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生物显微镜是小学实验室中比较精密的仪器,一般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一架显微镜包括机械装备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一、机械部分1、镜筒:镜筒是一个金属长筒筒上端安装目前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头。
2、镜头转换器:是装在镜筒下端的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镜头转换器上有三个或四个孔,分别装有低倍和高倍物镜镜头。
3、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便使镜筒可以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
4、细准焦螺旋:位于静臂的下方,它们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
5、镜座:位于镜臂下方呈马蹄型的,金属座,用于稳固和支撑镜身。
6、镜柱:上接镜臂下连镜柱,可以支镜臂和载物盒。
7、镜臂:上接镜筒,下连镜柱,呈弓曲形,它是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8、倾斜关节:位于镜臂和镜柱连接之处的活动关节,可用于调节镜臂的倾斜度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装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有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9、载物台:放置玻片的平台,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关孔的左右各有一个弹性金属压片夹,压片夹是用来压位载玻片的夹子,较高级的显微镜在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
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以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二、光学部分1、目镜:它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有一组透镜组成的,他可以使物镜成倍的分辨,放大物像,例如5x、10x、16x。
2、物镜:它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也是有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的放大,物镜上刻有放大的倍数,例如10x、40x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它在聚光器的下方,有平面镜和凸面镜两种镜面,两面反射的强度不同,平面镜反射平行光线,它的反射光线较凸面镜弱,人们可以按需要反转反光镜。
4、遮光器:简单的显微镜无聚光器和采光圈。
而装有遮光器,遮光器呈圆盘状,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光圈对准光孔时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一、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用时从柜中或箱中取出。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通常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台、焦距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核心部件,物镜接近标本,目镜接近人的眼睛。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取出显微镜后,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然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压片与低倍镜下观察
将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下观察
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请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5、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需要注意的是,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压片夹、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等。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调整显微镜的位置和角度,直到看到清晰的视野。
2. 调整目镜和物镜的距离,使视野中的物像和分划板清晰。
3. 如果使用低倍镜观察,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物镜与标本的距离,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使用高倍镜观察,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需要放大观察的结构,然后换高倍镜,并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看清物像。
4. 如果需要测量细胞大小等数据,可以使用测量目镜和测微尺等工具,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细胞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
在使用显微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前应该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操作步骤和方法。
2. 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或摔落。
3. 使用后应该及时清洁和保养显微镜,避免长期不用造成损坏。
4. 特别是在进行高倍镜观察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太高的放大倍数,以免导致图像失真或无法清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总之,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支架:显微镜的主体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
2.桥臂:连接镜筒和支架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3.眼镜筒:放置镜片,并通过放大镜片上的目镜观察物体。
4.镜头: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用于放大物体并产生清晰的图像。
5.物镜:位于镜筒上方的透镜,能够调节视野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6.台架:显微镜下方的平台,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7.台夹:固定样品的装置,可以调整和固定样品的位置。
8.光源:通常是一颗白炽灯泡或LED灯,用于照亮样品。
9.视网膜屏:通过调整来调节光源的强弱和方向。
二、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一小片植物组织、昆虫的部分、细菌等。
样品需要被制备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2.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调节光源使其照亮样品。
可以通过视网膜屏来控制光源的强弱和方向,确保样品能够被适当地照亮。
3.定位样品:将样品放在台架上,使用台夹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样品在显微镜下可见并不会移动。
4.调节物镜:选择低倍物镜,将其对准样品。
使用焦距调节旋钮调整视野的焦距,直到样品清晰可见。
5.调节放大倍数:在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后,可以更换高倍物镜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在更换物镜时,需要重新调整焦距以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6.观察和记录:使用目镜来观察样品,并可以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和细节。
7.清洁和关闭:观察完成后,应当关闭显微镜,并将镜片和样品清洁干净,以便下一次使用。
总结:显微镜的使用可以提供学生观察和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的机会。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生物学的学习。
学习使用显微镜,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生物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法指导一、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在镜筒的上方,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连接在转换器上,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镜座:方形或马蹄形的铁座,用来稳定显微镜。
4、镜臂:支持镜筒,上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5、镜筒:上接目镜,下通过转换器连接物镜。
6、转换器:上面可以连2个~4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使其中的一个物镜对准通光孔。
7、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其上有玻片夹和移动尺。
8、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孔,用来调节光强度。
9、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用来反射光线。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二、显微镜的操作1、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的左前方。
2、对光: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观察,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均一明亮的视野。
3、用低倍镜观察:在载物台上固定好装片或切片,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但不接触玻片,再用左眼观察目镜中的视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用高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调节视野的清晰度: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高倍镜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3、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视野中的长、宽或直径放大的倍数,若求面积放大的倍数则为放大倍数的平方。
45、显微镜使物像呈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应与视野中要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下图所示。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1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中放置眼睛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镜筒”。
