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食品质构的仪器测量和感官测试之间的相关性

!"# !""# 年第 "$ 期
综
述
食品工业科技
!"#$%&’("$)*’%))+
内, 剪切力从头到尾出现三重变化。而且在一些粒状 食品中也应该考虑质地的分布情况。 (./>$ ) 发 ()*+,现, 被煮过的豆类种子的刺破力接近正态分布 =.I?。在 这些样品中,有些比较硬的大豆的刺破力比平 均 刺 破力要大约五倍。这些硬的大豆在那些使用大 量 的 混和样品的检测实验中 (如挤压实验) 是不会被检测 出 来 的 , 但 是 在 感 官 测 评 中 是 很 明 显 的 。 HQ5-9,8;F (./0C ) 在压碎单块的玉米片时, 同样得到了有关的 分布问题=.&?。 因此,尽管是在没有偏差的情况 下 选 择 了 尽 可 能均一的样品,但是对很多样品来说与生俱来 的 内 在变化问题依然存在。而在仪器检测法和感官 测 评 法中,均一性差的样品的相关性可能会比均一 性 好 的样品的相关性差。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重复一定数 量的实验。重复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样品的差异程度, 可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
.4&41
数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依赖于待测样品 的 形 状、 大小以及可变形能力。 质构剖面分析 样品的形状和 大 小 是 得 到 可
.4&40
重复性结果的关键。 质构分析人员需要知道哪些测试 原 理 对 样 品 大 小敏感, 哪些不敏感。对那些对样品大小不敏感的测 试项目,在检测前不必要花时间对样品的数量、 大 小、 形状进行标准化。
!""
食品工业科技
!"#$%"$ &%’ ($")%*+*,- *. /**’ 0 %’1234=;9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影响分析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影响分析黄羽肉鸡是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家禽品种,其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
本文基于模糊感官评价方法,分析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的影响。
1. 实验设计选取三个常见的黄羽肉鸡品种为实验对象,分别为桂花鸡、安徽黄和川黄鸡。
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评价指标为鸡汤的色泽、味道、香气、清新度和整体口感。
2. 实验步骤将每种鸡肉分别煮成清汤,并分别用三个评价人员进行品尝评价。
评价人员需先尽量把五个评价指标的含义和标准理解清楚,然后对每一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计算平均分数。
3.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黄羽肉鸡品种 | 色泽 | 味道 | 香气 | 清新度 | 整体口感 || ------------ | ---- | ---- | ---- | ------ | -------- || 桂花鸡 | 6.8 | 7.6 | 6.2 | 7.3 | 7.1 || 安徽黄 | 7.5 | 7.2 | 6.5 | 7.0 | 7.4 || 川黄鸡 | 6.2 | 7.0 | 7.3 | 7.5 | 6.7 |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品种的黄羽肉鸡对于鸡汤品质的影响并不相同。
在五个评价指标中,安徽黄在色泽和整体口感上得分最高,川黄鸡在香气和清新度上得分最高,而桂花鸡在味道得分最高。
可见,不同品种肉鸡对于鸡汤的评价指标有所偏重,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选择。
4. 模糊感官评价原理及其适用性模糊感官评价是一种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其适用于评价特征难以精确定义、评价指标相对较多且存在互相影响等情况下。
该方法利用隶属函数、模糊化运算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
在本实验中,评价指标较多,且评价难度较大,其中的互相关联性也不可避免。
使用模糊感官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相对准确,分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结论与建议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黄羽肉鸡对于鸡汤品质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在选购时进行合理的选择。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炖制鸡肉是一种传统的烹饪方法,采用煮的方式慢慢炖煮鸡肉,使之保持鲜嫩多汁的口感。
在炖制过程中,鸡肉中的营养物质以及味道会不断地渗透到汤汁中,形成独特的风味。
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指标是对炖制鸡肉口感和风味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比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炖制鸡肉的特点和品质。
感官评价是以人的感官感受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包括外观、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的评价。
对于炖制鸡肉而言,感官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炖制鸡肉的外观通常呈现出金黄的色泽,皮肉紧密贴合,不掉皮,没有明显的血丝或黑斑。
2.色泽:炖制鸡肉的色泽应该均匀,肉质鲜亮,没有发黄或发黑的现象。
3.香气:炖制鸡肉散发出浓郁的鸡香味,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4.口感:炖制鸡肉的口感应该柔嫩,肉质鲜嫩多汁,不干涩,没有过多的筋膜和骨头。
5.味道:炖制鸡肉的味道应该鲜美、纯正,不淡不腻,有一定的咸味和鸡香味。
仪器分析指标是通过科学仪器测量和分析鸡肉中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以及感官特征。
常用的仪器分析指标包括:1.水分含量:炖制鸡肉的水分含量是衡量其鲜嫩程度和保水性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烘干法来测定。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鸡肉主要的营养成分,也是其口感和风味的基础,可以通过氮含量测定法来测定。
