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GNB-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一、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是指统一规定建筑碳排放计算的规则,它涉及到建筑物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旨在确保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二、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1. 建筑物设计阶段(1)建筑物设计时,应采用节能设计,对节能设计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2)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绿色建筑的原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和环保的建筑设备,以减少碳排放。

2. 建筑物建设阶段(1)在建筑物建设阶段,应采用新型节能建筑技术,采用低碳材料,并采用更加环保的施工方法,以减少碳排放。

(2)在建筑物建设阶段,应采用节能建筑设备,如节能灯具、节能空调、节能锅炉等,以减少碳排放。

3. 建筑物运行和维护阶段(1)在建筑物运行和维护阶段,应采用节能技术,如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锅炉等,以减少碳排放。

(2)在建筑物运行和维护阶段,应采用环保材料,如低碳涂料、无机材料等,以减少碳排放。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下面我们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为例进行说明。

1. 建筑物设计阶段在该项目的设计阶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采用了节能设计,结构设计采用低碳原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和环保的建筑设备,以减少碳排放。

2. 建筑物建设阶段在建设阶段,该项目采用新型节能建筑技术,采用低碳材料,并采用更加环保的施工方法,以减少碳排放。

3. 建筑物运行和维护阶段在运行和维护阶段,该项目采用节能技术,如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锅炉等,以及环保材料,如低碳涂料、无机材料等,以减少碳排放。

四、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介绍,它涉及到建筑物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旨在确保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建筑和工业园区碳排计算公式和实例

建筑和工业园区碳排计算公式和实例

一、建筑节能减排碳排计算公式和实例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通常涉及到建筑的生命周期,包括材料制造、施工、运行和废弃四个阶段。

以下以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计算为例(这也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的主要部分):热量使用:碳排放量= 计量期内的热量消耗量(GJ)* 热源的碳排放系数(kgCO2/GJ)电量使用:碳排放量= 计量期内的电量消耗量(kWh)电网的碳排放系数(kgCO/kWh)请注意,所选的碳排放系数与事实上使用的燃料类型以及当地电力供应的能源结构有关。

实例:设有一幢建筑,其采暖系统使用的是天然气,一个冬季使用的热量为1000GJ,采用的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为50kgCO2/GJ,那么冬季的采暖碳排放量为:碳排放量= 1000 GJ * 50 kgCO2/GJ = 50000 kgCO2设该建筑一年的电力消耗为100 000 kWh,当地电网的碳排放系数为0.35 kgCO2/kWh,那么一年的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为:碳排放量= 100 000 kWh * 0.35 kgCO2/kWh = 35000 kgCO2综合年度采暖和电力消耗,该建筑的年度碳排放量为:年度碳排放量= 50000 kgCO2 + 35000 kgCO2 = 85000 kgCO2需要注意,这个实例仅仅包含了运行阶段的某些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而没有考虑到材料制造、施工、翻新或废弃阶段的碳排放。

此外,也没有将设备的效率和建筑物的设计参数纳入考虑。

完整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会更加复杂,并且需要了解更多的详细信息。

二、工业园区碳排计算公式和实例工业园区的碳排放量的计算通常涉及到多个部分,包括能源使用、制程排放,以及其他可能的特定排放源,如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简化的公式可能是:总碳排放= 能源使用的碳排放+ 制程排放+ 其他特定源的排放。

1.能源使用的碳排放:能源使用的碳排放= ∑ (各类能源使用量* 对应的碳排放系数)这部分主要考虑到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如煤、汽油、天然气等)产生的CO2排放,需要根据使用的特定燃料和燃烧设备的特性来确定碳排放系数。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碳排放量的方法是将实际能源使用情况与相应的“碳强度系数”相乘,从而得出精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典型的系数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和CO2排放系数,其中CO2排放系数的推荐值为0.67,参考值为0.68和0.69.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保问题之一。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各国根据《京都议定书》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其中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

在节能工作中,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计算减排量,需要了解二氧化碳和碳的区别。

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量为44.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和矿物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减排CO2和减排C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减排1吨碳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如果要计算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减排的二氧化碳或碳的量,需要根据具体的系数进行计算。

发电厂根据使用能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是火力发电厂,它利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生的热能来发电。

其次是水力发电厂,它将高处的河水引导到下游形成落差,这个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第三种是核能发电厂,它利用原子反应堆中的核燃料慢慢裂变所放出的热能产生蒸汽,这个蒸汽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

最后是风力发电场,它利用风力吹动建造在塔顶上的大型桨叶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数座、十数座甚至数十座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发电场地称为风力发电场。

在以上几种方式中,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燃烧化石能源的,才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其中83.2%的发电总量来自火力发电,使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炭。

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9%用于发电。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

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碳排放量计算是指根据特定活动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和统计的过程。

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准确计算和监测碳排放量对于制定减排政策和实施减排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碳排放量的计算需要明确排放源和排放因子。

