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对人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音乐还在心理健康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音乐对情绪的影响1.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是一种情绪载体,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引发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欢快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愉悦、兴奋,悲伤的音乐会让人感到伤感、沉郁。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人们可以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音乐对焦虑和抑郁的缓解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显著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音乐能够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放松身心。

这种放松状态有助于调节身体内分泌系统,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

3.音乐疗法在治疗心理疾病中的应用音乐疗法是一种通过音乐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节奏和旋律,音乐疗法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在治疗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音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音乐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有助于记忆力的提升。

通过学习音乐乐理、演奏乐器等活动,人们可以启动大脑中的记忆网络,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音乐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长期接触音乐可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发育,增加神经元的连接,提高认知功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音乐对生理健康的影响1.音乐对自律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音乐可以影响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调节自律神经系统的平衡。

听音乐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促进身体的放松反应,减少压力和焦虑的发生。

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实践总结

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实践总结

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实践总结音乐治疗是一种运用音乐的力量来改善个体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谐的声音,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并实践了音乐治疗,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音乐治疗可以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和焦虑。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来自工作、学习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而音乐治疗通过音乐的美妙旋律和节奏,能够让参与者放松身心,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每次参与音乐治疗后,我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仿佛一切困扰都被抛在脑后。

这种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效果令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其次,音乐治疗还可以促进情绪的表达和释放。

有时候,我们可能难以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对于内向或遭受创伤的个体来说。

然而,在音乐治疗的环境下,因为音乐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媒介,参与者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与他人合奏或演唱一首共同喜爱的歌曲,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还能释放压抑的情绪,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除此之外,音乐治疗还能帮助改善个体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被来自手机、电视等各种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我们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然而,通过参与音乐治疗,个体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从而培养专注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每次沉浸在音乐中,我的注意力会随之向内转移,完全投入到音乐所创造的世界中去。

这对于我改善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音乐治疗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平台。

有时候,我们可能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而音乐治疗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用语言,而是通过音乐的方式与他人交流的渠道。

在我参与的音乐治疗小组中,我们经常以音乐创作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还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综上所述,音乐治疗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与人类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音乐与人类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音乐与人类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商场里、公交车上,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家中,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

那么,音乐对于我们人类的心理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首先,音乐具有舒缓情绪的作用。

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者愤怒时,一首轻柔、舒缓的音乐往往能够让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比如,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躺在沙发上听上一曲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那优美的旋律仿佛能够带走我们身上的疲惫和压力,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这种舒缓情绪的效果,是因为音乐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

其次,音乐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积极情绪。

欢快、激昂的音乐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喜悦和活力。

例如,在运动时听一首节奏感强烈的流行歌曲,如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会让我们感到充满力量,更有动力去挑战自己。

这种积极情绪的提升,对于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让我们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

再者,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出口。

当我们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时,音乐成为了我们最好的伙伴。

许多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到共鸣,从而释放出压抑在心中的情绪。

比如失恋时,听一首阿桑的《一直很安静》,可能会让我们泪流满面,但在哭泣中,我们也完成了对痛苦情感的宣泄,从而能够逐渐走出阴霾。

此外,音乐对于改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起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或者共同演奏乐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合唱团中,大家为了共同演绎一首美妙的歌曲而努力,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默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音乐,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从而减少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同时,音乐还具有治疗心理疾病的潜力。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共鸣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共鸣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共鸣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媒介,它跨越了文化、语言和年龄的界限,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心理健康。

从婴幼儿的摇篮曲到成人的古典乐,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音乐如何与心理健康产生共鸣,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具有强大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欢快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激发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放松和满足;而悲伤的曲调则能够引发悲伤、失落等情绪。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有时比语言更为直接和深刻,因为它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倾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放松音乐、冥想音乐和情感治疗音乐,人们可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状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缓解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症状。

此外,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社交媒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连接。

二、音乐对认知的促进作用音乐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还能够对我们的认知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听音乐能够提高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增强我们的认知灵活性。

此外,音乐还能促进创造力,激发我们的思维火花和想象力。

一些研究表明,音乐练习对大脑的发育也有积极作用。

长期的音乐训练能够促进大脑皮质的发育,提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效率,进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音乐还能够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使我们更能够在紧张和压力环境下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三、音乐与社会互动音乐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媒介,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音乐会上、演唱会中、乐队排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情感共鸣和交流。

此外,音乐也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创造共享体验的社区,让人们通过听歌、评论和分享来建立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也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交互动。

例如,在朋友聚会、家庭聚餐时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能够增强氛围、促进交流。

此外,音乐还经常被用于团队建设活动中,因为它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情绪,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音乐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 改善情绪音乐具有直接作用于情绪的能力。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听一首欢快的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使我们感到愉悦和快乐。

