流分数ω本船为单桨海上渔船,故使用汉克歇尔公式估算ω=0.77*Cp-0.28=0.222(2)推力减额分数t,用汉克歇尔公式估算-0.3=0.203t=0.77*CP(3)相对旋转效率近似地取为ηR =1.0(4)船身效率ηH =(1-t)/(1-ω)=(1-0.203)/(1-0.222)=1.0244.桨叶数Z的选取根据一般情况,单桨船多用四叶,加之四叶图谱资料较为详尽、方便查找,故选用四叶。

5.AE/A0的估算按公式A E/A0 = (1.3+0.3×Z)×T / (p0-p v)D2 + k进行估算,其中:T=P E/(1-t)V=137.2/((1-0.203×11×0.5144)=30.3kN水温15℃时汽化压力p v=174 kgf/m2=174×9.8 N/m2=1.705 kN/m2静压力p0=pa+γhs=(10330+1025×1.5)×9.8 N/m2=116.302 kN/m2k取0.2D允许=0.7×T=0.7×2.2=1.5A E/A0 = (1.3+0.3×Z)×T / (p0-p v)D2 + k=(1.3+0.3×4)×30.3/((121.324-1.705)×2.2×2.2)+0.2 = 0.494 6.桨型的选取说明由于本船为海上渔船,MAU型原型螺旋桨比较适合在海洋中工作的要求。

所以选用MAU型较适宜。

7.根据估算的AE/A0选取2~3张图谱根据A E/A0=0.494选取MAU4-40, MAU4-55,MAU4-70三张图谱。

8.列表按所选图谱(考虑功率储备)进行终结设计,得到3组螺旋桨的要素及V sMAX功率储备取16%,轴系效率ηS=0.98,齿轮箱效率ηG=0.96螺旋桨敞水收到功率P DO = Ps×0.9×0.98×ηS×ηG= 199×0.84×0.98×0.98×0.96= 159.13kw = 213.3 hp (English)由图谱可查得:相应曲线(如下图1-1所示)得到数据系列/项目Vmax/kn P/D D/m P δηo MAU4-40 10.35 0.733 1.59 1.16 58.66 0.636 MAU4-55 10.29 0.782 1.56 1.22 58.14 0.617 MAU4-70 10.22 0.794 1.54 1.23 57.82 0.586图1-19.空泡校核,由图解法求出不产生空泡的(A E/A0)MIN及相应的V sMAX、P/D、η0、D.按柏努利空泡限界线中商船上限线,计算不发生空泡之最小展开面积比。

