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论课件(曾五一)ch02
合集下载
统计学课件ppt(全)

统计学
王新华 武汉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 第二节 统计学的分科 • 第三节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无处不在:统计实例
举例1.我国每年都要编辑全国统计年鉴, 包括很多方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 种指标,其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有GDP、CPI、 外贸进出口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 每年 的2月底会公布前一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二、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多次观察或试验可 以得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方法是 可以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因为客观 事物本身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必然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 映了事物表现形式的差异。(举例学生的 平均分,标准差)
举例2: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
•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 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 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 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普查的1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6.0万人,在学研究生 164.6万人,毕业生43.0万人。普通高等教 育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在校生2308.5万 人,毕业生608.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 招生808.9万人,在校生2196.6万人,毕业 生662.7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50.8万 人,在校生2454.8万人,毕业生787.7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634.7万人,在校生5066.8 万人,毕业生1736.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1736.8万人,在校生9926.4万人,毕业生 1662.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4万人,在校 生39.9万人,毕业生4.4万人。幼儿园在园 幼儿3424.4万人。
王新华 武汉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 第二节 统计学的分科 • 第三节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无处不在:统计实例
举例1.我国每年都要编辑全国统计年鉴, 包括很多方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 种指标,其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有GDP、CPI、 外贸进出口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 每年 的2月底会公布前一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二、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以上例子说明,通过多次观察或试验可 以得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方法是 可以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因为客观 事物本身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必然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偶然性反 映了事物表现形式的差异。(举例学生的 平均分,标准差)
举例2: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
•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 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 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 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普查的1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6.0万人,在学研究生 164.6万人,毕业生43.0万人。普通高等教 育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在校生2308.5万 人,毕业生608.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 招生808.9万人,在校生2196.6万人,毕业 生662.7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50.8万 人,在校生2454.8万人,毕业生787.7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634.7万人,在校生5066.8 万人,毕业生1736.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1736.8万人,在校生9926.4万人,毕业生 1662.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4万人,在校 生39.9万人,毕业生4.4万人。幼儿园在园 幼儿3424.4万人。
《统计学原理》》课件

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的总变异进行分解,将变异分为组 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并比较组间变异是否显著大于组内变 异,从而判断不同组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满足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等假设 。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一种,用于比较一个分类变量对数值型数据 的影响。
分析步骤包括建立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决策。
02
描述性统计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介绍数据的不同来源,如调查、观察 、实验等。
数据筛选与处理
说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缺失值处 理和异常值处理。
数据的图表展示
柱状图
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饼图
用于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折线图
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散点图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原理》ppt课件
目 录
• 统计学导论 • 描述性统计 • 概率论基础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回归分析 •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01
统计学导论
统计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其目的是从数据中获 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详细描述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数 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它涉及到如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 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和预测未来。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通常使用最小 二乘法来拟合数据,建立如 (y = ax + b) 的线性方程。其中, (y) 是因变量,(x) 是自变量, (a) 是斜率,(b) 是截距。
参数估计
通过最小二乘法,我们可以估计 出斜率 (a) 和截距 (b),从而得到 回归方程。
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满足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等假设 。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一种,用于比较一个分类变量对数值型数据 的影响。
分析步骤包括建立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决策。
02
描述性统计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介绍数据的不同来源,如调查、观察 、实验等。
数据筛选与处理
说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缺失值处 理和异常值处理。
数据的图表展示
柱状图
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饼图
用于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折线图
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散点图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原理》ppt课件
目 录
• 统计学导论 • 描述性统计 • 概率论基础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回归分析 •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01
统计学导论
统计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其目的是从数据中获 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详细描述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数 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它涉及到如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 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和预测未来。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通常使用最小 二乘法来拟合数据,建立如 (y = ax + b) 的线性方程。其中, (y) 是因变量,(x) 是自变量, (a) 是斜率,(b) 是截距。
参数估计
通过最小二乘法,我们可以估计 出斜率 (a) 和截距 (b),从而得到 回归方程。
统计学概论ppt课件

不变标志:总体中各单位表现完全相同的标志。 变动标志:总体中各单位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
.