5.味道成分:炖制鸡肉的味道成分主要包括各种氨基酸、核苷酸等,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测定。
通过对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分含量与口感、口感味道相关性较大,水分含量高的鸡肉更加鲜嫩多汁。
4.氨基酸含量与味道成分的相关性较大,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鸡肉味道更加香醇。
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指标在炖制鸡肉中都有各自的重要作用,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通过综合利用这两种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价炖制鸡肉的口感和风味。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影响分析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影响分析黄羽肉鸡品种的选择对于鸡汤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黄羽肉鸡品种参与鸡汤制作过程中,其体质和肌肉质量的差异会导致鸡汤的口感和口感品质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肌肉质量精良、肉质细嫩的黄羽肉鸡品种,制作出的鸡汤质量更佳,口感更为细腻。
相反,肌肉松散、质地粗糙的黄羽肉鸡品种,制作出的鸡汤品质较差,口感相对粗糙。
鸡的饲养环境和饲料对鸡汤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黄羽肉鸡的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和养分摄取,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鸡肉的品质。
良好的饲养环境和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鸡的生长速度和肌肉质量,最终获得优质的黄羽肉鸡品种。
制作鸡汤时使用这样的黄羽肉鸡品种,可以提供更好的鸡汤品质,口感更加鲜美。
制作鸡汤时的烹饪方法和配料选择也会对鸡汤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烹饪方法包括水煮、炖煮、烘烤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都会对黄羽肉鸡品种的鸡汤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选择烹饪方法时需考虑黄羽肉鸡品种的特点和所希望的鸡汤口感。
配料的选择也是影响鸡汤品质的重要因素,合适的配料可以提供丰富的口感和层次感。
消费者的个人口味偏好也会对鸡汤品质评价产生影响。
每个人对于鸡汤的口感和口感品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有些人喜欢鲜香浓郁的鸡汤,而有些人则更喜欢清淡的口感。
黄羽肉鸡品种的选择和鸡汤制作过程中的因素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口味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黄羽肉鸡品种对于鸡汤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黄羽肉鸡品种的选择、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烹饪方法和配料选择以及消费者的个人口味偏好等因素都会对鸡汤品质产生影响。
通过模糊感官评价的方法,可以对不同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的影响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价,为鸡汤制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提供更好的鸡汤口感和口感品质。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炖制鸡肉是一种传统的烹饪方式,能够使鸡肉变得鲜嫩可口,充满浓郁的香味。
在炖制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的调料和烹饪时间的控制,可以使鸡肉的风味和质地有所改变。
炖制鸡肉的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炖制鸡肉的感官评价主要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味道等方面。
外观方面,炖制鸡肉应该具有金黄的色泽、肉质鲜嫩,并且肉汁充裕。
香气方面,炖制鸡肉应该具有浓郁的香味,能够让人垂涎欲滴。
口感方面,炖制鸡肉应该有嫩滑的口感,肉质要软嫩易咀嚼。
味道方面,炖制鸡肉应该具有鲜美的味道,鸡肉本身的味道应该得到充分的保留,并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加入不同的调料进行调味。
仪器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等指标。
水分含量是指食品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
蛋白质含量是指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脂肪含量是指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灰分含量是指食品中不挥发的无机盐含量,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炖制鸡肉的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炖制鸡肉的口感与水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
水分含量越高,炖制鸡肉的口感越嫩滑;蛋白质含量越高,炖制鸡肉的口感越嫩嫩的。
炖制鸡肉的味道与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密切相关。
脂肪含量越高,炖制鸡肉的味道越鲜美;灰分含量越高,炖制鸡肉的味道越鲜香。
为了更好地评估炖制鸡肉的质量,可以通过仪器分析指标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使用红外光谱仪来测定鸡肉中的水分含量;可以使用氮素分析仪来测定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使用红外光谱仪来测定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可以使用火焰光度法来测定鸡肉中的灰分含量。
