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设计)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教学目标:

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时数:2——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你发现这些美了吗?

这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同学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如果我们发现了美,又怎样将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学会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学习抒情:

学习抒情得在阅读中学习。我们要善于阅读那些寄托人类美好情感的文章,用心领悟抒情的奥妙。如《金色花》《纸船》中抒发的母子之情,《背影》中抒发的父子之情,《芦花荡》中抒发的革命之情,《孔雀东南飞》中抒发的爱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抒发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都激动人

心。同学们在感动之余要仔细揣摩并学习作者高妙的抒情技巧。

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朱光潜语)

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同学们应认真体味、学习。

抒情,特别要注意下边几点:

情要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因此,同学们写作文要抒发那些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反映当代中学生进取精神的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感情,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应该写入文章。具体地说,应特别注意:谩骂老

师、家长,谩骂高考制度,揭露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如何不学习,抽烟、喝酒、逃课、泡网吧、早恋等等,在平时作文、考试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中绝不许出现。

三、怎样抒情:

1.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方法:

从上述表述中可见,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3.各种抒情方式方法概述:

(1)直接抒情法

又称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2)间接抒情,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①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

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③咏物寓情法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运用了咏物寓情的手法。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④咏物言志法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

发。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⑤融情于事法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⑥融情于理法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⑦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也即间接抒情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

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作者寄情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可见,托物言志既是一种间接的抒情方式,又是着眼于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种表现手法。不要把它单一看作

示例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还有我们学过的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名篇。望同学们反复诵读这些文章,领会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法。

四、布置作文

课本60页“写作练习”写作指导:

第一题要求写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峦、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实体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写生的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要写得准确,写出它们的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写出它们的美。同时,也要把赞美之情不落痕迹地融化在描写之中。

第二题是写一幅风景画或一张风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细节,同时把自己心动的感觉写出来。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画或照片中的美,找到心动的感觉,如果找到了,再用文字把这美和感觉表达出来。当然,写风景美和写自己的感觉应是乳水交融的。

第三题是用动情的笔墨把自己的一种经历写出来。这些经历似乎都是细节,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细节,就容易碰到,在题目列举的四种中,学生不难找到。即使不在这四种中,也可以,只要这种经历给了自己心灵以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题是要求写关于美的名言在自己心底留下的印象,或者引起的情感的波动、思想的升华。在这方面有体验的学生可以完成这道题。

第五题要求写“我青春的色彩”,应该说这道题每个学生都能写,都能大大抒发一番关于青春的情感。要注意的是,切勿写得空泛。要把情感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

五、教后反思:

当前学生的作文中流露消极颓废思想很严重,这是应试作文的一大忌,我们必须加以纠正这一现象,为此在这节作文课上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附:例文借鉴

长城

鲍昌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

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像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bìlì,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崎。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

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引者按:这是误传,其实看不到。) [编者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一般人只是一味赞美长城。而作者面对长城所抒发的感情则没有这么简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加深对于抒情的认识。

父辈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人口,子女深造又正好大学自费……

可每当我望见父亲,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儿时,蜷缩在自行车雨披下,耳贴着父亲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咚咚”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少年时,看手掌一定职权的父亲,昂然拒收一次次礼品时,我崇拜他;如今,当步入青春门槛的我,看见年过五十、两鬓斑白的父亲,依然孜孜不倦在灯下攻读技术书籍时,我更崇拜他;而且,当我从同龄人那里,又听到种种似曾相识的故事时,我进而又对我们的父辈产生崇敬之情了!

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有一首歌这样唱:“你有个家,妻如玉女儿如花,你是个男人就注定要支持它。”大风大浪闯过来,淘尽了一切不必要的华丽和芜杂,他们能够用一种平静而朴实的心情面对生活,踏实、自信、沉稳地走自己的路,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祇,默默地推着他们的巨石。他们支撑的不仅仅是家庭,更是整个社会。

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繁华的,这繁华无一不浸透着父辈的汗水。父辈的业迹(绩)是不凡的,他们创造了上海灿烂的今天。无论是曾乐、包起帆等明星,还是我父亲在内的许许多多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其实都在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应该怎样接过这副建设的担子,超越我们的父辈?

我想,从身体到精神都没有受过太多创伤的我们,不应该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地寻找空虚和寂寞了。父辈的精神在身边闪光,父辈的榜样在前方召唤,用父辈的踏实、自信、沉稳充实自己,我们才能成功地托起上海明天火红的朝阳!