1、定类尺度: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 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对属性相同的总体 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
特点:只是作为各种分类的代码,并不反映各类
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用“1”表示男性,用“0” 表示女性。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在 统计处理中,对于不同的类别,虽然可以计算单位数,但 它不能表明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 位。
2、变换关系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
统计学
组织教学
1、为什么要学统计学? 2、学习建议。
.
指定教材:
梁前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新编统计学教程》,袁卫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等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统计学》,陈珍珍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等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第一章 概 论
特点: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 示
没有或事物不存在),因此,不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例如,甲工资为600元,乙工资为1200元,则乙的工资
为甲的2倍 。定比尺度的主要. 数学特征是“×”或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说明的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 征的。
总体单位 ——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单位。
简称单位。
.
两者关系: 1、总体和单位具有多样性。 2、总体和单位互为存在的条件。 3、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总体和单位的位置
可以变化。
.
.
1、定类尺度: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 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对属性相同的总体 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
特点:只是作为各种分类的代码,并不反映各类
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用“1”表示男性,用“0” 表示女性。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在 统计处理中,对于不同的类别,虽然可以计算单位数,但 它不能表明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 位。
2、变换关系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
统计学
组织教学
1、为什么要学统计学? 2、学习建议。
.
指定教材:
梁前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新编统计学教程》,袁卫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等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统计学》,陈珍珍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等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第一章 概 论
特点: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 示
没有或事物不存在),因此,不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 例如,甲工资为600元,乙工资为1200元,则乙的工资
为甲的2倍 。定比尺度的主要. 数学特征是“×”或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说明的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 征的。
总体单位 ——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单位。
简称单位。
.
两者关系: 1、总体和单位具有多样性。 2、总体和单位互为存在的条件。 3、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总体和单位的位置
可以变化。
.
配套课件 统计学--曾五一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三、标志
• 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 志。
•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 尽管标志是总体各单位都具有的普遍属性,
但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却未必相同。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四、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和数值。
• 统计指标是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指标 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
•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 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 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 与显示
1 数据的收集
目
2 数据的整理
录
3 数据的显示
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一、数据概述
(一)数据的基本概念
• 我们身边随时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社会 数据、商务与经济统计数据、自然统计数 据、医学研究数据、卫生统计数据、体育 统计数据,以及网络统计数据等。
• 数据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我们可以做出 如下定义:在统计中,说明某种客观现象的数 量特征的数字叫统计数据。
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
• 1.定类尺度 • 2.定序尺度 • 3.定距尺度 • 4.定比尺度
(三)数据的类型
• 1.品质数据和数量数据 • 2.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三)几何平均数
• 1.简单几何平均数
第一节 统计变量集中趋势的测 定
(四)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 首先,作为方法论科学的统计学与各实质性 学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 其次,国际统计学界的主流也从原来的偏重 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向更加重视应用统计研 究转变。
统计学概论课件(曾五一)ch02

2-13
( 三)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查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形式和 专门调查。
1、定期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 和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 料的一种形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 项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2-14
全面调查
调查 范围
统
非全面调查
6 、调查的计划实施 7、调查报告的撰写
2-5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p.18)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通讯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 5.实验设计调查法 6.其他调查法
2-6
四、统计调查方式(p.18)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
划分为若干类;汇总,加总计算形成各项统计指标。统计 分组和统计指标是整理的中心工作。 3)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2-19
二、统计分组(p.24)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分组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 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 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面的资料。 例如:人口普查
2-8
统计调查方式
2)统计报表制度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 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 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 调查方式。 例如全国的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确定。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 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
