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中部和南方沿海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高发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水平是改善鼻咽癌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早期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单纯放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5年生存率高达95%。
但NPC早期症状与鼻咽良性病变相似,早期筛查亦未广泛普及,早期确诊患者比例不足20%,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放化疗联合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精准性和特异性欠佳,易产生较强的副作用,复发进展风险亦较大,总体生存时间骤减。
鼻咽癌标志物的开发、应用、评价和完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集国内鼻咽癌临床和基础领域专家力量,整理并发表了第一版《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推广、精准治疗、复发进展预测和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提升鼻咽癌临床整体治疗水平。
血浆EBV D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鼻咽癌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标志物非角化鼻咽癌是我国鼻咽癌的主要类型(>95%),几乎所有的非角化鼻咽癌都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EBV参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目前公认的最关键的鼻咽癌致病因素。
重要的是,可直接以外周血为标本检测EBV相关核酸(DNA,RNA)和抗EBV不同抗原成分抗体,从而检测是否感染EBV病毒及感染程度。
因此,EBV相关分子是理想的鼻咽癌标志物来源,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EBV相关标志物应用价值的深度挖掘也是共识关注的重点之一。
①共识推荐将EBV DNA检测作为鼻咽癌高发地区早期筛查的常规项目。
专家解读尽管90%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存在EBV感染,但主要潜伏感染于B淋巴细胞内,且不释放游离DNA入血清,所以健康人血浆中EBV阳性率非常低。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作者:朱雪莹李忠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0期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血涕、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调强放疗等在鼻咽癌治疗中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
肿瘤治疗药物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放化疗、手术、靶向治疗及治疗副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1.二维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根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常规的二维放射治疗是标准的放疗方式。
但是二维放射治疗的同时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
现在三维适形治疗运用CT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提高了放疗的有效率。
2.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 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显著的剂量学分布优势,即在提高肿瘤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降低邻近器官辐射剂量,极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度。
临床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行IMRT治疗时,脊髓的最大照射剂量下降了10Gy,腮腺的照射总剂量也下降了18Gy,能提高对腮腺和脊髓的保护。
3.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
VMAT 是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型精准放疗技术,可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及周围组织进行实时的CT扫描监控,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准确调整射线的照射范围,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与IMRT 相比,VMAT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更高,优化后的剂量分布更准确。
4.质子治疗(IMPT)。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一、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癌(疾病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恶性肿瘤(疾病编码:C11.901)(非M1且治疗中不出现影响放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症状:涕血、鼻出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颅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症状。
2.体征:鼻咽部、颈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间接鼻咽镜、纤维或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增强CT和(或)MRI、全身骨扫描或PET检查。
4.病理学[鼻咽部和(或)颈部转移灶]明确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11版《中医肿瘤学》。
鼻咽癌临床常见证候:1.1、热毒蕴肺型: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头痛发热,心烦失眠,咽干口苦,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黄,鼻腔粘膜充血甚至溃疡,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或滑数。
1.2、瘀血阻络型:鼻塞脓涕,涕血色紫黑,头痛,耳鸣,复视,口干喜冷饮,鼻咽部肿块,颈部肿块凸出,质坚硬,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弦细或涩。
1.3、痰浊内阻型:鼻塞涕多,头晕头重,胸闷痰多,恶心呕吐,纳呆,口干不欲饮,耳内胀闷,大便溏薄,鼻咽粘膜水肿,分泌物多,颈部有转移性肿块。
舌质暗淡或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或濡细。
1.4、气阴两虚型:神疲乏力,少气自汗,头痛,五心烦热,失眠,口干咽痛,间有涕血,唇焦舌燥,形体消瘦,影像吞咽,尿赤便干,口咽粘膜充血、糜烂,舌质红少苔、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滑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中国鼻咽癌诊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年)、《2012ESMO临床实践指南:鼻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潘建基-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解读.ppt

中国鼻咽癌分期工作委员会对分期修订的建议
? 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 修订专家共识》,推荐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修订标准与UICC/ AJCC第八版分期保持一致。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2008中国鼻咽癌分期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更新内容的循证证据