相反,当我们情绪激动时,听一曲悠扬的音乐可以平静我们的心情,使我们放松下来。

这是因为音乐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提升心理的愉悦感。

2. 缓解压力与焦虑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

而音乐正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

研究发现,听音乐可以降低人体的皮质醇水平,这是一种与应激反应相关的荷尔蒙。

此外,音乐还可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其暂时远离焦虑和压力的源头。

当心情不佳时,我们可以通过放松地欣赏音乐来缓解内心的负担,让自己重新获得平衡与宁静。

3. 增强记忆力与专注力音乐对人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激发大脑中的多个区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或工作时更容易保持注意力,提升记忆力和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适合自己喜好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以增强自己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4. 促进社交与表达情感音乐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联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促使他们相互沟通和交流,加强社交关系。

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压抑的情绪。

因此,当人们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获得情感的宣泄和支持。

总之,音乐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还能增强记忆力与专注力,并促进社交与情感的表达。

面对繁忙的现代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灵的平衡与健康。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音乐,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音乐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压力和挫折,而音乐能够成为我们情绪的调节剂。

当我们感到焦虑、沮丧时,一首舒缓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得到放松,减轻心理压力。

相反,当我们感到兴奋、快乐时,一首欢快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增加生活的乐趣。

其次,音乐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激活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与注意力和记忆相关的区域。

当我们在工作或学习时,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音乐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深度思考时,更好地进入状态。

再者,音乐对于缓解疼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减轻疼痛感的化学物质。

因此,当我们遭受身体疼痛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音乐还具有社交功能,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通用语言,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共同欣赏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人们可以建立更深厚的友谊,提高社交能力。

最后,音乐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

通过学习和创作音乐,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调节情绪、提高注意力、缓解疼痛、增进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个人成长。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欣赏音乐,让音乐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触动人们深层次的情感,并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并得出了许多有趣而有意义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利用音乐来促进心理健康。

一、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强大工具。

它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传达情绪,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当我们感到忧伤或沮丧时,我们可以借助悲伤的音乐来寻求情感上的宣泄。

相反,当我们感到愉悦和兴奋时,快速节奏和欢快的旋律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积极情绪。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情绪的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情感管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平衡和调整心态。

二、音乐的放松效应音乐对身心放松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慢节奏和轻柔的音乐可以降低焦虑和压力水平,促进身体的放松反应。

这是因为听音乐能够引起身体的生理变化,包括心率的减慢和血压的降低。

此外,音乐还可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从烦恼和担忧中暂时解脱出来。

因此,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疲惫时,通过欣赏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自己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三、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音乐还可以调节情绪,并增强积极情绪的体验。

研究发现,快节奏和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活力。

这是因为欢快的音乐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快乐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因此,当我们感到低落或沮丧时,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音乐来改善情绪是非常有效的。

四、音乐疗法的应用音乐疗法是一种利用音乐的力量来治疗心理和生理问题的专业技术。

通过与专业音乐治疗师的合作,个体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压力和焦虑,并改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音乐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因此,对于那些面临心理健康挑战的人来说,音乐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五、享受音乐的方法为了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心理健康益处,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 创造个人的音乐空间:在家中设置一个舒适的音乐角落,放置一些喜爱的音乐器乐、音乐播放器等设备,每天留出一段时间专注于欣赏音乐。

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音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通过运用音乐和心理学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身心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参与音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音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工具。

在课堂上,当我们通过演奏乐器、合唱或跳舞等活动参与音乐时,会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情绪的愉悦。

这是因为音乐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并改变我们的生理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可以尝试通过听音乐或参与音乐活动来缓解情绪,这对于维持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其次,音乐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经常被要求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练习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用一种非语言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对于那些表达不善或不擅长言语交流的人来说尤其有益。

另外,音乐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集体合作和团队意识。

在合唱或乐团排练中,我们需要与其他成员合作,共同达成音乐目标。

这种合作不仅要求我们相互协调,还需要耐心和尊重。

通过这样的合作经历,我们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培养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友谊和信任。

最后,音乐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音乐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创作音乐、即兴演奏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开发灵活的思维方式。

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非常有帮助。

总之,音乐心理健康教育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思考。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自我认知、团队合作、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这些经验和知识,去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心理健康根据音乐舒缓、激烈、忧郁、高昂的不同特点,组成各种配方,对不同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

音乐走进健康人的心灵,带来的是心灵的丰富,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灵的修复。

音乐治疗的起源:说起音乐治疗,在中国还比较新鲜,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了。

用音乐治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

过去很多宗教仪式,包括原始部落很多舞蹈和音乐仪式,虽然如今可能被看作迷信,但在当时确实具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真正说到学科建立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普遍在大学里建立了这个学科。

二战中,美国士兵很不习惯东南亚的气候,当时战争进行得很残酷,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非常差,据记载,有一个野战医院满地躺的全是伤兵,由于缺医少药,加上天气炎热,蚊叮虫咬,手术感染率非常高,死亡率也很高,战士们一片叫骂声。

