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网管实验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参与的网络管理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

同时,通过对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监控,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搭建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包括多台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

通过连接这些设备,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网络监控工具的使用为了监控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我们使用了一些常见的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Nagios和Zabbix等。

Wireshark可以抓包分析网络流量,帮助我们找出网络中的问题。

Nagios和Zabbix则可以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

3. 网络故障模拟与排除为了模拟网络故障,我们有意制造了一些故障情景,并利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排除。

例如,我们断开了某个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然后观察和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反馈信息,找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4. 网络安全性评估在网络管理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使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评估工具,如Nessus和OpenVAS,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小型局域网,并实施了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管理工具的监控和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和熟悉这些工具的操作和功能。

实验二__网管系统的操作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__网管系统的操作实验(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___网络管理操作实验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通信网基础A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B08020807__________ 姓名_____胡金凤_____________开课时间 2010/2011 学年第 2 学期实验二网络管理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中兴通讯ZXNM01综合网管系统的实际操作,了解网络管理的目的,熟悉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从而加深对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管理信息通信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中兴通讯的ZXNM01综合网管系统是在网络管理层上对中兴通讯的Softswitch产品及相关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可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对中兴通讯Softswitch、TG、SG、AG、IAD等NGN 设备以及中兴通讯构建的数据网络的各种数据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并可提供对其它厂商设备进行管理的管理接口。

中兴ZXNM01系统所管理的设备包括处于骨干层、汇接层、接入层的各种IP设备,目前已经实现对接入服务器、多业务交换机、路由器、中兴IP电话系统和中兴软交换系统的管理。

系统覆盖TMN管理层次的四个层次: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能够实现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网管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由关系数据库系统(RDBMS)、网管服务器(Server)和网管客户端(client)组成,采用Client/Server 组网方式。

网管服务器由前端服务器(FE)和后端服务器(BE)组成,后端服务器执行服务端网管核心任务,如:发现、拓扑、网管功能;前端服务器提供对位于后端服务器存储模块中的网管数据基于Web的访问,它包括提供Web访问的Web服务器和用于验证客户的验证模块,所有处理由服务端执行,客户端仅仅处理显示,前端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技术来支持这样的瘦客户端结构。

2024年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3篇)

2024年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3篇)

2024年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一、实训背景与目的网络管理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网络管理技术,我校在____年夏季学期组织了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设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主机等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对其进行布线。

2.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方法,并对设备进行了初始化设置。

3.网络安全管理:学生学习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网络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技术,并进行了实践操作。

4.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学生学习了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的方法,熟悉了网络故障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并进行了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

5.项目实践:学生基于已学知识,分成小组进行项目实践,实现一个小型网络的搭建和管理,并撰写了相关文档。

三、实训过程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则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在理论学习阶段,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并且,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验室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实际设备和虚拟设备,供我们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并进行网络安全测试和性能优化。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思考和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熟悉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北邮信通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北邮信通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IP地址查询、MAC地址解析、网络状态测试,网络安全测试等工具。

二、实验内容1、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状态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Ipconfig、ping;2、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流量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ping;3、Windows NT(2000)环境下网络路由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netstat、arp、traceroute/tracert。

三、实验工具Windows NT(95/98/2000/xp/Win7)平台四、实验步骤(在Windows平台下有关网络测试的截图)(一)熟悉命令行输入界面、1、在Windows系统中单击“开始”—>“运行”,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cmd,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命令行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2、在命令行提示符处输入要执行的命令,即可运行Windows 自带的网络测试工具。

3、输入命令,如ipconfig arp-a arp-s等实现IP地址查询和MAC地址的解析工具的使用。

4、对网络状态测试工具的使用(如ping、tracert、pathping、nslookup命令)5、网络安全测试工具的使用(如netstat、nbtstat命令)五、实验报告要求1、测试并总结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的作用。

得到截图如下:(1)ipconfigIpconfig的作用是用于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2)arpARp是一个重要的TCp/Ip协议,并且用于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

实用arp命令,我们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北邮通信网性能分析实验二MM排队系统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网性能分析实验二MM排队系统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网性能分析实验二M M排队系统实验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二:二次排队问题——M/M/1排队系统的级联一、实验目的M/M/1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其假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服务时间是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只有一个服务窗口,等待的位置有无穷多个,排队的方式是FIFO。

