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与提取技术

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与提取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制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制备出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如抗生素、激素、酶、细胞因子和疫苗等。
这些产物广泛用于医疗、环保、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
其中,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和提取技术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与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一、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纯化技术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分子在不同介质中的亲和性和相互作用力差异而分离纯化的方法。
包括大小分子筛法、离子交换法、亲和层析法、凝胶过滤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常用于制备高纯度、高效率的蛋白质、核酸、多糖和小分子化合物等。
2. 逆流式管柱法逆流式管柱法是一种通过透析膜和离子交换树脂对混合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率、高选择性和易于自动化的优点,适用于制备高纯度的生物活性物质。
3. 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分子在溶剂中的亲和性差异来分离产物的方法。
溶剂萃取法适用于对于可溶性较好、有机相和水相分配系数大的混合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苯、氯仿和正己醇等。
二、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提取技术1.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振荡原理来破坏细胞壁,并将目标产物提取至溶液中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率、无需使用有毒有害溶剂和耗时的传统提取方法的优点,适用于提取蛋白质、酶、多糖、黄酮类和生物碱等。
2. 溶菌酶提取法溶菌酶提取法是一种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骨架,将目标产物溶解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成本低、规模化生产能力强的优点,适用于提取抗生素、酶和蛋白质等。
3. 水萃取法水萃取法是一种基于植物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产物在水相中的亲和性和相互作用力差异而进行的提取方法。
水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物料成本低廉和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特点,适用于提取多糖、酶、黄酮类、生物碱和氨基酸等。
第9章发酵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剖析

• (2)盐酸盐法:在发解液中加入盐酸,使 氨基酸成为氨基酸盐酸盐析出,再加碱中和 到氨基酸的等电点,使氨基酸沉淀析出。 • (3)金属盐法:在发酵液中加入重金属盐, 使难溶的氨基酸金属盐沉淀析出。沉淀经溶 解后,调pH值至氨基酸等电点,使氨基酸 沉淀析出。 • 谷氨酸提取
①等电点——锌盐法:谷氨酸与硫酸锌(ZnSO4· 7H2O),生 成谷氨酸锌盐沉淀。 ②钙盐法提取谷氨酸:
2.膜分离技术
• 其实质是物质通过膜的传递速度不同而得 到分离。 • 优点:过程一般较简单,操作方便,费用 较低,效率较高,无相变,可在常温下操 作,既节能又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 离纯化。
(1)膜分离技术分类
• ①透析:是利用膜两侧浓度差,使溶质从 浓度高的一侧,通过膜孔扩散到浓度低的 一侧,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 ②电渗析:是一种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 用离子交换膜选择性地使阴离子或阳离子 通过的性质,达到从溶液中分离电解质目 的。
• 优点是分辨能力比盐析法高,一种溶质只 在一个比较窄的有机溶剂范围内沉淀;沉 淀不需脱盐;有机溶剂密度低,与沉淀物 密度差大,容易进行固液分离;而且有机 溶剂容易蒸发,不会在成品中残留,因此 适用于食品、药品的制备。 • 其缺点是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并且 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对安全要求较高。
• ②非机械法: • 酶解法是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成分 的特殊化学键,达到使细胞破碎的目的。 分为外加酶法和自溶法(常采用加热或干 燥法)。 • 渗透压冲击法是将细胞先放入高渗透压的 介质中,在达到平衡后,介质被突然稀释, 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水就会迅速 进入细胞内,致使细胞膨胀,引起细胞壁 的破裂。
