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指导

合集下载

机械创新设计知识点

机械创新设计知识点

机械创新设计知识点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机械产品的创新与设计,旨在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械创新设计的知识点,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流程和创新方法等。

一、设计理念1. 用户体验:机械产品的设计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方法,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舒适性,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

2. 产品生命周期:机械产品的设计不仅仅关注产品的性能,还应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从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使用寿命到产品的回收利用,都需要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

3. 可持续发展:机械创新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流程机械创新设计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等方式,获取对产品的需求信息。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创意激发和概念设计。

通过脑力激荡和头脑风暴,产生多个创新的设计方案。

3.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

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

设计师需要结合工程原理和现有技术,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4. 仿真验证: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正。

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5. 制造生产:根据最终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的制造和生产。

包括制造工艺的确定、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等。

6. 测试验收:对制造的产品进行测试和验收。

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三、创新方法机械创新设计涉及到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创新方法:1. 换位思考:将自己置于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从而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2. 借鉴其他领域:机械创新设计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思想和方法。

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建议

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建议

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变得越发重要。

在传统机械零部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提出关于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的建议,以帮助设计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设计和研发。

一、了解市场需求在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和喜好,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为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设计,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机械零部件。

二、注重材料和工艺创新机械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和工艺的选择。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注重材料和工艺的创新。

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工艺,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改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还可以减轻零部件的重量,提高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三、结构设计创新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注重结构设计的创新。

通过优化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提高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降低零部件的振动和噪音,改善零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简化零部件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

四、功能集成创新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注重功能集成的创新。

通过将多个功能集成到一个零部件上,实现机械设备的功能复合,降低机械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还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五、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时,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通过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感受,优化机械零部件的外形和结构,提高机械零部件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还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人机交互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在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时,需要加强设计与制造的协同。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指导案例与分析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指导案例与分析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指导案例与分析作者:罗玉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罗玉军(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通过一例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案例和指导教学方案,分析了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指出指导教师应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按照教学规范来实施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指导工作。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存在问题;能力培养;指导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33-03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2JGB181)1 引言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随着对创新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各类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之中。

然而,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机械创新设计,使学生的目标过份倾向于作品成果本身,而没有从中有意识地学习到创新的思维和系统的工作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1,2],专门针对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3]。

虽然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都强调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多数学生实际上是从参加学科竞赛开始接触机械创新设计的。

尽管许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但是最后却依然没有养成系统的工程素质,更不用说较强的创新能力。

本文总结了在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目的是让机械创新设计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2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相当于课外科技兴趣小组行为,通常是围绕竞赛主题进行某一机械作品的设计制作,以参赛获奖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性的活动。

机械创新设计常用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常用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的常用方法:1、头脑风爆法;2、6-3-5法;3、类比法;4、查有关参考书浏览网站;5、咨询教授;6、从现有的发明专利中找灵感;7、TRIZ理论。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要求与会者尽可能地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创造一种自由、活跃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是与会者思想放松。

这是获得高质量创造性设想的条件。

6-3-5法即每次会议请6个人参加,每人在卡片上默写3个设想,每轮历时5分钟。

这种方法和头脑风暴法很像,针对头脑风暴的局限性,即有的创造性很强的人喜欢沉思,但会议无此条件,会上表现力和控制力强的人会影响他人提出设想,会议严禁批评,虽然保证了自由思考,但难于及时对众多的设想进行评价和集中。

提出了635法。

635法的特点是,组织者给每个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上1、2、3号,在每两个设想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好让其他人再填写新的设想。

在第一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设想卡传递给右邻的与会者。

在第二个5分钟内,要求每个人参考他人的设想后,再在卡片上填写3个新的设想,这些设想可以是对自己原设想的修正和补充,也可以对他人设想的完善,还允许将几种设想进行取长补短式的综合,填写好后再右传给他人。

这样,半小时内传递5次,可产生108条设想。

从收集上来的设想卡片中,将各种设想,尤其是最后一轮填写的设想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评判准则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

类比法类比法即比较分析两个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之点,从而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比法应用比较广泛,比如我们常见的仿生技术的原理也是类比法。

比如雷达的发明灵感是从蝙蝠来的、飞机的发明是根据鸟类的飞行来的、军用越野车的发明是按蜘蛛爬行的原理。

查有关参考书浏览网站现在网络覆盖范围很广,许多人都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网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的想法。

机械工程中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机械工程是一个关键的工程领域,负责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机械设备。

在这个领域中,创新的设计方案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几个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创新设计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项目的价值和影响。

案例一:自主控制车辆导航系统在机械工程的领域中,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一家汽车公司最近研发出了一种自主控制车辆导航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识别周围的道路和障碍物,实现真正的自主导航。

这项创新设计的突破之处在于其高度精确的实时反馈和决策能力,使得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交通环境,并大幅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案例二:智能家居系统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

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家居环境的全面管理。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控制家中的温度、照明和安防系统,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这个创新的设计方案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家居体验,也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案例三: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创新技术。