( 三)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查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形式和 专门调查。
1、定期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 和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 料的一种形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 项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2-14
全面调查
调查 范围
统
非全面调查
6 、调查的计划实施 7、调查报告的撰写
2-5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p.18)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通讯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 5.实验设计调查法 6.其他调查法
2-6
四、统计调查方式(p.18)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
划分为若干类;汇总,加总计算形成各项统计指标。统计 分组和统计指标是整理的中心工作。 3)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2-19
二、统计分组(p.24)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分组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 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 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面的资料。 例如:人口普查
2-8
统计调查方式
2)统计报表制度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 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 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 调查方式。 例如全国的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确定。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 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2-1 2-1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显示
2-2 2-2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概论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2-3 2-3
学习目的要求
2 - 20 2 - 20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部分单位进 行调查;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有意识地选 择部分单位作为调查的对象。
2 - 21 2 - 21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调查、询问 实验、观察
访 问 调 查
2 - 22 2 - 22
2 - 26 2 - 26
5、座谈会(概念要点)
1)也称集体访谈 2)将一组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 查的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得资料 3)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6~10人 4)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27 2 - 27
6、个别深度访问(概念要点)
1)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针 对特殊问题的调查 2)适合于较隐秘的问题,如个人 隐私问题;或较敏感的问题, 如政治方面的问题 3)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12 2 - 12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方式
普 查
2 - 13 2 - 13
抽 样 调 查
统 计 报 表
重点 调查 典型 调查
1、普查(概念要点)
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 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4)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5)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总体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2-1 2-1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显示
2-2 2-2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概论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2-3 2-3
学习目的要求
2 - 20 2 - 20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部分单位进 行调查;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有意识地选 择部分单位作为调查的对象。
2 - 21 2 - 21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调查、询问 实验、观察
访 问 调 查
2 - 22 2 - 22
2 - 26 2 - 26
5、座谈会(概念要点)
1)也称集体访谈 2)将一组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 查的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得资料 3)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6~10人 4)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27 2 - 27
6、个别深度访问(概念要点)
1)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针 对特殊问题的调查 2)适合于较隐秘的问题,如个人 隐私问题;或较敏感的问题, 如政治方面的问题 3)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12 2 - 12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方式
普 查
2 - 13 2 - 13
抽 样 调 查
统 计 报 表
重点 调查 典型 调查
1、普查(概念要点)
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 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4)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5)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总体
曾五一 应用统计学PPT学习教案

得到临界值 t0.025,8 。
第四步:计算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
将 X 986 ,n=9,S=24,代入 t 统计量得:
t0
986 1000 24 / 9
1.75
第五步:判断。
由于| t0 | =1.75<2.306,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取值落入接受域,所以不能拒
绝 H0。样本数据表明这天的自动包装机工作正常。
(a)双侧检验
拒绝域 Zα/2
α
拒绝域 –Zα
0 (b)左侧检验
检验形式
α
0
拒绝域
Zα
(c)右侧检验
第8页/共57页
【例7-1】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投诉,指控某品牌纸包装饮料存 在容量不足,有欺骗消费者之嫌。包装上标明的容量为250毫升, 假设根据历史资料已知这种饮料容量的总体标准差是4毫升。消费 者协会从市场上随机抽取了50盒该品牌纸包装饮品,测试发现平 均含量为248毫升,小于250毫升。2毫升的差异是由于抽样的随机 性引起的,还是厂商的有意行为呢?消费者协会能否根据该样本 数据,判定饮料厂商欺骗了消费者呢?
(一)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 1.总体标准差已知
设两总体分别是 1
N
(1
,
2 1
)
,
2
N
(2
,
2 2
)
,分别从这两个总体中独
立抽样,得到两个样本,它们的容量分别是 n1 和 n2;这两个样本的均值分别
是 X1 和 X 2 。由于总体方差已知, X1 X 2
N (1
2
,
12 n1
2 2
)
。我们可以
n2
使用 Z 统计量进行检验:
第24页/共57页
第四步:计算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值。
将 X 986 ,n=9,S=24,代入 t 统计量得:
t0
986 1000 24 / 9
1.75
第五步:判断。
由于| t0 | =1.75<2.306,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取值落入接受域,所以不能拒
绝 H0。样本数据表明这天的自动包装机工作正常。
(a)双侧检验
拒绝域 Zα/2
α
拒绝域 –Zα
0 (b)左侧检验
检验形式
α
0
拒绝域
Zα
(c)右侧检验
第8页/共57页
【例7-1】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投诉,指控某品牌纸包装饮料存 在容量不足,有欺骗消费者之嫌。包装上标明的容量为250毫升, 假设根据历史资料已知这种饮料容量的总体标准差是4毫升。消费 者协会从市场上随机抽取了50盒该品牌纸包装饮品,测试发现平 均含量为248毫升,小于250毫升。2毫升的差异是由于抽样的随机 性引起的,还是厂商的有意行为呢?消费者协会能否根据该样本 数据,判定饮料厂商欺骗了消费者呢?