第9章_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36
板框过滤机动画
3)真空转鼓过滤机
主体是一个由筛板组成能转动的水平圆筒, 表面有一层金属丝网,网上覆盖滤布,圆筒内沿 径向被筋板分隔成若干个空间。
38
转筒真空过滤机动画
转筒真空过滤机
主要适用霉菌发酵液,对菌体 细小、黏度大铺助滤剂。
对于滤饼阻力较大的物料适应 能力较差。
40
带式真空过滤机
49
2)平抛式离心机
平抛式离心机一类结构简单的实验室常用的低 中速离心机,转速一般在 3000-6000rpm。
50
3)管式离心机
• 管式离心机具有一 个细长而高速旋转 的转鼓,转鼓内装 有纵向平板,
• 其下部有进料口。 上部两侧有重液相 和轻液相出口。
51
用于分离各种浮浊 液,进行液-液分离, 如油脂;
Al3+ >Fe3+ >H+ >Ca2+ >Mg2+ >K+ >Na+ >Li+
12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 氯化铝 AlCl3•6H2O; 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 7H2O ; 石灰;ZnSO4;MgCO3
13
絮凝
flocculation
20
2.杂蛋白去除-变性
加热
大幅度调节pH值 加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21
3.杂蛋白去除- 吸附法
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四环类抗生素生产中,采用黄血盐和硫酸锌的 协同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锌钾K2Zn3[Fe(CN)5]2的 胶状沉淀来吸附蛋白质; 在枯草杆菌发酵液中,常加入氯化钙和磷酸氢 二钠形成沉淀物,该沉淀物不仅能吸附杂蛋白 和菌体等胶状悬浮物,加快了过滤速度。
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与提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物发酵工艺是一种将微生物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法,它可以大规模合成各种有机物、制备药品、食品、饲料及化工产品。
但是,在面对液态发酵产物或者分离纯化复杂混合物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分离提纯的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地分离提纯生物发酵产物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分离生物发酵产物的方法基本上,生物发酵产物分离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产物的物理性质(如电性质、磁性质、温度等)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
(1)过滤分离法过滤是通过将混合物通过限制孔径大小的分离膜,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
其主要适用于固态物质的分离。
(2)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是将混合物置于离心机内,通过离心作用把混合物分离开的方法。
其主要适用于分离液态或半固态物质。
(3)蒸馏分离法蒸馏分离法是将混合物加热到沸腾,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把混合物组分分离开来。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对混合物中的分子进行化学改变,使得分离成分发生变化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1)沉淀法沉淀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在混合物中加入一定的物质,使得其产生不相溶的固体颗粒沉淀下来。
沉淀可以通过离心或者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2)萃取法萃取法是指通过溶剂把混合物中想要提取的成分萃取出来。
(3)层析分离法层析分离法是指将混合液置于吸附剂上,通过对吸附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分离。
二、生物发酵产物的提纯方法生物发酵产物的提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压力液相色谱技术压力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化学性质、电荷和亲和力的分离技术,其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且提纯效率高,成本较低。
该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各种生物发酵产物,如蛋白质、荷尔蒙和抗生素等。
2、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通过将混合物置于凝胶中,通过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实现分离。
它可以分离和提纯各种生物分子,如DNA、RNA、酶和蛋白质等,但是对大分子的分离效果不佳。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沉淀与离心

温度
pH
操作方式
有机溶剂法——利用酶蛋白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使目的酶
蛋白和其他杂蛋白分开,并浓缩,故此法可以使酶分级提纯。