[编者说]这篇上海考生的高考作文,从写父亲到写父辈,从点到面,用真挚的感情赞颂了父亲这一代人。文章一开头就概括父亲一代人的经历,同情、理解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接着颂扬父辈踏实、自信、沉稳的品格;钦敬之情洋溢于纸面;最后指出父辈在向我们发出挑战,抒发了向父辈学习,甚至超越父辈的豪情。

王宝杰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案范文合集大全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曼哈顿的艺术博物馆加深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习有关介绍博物馆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并能在特定语境中合理运用。 (2)通过扮演导游对感兴趣的博物馆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掌握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中的词汇用法。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现曼哈顿以及曼哈顿五个艺术馆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为节课做热身。 (2)通过阅读课文利用Skimming 和Scanning阅读技能找到每个艺术馆的地理位置、艺术特色等相关信息,提高分析处理英文信息的能力。通过寻找描述每个艺术馆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扮演导游介绍艺术馆的活动做铺垫,提供相关的语言词汇铺垫。 (3)通过提供相关词汇进行对潍坊本地的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写一个宣传广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艺术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艺术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运用文中相关词汇进行说和写的活动以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正确、准确、有效的介绍各个艺术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与小组评价规则 (二)“导入” 展示曼哈顿的相关图片,展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艺术馆的图片及名字。 (三) Fast reading 快速扫读课文 (四)Detailed Reading: 详细阅读 (五)Challenge your speaking(口语能力提升) 提供参考词汇:Welcome to … This museum is locat ed in… It displays(展出) art works in… centuries of …countries, including … It will appeal to… You shouldn’t miss… (六)Challenge your writing (英语写作能力提升) Watch the videos and then write an advertisement to introduce one of the museums in Weifang. within80 words 写作参考词汇: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Weifang World Kite Museum)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Yangjiabu Folk Art Museum) kite 风筝wood-print new year pictures木板年画be located in 位于…is famous/well-known for …因…而出名it displays/shows…展出 Here you can enjoy…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 artist 艺术家appeal to 吸引tourist 游客it’s well worth a visit 很值得参观 (七)成果展示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 1、什么是信息?P3 阅读几个专家的定义,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2)看云识天气;3)利用网络传新闻;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 --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 --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 --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物质的量教学案

02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摩尔安培开尔文坎德拉 符号m kg s mol A K cd 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相同。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G.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高一下册英语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下册英语教案 (一)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Words and Phrases Four Skills: stomach fever ought ought to examine plenty plenty of diet keep up with make a right choice short of fit gain now and then Three Skills: energy soft bar fuel chemical balance tasty boil mixture Spoken English: In the clinic / seeing a doctor: What’s wrong with you?/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Lie down and let me examine you. Let me have a look. Where does it hurt? Drink plenty of water and get some rest. I’ve got a pain here. This place hurts.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back/my knee/my arm. I don’t feel well. Grammar:

Use of Language: 1. Master the function use of language as defined above. 2. Help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sks of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presented in the book and the exercise book through using what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 Learn the text about healthy eating. Get the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ow to eat healthily. Important points: 1. Talk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that one favorites. 2. lear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ealthy eating. 3. learn how to say in the clinic. 4. Grasp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r in the text. Difficult points: The use of modal verbs --- had better, should and ought to. Teaching aids: computer or slider-projector Way of Teaching: Communication way of teaching, discussion and group work. Lesson 1Step 1 Warming-Up First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dishes and so 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is unit. And then show the pictures on their text books and let them to decide what is junk food and what is not.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_知识点整理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整理 第一专题知识整理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沁(qìn)园春橘(jú)子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 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开天辟(pì)地吝啬(lìn)(sè)嬉(xī)游澄(chéng)清召(zhào)唤凄(qī)厉不驯(xùn)明澈(chè)灰烬(jìn)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摇曳(yè)睫(jié)毛瞳(tóng)孔曙(shǔ)光轻蔑(miè)惆怅(chóu)(chàng)给(jǐ)予 叮咛(níng)迂(yū)回眺(tiào)望撩(liá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óu)噼噼(pī)啪(pā)啪絮絮(xù)叨(dāo)叨狂妄(wàng)自信迷惘(wǎng )炫(xuàn)耀晨曦(xī)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宠(chǒng)爱溺(nì)爱怪癖(pǐ) 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抹煞(shā)摭(zhí)拾诧(chà)异横(hèng)蛮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引吭(háng)试啼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ó)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藐(miǎo)视刻薄(bó)薄(báo)片啮噬(niè)(shì)吮(shǔn)吸恪(kè)守赐(cì)予钦(qīn)佩 教诲(huì)兢兢(jīng)刹(chà)那犄(jī)角擂(léi)鼓纤(x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è)忐忑(tǎn)(tè) 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思忖(cǔn)妥帖(tiē)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沁园春怅寥廓瞳孔遒曙光轻蔑沉湎晨曦摭拾急躁惆怅怙恶不悛翱翔磕绊淘汰蒙蔽恪守啮噬 斟酌甄别商榷思忖妥帖瞠目结舌犄角面面相觑干瘪残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百舸:大船。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及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及教案设计 如何让学生更好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物质的量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全册教案