为了使伤兵的情绪有所改善,有个医生拿了一个留声机,放一些大家喜爱的美国流行音乐。

伤病员们听到音乐,很快情绪就平静下来。

有趣的是,后来这位医生发现,伤员感染率、死亡率大大下降了,而且外科手术愈合期明显缩短。

于是他将这一现象报告给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马上给各个野战医院配备了留声机。

为什么听音乐有这么好的效果?初始的研究发现,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率减慢,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观察,发现听音乐使人的肌肉放松了。

更深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内分泌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脑垂体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内腓肽”,类似于吗啡。

而人们在心情愉悦、欢欣状态时血液中内腓肽的含量一定是升高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在机理上给人心情上愉悦的感觉。

毒品实际上是类内腓肽的一种东西,当外援性的内腓肽进入血液以后,脑垂体本身的内腓肽分泌量就会下降,如果越来越多地依靠外援,最后脑垂体可能就不分泌了。

这时候,你就浑身难受、四肢无力。

而音乐在机理上能刺激人的脑垂体,促进人的放松、内稳。

后来,一些医院雇用音乐家到病房给病人演奏,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包括放音乐聆听、一同合唱、跳舞、演奏等等。

音乐家的介入使这一学科发生了质变,音乐治疗就渐渐成熟了。

音乐不再是一种单独地被听,而是要病人主动地介入。

让纯粹的音乐家来医院做这些事是不够的,于是,美国的堪萨斯州大学等几个大学开始设立了这个专业,到现在已经发展六十多年、有八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包括本科、硕士、博士。

由于它受到心理学各种流派的影响,又涉及到音乐的不同风格,所以,音乐治疗的流派是非常多的。

(在美国,音乐治疗的使用面非常广。

首先,是运用在精神病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儿童,比如说弱智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还有社会行为障碍儿童。

对于弱智儿童,你用正常的教育方式是不行的,然而他在快乐的音乐中去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说白了就是寓教于乐,因为绝大多数儿童都非常喜欢音乐。

孤独症儿,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儿,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患这种病的人情感淡漠,和家人甚至母亲都没有亲情的联系;此外就是语言发展障碍,不爱说话或者说话也是无目的的,可能嘴里不断地背电视上的广告词,语言只是他用发音对自我的一种刺激。

用音乐的手段交流,这些儿童变得易于沟通,让儿童和音乐治疗师逐渐建立良性的联系,然后再把这种联系泛化到和父母建立亲情,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让他来学习表达,包括通过唱歌来学习语言。

综合医院也大量使用音乐疗法,如外科手术过程中和恢复期使用音乐。

还有妇科的分娩,音乐可以减痛,因为内腓肽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我曾经参观过在音乐陪伴下分娩的过程,那些孕妇脸上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很顺利地就把孩子生下来了。

在康复医院,术后或事故造成的肢体残障,其生理功能的恢复也在大量地运用音乐治疗。

比如说脑中风以后遗留的普遍问题是一侧脑瘫,在恢复期有些人是可以慢慢恢复过来的,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些人可能终生不能恢复。

功能恢复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训练病人走路,这是神经系统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人在走路的时候,大脑是在进行着一个计算过程——从一步到下一步,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多少,我需要花多长时间、多大力量,来完成这个动作。

但是,通常脑偏瘫的病人缺乏这种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给他们放进行曲这种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而且是按照他当时的步伐速度来制定,病人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他的步点。

当他逐渐找到自己的步点时,再把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一直到他恢复正常速度为止,这种音乐治疗的效果非常不错。

)音乐产生的功能:音乐治疗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下面我想讲一下为什么音乐能够治病。

一般来说,音乐治疗是基于音乐的四个基本功能:1.第一个基本功能是音乐的生理功能。

这个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客观上生理会发生很多很多改变的。

很多像音乐的镇痛啊,音乐的放松啊,减压啊,很多很多,实际上都是单纯依靠音乐的生理功能。

2. 第二个基本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因为音乐从其起源上来讲,是一个社会性的东西,它是不能被一个人自娱自乐的。

也许,这几天你一直自己在家唱歌,演奏乐器觉得很快乐,但是不能永远只唱给自己听的,这种活动本身要和别人互动的。

那么它就是一种社会的活动。

我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北京很多老年人跑到大街上去跳舞、扭大秧歌。

我第一次从美国回来时惊呆了,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在大街上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抹着五颜六色的粉,还有那么多人围观,觉得这不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中国民族性到老了以后要比较含蓄,穿衣服尽量要穿深色的衣服,不穿花衣服,更不要说大庭广众之下又唱又跳的。

