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精彩诗词集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蒙通:濛)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鉴赏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
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苏轼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应该
背诵一些苏轼的著名古诗词,以下是几首适合小学生背诵的苏轼诗词: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18首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

18首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词三年级上册——9首 (2)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2、《夜书所见》叶绍翁 (2)3、《望洞庭》刘禹锡 (2)4、《早发白帝城》李白 (2)5、《所见》袁枚 (3)6、《山行》杜牧 (3)7、《赠刘景文》苏轼 (3)8、《望天门山》李白 (3)9、《采莲曲》王昌龄.............................. 3 三年级下册——9首. (4)1、《绝句》杜甫 (4)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4)3、《三衢道中》曾几 (4)4、《元日》王安石 (4)5、《忆江南》白居易 (5)6、《清明》杜牧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5)8、《滁州西涧》韦应物 (5)9、《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5)1/ 5三年级上册——9首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夜书所见》叶绍翁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望洞庭》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4、《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年级苏轼的诗全集

三年级苏轼的诗全集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苏轼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你有所作用哟。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诗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诗人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诗人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出了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诗人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诗人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三年级苏轼的诗

三年级苏轼的诗
三年级苏轼写过的诗:
1、《淮上早发》: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6、《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三年级上册古诗

苏轼三年级上册古诗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的诗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诗作在三年级上册可能会涉及
到一些简单易懂的诗句,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
化的魅力。
在三年级上册,可能会介绍苏轼的一些简单诗句,比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
是苏轼的一首描写元宵节的诗句,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适合小学
生理解。
另外,还可能会介绍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苏轼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句,也是他
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学习这些简单易懂的诗句,学生可以初步感受
到苏轼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除了具体的诗句,学生可能还会通过课文或教材了解苏轼的生
平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老师可能还会结合诗歌内容进行一些启
发性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歌,比如从意境、情感、音韵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的来说,在三年级上册,学生接触苏轼的古诗可能更注重对
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认识,为以后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打下基础。
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

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篇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与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精彩诗词集锦
【词篇】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同上】
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同上】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同上】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相逢一醉是前缘。
【鹊桥仙】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16.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
17.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19.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2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2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2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3.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诗篇】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和秦太虚梅花】
9.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绝命诗】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慧崇春江晚景】
1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2.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同上】
13.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4.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