M/M/1排队系统的稳态分布、平均队列长度,等待时间的分布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可通过泊松过程、负指数分布、生灭过程以及Little公式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求解。

本次实验的目标有两个:实现M/M/1单窗口无限排队系统的系统仿真,利用事件调度法实现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并统计平均队列长度以及平均等待时间等值,以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仿真两个M/M/1级联所组成的排队网络,统计各个队列的平均队列长度与平均系统时间等值,验证Kleinrock有关数据包在从一个交换机出来后,进入下一个交换机时,随机按负指数分布取一个新的长度的假设的合理性。

二、实验原理1、M/M/1排队系统根据排队论的知识我们知道,排队系统的分类是根据该系统中的顾客到达模式、服务模式、服务员数量以及服务规则等因素决定的。

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则长度为t的时间内到达k个呼叫的概率)(tPk服从Poisson分布,即()()!ktktP tkeλλ-=,⋅⋅⋅⋅⋅⋅⋅⋅⋅=,2,1,0k,其中λ>0为一常数,表示了平均到达率或Poisson呼叫流的强度。

设每个呼叫的持续时间为iτ,服从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即其分布函数为{}1,0tP X t e tμ-<=-≥.服务规则采用先进先服务的规则(FIFO)。

在该M/M/1系统中,设λρμ=,则稳态时的平均队长为[]1E N ρρ=-,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T μλ=-。

2、 二次排队网络由两个M/M/1排队系统所组成的级联网络,顾客以参数为λ的泊松过程到达第一个排队系统A ,服务时间为参数为1μ的负指数分布;从A 出来后直接进入第二个排队系统B ,B 的服务时间为参数为2μ的负指数分布,且与A 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报告之二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报告之二

学生实验报告(理工类)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训练专业班级: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学生学号:1205601006学生姓名:章文静所属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程炳华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项目名称:Windows 2008 Server 的安装实验学时: 5 同组学生姓名: / 实验地点: A210 实验日期: 2015-6-7 实验成绩:批改教师:程炳华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 Windows 2008 server 的安装过程,并掌握Windows2008 server 中配置及管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局域网、win7操作系统电脑、Vmware安装包、Windows 2008 server 镜像文件、应用软件安装包。

三、实验内容与过程(一)实验内容1、在win7系统上安装虚拟机Vmware;2、在虚拟机Vmware上安装虚拟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3、在虚拟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上安装应用软件;(二)实验过程一、在win7系统上安装虚拟机Vmware;(一)、新建一个虚拟机打开VMware Workstation点击下一步选择我接受许可协议中的条款.(A),点击下一步选择典型(T),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点击下一步点击继续输入许可证秘钥安装完成二、在虚拟机Vmware上安装虚拟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一)、虚拟机上虚拟空机子的安装:1、首先打开我们的已经安装好的虚拟机。

然后点击标题栏的文件--新建虚拟机。

弹出新建虚拟机对话框。

我们点击新建虚拟机选项。

2、出现新建虚拟机向导的选项,我们先建立一个空的虚拟机。

所谓的空的虚拟机就是向我们买一个电脑一样,硬件都有,包括CUP,内存,硬盘等,但是没有装操作系统。

我们选择自定义,下一步。

选择虚拟机硬件兼容性,直接默认,下一步。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心得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管理作为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络管理技能,我参加了本次网络管理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对网络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3.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管理概述:了解网络管理的定义、目标、原则和方法;2. 网络管理工具:学习使用网络管理工具,如SNMP、MIB、NetFlow等;3. 网络监控:掌握网络监控的基本方法,如性能监控、流量监控等;4. 网络故障排查:学习网络故障排查的步骤和技巧;5. 实验项目:完成网络配置、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实验项目。

四、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完成实验项目;3. 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反思总结: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心得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网络管理在保障网络正常运行、提高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故障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网络管理知识和技能。

2. 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实验中,我学习了多种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如SNMP、MIB、NetFlow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控网络状态、分析网络流量、定位网络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网络监控:网络监控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性能监控和流量监控,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异常,预测网络发展趋势,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网络管理与维护课内实验报告2-网管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网络管理与维护课内实验报告2-网管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一. 实验目的1.熟悉SNMPc网络管理系统的组件功能。

2.掌握发现代理的设置要点,学会如何通过SNMPc进行网络设备的发现;3. 掌握如何设置网络对象的属性;4. 掌握如何创建、查看趋势报告,以及如何设置阈值;5. 掌握轮询代理以及事件过滤器的设置;6. 掌握如何通过HubView窗口查看和修改MIB。