排放源可以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而排放因子则是指每个排放源单位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次,对于不同的排放源,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工业生产排放源,可以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类型和消耗量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对于交通运输排放源,则可以根据车辆类型、行驶里程和燃料类型等因素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碳排放的间接影响。

例如,对于一个产品的碳排放量计算,除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生产、运输、包装等环节的间接排放。

因此,碳排放量的计算需要全面考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于排放源和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计算方法,如基准线方法、边际方法等。

基准线方法是指将某一活动的碳排放量与某个基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减排量;边际方法则是指在不同情境下对碳排放量进行边际变化的计算。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碳排放量计算需求。

在碳排放量计算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对能源消耗、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等数据进行准确测量和统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便在结果分析和政策制定中进行合理的考虑和处理。

总之,碳排放量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排放源、排放因子、生命周期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放测算方法
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

1. 排放因子法:基于计算,计算公式为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蒸汽量等。

2. 质量平衡法:基于计算,计算公式为对于二氧化碳而言,在碳质量平衡法下,碳排放由输入碳含量减去非二氧化碳的碳输出量得到。

具体公式为:二氧化碳(CO2)排放=(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产品含碳量-废物输出量×废物含碳量)×44/12。

其中,是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即CO2/C的相对原子质量)。

3. 实测法:基于测量,通过排放源实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相关碳排放量。

具体又包括两种实测方法,即现场测量和非现场测量。

如需更多碳排放测算方法,建议查阅碳排放相关书籍或咨询碳排放核算机构。

DGNB

DGNB

DGNB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德国可持续建筑建筑协会(DGNB) 中国首席代表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先生全球进入“低碳”时代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

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

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

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

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而可操作的计算方法。

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

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双碳时代建筑行业碳排放该如何计算

双碳时代建筑行业碳排放该如何计算

双碳时代建筑行业碳排放该如何计算双碳时代背景下,减少碳排放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需要对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进行准确计算和评估。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计算涉及到两个主要方面: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是指由建筑物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碳排放。

这包括材料生产、建筑施工、装修装饰、设备运营等环节的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综合考虑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等。

在计算间接碳排放时,可以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通过对建筑物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估。

在计算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建筑设计与规划:建筑的设计与规划需要考虑到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的减少。

采用节能设计,如有效利用太阳能、采用高效隔热材料等,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减少直接碳排放。

2.材料选择与采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采购中,应注重材料的低碳特性。

选择能源消耗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的材料,如可再生能源材料、循环再生材料等,可以有效降低间接碳排放。

3.施工与运营管理:在建筑的施工与运营管理过程中,应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

如控制建筑物的用电、用水、用气等行为,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等,可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

4.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在建筑物的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中,应注重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有效的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如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回收、再加工等,可以减少碳排放。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碳排放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并注重建筑设计与规划、材料选择与采购、施工与运营管理以及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低碳策略。

通过准确计算和评估碳排放,可以为建筑行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支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试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摘要:第一代建筑评估体系在推出10多年之后,各方专业人士对leed评估体系提出很多批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代评估体系片面强调单项技术的应用,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技术的叠加和罗列。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它主要侧重于对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准确的量化数据是评估系统的灵魂,而我国目前还缺少生态评估的一些基础数据库。

对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使用,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地方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全生命周期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绿色建筑评估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估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估、介绍与展示。

第二阶段: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软件模拟与评估。

第三阶段: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估。

一、第一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到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量化”转变绿色建筑是从上世纪中期由于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先是从专业媒体专业人士之间,英国在1990年首次推出了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体系,这个体系是人类最早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的体系,之后各个国家都相继推出了结合本国情况的一些绿色认证体系,其中以美国1995年推出的技术体系leed影响最为广泛,目前在世界上这套推广非常成功。

leed的发展对于推进全人类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和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第一代建筑评估体系在推出10多年之后,特别是进入中国数年之后,各方面特别是专业人士对leed评估体系提出很多批评,而一栋建筑要想获得leed认证就需要获得更高分数,获得更高分数就需要采用更多的技术体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技术的叠加和罗列,最后形成的建筑并不能达到真正节能和环保效果,很多建筑获得leed认证之后实测下来比没有获得认证的能耗还大。

dgnb评估体系特点:第一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政府共同编制代表德国最高水平权威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作者:卢求未分类2009-12-21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德国可持续建筑建筑协会(DGNB) 中国首席代表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先生全球进入“低碳”时代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

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

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

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

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而可操作的计算方法。

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

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 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

所用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

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

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生产与建造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

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

对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计算,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维护与更新:指在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为保证建筑处于满足全部功能需求的状态,为此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设备更换等。

材料和设备的寿命与更新及维护间隔频率,按照VDI2067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导则(Leitfaden Nachhaltiges Bauen)相关规定计算。

计算所有建筑使用周期内(按50年计算)需要更换的材料设备的种类体积,对比相关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维护与更新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4.拆除和重新利用:DGNB对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的拆除和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采用如下方法,将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所有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建筑垃圾。

对比相应的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DGNB:注重建筑拆除与重新利用过程中的减碳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认为同样重要的是计算和降低建筑在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这是由于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需要不断更新维护,因而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选择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坚固耐用的产品,以及户型和规划设计上满足未来可能的发展要求,以减少维修更换次数。

