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电影特征

合集下载

中日动画比较

中日动画比较

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

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

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多种多样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

日本动画中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见右图),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中国动画: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动画开始熠熠生辉的今天,中国动画却发展平平,在日本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动画锋芒倍减,甚至黯然失色。

大量的观众市场被日本动画所占有,人们甘愿成服于日本动画的裙摆之下,较之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究竟输在了哪里?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从民族观角度看中日动画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

日本人没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无原则性,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把他国的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也造成了日本人思想表象上的混乱和民族性格上的矛盾。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至于中国,从对特有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就能看出,中国更注重的是故事结局的和美。

自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

因此,中国的动画甚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

但和美与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于是日本动画自然成为了观众的回味。

2、动画的原创性和制作技术由日本东映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数码宝贝》(见右下)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亚古兽加布兽”等让人们记忆犹新,但是近几个月来热播的《晶码战士》(见左下)让人看了后就有一种幼稚的感觉。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摘要:本文试图借用研究日本国民性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菊与刀》的研究观点来解读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

同时,尝试提出自己关于反思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化特征反思日本动漫包括漫画(漫画,manga)以及以其为蓝本的动画(animation)产品,脱胎于日本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近代借鉴西方漫画技法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电视制作技术和动画影片制作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动漫已成为最能够代表现代日本的文化载体。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于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首映,创下约2350万观影人次和304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同时获得2002年52届柏林电影金熊奖,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唱片奖,毫无疑问《千与千寻》成为日本动漫文化的代表作。

《千与千寻》围绕一个名为千寻的10岁小女孩在灵异世界的经历而展开。

千寻和父母一起在森林里迷了路,父母由于偷吃食物变成了猪,千寻为了寻找父母来到了一个有着各色各样神灵的神秘小镇,为了生存,千寻替魔女汤婆婆工作,在这期间,她结识了小白、锅炉爷爷、小玲、无面男等朋友,在众人的帮助下千寻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最后,汤婆婆终于履行诺言放走他们一家三人。

通过千寻的一段特殊经历,讲述她独自承受生活的压力,战胜种种困难,在感受了友爱、亲情之后,认识了自我的价值,获得了自我成长的过程。

电影向人们展示了日本传统民俗和民族性格,营造了富有神秘东方气息的民俗文化和神怪世界。

电影也反思了现代工业社会对大自然、人类的影响。

一、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一)矛盾的民族性格结合研究日本国民性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曾指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日本人……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的。

”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没有任何过渡,却能够理所当然地并存,尖锐而和谐的矛盾。

浅析新海诚动画特点

浅析新海诚动画特点

浅析新海诚动画特点一、新海诚动漫画风特点——细腻,真实新海诚自《秒速五厘米》开始,便特别注重作品中对真实场景作画的还原度,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实景取材,成画甚至可以与高清晰摄影媲美之所以能达到这个程度,认真且细腻的取材作业是不可或缺的。

本片大量的使用了现实中的景色:城市的广角镜头,雨天的足球场,残破的邮筒,荒芜草地里掉落的牙膏皮,晚霞里天空中飞机带过的长长云线,清晨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信的贵树的孤单身影,暴风雪里的车站明灭闪烁的信号灯,倒视镜里渐渐退去的夕阳。

如此细腻的画面,与新海诚有些时候刻意定格的瞬间,可以看出他所想表达的一种幽微委婉的淡淡忧伤。

每一个静止的画面的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

观众称其画面的细腻“随便截一张图就可以当桌面”。

而新作《言叶之庭》更是达到了几乎每秒钟百余帧的作画程度,而网上亦传出了《言叶》与现实场景(新宿御苑公园与东京市街道)的实景对比图,其相似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使得广大观众高呼:“新海诚‘丧心病狂'!”而在高还原的同时,细腻的光的应用也是新海诚作品的一大亮点,新海诚作品中,每一个场景的构图都离不开明暗对比,例如火车经过时车站扶手反光的变化,下雨天雨水滴落积水中的波纹反光,甚至在做饭时菜刀的刀锋随着下厨者的手部动作也会产生锋芒的晃动,新海诚可以说是把光的应用做到了极致,他几乎做到了把整部片子的每一帧画面都当作CG插画来完成,渲染非常用心。