Unit 1 Friendship I.单元教学目标 II.目标语言

III. 教材分析和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Friend和Friendship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通过讨论什么是好朋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谊等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并针对日常交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进一步讨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能就此以编辑的身份写出指导信,对相关谚语写出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的短文。 1.1 Warming Up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学生在日常交友过程中所遇到的五个问题,展开调查,使学生对是否擅长交友做出评价,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中心话题产生兴趣;同时也使教师本单元的授课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1.2 Pre-Reading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友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心目中好朋友的概念和标准,并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人与物(如日记)也可以成为好朋友。继续探究并树立正确交友观,并为阅读作好了准备。 1.3 Reading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统治时期,犹太人Anne一家过着滇沛流漓,与世隔绝的生活。Anne在孤独中只能以日记Kitty 为友,倾诉衷肠,伴其渡过两年的逃亡生涯。控诉了纳粹党的残暴统治给犹太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以日记的形式表达了以主人公Anne为代表的全世界人民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共同心愿。学生学习了新的词汇、句型,提高了阅读水平。文中选用了主人公的一篇日记,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挚友的可贵,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4 Comprehension 设计了三种题型。其中前两个是考查学生对READING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在更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现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了阅读水平。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Word study是根据英文释意或在语境中掌握和运用词汇。Grammar是关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训练,包括单句的练习和情景语法练习。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学习过程】 【思考】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 思考1:取多少10%的盐酸刚好有0.1mol的HCl?怎么表示溶液的浓度更方便呢? 一、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单位是,计算公式:。想一想:1.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3.将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练习: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 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 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 _____mol 5.(展示矿泉水商标)假设某矿泉水中K+含量为27.3mg/L,则该矿泉水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 思考2: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 练习:1.0.5L 2mol/L K2SO4溶液中,含有K+的物质的量为,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1mol/L 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ml,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高一英语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 第5单元Music Reading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等核心理念,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来设计本节阅读课的教学。 本节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 (1)教学环节层次清楚,环环相扣。The Band That Wasn’t是一篇以介绍美国知名乐队组合The Monkees的发展历程为主的文章。教学设计分成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阅读前由学生汇报一个小型的调查结果、展示著名乐队组合图片和呈现The Monkees组合的信息三个活动组成,为阅读提供背景知识。阅读过程主要通过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来实现。仔细阅读环节中设置了完成练习T or F,查找The Monkees细节信息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回顾The Monkees发展历程和选择合适的adj. 来表达自己对于乐队的看法等多个任务。阅读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完成写作任务“Music”。教学设计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2)采用了新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要求。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的学习和运用语言。(周智忠)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项学习任务,如进行社会调查以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在不同人群中受喜爱的情况;搜集The Monkees乐队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成课件展示;阅读课文,找出主题句,查找细节信息等,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自主探究,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3)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张丽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了多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如三人或四人一组完成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海报或制作多媒体课件;两人一组回顾乐队的发展历程,选择最适合The Monkees的形容词;以及全班参与,分组讨论音乐重要性的问题等。这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与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帮互学。(黄小红) 二、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赣榆海头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专题三奥德赛节选

奥德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1、了解《奥德赛》的有关知识 2、体会奥德赛执著回归的情怀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相传盲诗人荷马,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特洛亚战争英雄事迹 的歌。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荟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 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瑰美的诗 篇。 2、背景:奥德修斯在攻下伊利昂城后,就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它的故乡 出发。但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独幕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克尔刻 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 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的迷惑人的歌声,躲过怪物 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 同意让他回去。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几乎由对话组成,从神女接受旨意为奥德修斯放行写起,继而写忧郁的,“消磨着生命”奥德修斯听完女神的陈述后由不信到相信的过程,又写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及奥德修斯德坚定的归家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奥德修斯执著回归信念的赞美之情。 三、课文分析 ㈠课文的段意划分 参考答案: 第一节写高贵的神女为奥德修斯放行。 本来神女要留下英雄的奥德修斯结为百年,,但执著的奥德修斯眷念着自己的国家和妻子,坚决不同意留下。宙斯命令信使赫尔墨斯代表他的旨意命令女神为奥德修斯放行,因此他“不得不听从宙斯的难以违抗的旨意”。这是前三行交待的内容。 然后对奥德修斯进行描绘:“坐在辽阔的海岸边”,“两眼泪流不断”,“怀念归返”,“神女有情他无意”等等,刻画了一个思归心切的英雄形象。“消磨着美好的生命”“折磨自己的心灵”反映了奥德修斯欲走不能,无可奈何,但又坚守自己信念的内心。这是4至11行的主要内容。 12行至本节的结束,是女神宣布放行的消息。 第二节是奥德修斯对放行的怀疑的质问。 “心惊颤”表现了奥德修斯复杂的心理,消息来得太突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是真的放行,还是真有企图?但归家的信念迫使他说出了“有翼飞翔的话语”,大胆的对女神的话质疑。“我无意顺从你的心愿”显示了奥的修斯的机智,接着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案