桨轴沉深h s由船体比例取1.5mp0-pv= pa+γhs-pv=(10330+1025×2-174) kgf/m2 =11591kgf/m2计算温度t =15℃, pv =174 kgf/m2P DO = 156.78 kw = 213.3 hp (English) ρ=104.63 kgf×s2/m4空泡校核图如下数据分析据上述结果作图二,可求得不发生空泡的最小盘面比及对应的最佳螺旋桨要素:A E/A0=0.5923,P/D=0.7884,D=1.5534m,η0=0.6093,V MAX=10.14kn图1-2 空泡校核10.计算与绘制螺旋桨无因次敞水性征曲线由B4-40,B4-55,P/D=0.735的敞水性征曲线内插得到B4-50.5, P/D=0.735的敞水性征曲线,其数据如下:J00.10.20.30.40.50.60.70.80.9 KT 0.34840.31840.27280.250.21280.170.12710.080.037180 10KQ 0.41840.388460.355640.318460.282820.250.20.15430.08710.0243η000.122820.250.367180.454360.551540.63590.643080.558980图1-3 螺旋桨无因次敞水性征曲线11. 计算船舶系泊状态螺旋桨有效推力与保持转矩不变的转速N0由敞水性征曲线得J=0时,K T=0.348, K Q=0.0419计算功率P D=199*0.96*0.98/0.735=154.72hp系柱推力减额分数取t0=0.04,主机转矩Q=P D×60×75/(2πN)=254.72×60×75/(2×3.1416×297.62)= 612.72 kgf.m 系柱推力T=(K T/K Q)×(Q/D)=(0.348/0.0419)×(612.72/1.5534)= 3276.01 kgf车叶转速N0=60×√T/(ρ×D×K T)=60×(3276.01/(104.63×1.55344×0.348))0.5= 235.85 rpm12.桨叶强度校核按我国1990《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校核t0.25R及t0.6R,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的之值:t=√Y/(K-X) (mm)式中Y=A1×N e/(Z×b×N),X=A2×G×A d×N2×D3/(1010×Z×b) 计算功率N e=262.62hpA d= A E/A0=0.5923,P/D=0.7884,ε=10º, G=7.6gf/cm3, N=297.62rpm在0.6R处切面弦长b0.6=2.1867×A E/A0×D/Z=0.502mb0.25R=0.7212×b0.6R=0.362m校核结果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实取桨叶厚度mm 59.18 33.8613.桨叶轮廓及各半径切面的型值计算最大切面在0.66R处,b0.66R=0.226*D* A E/A0/(0.1*Z)=0.520m轴线处最大厚度= 0.050D=0.050×1.55×1000=77.67mm实际桨叶厚度MAU型4叶螺旋桨尺度表列表计算如下:(单位:mm)14.桨毂设计最大连续功率P D=262.63hp,此时N0=235.85 rpm(P D/N)1/3= (582/314.8) 1/3= 1.036根据中文课本P198图9-1可查得螺旋桨桨轴直径d t=150mm采用整体式螺旋桨,则螺旋桨的毂径d h=1.8d t=1.8×150=270mm毂前后两端的直径d2=0.88×dh=0.88×270=237.6mmd1=1.10×dh=1.10×270=297mm桨毂长度l0=d h+100=370mm减轻孔的长度l1=0.3×l0=0.3×370=111mm毂部筒圆厚度δ=0.75×t0.2R=0.75×63.07=47.30mm叶面、叶背与毂连接处的圆弧半径r1=0.033D=0.033×1553.4×1000=53.8mm,r2=0.044D=0.044×1.5534×1000=68.35mm15.螺旋桨总图绘制(详见螺旋桨设计总图)附纸16.螺旋桨重量及转动惯量计算铝青铜材料重量密度γ=8410kgf/m3 ,0.66R处叶切面的弦长b0.6=0.520mm,螺旋桨直径D=1.55m,t=0.06307 m,t0.6= 0.03386m0.2最大连续功率P D=262.63hp,此时N0=235.85 rpm毂径d=0.167×d t=0.167×1.5534=00.2700m,毂长L K=0.3700m桨毂长度中央处轴径d0 =0.045+0.108(P D/N)1/3-KL K/2=0.045+0.108×(582/314.8)/3-0.1×0.3934/2=0.0666md/D=0.174则根据我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公式:桨叶重G bl=0.169γZb max(0.5t0.2+t0.6)(1-d/D)D(kgf)=0.169×8410×4×0.520×(0.5×0.06307+0.03286)×(1-0.174)×1.5534=248.06kgf桨毂重Gn=(0.88-0.6d0/d)L Kγd2(kgf)=(0.88-0.6×0.0666/0.2700)×0.3700×8410×0.27×0.27=166.05kgf螺旋桨重量G= G bl +Gn= 414.1kgf螺旋桨惯性矩I mp=0.0948γZb max(0.5t0.2+t0.6)D3=0.0948×8410×4×0.52×(0.5×0.06307+0.03386)×(1.5534^3)=406.5kgf·m·s217.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较之以前几次课程设计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通过本次螺旋桨设计,我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对于我们的后续课程学习很有帮助。

本次课程设计的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步有效功率初估,因为缺乏公式,故只用了艾亚法推荐的公式,另查阅了《内河船舶设计手册》,有些相应公式也语焉不详。

2、根据设计图谱得到数据进行画图时,在CAD 中比例的掌握是一个小问题,困扰了一小段时间,但后来根据标度不同,但能较好地放在同一张图中的原则,通过数据乘以某一个比例的方法还是得到了较好地曲线。

3、总图绘制软件有时不能正常运行,重启电脑后材可以进行绘制。

17.设计体会课程设计的独立完成,从中体会到了不少平时无从得知的东西,像方法、态度等问题,均有不少感触。

事非亲历不知难,像这种比较大的课程设计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回顾,也能有不少收获。

首先要细心谨慎,在记录数据、读图谱、计算时宁肯慢一点也不能太快,因为欲速则不达,如果出错重新改正则检查、修改必然花费更多时间,如果一开始没有满足条件,之后从头再来也必然得不偿失,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螺旋桨课程设计可以说是慢工细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