色彩绚丽是他惯用的手法,以至于后来很多日本动画效仿,逐渐成为现在日本动画的新星风格。

而画面的光线却是越加细腻,更为突破。

仔细欣赏就会发现,那些强光交界处的笔触都是亮线,不像以前描边线条的颜色比较统一,让整部动画的光影更加真实,甚至觉得耀眼。

这就说明新海诚在制作动画的每一个作品,都有着新的突破,他很擅长研究光影的美,并且为己所用。

我们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大量看到眩光的效果,大眩光和大对比度的场景中,这样的效果能整体提升动画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增加一定真实感,特别是以现实场景作为依据的场景中的真实感认同感和视觉冲击力。

各国动漫特点

各国动漫特点

日本动漫日本动漫最为吸引人的一方面是它的故事性,对故事情节更是能产生种种争论。

比如《名侦探柯南》中关于幕后首领,《反叛的鲁鲁修》关于鲁鲁修的正邪之道等。

在叙述及表现中悬念迭生,不乏紧张刺激的元素。

同时更有众多作品贴近生活,叙述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人的意志及追求。

如《Clannad》的温馨及催泪,《未闻花名》友情的追思等。

题材的丰富,故事的引人入胜,又不乏给人深深的感动,这正视日本动漫所彰显的强大魅力。

同时,日本动漫表现手法上则比较细腻,注重刻画角色内心世界,人物关系情感错综复杂,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

人物塑造的成功是其又一大特点。

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是立体的鲜明的,每一个人都有做某件事情的理由和意义,即使是一个反面角色也是让人认可的,甚至还有人向往。

日本动漫中没有绝对的善恶,当重重迷雾揭晓后,有时候会惊叹性地让人发现善与恶的转化,或者更多地对反面人物报以同情。

人物心里的矛盾,也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哲学性。

具有很深的本土文化根源,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发展,日本动漫文化是繁荣的,也使其形成了动漫产业的发达。

日本将动漫作为日本文化对外输出的载体,在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的同时,更重视动漫的的品牌效应,积极扩大原创产品,努力开拓衍生产品市场,展示日本形象。

总而言之,日本动漫是成功的,充满生命的。

美国动漫美国动漫更多只被称为美国动画。

因为比起日本丰富的漫画作品,美国更多的是动画的形式,梦工厂和迪斯尼代表着美国动画的成就。

和日本相比,近几年没有日本来势凶猛,但是在影院动画中,美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引领着最先进的动画技术。

美国动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技术的发达,无论从特效制作还是音响效果,都是美国遥遥领先。

在影院同观赏美国大片一样,美国动画无疑将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将新兴的3D技术融入动画中,无疑又将是一大突破。

但是,视觉上的盛宴伴随着是直接财力上的投入,沿袭着hollywood一贯的大手笔制片体制。

洲电影大盘点:日本动漫电影独树一帜

洲电影大盘点:日本动漫电影独树一帜

美国电影在全球所向披靡,但在亚洲,印度、日本和中国的本土电影正悄然崛起。

印度有个宝莱坞;而日本目前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2010年,日本共有44部电影票房超10亿日元,其中本土电影占26部;中国目前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除了上述三个国家,韩国电影也一直是亚洲电影的中坚力量,泰国和越南电影作为后起之秀也迅速崛起。

借此,本报将连续两天推出《亚洲光影》年终专稿,向您介绍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和越南电影的现状,以此来勾勒亚洲电影的蓝图。

好莱坞电影在亚洲有三块地方久攻不下,除了印度和中国外,最强劲的对手是日本。

长久以来,日本电影都处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

即便是在中国电影爆发式增长的当下,也与日本电影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领土面积和国民总数都不占优势的日本,他们究竟是如何造就出广阔市场的?本报记者统计了2010年日本全年票房结构发现,日本本土电影已发展成熟。

