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露尾,一字千金

合集下载

一字千金_一字千金的意思_成语词典

一字千金_一字千金的意思_成语词典

一字千金拼音yī zì qiān jīn简拼yzqj近义词一字千钧、一字一珠、字字珠玑反义词一文不值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解释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例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英文翻译a singl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歇后语王羲之手书谜语妙成语故事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

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

成语接龙:一字千金至茂实英声打印版

成语接龙:一字千金至茂实英声打印版

成语接龙一字千金→金枝玉叶→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神采飞扬→扬眉吐气→气吞山河→河汾门下→下笔成章→章台杨柳→柳暗花明→明辨是非→非同小可→可想而知→知法犯法→法不阿贵→贵人多忘事→事在人为→为富不仁→仁至义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面桃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生不老→老气横秋→秋高气爽→爽然若失→失道寡助→助人为乐→乐极生悲→悲喜交集→集思广益→益国利民→民不聊生→生龙活虎→虎落平川→川流不息→息息相关→关门大吉→吉光片羽→羽毛未丰→丰衣足食→食古不化→化为乌有→有名无实→实至名归→归心似箭→箭在弦上→上下其手→手急眼快→快马加鞭→鞭辟入里→里应外合→合情合理→理屈词穷→穷途末路→路不拾遗→遗臭万年→年富力强→强奸民意→意气风发→发扬光大→大地回春→春暖花开→开门见山→山高水低→低三下四→四面楚歌→歌舞升平→平分秋色→色胆如天→天灾人祸→祸从口出→出生入死→死心塌地→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仇大恨→恨之入骨→骨肉相残→残山剩水→水到渠成→成千上万→万古长青→青梅竹马→马到成功→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将就木→木本水源→源源不绝→绝世无双→双喜临门→门户之争→争先恐后→后顾之忧→忧心如焚→焚琴煮鹤→鹤立鸡群→群龙无首→首屈一指→指日可待→待人接物→物尽其用→用兵如神→神来之笔→笔翰如流→流星赶月→月黑风高→高歌猛进→进退两难→难言之隐→隐约其辞→辞旧迎新→新婚燕尔→尔汝之交→交头接耳→耳食之论→论功行赏→赏心悦目→目不暇接→接二连三→三缄其口→口不择言→言而无信→信口雌黄→黄粱一梦→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得意忘形→形迹可疑→疑神疑鬼→鬼计多端→端人正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鸣朝阳→阳关大道→道听途说→说一不二→二三其德→德高望重→重义轻财→财大气粗→粗制滥造→造谣中伤→伤弓之鸟→鸟尽弓藏→藏头露尾→尾大不掉→掉舌鼓唇→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张皇失措→措置裕如→如花似玉→玉洁冰清→清心寡欲→欲罢不能→能者多劳→劳燕分飞→飞蛾扑火→火上浇油→油头粉面→面红耳赤→赤手空拳→拳打脚踢→踢天弄井→井蛙之见→见缝插针→针锋相对→对牛弹琴→琴棋书画→画地为牢→牢不可破→破涕为笑→笑里藏刀→刀山火海→海外奇谈→谈何容易→易于反掌→掌上明珠→珠围翠绕→绕梁之音→音容笑貌→貌合神离→离群索居→居安思危→危言耸听→听而不闻→闻风丧胆→胆小如鼠→鼠目寸光→光天化日→日上三竿→竿头一步→步月登云→云消雾散→散闷消愁→愁肠九转→转危为安→安步当车→车在马前→前车之鉴→鉴往知来→来者不拒→拒人于千里之外→外柔内刚→刚正不阿→阿谀奉迎→迎头痛击→击壤鼓腹→腹有鳞甲→甲第星罗→罗钳吉网→网漏吞舟→舟中敌国→国色天香→香火因缘→缘木求鱼→鱼龙混杂→杂七杂八→八面威风→风调雨顺→顺手牵羊→羊真孔草→草行露宿→宿世冤家→家贼难防→防意如城→城北徐公→公私兼顾→顾盼自雄→雄心壮志→志在四方→方寸已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不下堂→堂高廉远→远见卓识→识才尊贤→贤良方正→正襟危坐→坐视不救→救亡图存→存十一于千百→百年大计→计上心头→头重脚轻→轻而易举→举目无亲→亲密无间→间不容发→发指眦裂→裂眦嚼齿→齿豁头童→童叟无欺→欺世盗名→名不虚传→传宗接代→代人受过→过目不忘→忘乎所以→以一当十→十拿九稳→稳扎稳打→打成一片→片言只字→字斟句酌→酌古御今→今非昔比→比肩而立→立功赎罪→罪以功除→除恶务本→本性难移→移东就西→西山饿夫→夫唱妇随→随踵而至→至死不屈→屈打成招→招财进宝→宝山空回→回嗔作喜→喜从天降→降志辱身→身非木石→石破天惊→惊风骇浪→浪恬波静→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兔起鹘落→落叶归根→根壮叶茂→茂实英声。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成语世界中,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字千金”,它既寓意着字的价值珍贵,又蕴含了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字千金的含义和典故,从中汲取智慧。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出自于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羲之,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佼佼者,被誉为“书圣”。