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用量
温度
影响有机溶剂
提取酶的因素
pH
中性盐浓度
时间
二、 离心
作用:液-液、固-液、液-液-固分离的常用手段
离心沉降
离心分离
离心过滤
(一)离心沉降原理
球形粒子沉降:
盐析法
(1)定义
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的情况下,随着中性盐的浓度增加,
欲分离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会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
(2)盐析法机理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了用于溶解蛋白质的
有效水量,减弱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静电斥力降低,使蛋白质的溶解度
2
式中: ω——旋转角速度,rad/s
r——粒子离转轴中心的距离
ω2 2 2
=
=
≈
900
f——离心分离因数
f<3000
常速离心机
f=30000-50000
中速离心机
f>50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速离心
f>2×105
超高速离心机
(二) 离心沉降设备
① 瓶式离心机
② 管式离心机
③ 多室式离心机
下降。
(3)盐离子引起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列的水分子极化,
使水活度降低。
(3)影响因素
无机盐的加入量
蛋白质的浓度
影响盐析的各种因素
《发酵工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发酵工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延迟期:pH值基本不变;对数生长期:pH值下降;产物生产阶段:pH变化较小,基本趋于稳定;菌体自溶阶段:随着基质的耗尽,菌体蛋白酶的活跃,培养液中氨基氮增加,致使pH又上升。
参考答案:对2.是菌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考答案:连续传代3.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参考答案:排尽锅内冷空气4.大多数芽孢细菌形成芽孢在哪个时期参考答案:对数期5.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时,采样后通常会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请问如果采集到的目的微生物在样品中的含量非常少时,就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方法,即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
参考答案:富集培养6.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7.菌种分离方法常用的有、、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等。
参考答案: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8.我们在选择培养基的灭菌温度时,一般采用参考答案:高温快速9.什么是富集培养法?参考答案: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或培养条件,使目的微生物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10.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参考答案:pH11.如果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经检验发现耐热的芽孢杆菌,则导致染菌原因的最大可能是参考答案: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12.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表现在参考答案:形成沉淀###破坏营养###提高色泽###改变培养基的pH值###降低培养基浓度13.通气搅拌强度大,泡沫就会减少参考答案:错14.最适氧浓度是指最适合产物合成的溶解氧浓度范围。
参考答案:对15.抗生素的合成是在微生物生长的参考答案:稳定期16.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参考答案: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机械搅拌###水分蒸发###发酵罐散热17.使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通常会对原料进行蒸煮,蒸煮的过程是淀粉的和过程、参考答案:糊化###液化18.菌种的选育方法包括2大类,分别为:、参考答案:自然选育###菌种改良;遗传选育19.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途径可能有参考答案:种子带菌###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操作不当20.生产酒精的原料有参考答案:淀粉###糖蜜###纤维素###工业废液21.补料有利于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补料的内容有参考答案:碳源###氮源###微量元素或无机盐###诱导酶的底物22.()、()参考答案:连续灭菌###分批灭菌23.目前发酵过程已经实现在线测量和控制的参数是参考答案: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消泡###流量24.在生产中,连续灭菌也叫()参考答案:连消25.菌种分离方法常用的有、、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等。