但我确实看到了这些老年人对这项活动的喜爱和享受。

曾经有一阵北京市政府要取缔这项活动,因为到处都在敲锣打鼓,噪音污染,影响别人休息。

但老人非常喜欢这项活动,所以不能这样做。

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在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

他从原来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联系中退下来以后,进入了一种社会性的孤立状态,这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是第一杀手。

老人一旦进入孤独状态,他的生理健康状态就急剧的下降。

他会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废人了,成为了别人的包袱,身体也觉得不灵便了,出门也不方便了。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感,而扭秧歌这种活动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重新建立新的社会联系的环境。

活动活动筋骨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的心理的需要,保持和建立自己的社会联系的需要。

3.第三个是音乐的情绪功能。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会影响人的情绪的。

比如说你情绪不好的时候,找点好听的音乐来听听,你心里就舒服多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会调节你的情绪,对你的生理会有很好的作用。

但这还不是音乐治疗。

我们说音乐治疗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的。

一是音乐治疗必须有音乐,没音乐怎么叫音乐治疗啊?二是必须有病人,没有治疗对象也不能成为音乐治疗。

如果你不是病人而是个普通听众,只能够称为音乐欣赏;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音乐治疗不能缺少音乐治疗师。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自己买些唱片,回家自己听,也只能是音乐欣赏,而不是音乐治疗。

不断地有人问我说: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些音乐,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应该听什么音乐,好像让我给他开一个音乐处方似的。

我说这是错误的概念,音乐治疗必须有音乐治疗师的参与。

因为音乐治疗师和病人的关系可能是音乐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4.现在我们要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音乐审美,这也是音乐的第四大功能。

它跟前面是有关系的。

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

有人把音乐形容成艺术宝塔上最美的皇冠。

因为音乐它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的带来的美的体验又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

那么音乐审美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在我后来的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强烈的感受,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音乐之美。

我可以骄傲的说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要强大的多、快捷的多,它的强大、它的快捷在哪?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美的力量。

如何进行音乐治疗:音乐是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的,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找点好听的音乐来听听,心里就舒服多了,但这不是音乐治疗。

在治疗时有一个原则叫“同步原则”,是说音乐要和人的情绪同步,一开始使用音乐一定是悲伤的、愤怒的、烦恼的。

和人的情绪同步,产生共鸣了,这时候他才能真正进入音乐,然后才可能用你的音乐去影响他。

之后用更痛苦、更悲伤的音乐来促进他,让他的情绪被充分挖掘。

一般人心理出现问题,基本就是压抑,压抑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

你要是碰上倒霉的事,一天到晚都哭丧着脸,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所有的人都认为你不正常,有毛病,所以人总是尽量压抑自己的痛苦。

我们在音乐治疗中不断强调宣泄,把你所有痛苦的情感要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宣泄到什么程度呢?宣泄到你最初所压抑的痛苦。

很可能现在你失恋了、离婚了,你痛苦,但我要一直向前追溯,甚至让你宣泄你童年时的痛苦。

小时候妈妈打你,你很痛苦。

你可能说我早就忘了,实际上这是忘不了的,它们都附在你内心深处,会跟你走一辈子。

所以说童年经历不好的人,往往他的人格结构、性格就被扭曲,心理健康状态就有明显的障碍。

人是有自救力量的,只是这些力量上面压了很多包袱,从小背到大的包袱。

你把它扔出去,你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本能的力量、生命的力量自然就会抬头。

我发现,当悲痛的音乐已经不能再引发你痛苦的情绪体验时,相反它可能引发你的积极体验,这时往往就是你自救力量起作用的时候。

)音乐之美究竟能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作用呢?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

音乐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而且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强大得多、快捷得多,就是因为音乐之美。

人创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为什么所有的民族即使没有文字,但它一定有音乐,即使是最原始的部落。

而人类在早期社会是非常封闭的,互相没有来往,不可能交流音乐,它一定都是自发地产生各种歌舞形式,而且越原始的文化中歌舞形式越发达。

只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后,这些东西慢慢专业化了,最后变成音乐家的特权。

无论专业音乐也好,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也好,它都是美的。

人类永远不是傻瓜,也许人类不知道,就像有些动物一样不知道,但它会做很多对生命有益的活动,比如它生病会自己找草药吃。

人类之所以从事音乐活动,一定是觉得它对人类的生存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音乐美感的意义:美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如果你对生命不能感到美,那就完了。

你的生活环境也好,人际关系也好,生活的一切都是提供美的感受的,就看你能不能体验到了。

如果你的心理是快乐的、健康的,你会感到一切东西都是美的,朋友中性格好的人和你聊天,你会经常发现他觉得什么都美,随便说点什么他都觉得哎呀特好玩,这种人的心理就是比较健康的。

所以我说美感和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深的关系。

而音乐恰恰是能给你这种最直接的、最强烈的感受,再结合着你的创伤经历,音乐美感的意义就是重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