通过这项技术,制造业能够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制造产品。

例如,有一家制造公司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该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设计和生产定制化的零件,同时减少了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浪费。

案例四:飞机发动机的节能设计在航空领域中,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一家航空公司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结构和材料的创新设计,大幅降低了燃油消耗量。

该发动机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使得飞机能够以更低的燃油消耗飞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案例展示了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创新设计对于改善生活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机械工程师能够为各个行业带来更高效、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教案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科技创新教案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科技创新教案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科技创新教案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引言:科技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科技创新教案设计中,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原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来实现以下目的:1.了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准备材料:卡纸、橡皮筋、细棍、胶水等;2.准备工具:剪刀、尺子、铅笔等;3.安排制作场地:教室桌面或工作台;4.预先了解机械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机械装置的构成和功能。

2.向学生介绍所需材料和工具,并指导他们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示范模型供学生参考。

3.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机械装置,教师根据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完成机械装置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让学生互相观察和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机械装置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效果,并鼓励他们思考和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机械装置时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听取学生对机械装置的理解和使用的评价;3.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4.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来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五、延伸拓展1.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创新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2.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机械装置设计和制作,并帮助他们寻找更多相关的资料和资源;3.组织科技创新竞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机械装置,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切磋和交流。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结构设计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因此在不断追求创新设计的也必须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1. 利用新材料传统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等,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设计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选择更轻、更坚固、更耐腐蚀的材料,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大大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同时也增加了飞机的结构强度,改善了安全性能。

2. 使用先进的制造工艺随着3D打印、激光切割、数控加工等制造技术的发展,设计师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结构设计。

通过这些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结构形态,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零部件,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3. 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机械结构设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机械结构的实时监测,从而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机械结构设计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实时调整结构形态,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4. 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对机械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使结构更加轻量化、更加坚固、更加稳定,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针对零部件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结构设计,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5. 整体设计思维在机械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单一零部件的设计,还需要注重整体设计思维。

通过整体设计思维,可以实现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机械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究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机械设计中,创新思维是设计师们追求卓越的关键。

创新思维指的是通过跳出传统束缚,开拓思维边界,提出新颖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设计师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扩大知识面,关注不同领域的发展动态,从而获得多样性的灵感和创意。

2. 多角度思考:机械设计中的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层次的,因此设计师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体验问题的不同方面,以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3. 结合实际:创新思维不仅仅是理论,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设计师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用户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在设计中融入实际的考量,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设计方法的应用除了创新思维,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所采用的一套操作步骤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设计方法:1.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机械设计的起点,通过对设计目标的明确以及需求分析,设计师可以进行概念构思。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草图设计等方法,提取和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

2. 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是基于概念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确定设计的具体尺寸、材料、工艺等参数,并运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进行计算和优化。

3. 试验验证:试验验证是确保设计方案可行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试验,收集数据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和修正,以确保设计结果符合预期效果。

4. 模拟仿真:模拟仿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的手段。

通过建立设计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显著节省了开发周期和成本。

总结: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创新设计指导一、创新设计实践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构思、验证、确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用电机、传感器、等控制测量元件组装动力源,对机械进行驱动和控制的能力。

二、核心内容:使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组件”进行积木式组合调整,从而让学生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机械设计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亲手安装电机及控制电路,模拟真实工况,动态演示观察机构的运动情况和传动性能,通过直观调整布局、连接方式及尺寸以及更改电路来验证和改进设计。

设计和组装融为一体,直到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地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最终使学生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切实可行,性能较优的机械设计方案和参数,即通过创意实验模拟实施环节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教改目标。

三、使用设备、工具1、机构运动部件数套。

2、交流调速、直流电机等动力控制元件。

3、钢板尺、量角器、游标卡尺。

4、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一套。

四、课题要求1、刮雨器传动装置要求:(1)原动件整周旋转,输出摇杆大摆角摆动(相同的摆角)。

(2)九杆机构。

2、车门启闭机构要求:(1)气缸驱动。

(2)车门开启角度90度。

3、电风扇摇头机构要求:(1)电机驱动。

(2)电风扇左右摆动。

(3)有高副机构。

4、增大升程角的转动导杆和凸轮机构要求:(1)曲柄为输入键。

(2)凸轮与导杆相连。

(3)当曲柄转过90度时,凸轮与导杆一起转过180度。

5、插床的双滑块急回机构6、手动冲床要求:使扳动手柄的力获得两次放大。

7、插床机构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插刀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3)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插刀。

8、自动手套机大行程往复运动机构要求:(1)输出件实现大行程往复运动。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输出件。

9、行程速比系数为1的平面连杆机构要求:(1)行程速比系数为1。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原动件曲柄→……→输出件。

