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多动症的因素是什么
引起小儿多动症的中医病因(专业文档)

引起小儿多动症的中医病因(专业文档)引起小儿多动症的中医病因1、心理因素。
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多动症的病因之一。
2、先天禀赋。
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父母健康状况,小孩多动症的原因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等,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3、筋失所养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肝风范畴,其发病多因患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失调;复因外邪引动内风而致肝风内动。
由是阴津暗耗、筋失所养,故多动,取穴当滋阴敛肝,息风定痉。
4、先天性发育不良论。
观察多动症儿童,多有其它弱视、智力偏低或其它发育迟缓等情况,取穴当补足先天,促进发育,这是中医眼中引起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5、神志不定论。
多动症患儿一般注意力不集中,魂不守舍。
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五脏不安,则魂,魄,神,意,志无所归藏,导致患儿多动。
取穴当安五脏定魂魄。
6、神经传导受阻论。
有整骨学者提出,患儿在婴儿期由于睡姿不当颈部或后脑勺受压迫,神经的上、下行传导受到阻滞,导致患儿脏腑接受大脑的信号紊乱,项背不舒,故而多动,取穴宜促进颈部的上通畅,这也是中医眼中引起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7、后天失护饮食。
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之品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小孩多动症的原因或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多动症科普发言稿

多动症科普发言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出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的行为。
它影响了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在这篇发言稿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多动症的原因、症状、诊断和管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动症的原因。
目前科学界认为多动症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异常和环境因素等。
研究发现,多动症在家族中的遗传性较高,如果家里有人有多动症,儿童也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而多动症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通常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多动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不良的生活环境、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饮食和学习压力等都可能与多动症相关。
多动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孩子难以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经常分心、易被干扰和不能完成任务。
过动表现为孩子躁动不安、坐不住、手脚不停,经常东跑西跳。
冲动表现为孩子不能克制冲动、经常打断他人的谈话、难以等待和控制情绪等。
这些症状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要诊断多动症,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学家会通过访谈、观察和评估工具来评估儿童的行为和症状。
同时,他们还会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或其他神经发育问题。
管理多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支持措施。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多动症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类药物和非甲基苯丙胺类药物。
行为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改善行为和社交能力。
此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也对多动症患者很重要,家庭和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资源。
总结一下,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它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
多动症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异常和环境因素等。
要诊断多动症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原因。
多动症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多动症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活泼好动得似乎有些过头的孩子,他们可能被诊断为多动症。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孩子患上多动症呢?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担忧的问题。
首先,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孩子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多动症患者,那么孩子患上多动症的风险就会相对较高。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传递和调节,进而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行为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充满压力、不稳定或者缺乏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上多动症的可能性。
比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频繁更换居住环境、遭受虐待或忽视等,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冲动。
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也会对孩子是否患上多动症产生影响。
如果母亲在孕期吸烟、饮酒、接触有毒物质,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如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增加孩子日后患上多动症的风险。
孩子出生后的早期生活经历同样关键。
早产、低体重出生、出生时缺氧等情况,可能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全,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多动症的发生几率。
饮食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过多摄入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功能和行为表现。
此外,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如铁、锌、镁等,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也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手机、电脑游戏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另外,一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出现。
例如,孩子在学校中遇到学习困难、与同学关系不融洽、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等,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多动症的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动症形成的原因

多动症形成的原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多动症形成的原因》的内容,具体内容: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那么你对多动症的形成原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那么你对多动症的形成原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1、遗传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
有学者提出了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D病因和发生机制。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
功能MRI还发现ADHD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4、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与ADHD发生有关的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毒素和药物。
更多存有争议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与饮食相关的致敏反应、过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饮料或食物、儿童缺铁、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与ADHD发生有关,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究竟什么是「多动症」?

究竟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又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问题,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多动症一般是这三个方面导致的:活动过度、注意缺陷和冲动性。
1. 活动过度
孩子在特定场合下会做出不符合场合的动作或者行为,比如在需要安静的场所可能表现更明显。
如在课堂上保持不了坐姿,离开座位,坐立不安,不断做小动作,恶作剧打扰他人等。
2. 注意缺陷
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场合,表现出容易分心的状态,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
如,在与人对话时会东张西望不会理解,或者注意所说的话题。
做事非常粗心,丢三落四,常遗忘书本、铅笔等必需品,无法完成一些集中注意力的事情。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3. 冲动性
情绪非常不稳定,比较容易激惹,不能忍让,也不能耐心排队,常随意打扰他人的对话、游戏和活动,即使在明显危险的场合下亦鲁莽行事。
4.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轻度铅中毒、缺铁性贫血、社会环境恶劣、单亲家庭、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恶劣或其他心理障碍、过度溺爱、长期寄养在其他地方等都可能构成本病的诱因。
有些人认为体内铅过多是多动症的重要原因。
因为低剂量的铅会抑制大脑中的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儿童的智力、记忆、视觉、听觉和运动功能,使儿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儿童多动症的遗传因素及其家族历史