中国分期2017版: ? 口咽/鼻腔 ? 鼻旁窦 ? 咽后淋巴结 ? 颈部淋巴结最大径 ?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UICC/AJCC第八版: ? 咀嚼肌间隙(翼内/外肌)的预
中国鼻咽癌新分期 2017版
(修订解读)
潘建基 福建省肿瘤医院
提纲
? 新分期修订背景 ? 分期手段 ?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主要更新内容及循证证据 ? 新版鼻咽癌分期问题与不足
鼻咽癌分期的历史
?临床分期的目的
? 指导治疗 ? 预测预后 ? 评价疗效 ? 学术交流
鼻咽癌分期的演变
? 基于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分期评估技术的进步 ? 随着疾病预后的改善,治疗方法与技术的进步 ? 鼻咽癌5年生存率由15-25%[1]逐步提高到如今的80%左右 ? 鼻咽癌分期经历了从经验到依赖循证医学的演变
巴结转移且直径≤3cm;
?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 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 巴结包膜外侵犯;
? 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 AJCC/UICC 8th/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
? Nx 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鼻咽癌NCCN指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和病情选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 括皮疹、高血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
04
随访和监测
定期检查和复查
01 定期进行鼻咽镜和MRI检查
鼻咽癌nccn指南
目录
• 鼻咽癌概述 • NCCN指南推荐方案 • 治疗方案 • 随访和监测 • 预防和健康生活
01
鼻咽癌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 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
症状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鼻塞、涕中带血、耳 鸣、头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 肿大、视力障碍等症状。
01
02
03
均衡饮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 A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 类和豆类等。
控制盐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降 低高血压和鼻咽癌的风险。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 鱼、瘦肉、豆类等。
鼻咽癌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鼻咽癌的认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鼻咽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知识,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和重视度。
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鼻咽 镜和MRI检查,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02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从而及 早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03 定期进行X光和CT检查
对于某些患者,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X光和CT检 查,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自我管理和监测
复发和转移性鼻咽癌
鼻咽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鼻咽癌综合治疗水平存 在差异,需加强规范化培训。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加强早期诊断和筛查
提高公众对鼻咽癌的认识,加强早期诊 断和筛查工作,提高早期诊断率。
研究术后复发和转移机制
深入研究鼻咽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分 子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
路。
推广新型手术技术
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广新 型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鼻咽癌相关知识,指导正 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 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 能锻炼计划,促进功能恢复。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 指导意义
专家共识形成背景和内容概述
形成背景
基于鼻咽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和临床需求,汇聚多学科专家智慧与 经验,制定鼻咽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
流行病学
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华南、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 ,其中广东省更是全球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此外,鼻 咽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
鼻咽癌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 多数学者认为与EB病毒感染、遗传 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危险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食用腌制食品等不 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 物质、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都可 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咽癌综合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提高鼻咽癌 外科治疗水平
总结本次专家共识解读核心内容
强调鼻咽癌外科治疗重要性
外科治疗在鼻咽癌综合治疗中占据重 要地位,对于早期患者尤为重要。
三大症状,警惕鼻咽癌!

三大症状,警惕鼻咽癌!发布时间:2023-03-23T03:59:17.4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1期作者:周玲玲[导读] 鼻咽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鼻咽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周玲玲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鼻咽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鼻咽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地域及种族差异,被称为“广东瘤”,好发于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等,东南亚地区也是高发地区之一。
鼻咽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30-60岁多见。
中国年发病率约为 3.26/10万,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1-2]。
鼻咽癌发病具有家庭聚集性和遗传倾向。
其真正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有关[3]。
鼻咽部位于咽喉部的上方,双侧鼻腔的后方,向上达颅底,向下延伸至口咽,与中耳咽鼓管、咽旁间隙和颞下窝交通,毗邻重要血管及颅神经。
位置深而且隐蔽,肿瘤又多位于鼻咽隐窝,早期症状不显著,故而早期发病时很难被发现,等症状显著,往往是中晚期了,耽误治疗。
罹患鼻咽癌的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不胜枚举。
如被圈内人誉为中国大陆男演员中“四大演技派高手”的李雪健老师,就是一位鼻咽癌患者。