在全年44部票房过10亿日元的影片中,有26部是本土电影,抵御了好莱坞的“入侵”。

同时,日本电影在全球范围也影响深远,产生过黑泽明、北野武等电影大师。

映画·成绩去年总票房超中国12亿美元近几年,中国电影取得爆发式增长,票房年均增幅30%左右,2010年票房达到101.72亿人民币(约1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而日本2010年的全年票房为2200.7亿日元(约28亿美元),比中国大约高出12亿美元,优势相当明显。

2011年的日本电影票房预计在 30亿美元左右,仍然领先中国约10亿美元。

即便中国仍然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幅,也还要两三年才能追上现在的日本。

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在涨,日本也在涨,所以中国到底何时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涨幅的差别,保守估计也还要3-5年。

本土电影强抵御好莱坞“入侵”据本报记者统计,2010年,日本一共有44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日元(约82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电影的票房“过亿”。

在这44部作品中,有26部是日本本土电影,好莱坞影片只占18部。

[论文]《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论文]《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

《千与千寻》影视动画赏析000影片名称:千与千寻000导演/编剧/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000(一)背景:《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000(二)主题思想:成长是动画永远不变的主题,本书所分析的八部经典动画无一不是此范畴的理念再现。

本卷的千寻与尼莫,下一卷的希达与辛巴,接下来的小鸡金婕与洛齐、怪物长毛与大眼仔、救母的沉香与救国的木兰,无论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故事的亮点在哪里,角色是什么身份与性格,角色成长都是贯穿故事的线索,是故事向前推进的动力。

同时,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需要什么,成长的关键是什么,组成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支撑起了每一个经典的亮点。

成长就是动画的全部。

不但如此,成熟的商业电影也是经常用此主题作为表现内容,无论这个影片依靠的是科幻还是警匪,爱情还是战争。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角色都是在成长中发生故事,从《星球大战》到《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从《阿甘正传》到《蜘蛛侠》,这些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又赢得巨大声誉的影片无一例外地都在叙述着关于主角成长的故事。

000成长是每一个人从童年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第一次开始与别人产生关系,有了交流,并与这个成人社会有了对抗,进而从叛逆到顺应的过程。

成长意味着妥协,也意味着开始了精神机制的思考。

成长其实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枷锁,同时也是引领儿童走向自己的途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人与儿童这两个词语其实只是人自己对自己身份的概念划分,这里不单是指生理年龄,更有一种对这个身份的理解。

电影也罢,动画也好,都是在对这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一个角色在复杂的环境中,在不断的磨难中,按照某种既定的理念逐步前进,这就是我们乐于感知的“真理”。

当然,这种精神实质肯定要被表面故事包含在视听中,让观众在从容中接收社会主流价值。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1.独特的美术风格:日本动漫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和富有细节的角色设计而闻名。

动漫电影通常采用高度理想化和夸张的角色设计,以及明亮且饱满的颜色。

这些特点使得动漫电影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享受。

2.多样的题材和风格:日本动漫电影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科幻、奇幻、恋爱、冒险等。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此外,日本动漫电影也以其深刻和多层次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许多动漫电影都包含了社会和文化的批判性评论,以及人性和情感的深入剖析。

3.强烈的情感表达:日本动漫电影以其强烈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而著名。

它们往往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角色的忧伤、喜悦、爱与恨。

动漫电影以其情感丰富的故事、感人的配乐和精湛的动画技巧,成功地传递了深沉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5.创新的创意和设计:日本动漫电影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而著称。

动漫电影探索了许多未来科技、奇幻世界和虚构时代的概念。

它们往往通过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创新的动画技巧,带给观众令人惊叹的视觉享受。

6.探索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日本动漫电影经常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观。

它们对于性别、家庭、友情、爱情、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持有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动漫电影传达这些观点。

此外,动漫电影经常揭示日本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例如它们对传统的尊敬、对荣誉和奉献的重视等。

总体而言,日本动漫电影以其独特的美术风格、多样的题材和风格、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层次的角色塑造、创新的创意和设计、以及对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的关注,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观众。

无论是对于日本文化的追求,还是对于优秀电影的体验,日本动漫电影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选择。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完整版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完整版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日本动漫电影特征第一节极端的病态美学日本民族对极端美学的追求近乎偏执。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丽的时刻便是其凋落的瞬间。