当时,他的书法作品备受推崇,许多人以拥有一幅王羲之的真迹为荣。

有一天,王羲之写了一篇名为《兰亭序》的文章,全文共二十八字,他将这篇佳作献给了皇上。

皇上对这篇作品赞不绝口,认为字字皆是瑰宝,于是决定重赏王羲之。

王羲之却谦虚地说:“区区二十八个字,价值不过千金。

”从此,一字千金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

一字千金的含义不仅在于字的珍贵,更强调了书法艺术的价值。

在王羲之的眼中,每一个字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因此,字的本身就是无价的。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字,对待学习和生活都应严谨认真。

此外,一字千金还启示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追求卓越,力求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一字千金的典故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尊重文字,把字写好。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书写,书写能力逐渐退化。

一字千金的典故提醒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忘记汉字的美丽和力量。

其次,我们要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一字千金的典故告诉我们,字的价值在于勤奋与毅力,追求卓越与完美。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小编与大家分享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一字千金故事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百官的代表,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一字千金造句1 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千槌打锣,一槌定音。

2 一字一珠的近义词是一字千金。

3 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话字帖"。

4 赵老师只把文章改了几处,却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摘要:
1.一字千金的含义
2.一字千金的典故
3.一字千金的用法和例句
4.一字千金的来源和历史人物
正文: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它的含义是,即使只改动一个字,也要赏赐千金。

这样的赞美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文字表达。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大商人,他曾在赵国经商,并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

后来,子楚接王位,成为秦王,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吕不韦曾悬赏千金,征求能够增损他所写的一篇文章的一个字的人,由此可见其对自己文辞的自信和对文字的重视。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用法和例句很多。

例如,清朝的褚人获在《隋唐演义》中写道:“雅调清平,一字千金。

”这句话用来形容文辞的优美和精妙,表示对文章的赞赏。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历史人物,正如前面所述,与吕不韦有关。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大商人,也是秦国的一位重要官员。

他的权力和地位,使他能够招纳许多门客,著成《吕氏春秋》一书。

这本书的内容,追求尽善尽
美,被誉为先秦杂家之大成,也成为了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来源。

总的来说,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既表达了对文辞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文字的尊重。

它的来源和典故,与战国末期的大商人吕不韦有关。

一字千金成语含义及典故

一字千金成语含义及典故

一字千金成语含义及典故一字千金,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作定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字千金的成语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一字千金成语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二、一字千金成语典故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

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

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

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

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

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

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

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

7000字心得:教你写广告文案

7000字心得:教你写广告文案

产品经理简称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

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经理火热,一起看下为大家精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学习文章。