(一)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 1.总体标准差已知
设两总体分别是 1
N
(1
,
2 1
)
,
2
N
(2
,
2 2
)
,分别从这两个总体中独
立抽样,得到两个样本,它们的容量分别是 n1 和 n2;这两个样本的均值分别
是 X1 和 X 2 。由于总体方差已知, X1 X 2
N (1
2
,
12 n1
2 2
)
。我们可以
n2
使用 Z 统计量进行检验:
第24页/共57页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统计学总论PPT课件

总体性原则要求在统计研究中,应从总体出发,研究和描述总体现象的 规律性,而不能从个别单位出发,就事论事。
总体性原则要求在统计调查中,应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收集足够多的数 据,以反映总体的全貌和特征。
数量性
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来描述和研究现象的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
情况。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均值和 标准差,它们决定了分布的形状
和范围。
正态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如中心极限定理和正态近似等, 这些性质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 描述的是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 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二项分布具有两个参数,n和p, 分别表示试验次数和每次试验 成功的概率。
统计学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人口普查、 民意调查和社会调查等,帮助政策制定者 和社会学家了解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统 计学用于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生产成本。
03 统计学的基本特征
总体性
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总体是具有某种共同 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的集合,通过研究总体的特性,能够推断出个体特 性。
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经 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 患。
统计监督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能 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促进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
05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个体
总体
统计学中研究的全部数据或对象的集合,具有同质性、明确性和 有限性。
总体性原则要求在统计调查中,应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收集足够多的数 据,以反映总体的全貌和特征。
数量性
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来描述和研究现象的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
情况。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均值和 标准差,它们决定了分布的形状
和范围。
正态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如中心极限定理和正态近似等, 这些性质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 描述的是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 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二项分布具有两个参数,n和p, 分别表示试验次数和每次试验 成功的概率。
统计学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人口普查、 民意调查和社会调查等,帮助政策制定者 和社会学家了解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统 计学用于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生产成本。
03 统计学的基本特征
总体性
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总体是具有某种共同 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的集合,通过研究总体的特性,能够推断出个体特 性。
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经 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 患。
统计监督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能 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促进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
05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个体
总体
统计学中研究的全部数据或对象的集合,具有同质性、明确性和 有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普查和全面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 互相替代。
–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 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
–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 的标志的承担者。
– 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 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 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
• 3、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 的特征,即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它由一系列品质标 志(或称质量标志、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所构成。
2020/8/7
2
• 2、搜集数据的方法:实验与调查
• 3、搜集的统计数据有两种:
– 一种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的数据,称为原始资 料,又称为初始资料;
– 另一种是收集己加工、整理过的数据,称为次级 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2020/8/7
3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p.21)
• 1、确调查目的。 •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1、定期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 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的一种形式。
•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项 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2020/8/7
14
全面调查
调查 范围
统
非全面调查
计
调
调查
连续(经常性)调查
查 形
时间
不连续调查
式
定期报表
组织
形式
专门调查
用以调查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报表 搜集的统计资料。 • 普查有主要特点:
– 第一,它是一次性(非连续性)的调查。 – 第二,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量详细、全
面的资料。 – 例如:人口普查
2020/8/7
8
统计调查方式
• 2)统计报表制度
•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 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 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 调查方式。
示
• 节统计资料的搜集 • • 节数据整理 • • 节频数分布 • •
2020/8/7
1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
• 一、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 • 1、统计数据搜集的定义: • 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
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 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数字资料。
• 从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 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
• 重点单位: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而言,尽管 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 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 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例如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调查中,某个时期 重点调查粮食价格。
2020/8/7
12
(二)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 查。
• 统计调查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 )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两大类。
• A)特点: – 第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 第二,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 征作出估计。
–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B)适用范围:
– 第一,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 – 第二,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 例如灯泡质量检查、居民收入情况。
• 5、确定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即调查时 间和调查期限。 –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 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 6 、调查的计划实施 • 7、调查报告的撰写
2020/8/7
5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p.18)
• 1.直接观察法 • 2.报告法(通讯法) • 3.采访法 • 4.登记法 • 5.实验设计调查法 • 6.其他调查法
2020/8/7
4
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 4、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 调查表: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 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对象中随机选择或有意 识地确定调查单位,以书面文字或表格形式了解被调查者 的意见,调查者自愿、自由地回答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
2020/8/7
6
四、统计调查方式(p.18)
•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
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 行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 查。
2020/8/7
7
统计调查方式
• 1)普查 •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它主要是
2020/8/7
10