因为看到满树樱花在短时间内凋落的一干二净,铺天盖地,毁灭的极为壮观,震撼人心。

对于死亡都追求优美的日本人必然也会在艺术上倾向极端,甚至可以称之为病态。

这种病态表现在高达系列中,只要是战争一定是悲壮的史诗,任何一场战役都被蒙上了一丝浪漫主义的色彩。

无论是《高达Z》中卡缪迈向最后终结时绚烂有如烟花的炮火,还是《高达W》中自爆的少年那坦然安详的脸,甚至于《高达0083》中分处不同阵营的恋人之间的厮杀“因为爱你却又不能在一起,所以我一定会杀了你然后和你一起长眠”。

这一切都反映出了日本文化的这一倾向。

高达系列虽然作为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其对于人性和世界的探讨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却依然无法摆脱日本的这个传统文化特征,这无疑是日本文化追求极端病态美学的体现。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是这种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武士道中对于死的追求直接印证了日本文化的这一特征。

第二节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日本动画片善于描写人物间微妙的感情,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

动画片中经常出现大量对白或者自白。

这些话语将动画人物的情绪起伏自然而真实地流露出来,而观众也是通过这些语言一步步的走进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高达SEED》中主角基拉大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如果我不曾存在,那么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当初选择时我有伸出手的勇气,那么现在的一切都会大不相同吧。

”在高大的番外系列观星者中,主人公即将被冷冻。

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她能否被获救都不得而知。

被她救回来的敌人问道:为什么要救我回来?而主人公的回答却不是任何大义凛然的话,不是像那些英雄一样出于对战败者的同情。

她只是说道:“这一睡去我也不知道还能否醒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要一个人,那样太寂寞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动漫电影特征第一节极端的病态美学
日本民族对极端美学的追求近乎偏执。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丽的时刻便是其凋落
的瞬间。

因为看到满树樱花在短时间内凋落的一干二净,铺天盖地,毁灭的极为壮观,震撼人心。

对于死亡都追求优美的日本人必然也会在艺术上倾向极端,甚至可以称之
为病态。

这种病态表现在高达系列中,只要是战争一定是悲壮的史诗,任何一场战役
都被蒙上了一丝浪漫主义的色彩。

无论是《高达Z》中卡缪迈向最后终结时绚烂有如烟花的炮火,还是《高达W》中自爆的少年那坦然安详的脸,甚至于《高达0083》中分
处不同阵营的恋人之间的厮杀“因为爱你却又不能在一起,所以我一定会杀了你然后
和你一起长眠”。

这一切都反映出了日本文化的这一倾向。

高达系列虽然作为一部有
着深刻内涵的作品,其对于人性和世界的探讨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却依然
无法摆脱日本的这个传统文化特征,这无疑是日本文化追求极端病态美学的体现。


本的武士道精神也是这种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武士道中对于死的追求直接印证了日
本文化的这一特征。

第二节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
日本动画片善于描写人物间微妙的感情,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

动画片中经常出
现大量对白或者自白。

这些话语将动画人物的情绪起伏自然而真实地流露出来,而观
众也是通过这些语言一步步的走进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高达SEED》中主角基拉大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如果我不曾存在,那么现在的世界会
是什么样子?如果当初选择时我有伸出手的勇气,那么现在的一切都会大不相同吧。

”在高大的番外系列观星者中,主人公即将被冷冻。

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她能否被获救
都不得而知。

被她救回来的敌人问道:为什么要救我回来?而主人公的回答却不是任
何大义凛然的话,不是像那些英雄一样出于对战败者的同情。

她只是说道:“这一睡
去我也不知道还能否醒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要一个人,那样太寂寞了”。

对内心
世界的刻意描摹,是日本动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区分它与美国动画的主要标志之一。

那么日本动画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特色呢?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的那样:“正因
为日本人的感情是不轻易外露的,所以久而久之,他们的感觉器官就被训练得异常发达,自能感觉得到彼此之间微妙的关系,而作出恰到好处的反应。

”原本关注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关系就是日本人的生活一个主要方面,他们时刻留意着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小心翼翼的进行着人与人的交往。

因此,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对于情感细腻而敏
感的日本人来说驾轻就熟的题材了。