如何写出一句好的广告语?相信每一个懂一点文字的人,都会说上一二三,这也是文案人的苦逼之处。

要写出一句广告语,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将几个文字重新组合玩文字游戏如此简单,一句广告语看似简单几个字,却包含无数的思考。

广告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

写出一句广告语,之于企业,其实背后要表达出企业的雄图、品牌的精神、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态度、价钱的实惠等等。

广告语例子:诉求企业理念:科技无限,创造无限诉求产品质量:药材好,药才好诉求服务理念:至善盛情,源自天性广告语也并非长久不变,还会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广告策略、不同的投放媒体渠道,做出不同的变化。

故而,一句广告语的诞生,真是想出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反而被每一个懂一点文字的甲方都挑刺,多可怜!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几个字,排列组合一下,至于加班熬夜吗?要写出一句广告语,之于传统的文案人,寥寥数语的广告语背后,潜藏的却是一个营销系统的出口,你必须懂产品、策略精、创意好、文采绝……才能写出一句广告语。

为了这一句广告语的诞生,要看你的行业经验、社会阅历、语言天赋,将以上甲方的需求、乙方的出品机制、你的人生理念全汇聚在一起,才稍微算写出一句广告语,才有可能成为成为一个伟大的广告语。

但是,所有的广告语成为流行语、成为伟大作品之前,还是要敲下第一个字开始。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就为大家如何写好一句广告语的套路。

因为后台有很多读者向我反馈,说之前的内容还是有点深奥,那么这一次从0到1开始,侧重在广告语的写法上,分为几个阶段,教你如何一步步写出广告语。

“藏头”露尾,一字千金

“藏头”露尾,一字千金

提起"藏头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也许你读到过他人创作的具有特殊含义的"姓名藏头诗"、"祝福藏头诗",也可能关注过网络上流行的"预言藏头诗":突然之间唐代诗仙李白成了不少当代政事国事的预言家。

这铺天盖地的藏头诗蜂拥而至,似乎人人都能作上一首意味深长的诗作。

不禁反思: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藏头诗"的来龙去脉,真正领会了"藏头诗"的创作特点呢?本期"趣味文坛"带大家一起走近这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藏头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所有形式中,除了我们诗、词、曲三种我们熟知的类别之外,还有一类称为"杂诗",它包括了前几期中我们介绍过的回文诗,还有诸如宝塔诗、字谜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联句诗等。

"藏头诗"作为其中的一类,从创作伊始,就和游戏的趣味、语义的深藏不露分不开了,因此它更多的不是出现在诗词曲典籍中,而是多为民间流传和喜爱。

那缘何说藏头诗"一字千金"呢?其实,藏头诗这个名称,又被称为"藏头格",它实际上包含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在某一首律诗的尾联中点明题意,而前三联都不点出诗歌主旨。

对此,明朝梁桥所撰的《冰川诗式》中就已经指出过:"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离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种形式的"藏头诗":有一对夫妻夜晚赶着驴从城里准备回家,这一晚恰逢县官坐着轿子外出巡视,轿子边的随从鸣锣为县官开道之时,夫妻的毛驴受到了突然的惊吓,接着撞到了县官的轿子,一怒之下县官没收了毛驴,还要杖打这位丈夫。

后来县官听说这位妇人是位才女,便要求她现场作一首诗,诗中如能隐含八个"不打",便赦免其丈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起"藏头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也许你读到过他人创作的具有特殊含义的"姓名藏头诗"、"祝福藏头诗",也可能关注过网络上流行的"预言藏头诗":突然之间唐代诗仙李白成了不少当代政事国事的预言家。

这铺天盖地的藏头诗蜂拥而至,似乎人人都能作上一首意味深长的诗作。

不禁反思: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藏头诗"的来龙去脉,真正领会了"藏头诗"的创作特点呢?本期"趣味文坛"带大家一起走近这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藏头诗"。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所有形式中,除了我们诗、词、曲三种我们熟知的类别之外,还有一类称为"杂诗",它包括了前几期中我们介绍过的回文诗,还有诸如宝塔诗、字谜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联句诗等。

