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故事及启示

合集下载

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1.《快乐麦克斯》:讲述一个顽皮调皮的男孩麦克斯,在幻想
中与野兽们共度快乐时光,最终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和爱的力量。

2.《小王子》:讲述一个天际星球的王子,通过旅行探索世界,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从中学到的人生智慧。

3.《小木偶奇遇记》:讲述一个木偶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良、有
责任感的男孩的故事,通过他的冒险和经历来传递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刀马旦》:讲述一个农村女孩奋发向上的故事,通过勤劳
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5.《悲惨世界》:讲述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通过描写
不同阶层的人命运的转折,反映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6.《童年的故事》:讲述俄罗斯作家捷尔任斯基的童年回忆,
通过描述童年经历中的友谊、忏悔和真爱等情感,让人们对人类的生命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7.《小红帽》:讲述一个小女孩去奶奶家途中遇到的狼的故事,通过小红帽的机智和勇敢,传递了警示和自我保护的教育意义。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一个工人阶级青年在战争年代
的成长历程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反映了奉献精神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9.《安徒生童话》:包括《丑小鸭》、《小人鱼》等经典故事,通过幻想和想象,传递了成长、勇敢、牺牲、友谊等人性主题。

10.《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一个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探索
奇幻世界的冒险,通过她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传递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优秀教师一定要读的60个故事

优秀教师一定要读的60个故事

一、引言故事是人类沟通、传播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而对教师来说,故事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本文整理了60个优秀教师一定要读的故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灵感。

二、学与教1. 《小王子》——通过小王子的故事,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2. 《国王的新衣》——这个经典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勇气。

3.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寓言故事可以告诉学生们,变化是常态,需要及时适应。

三、教育理念4. 《教育家韦伯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教师们教育的意义和责任。

5. 《教育家罗素的故事》——通过罗素的故事,教师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本质。

6. 《教育家杜威的故事》——通过杜威的故事,教师们可以认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教学方法7. 《教师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教师们理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8. 《以糖果为诱因》——通过这个故事,教师们可以了解到激励和奖励的作用。

9. 《小班教学的经验》——讲述了一个优秀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班教学的故事。

五、教师的修养10. 《孔子的故事》——通过孔子的故事,教师们可以学习到做一个有修养的教师的原则。

11. 《列宁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教师们,思考是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

12. 《育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教师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育人者的故事。

六、教师的成长13.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教师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毅力。

14. 《温斯顿·邱吉尔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教师们如何面对挑战和危机。

15. 《辛德勒的名单》——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教师们如何成长为一个善良和有责任感的人。

七、教师的责任16. 《教师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17. 《一句话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教师们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启示

中国教育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启示

中国教育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启示一、引言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瑰宝。

在这段历史中,有许多经典故事传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故事,探讨其中的教育启示,以期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所启发。

二、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故事1.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的品行和才华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

颜回家境贫寒,但仍立志求道,勤奋学习。

孔子曾评价他说:“回也其心三月矣。

”这句话意味着颜回是一个能够持之以恒,三月不改其志的人。

颜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在学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2.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孟子曾游说梁惠王,劝他实行仁政。

梁惠王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强调国家治理应以仁义为本,而非单纯追求利益。

这对今天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墨子与公输子的故事墨子与公输子辩论“兼爱”与“非攻”的理念。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诸侯间的战争。

他认为,兼爱是天下之大利,非攻则是实现兼爱的手段。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矛盾,倡导和平与友爱,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和谐共生观念的人才。

4.荀子与叶公子高的故事荀子主张人性恶,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人性。

叶公子高则主张人性善,认为教育是为了弘扬人性。

这两位哲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人性的缺陷,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5.老子与孔子的故事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

孔子则强调礼、义、仁、智、信等伦理道德。

两位哲学家的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应兼顾自然与人文,追求和谐发展。

三、经典故事中的教育启示1.师德与师道:教育工作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

2.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仁爱、礼治、人伦等价值观,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的人才。

中国教育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启示

中国教育史中的经典故事和启示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以下是一些经典故事和它们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最终选择在学宫附近定居。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益于成长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琴艺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音符开始学起,逐渐掌握弹奏技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

曾子杀猪: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承诺杀猪宴客。

虽然曾子家并不富裕,但他仍然兑现了承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守自己的承诺。

颜回守节:颜回在孔子门下学习,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接受不义之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良心。

