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练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练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练习》教案教学内容:第83、84页练习十八第5-10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理解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初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从条件想起的分析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训练分析方法1、出示:⑴学校饲养了40只兔子,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⑵学校饲养了25只白兔,15只黑兔,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⑶学校饲养了8只兔子,每笼有5只,卖出18只,还剩多少只?①学生口头列式②比较:⑴第一题为什么用一步计算?第二、三两题为什么都用两步计算?一题与第二、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二、对比练习:1、第83页第5题①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②并说说各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比较: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第84页第6题①学生默读②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③学生独立解答④同桌互相交流,各是先算什么的?再算什么的?3、第84页第7题①学生读题,列式解答②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③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三、发散训练1、出示第84页第9题:茶杯每只4元,茶壶每个37元,买15只茶杯和1个茶壶要用多少元。

2、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解答。

4、讨论:还可提哪些不同的问题?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今天练习的是什么内容?刚才练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都要怎样想?在做每一步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让学生自己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让学生自己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案】让学生自己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旨在让三年级学生通过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巩固和深化他们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进行计算。

2.能够分析和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能够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巩固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自主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

2.在编写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关键思想和正确方法。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两步计算”应用题。

(1)引导学生思考“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即需要通过两次运算来得出答。

(2)在白板上给出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解答。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每个同学都分一半,请问他需要多少个苹果?2.让学生自主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

(1)让学生自己构思题目,分析需要进行的两次运算。

例如:小明想去图书馆读书,但她住得远,需要先坐公交车,步行到达。

请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2)让学生把问题分成两步解决。

例如:小明需要先坐公交车,假设车程30分钟;需要步行10分钟到达图书馆。

请问小明需要多长时间?(3)让学生在本子上书写出题目和解答过程。

例如:小明需要坐30分钟公交车和步行10分钟才能到达图书馆,她需要40分钟时间。

3.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编写的题目和答案。

(1)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同学之间讨论解题过程和答案。

(2)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出错误之处,并给予建议改进。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让学生自主编写“两步计算”应用题,使他们对数学运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交流和互相评价,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运算的认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了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

含有三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教案_学校三班级教案教学目的1.同学通过观看、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生疏含有三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把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2.初步培育同学主动探究、独立猎取学问的力量,提高同学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育同学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力量.教学重点把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中间隐蔽的条件.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一〕,每同学各预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内里处处布满欢快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纸花.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2.依据供应的信息,同学编数学问题.可能消灭以下问题.〔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争辩〕……二、自主探究,争辩问题.1.学习例1.〔1〕同学读题,读后答复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争辩解决.〔3〕同学汇报沟通,集体研讨辩论,同学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表达.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一:依据“黄花25朵〞和“紫花18朵〞这两个条件,可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25+18=43〔朵〕.再依据“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能求出做了多少朵红花43-3=40〔朵〕.方法二: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依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句话知道:做的红花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题中没有直接告知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必需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25+18=43〔朵〕.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43-3=40〔朵〕.〔4〕老师小结:老师边口述题意,边演示课件“两步应用题〔一〕〞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使同学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日学的含有三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老师板书课题〕〔5〕小组相互说一说分析思路.三、改编例题,求异拓展〔即教科书第76页的想一想〕.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1〕把例1第三个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2〕把例1 第三个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小组争辩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第〔1〕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多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多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6〔朵〕.第〔2〕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的3倍.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129〔朵〕.2.比拟归纳,揭示规律.〔1〕师问:观看、思考、分析、比拟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觉些什么〔同学充分争辩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由于第三个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需先求.也就是说依据题里的第三个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2〕老师小结:今后解题时肯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四、动用学问,解决问题.1.基此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2〕畜牧场养山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2.玩耍: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3.课外实践作业:观看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事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五、质疑问难,全课总结.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留意的问题.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①三年级有多少人?40times;4=160(人)②四年级有多少人?38times;3=114(人)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160+114=274(人)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2.类推学习例4(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120divide;3=40(米)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饭?102divide;3=34(米)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40-34=6(米)答:三年级比四年级多46人.三、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四、巩固发展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五、布置作业应用题: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第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

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

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

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

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

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一道三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阅读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解题步骤,并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例题:小明有20个球,小华比小明多8个球,小刚比小华少4个球。

请问小刚有多少个球?解题步骤:第一步:求小华有多少个球。

小明有20个球,小华比小明多8个球,所以小华有20+8=28个球。

第二步:求小刚比小华少几个球。

小刚比小华少4个球,所以小刚有284=24个球。

第三步:得出小刚有多少个球。

根据前两步的计算,小刚有24个球。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几道三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

练习题:1.小红有30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少5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7个苹果。

请问小华有多少个苹果?2.小刚有15本书,小华比小刚多4本书,小强比小华少3本书。

请问小强有多少本书?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1、认识连续比较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头提问题:(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学生根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准备题(1)学生读题(2)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第二个问题呢?3、引入新课如果去掉刚才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示例2①学生读题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③根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松树6课柏树8棵杨树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⑤学生尝试解答⑥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5+6=21求的是什么?21+8=29求的是什么?⑦同桌互相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比一比讨论:(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练习十九第1题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九2、3、4、5题。

数学教学设计两步应用题

数学教学设计两步应用题

数学教学设计两步应用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一步应用题。

回忆解一步应用题的步骤二、教学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两步应用题。

板书课题看书,找一步应用题的内容什么叫两步应用题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

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读题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生动手解答指名板演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12+13=25(千克)2还剩多少千克?25-15=10(千克)答:还剩10千克。

出示例2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

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读题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分了几次?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三、练习1、出示商店运来800根竹竿。

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生自己按步骤解答应用题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2、出示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生独立解答四、总结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五、作业117页12、13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
用题(一)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一),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纸花.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2.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学习例1.(1)学生读题,
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2)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方法一:根据“黄花25朵”和“紫花18朵”这两个条件,可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25+18=43(朵).再根据“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能求出做了多少朵红花? 43-3=40(朵).方法二: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根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句话知道:做的红花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 25+18=43(朵).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 43-3=40(朵).(4)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演示课件“两步应用题(一)”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三、改编例题,求异拓展(即教
科书第76页的想一想).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第(1)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多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多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6(朵).第(2)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的3倍.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129(朵).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2)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四、动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2)畜牧场养山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2.游戏:智力闯关.3.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五、质疑问难,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