二. 实验所需设备及材料安装SNMPc网络管理管系统的计算机1台。

三. 实验内容及要求请将你本机的只读团体名和读/写团体名全部修改为你的8位学号(如何添加团体名请参考上次实验的内容)。

然后完成以下内容:1.参考实验指导书P268页5.3.3节,完成AT-SNMPc软件的安装与组件使用。

2.参考实验指导书P279页5.3.5节,完成发现代理的设置及网络设备的发现。

3.参考实验指导书P284页5.3.6节,练习如何设置网络对象的属性。

重点:如果某个网络对象(网络设备)报告AuthenticationFailure 事件,该怎样设置该网络对象的属性,使得身份认证通过。

4.参考实验指导书P287页5.3.7节,创建一个新的趋势报告(名为你的姓名全拼),只记录本机一个网络接口的BPS,然后查看趋势报告,截图(如下图)。

另外,学会设定阈值。

5.参考实验指导书P294页5.3.8节,首先参考“1. 事件行为选择树与事件过滤器”,创建一个新的事件过滤器(名称为自己的姓名全拼),截图;然后参考“2. 对象和该事件过滤器的匹配”,完成设置,选取一个设备让其与你创建的事件过滤器匹配,并截图(如图5-79)证明,其中“test”应换为你的姓名全拼)。

6.参考实验指导书P299页5.3.9节,选择本机作为管理对象,打开其Hubview窗口,点选本机网卡对应的端口图标,通过Agent菜单里的相关选项,完成一次set操作,比如修改系统组联系人,要求“设置成功”(若出现“设置不成功”,证明set操作失败)。

另外,学习MIB浏览器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SNMP MIB信息的访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
2、分析MIB-2树的结构;
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

三、实验环境要求
1、硬件要求
CPU:主频233MHz以上处理器。

内存容量:64MB以上。

硬盘空间:50MB或更高。

2、软件要求:
Microsoft Windows 95/98/NT/2000操作系统。

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4版本或更高。

四、实验原理
1、SNMP服务
保护SNMP代理与SNMP管理站之间的通信的方法是给这些代理和管理站指定一个共享的共同体名称。

当SNMP管理站向SNMP服务发送查询时,请求方的共同体名称就会与代理的共同体进行比较。

若匹配,则表明SNMP管理站已通过身份验证;若不匹配,则表明SNMP 代理认为该请求是“失败访问”尝试,并且可能会发送一条SNMP陷阱消息。

2、SNMP安全控制
管理站和代理之间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不同关系。

由于一个代理可以收到来自不同管理站的对被管对象的操作命令,因此,要进行被管对象访问控制,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认证服务:将对MIB的访问限定在授权的管理站的范围内。

(2) 访问策略:对不同的管理站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3) 代管服务:在代管服务中实现托管站的认证服务和访问权限。

SNMP通过共同体的概念来解决上述问题。

共同体是一个在代理中定义的本地的概念。

代理为每组可选的认证、访问控制和代管特性建立一个共同体。

一个代理可以与多个管理站建立多个共同体,同一个管理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共同体中。

不同的代理也可能会定义相同的共同体名。

管理站将共同体名与代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

3、管理信息库(MIB)
网络的所有对象都存在一个叫MIB的数据结构中,在其中,每个
管理对象都有相应且唯一的位置,因而也具有唯一的名字和对象标识符(OID)。

OID将对象放置于SNMP对象标识符层次化结构中的一个已知位置上。

4、管理信息结构(SMI)
SMI规定了MIB中被管对象的数据类型及其表示和命名方法,追求MIB的简单性和可扩充性。

MIB只存简单地数据类型:标量和标量的二维矩阵。

SMI提供标准的方法来表示管理信息:
(1) 用标准技术定义MIB结构;
(2) 用标准技术定义被管对象;
(3) 用标准技术进行对象值的编码。

5、MIB浏览器
MIB变量浏览器都按照MIB变量的树形命名结构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自顶向下,根据所要浏览的MIB变量的类别逐步找到该变量,无须记住该变量复杂的名字。