凭《皇家饭》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香港电影明星成奎安因鼻咽癌去世。
马来西亚著名羽毛球体育名将李宗伟也因鼻咽癌中断事业退出体坛。
鼻咽癌虽然听起来很可怕,其预后与诊断的时间关系密切。
早期的鼻咽癌预后通常较好,经过放射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90%[4]。
但是随着肿瘤的增大,一旦引起鼻塞、耳闷、颈部肿块等症状,患者确诊时多数已经是中晚期,而中晚期患者预后通常是不良的,疗效则要大打折扣,通常需要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降至50%。
所以,良好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疾病。
但是,基于鼻咽的解剖位置比较隐蔽,鼻咽癌往往很会伪装,它总是能带上面具让你认不出它,从而耽误治疗。
《2023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鼻咽癌病理类型与分期
病理类型
鼻咽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鳞状细胞 癌最为常见。
分期标准
鼻咽癌的分期主要依据TNM分期系统,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淋巴结转 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根据分期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02 诊断方法与评估
重离子治疗
重离子射线具有更高的线性能量传递和更强的生物效应,对于某些对光子放射治疗不敏感 的鼻咽癌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疗效。然而,重离子治疗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目前尚未广泛 应用。
放射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口腔炎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 剂;出现皮肤破损时,可使用抗生素软膏 预防感染。
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及挑战
靶向治疗药物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这 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 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研究进展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鼻咽癌的 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部分 药物已经获得批准上市。
挑战与问题
尽管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 性的产生、药物价格昂贵等。
加强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提高患者的社会 支持度。
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如定期随访、健康咨询等,以便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THANKS
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出现口腔溃疡时,可使用口腔黏膜保护 剂和促进愈合的药物。
放射性中耳炎
张口困难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挖耳;出现听 力下降或耳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并 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一、前言
IMRT广泛应用以来,鼻咽癌(NPC)的局部控制率达80%以上,远处转移已成为目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转移性鼻咽癌获取病理诊断较难,诊断准确性难以保证;且疾病异质性大,治疗方案不规范,因此预后差异性很大。
2017版NCCN指南对转移性NPC推荐同步放化疗,或铂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后再考虑鼻咽及颈部放疗。
《头颈部鳞癌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推荐初诊转移NPC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西妥昔单抗(证据级别Ⅱb),达到CR/PR/SD的患者进一步接受鼻咽/颈部根治性放疗;而治疗后远处转移合并复发的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西妥昔单抗(Ⅱb类)。
这些指南仅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并未对转移性鼻咽癌进行详细的分层指导,可操作性偏低。
因此专家们对转移性鼻咽癌目前现有临床研究及数据进行分层分析和总结,就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策略规范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
二、化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方案组合是以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紫杉类和吉西他滨为主。
PF(顺铂+氟尿嘧啶)是最常见的一线方案。
部分临床研究开始采用TP(多西紫杉醇+铂类)或TPF(多西紫杉醇+铂类+氟尿嘧啶)
方案替代PF作为一线化疗方案。
对初诊移性鼻咽癌目前仍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或三药联合方案。
三、化疗周期
对于转移性鼻咽癌,足量的全身性系统化疗是一线治疗的基础。
对初诊转移NPC患者,首先推荐4~6个周期的足疗程化疗。
四、原发灶局部放疗
近年来原发灶放疗在转移性鼻咽癌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联合原发灶放疗能够明显改善初治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尤其是在转移量相对少的寡转移鼻咽癌中或能获得根治性效果。
初诊转移鼻咽癌的原发灶处理,推荐联合高剂量放疗。
五、转移灶处理
1. 寡转移灶处理:与其他实体瘤相似,寡转移鼻咽癌在原发灶根治性治疗的基础上如能积极处理转移病灶,部分患者或能达到治愈。
但转移灶处理的介入时间,尚无回顾性或前瞻性临床研究进行对比,暂无统一结论。
但就目前临床经验而言,推荐在诱导化疗间歇期进行处理。
2. 多发转移灶处理:多发转移灶由于数目多、分布广,局部处理难度较大。
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对于出现症状的部分患者推荐以姑息减症处理为主。
六、鼻咽癌治疗后转移
1. 姑息化疗:根治性治疗后转移的NPC目前仍以系统的姑息化疗为主。
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单药、两药或多药联合方案,不同的药物组合方案缓解率在20%~76%,但PF仍是主流方案。
2. 寡转移:对于根治性治疗后出现的转移,寡转移灶的积极治疗仍有明显生存获益。
3. 多发转移:治疗后出现的多发转移,以姑息减症处理为主,根据临床情况酌情考虑局部治疗。
七、维持治疗
化疗后联合维持治疗在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多为回顾性或Ⅱ期小样本研究,证据级别不高。
八、靶向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建议在有条件的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一线化疗中,推荐加用西妥昔单抗(Ⅱb类证据)。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给转移性鼻咽癌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因此,无论是初诊或治疗后转移的鼻咽癌化疗过程中,均可酌情考虑联合靶向药物提高疗效。
九、失败后的再治疗
1. 更换治疗方案:
2. 联合靶向治疗: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和突破之一,PD-1/PDL-1更是给晚期患者带来了希望。
4.最佳支持治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其他相关图1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专家共识流程图吉西他滨的两药方案在前瞻性Ⅱ期试验中也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及耐受性,如顺铂治疗后进展的复发转移NPC 采用S-1 联合吉西他滨或奈达铂,ORR均>40%,1年OS>60%,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此外,紫杉醇联合卡铂联合吉西他滨三药方案等在多次化疗失败后患者中均有报道,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