9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

密度/(kg/m3) 适用
干 湿
240~280 7.5~10
吸水率
备注
硅藻 土 珍珠 岩
130~190
250%
110~150
240~260
7.5
常用于抗 生素等提 取
• (二)细胞分离及破碎 • 固液分离操作常用方过程才能进一步进行产物 的提取分离,细胞分离往往是生物分离 的辅助步骤。 • 细胞破碎手段主要有机械法、酶法、物 理法和化学法等四大类。
• (二)萃取分离技术
• 溶剂萃取 • 双水相萃取 • 超临界萃取
• 1、溶剂萃取
• 利用欲提取的组分在溶剂中与原料液中 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目的。
• 单级萃取 • 多级萃取
• 2、双水相萃取
• 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提取 • 常用的双水相有:PEG-葡聚糖和PEG -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 • 双水相不仅可用于澄清发酵液处理,而 且还可以从含有菌体的原发酵液或细胞 匀浆中直接提取蛋白质。
• 3、使用助滤剂 • 发酵液中的胶体微粒被吸附到助滤剂微 粒上,而后者是不可压缩的,因而使压 缩性高的微生物菌体形成的滤饼可压缩 性大大降低,故可大大提高过滤速率。 • 常用助滤剂有硅藻土、珍珠岩等,对于 单细胞蛋白生产以及产物不能含硅的场 合,可使用淀粉作助滤剂。
常用助滤剂物化特性及助滤性能
• 3、盐析沉淀
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 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 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 达到纯化的目的。 • 优点:经济,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 安全,较少引起变性。通常蛋白质的分 离采用此法。
• 对于蛋白质的盐析沉淀,盐类选择原则为:
• (1)阴离子的沉淀效果顺序为: 柠檬酸根离子>PO33->SO42->CH3COO->Cl->NO3• (2)阳离子的沉淀效应顺序为NH4+>K+>Na+ • (3)加入固态盐类,以减少溶液的稀释。 • (4)加入盐的浓度应根据蛋白质大概浓度采用实 验或经验公式确定。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球磨机
原理:在搅拌桨的高速搅拌下微球高速运动,微球和微 球之间以及微球和细胞之间发生冲击和研磨,使悬浮 液中的细胞受到研磨剪切和撞击而破碎。产热由夹套 带走。
②影响细胞破碎的因素
a.珠体的大小
实验室规模,珠径0.2mm,工业 规模珠径大于0.4mm
➢ b.珠体的装量
80~90%
c.搅拌速度
三、发酵产物分离的过程选择
发酵产品后处理过程流程图
第二节 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就是采用物理、化学、酶或机械的方法,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程度地 释放到液相中。
细胞破碎机理图
细胞破碎的阻力
➢细菌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网状 结构越致密,破碎的难度越大;
➢酵母细胞壁破碎的阻力也主要决定于壁结构交联的紧 密程度和它的厚度;
➢ 转鼓形状:圆筒形:有利于液相澄清
➢
圆锥形:有利于固相脱水
➢
圆筒+圆锥形:有两者的优点,应用最广
2、螺旋
➢ 螺旋推进器与转鼓的转差率:1:100 ➢ 转差率越小,物料在转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排渣慢,滤渣较干 ➢ 转差率越大,物料在转鼓内停留的时间越短,排渣块,滤渣较湿 ➢ 转差率为零,不排料
3、差速器
适当
d.操作温度
5~40℃
e.被处理细胞的特性
珠磨法的破碎率一般控制在80%以下
超声破碎法(Ultra-sonication)
超生波破碎细胞时的频率一般为15~20 kHz,功率 为100~250W,可分为槽式和探头直接插入介质式 两种型式。
其原理可能与空穴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作用有关。
影响超生波破碎的因素
45~50
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发酵液过滤的因素
• 发酵液属非牛顿性液体,粘度大,过滤速 度慢。 • 过滤速度与菌体细胞体积、发酵条件、未 利用完的培养基浓度、消沫剂、发酵周期 等有关。
(2)改善发酵液过滤性能的方法
• 发酵液难过滤时,需改善过滤性能,降低 滤饼比阻,提高过滤与分离的速率。 • 改善发酵液性能的方法有调酸、热处理、 添加凝聚剂、反应剂、助滤剂等。
• 反复冻融法是将细胞反复在低温下突然冷 冻后在室温下融化,最后引起细胞破碎。 • 低温冷冻使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断裂,增 加细胞亲水性能;同时胞内水结晶使细胞 内外溶液浓度发生变化,引起细胞突然膨 胀而破裂。 • 可采用此法处理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但 通常破碎率较低,有时即使反复如此处理 仍不能提高破碎率。 • 此外还可能引起对冻融敏感的蛋白质变性。
• (3)色素及其他物质的去除 • 常用的脱色方法有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 纤维、活性炭等材料吸附。
2.离心过滤与菌体分离