• C)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定理。 • D)抽样调查对数据的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随机变量。 • E)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 第一,随机原则。 – 第二,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2020/8/7
11
2)重点调查
•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 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 1、连续性(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研究现 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如统 计报表制度。
• 2、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 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性调查, 如普查、典型调查。
2020/8/7
13
( 三)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 查
•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形式和 专门调查。
• 例如全国的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确定。
•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
– 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 对中的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
• 1)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 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 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
2020/8/7
普查
全面报表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周期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15
五、统计调查体系(p.20)
•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国家开展统计调查的 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 在这一体系中,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 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 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 统计调查。
–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 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
–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 的标志的承担者。
– 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 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 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
• 3、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 的特征,即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它由一系列品质标 志(或称质量标志、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所构成。
2020/8/7
2
• 2、搜集数据的方法:实验与调查
• 3、搜集的统计数据有两种:
– 一种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的数据,称为原始资 料,又称为初始资料;
– 另一种是收集己加工、整理过的数据,称为次级 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2020/8/7
3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p.21)
• 1、确调查目的。 •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1、定期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 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的一种形式。
•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专题研究而组织的专项 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
2020/8/7
14
全面调查
调查 范围
统
非全面调查
计
调
调查
连续(经常性)调查
查 形
时间
不连续调查
式
定期报表
组织
形式
专门调查
用以调查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报表 搜集的统计资料。 • 普查有主要特点:
– 第一,它是一次性(非连续性)的调查。 – 第二,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量详细、全
面的资料。 – 例如:人口普查
2020/8/7
8
统计调查方式
• 2)统计报表制度
• 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 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 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 调查方式。
示
• 节统计资料的搜集 • • 节数据整理 • • 节频数分布 • •
2020/8/7
1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
• 一、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 • 1、统计数据搜集的定义: • 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
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 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数字资料。
• 从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 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
• 重点单位: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而言,尽管 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它们 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绝大的比 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例如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调查中,某个时期 重点调查粮食价格。
2020/8/7
12
(二)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 查。
• 统计调查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 )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两大类。
• A)特点: – 第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 第二,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 征作出估计。
–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B)适用范围:
– 第一,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 – 第二,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 例如灯泡质量检查、居民收入情况。
• 5、确定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即调查时 间和调查期限。 –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 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 6 、调查的计划实施 • 7、调查报告的撰写
2020/8/7
5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p.18)
• 1.直接观察法 • 2.报告法(通讯法) • 3.采访法 • 4.登记法 • 5.实验设计调查法 • 6.其他调查法
2020/8/7
4
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 4、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 调查表: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 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对象中随机选择或有意 识地确定调查单位,以书面文字或表格形式了解被调查者 的意见,调查者自愿、自由地回答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
2020/8/7
6
四、统计调查方式(p.18)
•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
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 行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 查。
2020/8/7
7
统计调查方式
• 1)普查 •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它主要是
2020/8/7
10
• C)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定理。 • D)抽样调查对数据的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随机变量。 • E)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 第一,随机原则。 – 第二,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2020/8/7
11
2)重点调查
•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 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 1、连续性(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研究现 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如统 计报表制度。
• 2、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 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性调查, 如普查、典型调查。
2020/8/7
13
( 三)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 查
• 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报表形式和 专门调查。
• 例如全国的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确定。
•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
– 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 对中的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
• 1)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 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 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
2020/8/7
普查
全面报表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周期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15
五、统计调查体系(p.20)
•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国家开展统计调查的 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 在这一体系中,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 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 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 统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