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拟人和比喻

拟人和比喻的区别
1.拟人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
思维等特征;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2.拟人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
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比喻就相当于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
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1)本体(被比喻的事物)(2)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3)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 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句,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
拟人句和比喻句有哪些区别呢

拟人句和比喻句有哪些区别呢拟人句和比喻句有哪些区别呢比喻句和拟人句是我们常常会区别不开的两种写作句型,那么拟人句和比喻句有哪些区别呢,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GUAN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GUAN系。
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GUAN系,就成了拟人。
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其二,(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其三,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句子上来。
学生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
”改成“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或“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游泳运动员”。
很显然“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好像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小鱼的比喻(明喻)。
用上述比喻和拟人的三点区别来审视,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符合比喻的条件,而没有哪一点符合构成拟人的条件。
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笔者谈点个人经验:“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
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欧阳学文笔者谈点个人经验:“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
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比喻句和拟人句区别

比喻句和拟人句区别一、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不可和童话弄混。
(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但人们经常搞混)拟人句:什么是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10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二、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
比喻句和拟人句有什么不同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拟人句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笔者谈点个人经验:“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
“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 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 刻的印象。
运用比喻句应注意的问题
❖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 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 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 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 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 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1、特务很狡猾。 2、春风吹拂着你的脸庞。 3 、月光照着大地一片银白。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除以上三种拟人运用形式之外,有些文章(如童话、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知识小品等),也可以通篇 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 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比喻)
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拟人)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拟人)
8、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比喻)
9、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比喻)
小练习:
一、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高粱成熟了。 2、河水哗哗地流着。 3 、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二、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拟人句和比喻句
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
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 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 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 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导读: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
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
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
物相比。
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1)本体(被比喻的.事物)(2)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3)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 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
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句,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
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
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
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
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1.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介绍
2.比喻句和拟人句之间的区别
3.太阳比喻句和拟人句
4.比喻句和拟人句
5.一年级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6.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7.小学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区别
8.比喻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上文是关于浅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