"藏头诗"作为其中的一类,从创作伊始,就和游戏的趣味、语义的深藏不露分不开了,因此它更多的不是出现在诗词曲典籍中,而是多为民间流传和喜爱。

那缘何说藏头诗"一字千金"呢?其实,藏头诗这个名称,又被称为"藏头格",它实际上包含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在某一首律诗的尾联中点明题意,而前三联都不点出诗歌主旨。

对此,明朝梁桥所撰的《冰川诗式》中就已经指出过:"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离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种形式的"藏头诗":
有一对夫妻夜晚赶着驴从城里准备回家,这一晚恰逢县官坐着轿子外出巡视,轿子边的随从鸣锣为县官开道之时,夫妻的毛驴受到了突然的惊吓,接着撞到了县官的轿子,一怒之下县官没收了毛驴,还要杖打这位丈夫。

后来县官听说这位妇人是位才女,便要求她现场作一首诗,诗中如能隐含八个"不打",便赦免其丈夫。

才女不假思索,侃侃而吟:月夜谯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芝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火正喝茶。

猎人山中缚死虎,飞蛾团团转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求老爷饶恕他。

整首诗一共十句,前八句,句句都藏有"不打"之意:不打鼓、不打渔、不打拳、不打铁、不打猎、不打虫子、不打秋千、不打油,但这八个"不打"都未点明诗歌的主旨,直到最后两句,才含蓄地指出了诗歌的主题希望县官不杖打自己的丈夫。

这便是"藏头诗"最早的样式。

第二种是指"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上句尾字也"。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藏头诗《游紫霄宫》便属于这一类,诗作如下:
水洗尘埃道未?,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飘桂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诗中第二句头字"甘",藏于第一句尾字"?"(古同"尝")中,依此类推,第一句的头字"水",藏于末句的尾字"浆"之中。

第三种也正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即作者将欲说之事或全诗主旨分藏于诗歌各句之首。

所以如今我们所见的最多的便是这第三种形式,作者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藏于诗中,读者理解的时候,只需要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即可。

我们所熟悉的文人士大夫在游兴之余也常常喜欢作上一首藏头诗,比如明朝大学问家徐渭,泛舟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一首七绝藏头诗: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短短一首七绝中,就藏了"平湖秋月"四字。

除了表达游兴,藏头诗更多是用来表情达意,例如《望江亭》一剧中,谭记儿与白士中的定情诗便也是如此:
谭记儿(念诗)
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念诗)
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走天涯。

负却今朝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即兴而作的两首绝妙藏头诗,将两人的"愿随君去"和"当不负卿"之意都显露无遗。

此款深情,随着这一字千金的诗作,便显得更为情真意切,韵味无穷。

藏头诗,既然是诗歌的一种,自然有如上的诗歌文学性,但藏头诗又有别于其他诗歌,它还多了一份深藏不露,因为它的弦外有音,意在言外,因此每首藏头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水浒传》中的一首"藏头诗",诗作如下: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只不过是一首格律诗罢了,但读过《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的人或许都对这首诗有更深的印象。

《水浒传》中的卢俊义是一个河北俊杰,乐善好施并且武艺高强,为当时人称"河北玉麒麟"。

这样一个名扬四海的俊杰让梁上好汉宋江对他也仰慕不已,一心想要拉拢他上山一起替天行道,可无奈这个卢俊义吃穿不愁,要逼他上梁山谈何容易,宋江为此苦恼不已。

宋江的军师吴用善于谋略策划,当他得知宋江的苦恼后,便心生一计。

吴用假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来到卢府,对卢俊义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