10、牛头刨床主切削运动机构要求:(1)具有急回特性,Q=30度。

(2)运动传递由电机→齿轮减速→导杆→……→滑块11、料仓自动出料门要求:(1)门关闭后实现自锁。

(2)通过电机带动实现自动操作。

(3)可提供的机构有杆、凸轮、齿轮、蜗杆等。

12、鄂式破碎机偏心铰链连杆机构要求:(1)挤压力放大30倍。

(2)摆杆角度10±5度。

13、压力机要求:(1)设计一六杆机构。

(2)输出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4、插齿机主动机构要求:(1)设计一六杆机构。

(2)输入运动(3)输出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5、内燃机机构说明:本题目仅供参考,学生也可自拟题目,经老师同意后,亦可进行设计。

五、实践方法与步骤1、使用机构运动的多功能零件,按照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机构的初步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

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学生按照上一步骤定好的分层方案,使用已有多功能零件,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待机架上。

其中构件杆的选取、转动副的联接、移动副的联接、移动副的联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联接、凸轮、齿轮、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联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联接,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联接,输入转动和输入移动的原动件的组装方式详见附图和说明。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

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直线电机驱动。

4、试用手动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全都畅通无阻后,安装电机,用柔性联轴器将电机与机构相连。

5、通过动态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轨迹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⑴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⑵有无“憋劲”现象;⑶输入转动原动件是否曲柄;⑷输出杆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⑸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⑹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超过其许用值,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对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产生刚性或柔性冲击;⑺机构是否灵活、可靠的按照设计要求运动到位;⑻自由度大于1的机构,其几个原动件能否使整个机构的各个局部实现良好的协调动作;⑼控制元件的使用及安装是否合理,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正常工作。

6、若观察机构系统运动发生问题,则必须按前述步骤进行组装调整,直至该模型机构灵活、可靠的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运动。

7、至此已经用实验方法自行确定了设计方案和参数,再测绘自己组装的模型,换算出实际尺寸,填写报告,包括按比例绘制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标注全部参数,计算自由度,划分杆组,兼述步骤7所列各项评价情况,指出自己有所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简述改进的设想。

六、机械创新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并注参数)2、机构有( )个活动构件。

有( )个低副,其中转动副( )个,移动副( )个。

有( )个高副,其中齿轮副( )个,蜗轮蜗杆副( )个,凸轮副( )个。

有( )个复合铰链,在( )处。

有( )个局部自由度,在( )处。

有( )虚约束,在( )处。

3、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 -PH=3X-2X-0=4、机构( )个原动件。

在( )处用( )驱动,模拟( )的运动;在( )处用( ) 驱动,模拟( )的运动;在( )处用( )驱动,模拟( )的运动。

5、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建树机构的有关杆、副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憋劲”现象。

6、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7、指出机构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组件说明一、组件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工具。

组件清单如下:机构运动创新模型组件清单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 11 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 40㎜55㎜1113 主动滑块座 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 16 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 16 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 417 连杆Ⅰ100㎜110㎜150㎜160㎜240㎜300㎜12128888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18 连杆ⅡL1=22㎜L2=138㎜819 压紧螺栓M5 6420 带垫片螺栓M5 4821 层面限位套4㎜7㎜10㎜15㎜30㎜45㎜60㎜66204020201022 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 324 齿条护板 625 T型螺母20 用于电机座与行程开关座的固定L= L= L=26 行程开关碰块 127 皮带轮 628 张紧轮 329 张紧轮支承杆 330 张紧轮销轴 3序号名称示意图规格数量备注31 螺栓ⅠM10×15 632 螺栓ⅡM10×20 633 螺栓ⅢM8×15 1634 直线电机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工作台机架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用直线电机的机架配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安装板及直线电机控制器。

437 平头紧定螺钉M6×6 21 标准件38 六角螺母M10 6+6 标准件39 六角薄螺母M8 12 标准件40 平键A型3×20 15 标准件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单级齿轮传动可实现四种基本传动比,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从动件采用对心滚子从动件;为保证凸轮和从动件始终保持接触,还提供了弹簧使其产生力锁合。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4)槽轮:4槽槽轮;4工位;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8)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9)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10)复合铰链Ⅱ(或滑块):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11)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12)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13)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14)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5)滑块导向杆(或连杆);16)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17)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18)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19)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20)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21)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22)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23)齿条护板:保证齿轮与齿条间的正确啮合;24)皮带轮与皮带:用于机构主动件为转动时的运动传递;25)张紧轮:用于皮带的张紧;26)张紧轮支承杆:调整张紧轮位置,使其张紧或放松皮带;27)张紧轮销轴:安紧张紧轮;28)(螺栓M8):特制,用于在连杆任意位置固紧活动铰链座Ⅰ;螺栓Ⅲ;29)直线电机:10㎜/s,配直线电机控制器,根据主动滑块移动的距离,调节两行程开关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齿条或滑块往复运动距离,但调节距离不得大于400㎜;注意:机构拼接未运动前,应先检查行程开关与装在主动滑块座上的行程开关碰块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换向运动能正确实施,防止机件损坏;30)旋转电机:10r/min,沿机架上的长形孔可改变电机的安装位置;31)标准件、紧固件若干(A型平键、螺栓、螺母、紧定螺钉等);32)工作台机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