第三节美妙的自然景物
日本自然环境优美,四面环海,海岸线绵延曲折,境内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森林
覆盖率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日本人,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
习惯。

日本人钟爱大自然,再加上细腻的观察,使得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大量出现刻
画精美的自然场景的画面,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绘出的场景之真实美丽令人惊叹。

日本动画对背景景物的要求极为严格,据说很多日本动画家都是经常背着相机到处游历,看到美丽的风景就拍摄下来,以便日后运用到动画中。

动画大师宫崎骏对大自然
情有独钟,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和平和环保为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在他的
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大块大块的农田,绿色的山林和无际的蓝天白云。

在高达中对于景物的描绘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每一
集的片头一定会由某处的自然风景开始,可以是辽阔的宇宙,可以是蔚蓝的天空,可
以是美丽的大海,可以是碧绿的原野。

在战争中死亡的人们一定会于美丽的海湾长眠,有着不大不小的海浪有着小而温馨的村庄。

也正是由于对于景物的描绘,在充满血腥
和杀戮的高达史上,我们却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美好。

日本的动漫人话之所以执着与美
好的自然景物,这和其文化的倾向十分不开的。

正是其对于和平的追求以及对于战争
的厌恶造就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爱。

自然地生物是平和的,给人以美感的,多数反战主
义者对于自然都情有独钟不是没有理由的。

人类本身的争斗欲望在经过自然界的洗礼
后所表达出的原始形态是共存的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

日本的动漫文化正是将这一日
本文化的特点扩大化进而演变成对于完美自然风物的追求。

第四节矛盾的人物性格
在上一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日本人对于战争的起因和对于战争的应对方
法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解的。

他们反对战争却用战争去解决战争。

一个民族的战争观往
往是其文化特征最直接的体现。

缘此,我们可以分析得知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


是由于这种矛盾,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却又回避侵略战争;他们排斥精英却又渴望
成为精英;他们尊重他人却又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在《高达0093》中,夏亚阿兹纳布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的革命是为了人类的发展,然而事实上他只是为了自己
的荣誉而战。

正是这种矛盾激化了角色之间的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在之后的
日本动漫中,主人公往往被设定成这样有着矛盾性格的人物,既能增强人物的真实感,也能给大众带来更多的代入感。

第五节伪装的大义
前面的介绍中,笔者较多的介绍了日本人对于战争的认识,其中利益是最大的起因,而日本人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因为利益而作出战争的举动。

正是这样,他们要给
自己一个“大义”来欺骗自己。

动漫中的许多人物都是这样做的,如阿姆罗的“我是
为了保护大家”、卡缪的“为了你们,我活了下来”。

然而这与他们实际的情况往往
是矛盾的。

虽然这种矛盾体是人人都有的本性,但是在动漫这种艺术作品中唯独日本
动漫仍然不能丢掉这些冠冕堂皇的大话,这是由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有大义,所以使用战争的革命在日本行不通;因为有大义,所以战争不能存在,
因为战争不符合大义;因为有大义,所以再为人唾弃不齿的行为也做得出来。

这听起
来荒诞不已但日本人正是在这几千年来都遵守着这一准则,而这也在日本的动漫中完
美的反映了出来。

这种虚伪的大义将人性丑恶的一面包装上一层光辉的外衣。

很可笑,也很真实。

结语
经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动漫文化是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的。

动漫文化
正是日本文化的一个体现方式。

日本的动漫作品往往制作精良,有着深刻的主题。


对于人物性格的细腻描写,对与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无一不让人陶醉。

日本动漫中的
人物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日本的动漫人物正是日本人创造的另一个自己。

但是日本
的动漫无论是其剧情还是其人物都有其矛盾性,他们既体现出日本的传统美德也表现
出日本文化糟粕的一面。

事物都是有其缺点的,日本的动漫文化也是这样,一味的只注重其优点忽略不好的方面是不行的。

而只注重其缺陷进而不能发现其优秀之处也是不合理的。

经过高达系列的三十年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动漫文化在一点点进步,这也正说明日本主流文化的进步。

日本动漫正在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上前进,虽然它仍然带着一些古老的黑暗的陋习。

日本动漫文化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