相反,如果只选用劣质材料,不仅会降低使用者的居住品质,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健康隐患,同时大量更新和维修工作也必然带来相应的高碳排放量。

而如果建筑在十几年后就不能满足新的使用需求,其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量也将相当巨大。

而如果这些被拆除的建筑能够进入下一个使用流程,或被用来再回收建造新的房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会大为减少。

在这一领域,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就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原则和措施: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未来建筑的拆除和材料分类,以尽可能减少建筑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也在建筑设计、构造设计方面,使之有利于今后建筑材料的分离,有利于不同利用价值材料的分类处理和再回收利用。

这种建筑材料的重新回收和利用可相应计算出减少的碳排放量,通过循环利用建筑材料,最终有效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如何降低建筑碳排放量当前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首要工作是降低使用期间的能耗,世界各许多国家,都对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类型建筑,其能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其中,住宅作为城市中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相关能耗也有对应的标准和规定。

因而,要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通过合理规划设计,首先就要达到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施工和科学使用管理,降低建筑使用期间的能耗,从而达到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的目的。

而对于减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这一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能源使用部分的追踪,强调节约使用过程中一次性使用能源的消耗,包括提高采暖和电源部分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并不是盲目追求在城市建筑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的推广,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受到许多限制,最终节能减排效果有限。

同时,降低碳排放、节能减耗需要从上而下共同努力,从产业结构和开发商,到设计和建设者,从建筑的生产、建造环节就减少碳排放量,而作为消费者的购房人,购买低能耗、低碳建筑,也是为减少碳排放尽一份力。

提倡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杜绝大而不当的建筑,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绿色出行近年来也常常被大家提及。

因此在建筑前期规划中,应提倡尽量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导,500米左右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建设满足日常生活品购买和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减少出行量,建立并重新开发人性化的自行车道路体系、存放体系,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需求,也能将总体出行的碳排放量降至更低。

这些同我们的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有密切关系,但严格说属于交通系统的降低碳排放范畴, 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是低碳城市重要衡量指标。

中国应如何建设低碳建筑中国要建设和推广低碳建筑,除了近期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体系之外,中长期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对各种不同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铝制品和内部装修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空调等)等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做出全面统计和分析。

同时,对不同地区厂家生产的各种建筑材料其单位能耗进行标识和追踪,建造时才能有更节能、减碳的方案可选择。

其次,中国需要设计、研发和建立适合国内市场需求且经济成本上可行的建筑技术体系。

通过这种体系,更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使之成为切实降低建筑物碳排放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建立轻钢、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体系等的追踪,使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计算有科学依据。

最后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建筑开发的规划设计、建筑结构的造型、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针对人类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并危害人类健康等恶劣因素,通过使用环保建材达到创造健康舒适的建筑使用空间,并减少人类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与自然和谐共存,是我们通常推广绿色建筑的着眼点。

而低碳建筑则是如前所述,在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下达成的共识,把握目前最关键的因素,拯救地球。

事实上,绿色建筑、低碳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建筑包含了低碳和绿色建筑,其关注的内容和着眼点更加广泛而完整。

例如在减耗方面,可持续建筑不仅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要求减少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他有害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减少磷化物和重金属的排放,以避免对全球环境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以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为代表的可持续建筑评估系统,不只关注保护环境,而且追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在高质量工程施工的条件下,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保证住宅舒适度的基础上,使其在建造运营过程中,不仅达到环保和低碳排放量,同时更将建造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

此外,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还考虑到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功能改变,如提高出租、出售价值等人类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要求,以及降低建设开发的经济成本和建造维护成本,提高流通和保值功能等。

可以说,DGNB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完整,同时也是最新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

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以建築為首,大約有50-60%的排氣量都是從建築產生。

從建築的材料製造開始、建築新建到建築的使用,建築都是最大的排放元兇。

土地過度開發、破壞浪費自然資源、工業科技傳統工業公害…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全球暖化的原因。

為了防止全球暖化問題擴大,全球製訂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環保問題、綠化量、節約資源與能源…等措施及應變方法。

鋼筋混凝土建築(RC建築),同時也是最高污染的「黑色建築」,與「綠色建築」的鋼造建築相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4倍、固體廢棄物為2倍、空氣污染為1.2倍,簡直是地球環境的大殺手。

而台灣目前新建RC建築物的比例約佔市場90%以上,但在日本卻只佔27.1%。

因此,尋求所謂「對環境友善」(environmental friendly) 的建材是當務之急,也是世界趨勢。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先從最大的問題著手〝建築〞就是最大的原因,減少建築對全球暖化的問題,台灣跟隨著全球的趨勢設立了以下目標。

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以上敘目標的成為我國新建建築的宗旨。

區分一般建築與環保建築的差別,我們給它了一個名字〝綠建築〞。

之後為了鑑定何謂綠建築進行綠建築七大指標評估系統之評估,包括基地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指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