岳母刺字:岳飞的母亲为了激励岳飞精忠报国,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这些经典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

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篇一:班主任教育智慧小故事】经典教育智慧小故事篇一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

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

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

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

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

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

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

石木匠点头答应了。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

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

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

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

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

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靠绿叶扶持。

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故事与教育启示

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故事与教育启示

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故事与教育启示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许多教育意义深远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以寓言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关于道德、价值观和生活智慧的教诲。

本文将探讨几个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故事,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

《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中的灰姑娘在继母和姐姐的虐待下,一直过着苦命的生活。

然而,她并没有被逆境压垮,而是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

最终,她因为自己的美德和勇气,得到了王子的喜爱,并与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坚持正义和善良,就有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教育启示是培养孩子们的积极品质和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逆境时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另一个经典的格林童话是《白雪公主》。

故事中,白雪公主遭到了恶毒皇后的嫉妒和迫害,被迫逃亡到丛林中。

然而,她的美丽和善良吸引了七个小矮人的关注和保护。

最终,白雪公主被解救出来,王子和她结为夫妻,恶毒皇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中的教育启示是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和勇敢。

善良使白雪公主得到了小矮人们的帮助,勇敢使她走出困境并最终获得幸福。

这告诉我们,在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过程中,善行和勇气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勇气,使他们能够面对困难并做出正确的抉择。

除了以上两个例子,格林童话中还有许多其他故事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比如,《小红帽》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长鼻子皇帝》讲述了真诚和友谊的重要性;《拇指姑娘》强调了聪明才智和勇敢坚持的价值。

这些故事都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向孩子们传递了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中的教育故事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教育借鉴。

这些故事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孩子们灌输了积极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慧和勇气。

格林童话正是通过给予孩子们良好的教育故事,为他们的成长指引了道路。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可编辑版】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可编辑版】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教育故事及启示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一孟母三迁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在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就玩一些哭丧、埋人之类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就举家搬迁到一个集镇上住下,结果孟子又玩些做买卖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还是不满意,又迁居到了一所学校旁边,孟子受到良好的影响,逐渐变成勤奋学习、彬彬有礼的孩子,于是孟子的母亲决定在学校旁边定居下来。

这就是几乎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心理环境,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这点特别重要。

现代社会尤其是心理环境的创设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为重要。

宽容大度、幽默潇洒、善解人意等品质的培养需要榜样、需要氛围、需要这么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孟母三迁”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为之奋斗。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二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普希金小时候诗写得特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

他在发现老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之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零。

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

”普希金最后选择了诗,他成功了。

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亲爱的同行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期待、一些鼓励、一些赏识。

您不吝啬您的激情,孩子们决不会令您失望的。

相信我,您会在孩子成功的笑容里找到您的价值所在!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三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有位国王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位美丽的女儿。

后为国王娶了后妻,也生了一个女儿。

作为继母,她心中十分讨厌前妻的女儿,总想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最大可能地让前妻的女儿享受荣华富贵,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这样她不仅博得了国王的欢心,还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前妻的女儿整日尽情地吃喝玩乐,骄横无礼,还时常拿同父异母的妹妹出气。

每当这时,继母总是袒护赞赏她。

在这个家庭里,前妻的女儿是至高无上的公主,而继母的亲女儿则被赶到田里去干活,做着仆人的事情,历经种种磨难。

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女儿都到了婚嫁年龄。

一位英俊的王子来到这里,一下子便爱上了继母的那位端庄勤劳、聪慧善良的女儿,十分蔑视地拒绝了那位愚蠢懒惰、骄横自私的前妻的女儿。

继母的女儿由此得到幸福,而前妻的女儿则因受此打击而精神崩溃,无地自容。

启示:由此故事,我们不难想到:安逸的生活容易滋生懒惰、骄横、自私。

教育我们的学生享受挫折与磨难,学习、生活将阳光灿烂。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四剥蛋壳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这件事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

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

也许这位母亲还后悔那天怎么忘记剥掉鸡蛋壳哩,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独立生存的权利。

启示: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

学习也如此,为师者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

这无异于是还给孩子们独立生存的权利。

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应表现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时空之中。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五马克-吐温为何偷钱?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启示: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老师“拖堂”,尤其是遇到急需如厕时,铃声响后,老师还余兴未了,那种滋味难以言喻。