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案】 para. one: ann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whom she could tell everything.para. tw anne’s diary acted as her true friend during the time she and her family had to hide away for a long time. para. three: having been kept indoors for so long, anne grew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step 3 language points1. add (to) v. 1) to put together with something else so a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size, or importance; 2) to join (numbers or amounts ) so as to find the total.eg: the fire is going out; will you add some wood?the snowstorm added to our difficulties. add up these figures for me, please.2. ignore v. to take no notice of; refuse to pay attention toeg: his letters were ignored.even the best of men ignored that simple rule.my advice was completely ignored.3. concern v. 使担心;使不安 (+about/for); 涉及,关系到;影响到eg: the boys poor health concerned his parents.he is concerned for her safety.the news concerns your brother.he was very concerned about her. 4. loose adj. not firmly or tightly fixed. she wore loose garments in the summer.i have got a loose tooth. some loose pages fell out of the book.5. purpose n. [c] an intention or plan; a person’s reason for an action. what is the purpose of his visit?the purpose of a trap is to catch and hold animals. did you come to london to see your family, or for business purpose?6. series n. (of) a group of things of the same kind or related in some way, coming one after another or in order.then began a series of wet days that spoiled our vacation.this publishing firm is planning a new series of school textbooks. they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o test the new drug.7. cheat. 1) v. to behave in a dishonest way in order to win an advantage;2) n. a person who cheats; dishonest personsthey cheated the old woman of her house and money.the salesman cheated me into buying a fake.he never cheated in exams. i see you drop that card, you cheat! i never thought that sam is a cheat.8. share 1) vt. vi. (in\with\ amount\between) to have, use or take part in something with others or among a group. 2) n. (in\of) the part belongs to, owed

高一信息技术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描述信息技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计算机是否中毒,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3、情感目标:树立网络交流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循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重点分析 1、信息技术引发的问题及如何防范:来自哪些方面,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等。 2、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 三、难点分析 1、解决网络安全的途径:立法途径、技术途径、个人防范。 2、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健康的因素,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授法; 3、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听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那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个问题。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然后列举出你的日常生 活中遇到了哪些信息技术产品。 生:电话,电视,DVD……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信息化不仅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然后列举出信息技术在某一领域中的应用。 生:教育,医疗,金融,汽车……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在带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当然也带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同学们遇到或者听到过计算机中毒的情况吗?中毒的计算机有什么样的表现?下 面请同学来描述一下电脑中毒后的反应。 生:速度慢,死机…… 师:对拉,如果你的计算机出现了速度减慢、文件丢失或者无故增多、存储空间减少、不断重新启动等异常情况,那么你的计算机很可能就是中毒了。看来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就像人感染了甲流病毒一样,不能正常工作,那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吗?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能传染给人吗?请同学们 看课本,回答这些问题。 生:不能传染给人,因为它是认为编写的一段程序。 师:回答正确,计算机病毒不能传染给人,因为它的本质是一段人为编写程序代码,这种程序能够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毁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新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1教案

The First Period (Warming up, one class) Teaching Aims: 1.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2. Discuss how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relics. 3. To learn the following words or phrases: Teaching Design Step One: Presentation (By showing them some photos of some famous cultural relics.) Hello, everybody,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Here are some pictures. They are all very famous places in China or in the world. Please think these over: A.Can you name them out? B.Who have the right to own and confirm them? (The shown pictures:①The Great Wall, ②The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③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and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Let the students name out the famous places in the pictures, and tell them they are cultural relic s. And explain what cultural relics are. A. a cultural relic is sth. that survive d for a long time B. a cultural relic may be a part of old thing has remain ed when the rest of it had been destroyed C.or a cultural relic is something rather rare (while showing these photos, teach the new words in red: cultural relics, survive, remain, rare) 1. G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2. Let the students try to know that they are at least two sites of cultural relics, the natural site; and the cultural site. ( By showing the pictures of some natural sites relics. Eg: Mount Huashan, The JiuZhaiGou Valley, River Li ) Step Two: Drills Let the students make some more examples of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the ones inside our country or in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ones in our location. Here are some possible answers from the students: (The Neiguan Cave(内莞岩); The Xinfengjiang River(新丰江); Heyuan Dinosaur Park(河源恐龙公园); Y uanmingyuan(圆明园), etc.) (The Sydney Opera; The White House; The Big Ben; The Amber Room, etc.) Step Three: Discussing 1 As we all know that cultural relics are rather valuable, rare, and sometimes, it is in very high price. 1. Then can you tell the value of the cultural relic? (Have the students discussed for some time in teams, then get their answers by expressing in cla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