可利用MIB变量浏览器获取路由器当前的配置信息、性能参数以及统计数据等,对网络情况进行监视。

五、实验步骤
1、启动SNMP服务和配置共同体:
(1) 添加windows“管理和监测工具”组件,并将其选定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管理工具”——》“服务”,进入“SNMP Service的属性”对话框,设置并启动。

(3) 在“安全”选项卡中,配置共同体,其中团体权利为“只读”,团体名称“public”。

2、配置并熟悉MIB浏览器:
(1) 打开MibBrowser启动MIB浏览器,设置Host为localhost,Community为public,SNMP端口号161.
(2) 单击MIB浏览器左侧“RFC1213-MIB”前的符号“+”打开被监测主机的MIB树图结构,观察。

(3) 选择要访问的MIB对象,并进行访问。

(4) 访问MIB树的叶子节点。

(5) 打开“SNMP table”窗口,单击start获得路由表信息。

六、实验过程
1、观察MIB树图结构的截图
2、通过get访问MIB树对象
3、通过getnext访问MIB树对象
4、路由表信息
七、实验报告要求
1、要求一:
根据MibBrowser软件左侧MIB导航图画出MIB-Ⅱ树图(到组),并画出UDP子树(到基本被管对象)。

MIB-II树图
UDP子树
2、要求二:
通过使用MibBrowser依次访问system组的各个对象,考察各个被管对象的物理意义,并写出被管对象sysDescr的值。

答:依然根据截图一:
3、要求三:
通过Get命令访问MibBrowser中ipRouteTable下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able对象的值,并将其与“SNMP Table”窗口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able的含义。

(1) ipRouteDest
(2)ipRouteNextHop:
(3) ipRouteTable:
实验二: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Irish软件捕获SNMP报文的方法,通过对SNMP报文进行分析掌握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SNMP的报文结构,加深对管理信息结构SMI及ASN.1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捕获SNMP报文。

2、理解SNMP协议工作原理。

三实验内容
1、硬件要求
CPU:主频400MHz以上处理器。

内存容量:128MB以上。

硬盘空间:1GB或更高。

2、软件要求:
Microsoft Windows 95/98/NT/2000操作系统。

Internet Explorer 5.x或更高。

Iris 4.0版本或更高。

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4版本或更高。

四实验原理
1、协议数据单元
协议数据单元指计算机网络中对等层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物理层的PDU是比特,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数据。

2、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

Iris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捕获和查看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和解码并生成多种形式的统计图表,它可以探测本机端口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效地管理网络通信。

五实验步骤总结
1、分别打开Iris软件和MibBrowser软件
2、设置IP地址:在Iris软件里用Discover hosts 按钮,手动枚举局域网所有主机
3、设置报文捕获条件:在Iris中配置过滤器和IP地址过滤条件
4、捕获报文:在MibBrowser中用MIB浏览器访问MIB被管对象,方法同上节,通过Get SNMP variable 按钮发送数据包。

5、查看捕获报文:在Iris软件中可以看到一对捕获的SNMP报文。

六实验截图
截图1:向选中主机发送数据包
截图2:抓包过程
七实验报告要求
1、要求一
设置Iris过滤器,使其仅监测管理工作站和代理之间的通信。

获取ip组的ipForwarding
对象值,写出管理工作站和代理之间的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SNMP协议采用管理站/代理的工作方式。

包含GetRequest、GetNextRequest和SetRequest的报文由管理站发出,并在管理站和代理之间传送。

代理发送回GetResponse响应。

Trap报文由代理发给管理站,不需要应答。

管理站可以连续发出多个请求报文,然后等待代理返回应答报文。

要求应答报文必须与请求报文有相同的请求标识。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应答,则管理站按照请求标识进行配对。

2、要求二
选取一条GetRequest-PDU进行解析,指出对应的SNMP数据部分及其解析结果。

如图:
GetRequest PDU是SNMP应用程序发布的PDU,其作用是获得某个管理代理的MIB数据对象信息;PDU Type:说明此PDU的类型是GetRequest;Request-id:专用的标识符,SNMP管理员可以用来匹配报文请求PDU和响应PDU.使用非可靠传输服务时,也可用来查寻报文复件;Variable-Binding:管理员请求报文的MIB数据对象列表。

3、要求三
考察RFC1213-MIB文件结构,理解SMI。

分别写出interfaces组中的ifNumber,ifTable、ifEntry 和ifIndex的ASN.1定义,试用中文表述其中的DESCRIPTION。

答:ASN.1中的各对象定义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