卢俊义一听,手足无措道:"若是免得此难,当以厚报。

"吴用成功地利用了卢俊义躲避"血光之灾"的心理,回答他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

"于是宋江的军师吴用成功骗得卢俊义在家宅的墙壁上端写下这首四句卦歌。

这首卦歌正如我们所见,实则是一首"用心良苦"的"藏头诗",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当时正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又岂会察觉端倪呢?果然,后来卢俊义的管家就利用这首诗诬告他谋反,这首诗也就成为了官府缉拿卢俊义最直接的证据,官府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使得卢俊义差点惨遭杀身之祸,终于把他逼上了梁山,这首小小的"藏头诗"一字千金,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啊。

当然,藏头诗也曾被用来暗含诗人的嘲讽之意的。

譬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能书善画,生性耿直,晚年居于北京香山,据说那时候当地有一个恶名远扬的乡绅,粗俗不堪却又喜欢故弄文雅,他一心希望曹雪芹可以为自己题诗作画。

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机会,借着小儿乡试的由头带着一把纸扇前去拜访曹雪芹,以期得到大家的亲笔诗画。

但曹雪芹向来对这个乡绅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心想正可以借此机会嘲讽他一番,于是曹雪芹洋洋洒洒在纸扇上留下四句题诗:
扇扇有风凉,王子上学堂。

八月中秋考,头榜状元郎。

这个乡绅得到了纸扇的题字后,沾沾自喜了好几日,到处炫耀,可让他奇怪的是,不少有识之士看了之后都暗地里嘲笑他,于是憋了好久的他终于找了一位老秀才为自己指点迷津,这才得知原来曹雪芹的这首四句题诗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藏头诗",乡绅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气急败坏,当场将扇子撕掉。

聪明的你读懂曹雪芹先生的意思了吗?
藏头诗就是如此,在诗歌的文学性中似乎又带有了一些游戏的趣味性,这也正是千百年之后的当代,它仍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如今网上出现了大量的"藏头诗生成器"、"姓名藏头诗创作工具",我们似乎应该回过来看看现代人对藏头诗理解的"误区"。

藏头诗自然是要将每句的首字串起来形成诗歌的主旨,但在现代社会上,有不少人因为
对诗歌创作和对藏头诗本身的认识不足,或因为自身诗词创作功底的缺乏,误以为只要将几个字分别置于几句句子的句首,就算是完成一首藏头诗了,但这远远不够。

藏头诗既然被称之为"诗",那么首先就应当是符合诗作的基本创作要求,要有一首诗歌应有的完整的主旨,要有诗歌所需的意象的选择,更应该关注和讲究中国古典诗歌所要求的格律形式,譬如平仄、押韵等,不可因为要凑满藏头几个字而简单地将毫不相干的几句话拼在一起。

在很多人沉迷于用网络软件来制作藏头诗的同时,也有不少令人称赞的原创藏头诗不断涌现,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一首:
溪临春水笼长烟,上接仙庭下别源。

桃雨潇潇空寂寞,花间从此不经船。

初读该诗,给我们留下的感觉便是:这是一首充满意境的七言绝句,不论是平仄、押韵,还是意象的运用,都称得上浑然天成,并且全诗咏的是桃花源,表达了自武陵人之后,不再有人能有幸遇仙的那种怅惘之情。

读完之后,再去搜索此诗的作者,方知是一位网名为"溪上桃花"的网友所作的藏头诗,忽然之间,豁然开朗,更让人为其诗歌的意境而沉醉回味。

因而,一首好的藏头诗,人们读诗时会忽略作者在句首"藏"着的内容,因为更多的是被整首诗的意境所吸引,唯有把所藏之意慢慢道破,读者才会突然恍然大悟,感叹一句"原来如此",那么此时藏头诗的魅力也就显现无遗,藏头诗的"一字千金"也就在这恍然大悟之间显得更为价值非凡了!
【本期题目】
读了这几个和藏头诗有关的小故事,看了藏头诗的类别和特点,你是不是对藏头诗有了更多的了解呢?现在就请你也来尝试一回,以"清风竹韵"四个字为主题,作一首充满意境的藏头诗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