儿童多动症的遗传因素及其家族历史儿童多动症,也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
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多动症的遗传因素以及其与家族历史的相关性。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儿童多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个患有多动症的成员,那么该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
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多动症的遗传率大约在70%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因与多动症的关系科学家们通过对多动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基因比较,发现了一些与多动症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与多巴胺系统相关的基因。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大脑的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多动症患者的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导致他们在运动控制和注意力调节方面存在困难。
三、家族历史对多动症的影响儿童多动症在家族中的传递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多动症患者,那么该孩子患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此外,如果父母两人都患有多动症,那么子女患病的风险将更高。
这表明家族历史对多动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四、环境与遗传的相互影响虽然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缺乏积极的亲子互动、不良的教养方式以及失衡的家庭功能都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风险。
此外,学校的教育环境、同伴关系和学业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儿童多动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家族历史是预测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的重要依据。
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易患多动症,而环境因素则可能对多动症的发生起到调节作用。
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多动症的发生,除了关注家族历史和遗传因素,创造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哪几个原因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哪几个原因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常表现行为异常,学习成绩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给家庭及教育带来麻烦,具体哪几个原因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呢?
1、遗传因素
遗传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国内报告,儿童多动症患者,其家族成员中有儿童多动症病史者占13.6%,父辈或同辈有类似疾病患者各占50%。
2、母亲孕期患病可致
母亲孕妇患各种疾病,或者有营养不良,都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私生子,或者婚前怀孕,婴儿易患本病。
孕妇精神紧张与情绪不稳定,也能直接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
另外,孕期吸烟和饮酒,也可影响。
3、异常的分娩过程
经历异常的分娩过程,可以程度不同地损害娇嫩婴儿的脑组织缺氧,如各种难产,产时或产后新生儿因窒息而引起脑组织缺氧,也易发生本病。
4、婴幼儿时期患病
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痫、毒素和药物。
更多存有争议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与饮食相关的致敏反应、过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饮料或食物、儿童缺铁、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与儿童多动症发生有关,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
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

儿童多动症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 ADHD)就是其中之一。
ADH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成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中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多动症,那么孩子患上多动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同时患有多动症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
这就说明,遗传因素对于多动症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基因层面来看,有多个基因被认为与多动症的发病相关。
例如,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传递和调节,从而导致多动症的症状出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并不是多动症发生的唯一原因,而是增加了患病的易感性。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一下环境因素对儿童多动症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孕期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在孕期,母亲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对胎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接触有毒物质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上多动症的风险。
此外,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也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
家庭环境对于儿童多动症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
不稳定的家庭结构、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可能会让孩子缺乏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或者家庭氛围紧张,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多动症的因素是什么
目前,很多家长并对多动症并没有正确的意识,以为是孩子淘气、不听话的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无需治疗,而错过治愈时机影响终身。
多动症的家庭影响因素很多,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分娩时有产伤、窒息、缺氧等,不良的家庭环境以教育方式不正确,偏食挑食都可能诱发多动症。
多动症的5大家庭影响因素
1、教育方式不正确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的方式不正确,因孩子学习不好,就打骂孩子,对孩子进行暴力性解决的方式,影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习好的时候也不进行鼓励,这样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引起多动症。
2、家庭遗传因素
多动症是一种个性发生偏移,关键是自控能力不足,继而出现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等表现,而自控能力的强弱与中枢神经元突触间隙处的去甲肾上腺素有效浓度有关。
该处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时,儿童自控能力就较弱,反之自控能力就较强。
但去甲肾上腺的不足,并非都是脑损伤的结果,而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根据基因-酶的学说,在多巴胺β羟化梅酶( DBH) 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在某种染色体上的DBH基因如何。
多动症小儿受遗传因子的影响,DBH的不足,神经元突触间去甲腺素浓度减低,就出现了多动症的症状,但这种遗传因素只是内因,多动症的发生还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3、父母感情破裂
单亲家庭对亲子关系影响很大,使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而在对孩子的养育方面,父母双方所承担的责任是很难替代的,“严父慈母”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所以母亲处理儿童不良行为往往没有父亲有力度,寄养在不良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数也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控制力差、易冲动的多动症或自闭症。
在家庭环境出现变化时,家长更应尽量多的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出现问题及时疏导,若孩子在出现注意缺陷、易冲动、不听话、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等症状时,家长不应一味的责骂孩子,而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诊治。
4、独生子女
过去曾经认为,由于家长过度溺爱、娇惯,有可能导致多动症等行为异常增多,但据包头地区城乡儿童多动症调查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反而较非独生子女患病率低。
由于城市儿童早期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接受社会化的体验,充分弥补了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孤独、娇惯的不足,所以到学龄期多动症的患病率并不高于非独生子女。
5、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
许多少儿多动症患者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这也是多动症的原因。
这种少儿多动症患者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
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都是多动症的原因。
温馨提示:儿童多动症通常于7岁前发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由于发病初期很多家长并不重视,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结果导致约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影响孩子终身的学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等。
目前相对于西医,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具有标本兼治的疗效。
原文链接:/ddz/2013/1216/15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