• 菌体分离通常采用离心分离和过滤两种方 法。 • 离心分离是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将悬浮 液中的固相与液相加以分离,多用于颗粒 较小的悬浮液和乳浊液的分离。 • 离心方法有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 等密度离心、平衡等密度离心。 • 细菌和酵母菌发酵液多采用离心分离。 • 霉菌和放线菌多采用过滤分离。
• (1)等电点沉淀法: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电中 性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纯化。在低 离子强度下,调节至等电点,可使各种两性 电解质所带净电荷为零,能大大降低其溶解 度。
• 不同的两性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从而将其分离开。
• 优点是许多蛋白质的等电点都在偏酸性的范 围内,而许多无机酸价格低廉,并能为食品 标准允许,因此常可无须除掉残余的酸,而 直接进行下一步纯化操作。 • 缺点是酸化时,容易引起蛋白质失活。不少 蛋白质与金属结合后等电点会发生偏移。
• ②非机械法: • 酶解法是利用酶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成分 的特殊化学键,达到使细胞破碎的目的。 分为外加酶法和自溶法(常采用加热或干 燥法)。 • 渗透压冲击法是将细胞先放入高渗透压的 介质中,在达到平衡后,介质被突然稀释, 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水就会迅速 进入细胞内,致使细胞膨胀,引起细胞壁 的破裂。
• X-press法或Hughes press法是一种改进的高压法,其 操作方法是将浓缩的菌体悬浮液冷冻至-25℃~-30℃形成 冰晶,利用500Mpa以上的高压冲击,将冷冻细胞从高压 阀小孔中挤出。由于冰晶体的磨损,造成包埋在冰晶体中 的微生物变形而引起细胞破碎。
• 此方法适用范围广,破碎率高,细胞碎片 的粉碎程度低,活性保留率高。但是不能 用于对冷冻融解敏感的生物物质。
• (5)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中性盐后,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使 蛋白质脱去水化膜层,暴露出疏水区域, 疏水区域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沉淀;同时中 性盐的解离,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使蛋 白质分子间排斥作用减弱而相互聚集。
• 中性盐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等,生产上常 用硫酸铵。
• 其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和对许 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稳定作用。
• 干燥法可采用空气于燥、真空干燥、喷雾 干燥和冷冻干燥等。 • 干燥过程能使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再用丙 酮、丁醇或缓冲液等处理时,胞内物质就 容易被抽提出来。
• (3)细胞碎片的分离:常用离心分离法。 • 近年来利用双水相萃取法,使生物大分子 或细胞碎片在两相或多相中进行不同的分 配,达到分离的目的。 • 另外,向细胞碎片悬浊液中加入某种固体 吸附剂,或使悬浮液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固 定床,也可达到去除细胞碎片的目的。
• (2)盐酸盐法:在发解液中加入盐酸,使 氨基酸成为氨基 (3)金属盐法:在发酵液中加入重金属盐, 使难溶的氨基酸金属盐沉淀析出。沉淀经溶 解后,调pH值至氨基酸等电点,使氨基酸 沉淀析出。 • 谷氨酸提取
①等电点——锌盐法:谷氨酸与硫酸锌(ZnSO4· 7H2O),生 成谷氨酸锌盐沉淀。 ②钙盐法提取谷氨酸:
9.2 发酵液的预处理及菌体分离
• 发酵液预处理及菌体分离是下游加工的第 一步操作。 • 目的是改善发酵液的性质,去除部分可溶 性杂质,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以利 于提取和精制工序的操作。 • 预处理中常用酸化、加热、加絮凝剂、过 滤、离心等方法。
1.发酵液的预处理
• 杂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收得率,对提取 和精制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高价无机离 子和杂蛋白等。 • 高价无机离子会影响树脂对生化物质的交 换容量。 • 杂蛋白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和吸附能力, 溶剂萃取时引起乳化,堵塞过滤介质,或 使滤膜受到污染。
• (6)非离子型多聚物沉淀:可用于选择性 沉淀从而纯化蛋白质,应用最多的是聚乙 二醇(PEG)。 • 作用机制有几种假设:多聚物与有机溶剂 相似,能降低水化度使蛋白质沉淀;与大 分子形成复合物,发生共沉淀作用等。 • 优点:操作条件温和,不易引起生物大分 子变性,沉淀效果好,沉淀后的多聚物容 易除去,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细菌 和病毒等的分离纯化。
等 电 点 锌 盐 法
钙 盐 法 提 取 谷 氨 酸 工 艺 流 程
• (4)有机溶剂沉淀法:许多有机溶剂如丙 酮、乙醇、甲醇等能使溶于水的小分子生 物物质以及核酸、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 分子发生沉淀作用。 • 这种沉淀作用主要是由于水溶液介电常数 降低、静电引力增大,带电溶质互相吸引 凝集。 • 具有水化层的生物分子,有机溶剂与水的 作用,使得这些分子脱水而相互聚集析出。
2.膜分离技术