目镜一般由两到三个透镜组成,通过调节目镜镜筒的高度和焦距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
1.2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放置在物体附近的部分,由多个透镜组成。
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比目镜大,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和40倍等。
物镜与目镜的组合可以得到显微镜的最终放大倍数。
1.3 台架台架是显微镜的支撑部分,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
台架上通常还有一些调节装置,如粗调和细调,用于控制镜筒的高度和焦距。
1.4 光源光源是显微镜用于照明样本的部分,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和荧光灯。
光源一般位于显微镜的底部,并通过透镜系统使样本获得足够的光线。
1.5 装片夹装片夹是用于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的部分,一般由两个夹具组成。
装片夹可以通过旋钮调节夹具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样本。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以下步骤:2.1 调整目镜先调整目镜,使其合适的高度和焦距,以便观察样本时能够清晰看到图像。
通常,目镜需要调整至与眼睛的距离约为10厘米,然后通过转动目镜调节螺旋使视场对准。
2.2 装置样本用装片夹将样本夹在显微镜的台架上,并通过调节旋钮使样本与物镜的透镜靠近。
确保样本在装片夹中夹紧,避免移动时样本掉落或晃动。
2.3 确定放大倍数通过转动物镜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和40倍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倍数。
2.4 调整焦距用粗调装置将镜筒与物镜的透镜靠近,然后使用细调装置使图像变得清晰。
逐渐转动细调装置直到获得最清晰的图像,并确保图像仍然在视场范围内。
2.5 观察和记录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根据需要记录下所见的图像或数据。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物镜和焦距来改变放大倍数和焦点位置,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2.6 清洁和保养使用完显微镜后,及时清洁物镜、目镜和装片夹上的任何污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拓展二、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
实物
显微镜下物像
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 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如上图)
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拓展三: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结论:在哪侧往哪侧移。
物像偏 左下方
拓展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_物_体_的_宽_度_或_长_度_ 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实物边长放大的倍数=物镜放大的倍数× 目镜放大的倍数
实物面积放大的倍数=边长放大的倍数× 边长放大的倍数
放大倍数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关系
在视野中的细胞成行排列条件下,细胞 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1.目镜5×、物镜4×的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 12个,若把目镜换成10×,则细胞数目为_6_个。
10x10
10x40
拓展一: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动物:0.9% 的生理盐水;植物:清水);
2、取材料(撕、刮、切),展开,平放在水 滴中;
3、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 4、轻缓地放下,以无气泡为标准。
注意:视野暗时,如何增加亮度?
(1)增加光源强度; (2)换较大的光圈; (3)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
实验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认识显微镜
转换器(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像) 载物台(放玻片)
光圈(调节光线强弱) 通光孔(光线通过)
目镜(放大物像)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镜臂(提握镜身) 压片夹(固定玻片)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 镜柱(支持镜身) 镜座(稳定镜身)
物像 大小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4.在使用显微镜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 原因是(
B
) B 能让光线透过 D 易于染色 在光线弱时,
A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C 不易污染物镜
5.对于反光镜,在光线强时,使用 平面镜 使
用 凹面镜
.
6.转动 粗准焦螺旋 能使镜筒上升,镜筒的升降范 围很小的调节结构是 细准焦螺旋 .
(8)调光
①反光镜 ②光圈: 遮光器上
思考:如果光线较暗时,应如何操作? 使用凹面反光镜,调节到大光圈
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的 细胞数 视野 亮暗 物镜与装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0×10)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0×40)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0×40)
练一练
下
1、写有“下”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 的物像是 字。 2.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10X,放大倍数 是 50倍 ;目镜10X,物镜10X,放大倍数 是 100倍;目镜10X,物镜40X,放大倍数 是 400倍。其中( 放大50倍 )看到细胞数最 多,( 放大400倍)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在左上方,你应将标本向 左上方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考考你
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D ) A 两手握住镜臂 C 右手握镜臂 B 两手托住镜座 D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过弱,则应当调节 ( A ) A大光圈 凹面镜 B大光圈 D小光圈 平面镜 平面镜 C小光圈 凹面镜
3、如果你想把显微镜视野左上方的“上”字移至视野中 央,你应该将标本向 移动 (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 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4.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若在光 线较强的情况下,应该选用( ) A、较大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凹面镜 D、较小光圈,平面镜
5.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8个, 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 “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 “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 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6.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特别注意: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 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 睛要注视物镜?
返回
认真思考:
①“b”的物像是 ;标 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 明纸上的“b”字吗?
返回
学习任务三:归纳总结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 和 (光线强时用 镜, 光圈)。 2、显微镜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 带有螺纹的镜头是 。 3、使用: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 ; 。
当堂检测:
1.有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 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 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 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甲/丙 B.甲/乙 C.乙/丙 D.乙/丁 2.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 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 D.反光镜
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 我们眼睛的?
反 光 镜 光 圈 通 光 孔 物 镜 镜 筒 目 镜
学习任务二:使用显微镜
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四转: ①转动 ,使_____上升。 ②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 ③转动______,使____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放压降升
学习任务三:归纳总结
4、对光的转:
; ; 。 5、怎样算是对好光了? 6、观察动作的先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
学习任务三:归纳总结
8、转动准焦螺旋(先粗后细)。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 为止(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 。 9、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纸。转 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 并将镜筒下降到 处。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学习目标:
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学ຫໍສະໝຸດ 任务一:显微镜的构造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 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转 动 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 同?
小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