“按计划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自由时空”便成为我为人师后一直信守的诺言。

我觉得这样做就是尊重为师者自己,您说是吗?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六“咬奶头”的故事传统闽剧中有一出“咬奶头”的戏。

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小犯人在即将行刑前,要求母亲让他最后再吸一口母亲的奶,母亲应允了。

哪知这位小犯人却狠狠地把母亲的奶头咬下,鲜血洒满了母子俩的全身。

小犯人张着血口埋怨母亲说:“在我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鸡鸭时,你不仅不责怪我还夸奖我,都是你从小纵容我当小偷,才使我落得今天的可悲下场,我恨你,因此才咬掉你的奶头。

”这位母亲后悔莫及,羞愧地低下了头。

启示:大是大非面前,要力争做到爱憎分明。

包庇、纵容,有时无异于在做心理暗示,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在我们大谈赏识教育的今天,一定不可忽视此问题,或左或右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好处。

我感到作为教育者肩上的担子真不轻哟!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七男孩与蛹有一小男孩在田野上捡到一个蛹,他把蛹带回家里,他想看看蛹是怎样孵化成蝴蝶的。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有点于心不忍,于是,他用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

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一会儿就死了。

显然,小男孩不知道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地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能破蛹而出,他更不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

蝴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启示: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好多做法,如文中男孩无异:重结果轻过程,急于求成之举屡见不鲜,结果真是误人子弟!好心办坏事,大多是因为无知、没有掌握某些规律。

同行们,您说是吗?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八曾子杀猪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回来我给你杀猪炖肉吃。

”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哭泣了。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跟他说着玩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

”他果真把猪杀了。

启示:言必行,行必果。

诚信乃做人之本,诚信乃民族强盛之本。

“诚信危机”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从娃娃抓起。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九章鱼心态章鱼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身体柔软是它的一个特点,却也是它的弱点。

渔民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结果是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囚徒,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餐。

是什么办禁了章鱼呢?是瓶子吗?不,是章鱼本身。

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它们还是固执地往里钻,而且不会吸取教训。

我们经常见到渔民们只用一块表面有点粗糙的乳白色的普通石头,就可以将章鱼捕获。

因为章鱼会固执地利用自己强有力的吸盘紧紧地吸在石头上,直到被渔民们抓获为止。

启示:如果我们的思想也像章鱼一样,钻牛角尖,那么固执的结果只有像章鱼那样――死路一条。

如果我们也像章鱼那样没有学会放弃,那么失败厄运将不可避免,甚至会像章鱼一样,把自己强有力的吸附优势或特长,变成走向死亡的致命缺陷。

学会放弃是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这点做起来特别难,它需要勇气,需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更要有灵活的思维支撑,老师们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把握“放弃”之度。

或左或右都会令人遗憾。

拜托了!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十毛毛虫实验在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150毫米的地方布撒了一些它们喜欢的松针。

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他人”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

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圈子,一直走到底。

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亡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启示:“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创新、敢于质疑”这种素质最能出奇出新。

总是从众、随大流是永远没有大出息的。

一个民族的振兴、强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我们就有必要花大力气在这点上多贡献一些。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十一苍蝇与蜜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他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

只见蜜蜂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壁上。

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来,它们只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处。

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先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

没过多久,苍蝇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了出来。

苍蝇为什么能找到出路?原来它们坚持多方尝试,飞行时或向上,或向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

启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真正的财富不是镏金钱的数量、地位的高低,而是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工,这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教育故事启示之十二猴子实验科学家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喷了出来,每只猴子都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去尝试过,发现皆是如此。

于是,猴子们得到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去拿香蕉,因为会有水柱喷出来。

后来实验者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的猴子。

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结果马上被其他四只猴子拦阻,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连累他们遭水淋,这只新猴子尝试几次,被打得全身是伤。

接着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换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自然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顿,上次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用力。

新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陆续换成新猴子了,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动那串香蕉,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拿香蕉会被揍。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习惯可能导致许多错误,并且使人认为那些错误是正当的,会产生“即使错了也是前人所犯”的可悲心态。

启示:好的习惯得靠平时反复的训导,练习而成。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千万千万要力避坏习惯的滋生,要知道坏习惯将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形式,甚至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