• 其实质是物质通过膜的传递速度不同而得 到分离。 • 优点:过程一般较简单,操作方便,费用 较低,效率较高,无相变,可在常温下操 作,既节能又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 离纯化。
(1)膜分离技术分类
• ①透析:是利用膜两侧浓度差,使溶质从 浓度高的一侧,通过膜孔扩散到浓度低的 一侧,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 ②电渗析:是一种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 用离子交换膜选择性地使阴离子或阳离子 通过的性质,达到从溶液中分离电解质目 的。
2.提取和精制
• 提取和精制是为了从发酵液中获得高纯度 的、符合质量标淮要求的发酵成品。 • 发酵产物存在形式不同,用途各异,产品 质量要求不同,分离纯化步骤有所不同。 • 但大多数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发酵液预处 理和菌体分离、提取、精制、成品加工。
发酵产品后处理过程流程图
• 发酵液预处理和菌体分离是采用凝聚和絮凝 等技术,加速固液分离,提高过滤速度。如 果是胞内产物,首先要进行细胞破碎,再分 离细胞碎片。 • 初次纯化即提取,主要是除去与目标产物性 质有很大差异的物质,浓缩产物,提高产品 质量。常用方法有沉淀、吸附、萃取等。 • 高度纯化即精制,采用对产品有高度选样性 的分离技术,除去与产物理化性质相近的杂 质。典型的方法有层析、离子交换等。 • 成品加工是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常用 浓缩、结晶、干燥等技术方法。
•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果是胞内物质(如有 些酶制剂、干扰素、胰岛素等),那么首 先要收集菌体,进行细胞破碎。 • (1)微生物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 ①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 ②酵母菌细胞壁比G+菌稍厚,主要成分是 葡聚糖、甘露聚糖和蛋白质等。 • ③其他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组成,如几 丁质或纤维素强度比细菌和酵母菌高。
• (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发酵液中主要 的无机离子有Ca2+,Mg2+,Fe3+等。 • 钙离子常使用草酸去除。 • Mg2+可加入三聚磷酸钠,它和Mg2+形成可 溶性络合物,可消除对离子交换的影响。 • Fe3+用黄血盐(亚铁氰化钾 )反应生成普鲁士 蓝沉淀除去。
(2)杂蛋白的去除:
• ①沉淀法:利用蛋白质等电点进行沉淀, 或在酸碱性条件下加入阴离子阳离子进行 沉淀,或加入中性盐破坏蛋白质水化层进 行沉淀。 • ②变性法:加热变性、酸碱变性、有机溶 剂变性等。 • ③吸附法:吸附剂和沉淀剂的吸附作用。
• 过滤的原理是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时,固态 颗粒与溶液分离。 • 根据机理,过滤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 • 澄清过滤中,过滤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 活性炭、烧结陶瓷、烧结金属等,它们填充 在过滤器内构成过滤层,悬浮液通过滤层时, 固体颗粒被滤层颗粒阻拦或吸附,滤液得以 澄清。 • 滤饼过滤中,过滤介质为滤布。悬浮液通过 滤布时,固体颗粒被滤布阻挡而逐渐形成滤 饼。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过滤作用。
•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穴作用使细胞 破碎,由于这种空穴泡又受到超声波的迅 速冲击而闭合,从而产生一个极为强烈的 冲击波压力,由此引起的黏滞性旋涡在介 质中的悬浮细胞上造成了剪切应力,促使 细胞内液体发生流动,造成细胞破碎。 • 超声波振荡容易引起温度的剧烈上升,所 以操作时可以在细胞悬浮液中投入冰块或 在夹层中通人冷却水进行冷却。
• ③微滤:微孔过滤,利用孔径 0.025μm~14μm的多孔膜,过滤含有微粒 的溶液,将微粒从溶液中除去,达到净化、 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推动力为压力差,通 常为0.1MPa~0.5MPa。 • ④超滤:滤膜孔径为1 nm~20 nm,用于过 滤含有微粒和大分子的溶液。以压力差为 推动力,通常为0.1MPa~0.6MPa。
• ①调pH:除去蛋白质等两性物质,改变易 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减少滤膜堵塞和污染。 • ②凝聚与絮凝:形成较大絮团,减少堵塞。 • ③吸附剂法:将细菌吸附在吸附剂上,形成 较大的颗粒,减少堵塞。 • ④助滤剂法:助滤剂如硅藻土吸附细菌细胞 改变滤饼结构,降低过滤阻力,加快过滤速 度。
3.细胞破碎与分离
第9章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
• 发酵液下游加工是指从发酵产物中分离、 纯化产品的过程,是利用产物和杂质的物 理化学性质不同提取产物或者从系统中去 除杂质的操作。
9.1 概述
• 1.发酵液的一般特性
• (1)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属于稀水溶液系统。 • (2)成分复杂,含有目的产物、微生物细胞碎片、 其他代谢副产物、残留培养基、无机盐等。 • (3)含有色素、热源物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 • (4)发酵产物稳定性低,对热、酸、碱、有机溶 剂、酶、机械力等敏感,不适宜条件下易失活或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