炖制鸡肉的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仪器分析指标的定量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炖制鸡肉的质量,并且为炖制鸡肉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炖鸡肉及鸡汤的品质研究

炖鸡肉及鸡汤的品质研究李春保;李霄;井庆楠【摘要】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通过感官评定、理化分析其蛋白质、脂肪、干物质、风味物质以及组织学变化,研究炖鸡烹饪对原料鸡品种、原料鸡年龄、食盐的用量、冷冻状态、加热时间和火力等对鸡汤、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肉鸡的肉质比老母鸡的好,汤汁则相反.在中火慢炖添加适量盐的条件下,肉质和汤汁较好,其中冷冻状态的肉质最好,热鲜状态的汤汁最好.因此,最佳烹调参数为火力800W、烹饪时间2h、加1.5%食盐.【期刊名称】《肉类研究》【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老母鸡;肉鸡;炖;鸡汤;品质【作者】李春保;李霄;井庆楠【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6炖鸡是中国传统美食,有进补之功效,对于炖鸡的方法有着很多种说法,但至今还没有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证明[1-3]。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感官评定、理化分析等对炖鸡方法进行了探究。
市购老母鸡(山东草鸡15个月龄)、肉鸡(三黄鸡6周龄)。
全净膛处理、清洗后,备用。
Alpha 2-1.2型冷冻干燥机德国Christ公司;2300型自动凯氏定氮仪丹麦KjelteeTM公司;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GC-MS 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BX41型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研究盐用量、冷冻或冷藏、加热时间、加热火力对炖鸡肉和鸡汤品质的影响[4]。
正交试验采用L9(34)设计,共9个处理组。
1.2.1 鉴别实验考察品评小组的鉴别力。
选择3个测试样品,其中样品1和样品3同取9号老母鸡处理组腿肉,样品2取1号老母鸡处理组腿肉。
挑选10名从事食品专业的学生组成品评小组,由品评小组对3个样品进行鉴别,挑选出不同的一个样品。
1.2.2 喜好实验考察品评小组的判断力。
感官评价在调理鸡排腌料配方优化中的应用

感官评价在调理鸡排腌料配方优化中的应用李凤霞;胡元庆;罗雯慧;林娴;邱欣瑶【摘要】Study on the best ratio of ingredients of prepared chicken chop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exture analyzer tested texture characteristics.The chicken is as the mainingredient,nutmeg,clove,angelica,amomum,preferably four spices with antioxidant effect are the sensory variables of pickled ingredients,take sensory evaluation as the index,the best ratio of four kinds of spices a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exture analyz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additive amount of marinade is nutmeg of2 %,clove of 0.6 %,angelica of3 %,amomum of 1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between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exture analyzer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hardness and cohesiveness,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asticity of the two measurements.Chicken chop prepared by this formula tastes good and has good quality.%研究了调理鸡排腌制配料的最佳配比及感官评价与质构仪测定质构特性的相关性.以鸡胸肉为主料,优选肉豆蔻、丁香、白芷、砂仁4种具有抑茵抗氧化效果的香辛料为腌制配料的变量,以感官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4种香辛料的最佳配比,并分析了感官与质构仪测定的质构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腌料的最适添加量为肉豆蔻2%、丁香0.6%、白芷3%、砂仁1%;感官评价和质构仪测定的硬度与内聚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两者测定的弹性的结果无显著相关性.采用该配方腌制的鸡排口感佳、质地好.【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8(043)003【总页数】5页(P14-17,27)【关键词】调理鸡排;配方;感官评价;相关性【作者】李凤霞;胡元庆;罗雯慧;林娴;邱欣瑶【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5.2调理肉制品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经简便处理即可食用的肉制品[1]。
鸡肉火腿肠的感官分析

鸡肉火腿肠的感官分析
叶强;贾彩荷
【期刊名称】《肉类工业》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阐述了建立感官评价的要求及注意问题,通过分析感官评定分值和理化分析数值的关系,更准确的定量描述样品间的差异,得到更精细的样品差异显著性分组.【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叶强;贾彩荷
【作者单位】浙江顶味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5200;浙江顶味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天台土鸡肉风味的感官评定及结果分析 [J], 许永忠;周祖俊
2.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J], 王安琪;闫征;王道营;诸永志;王咏梅;陈本生;徐为民
3."A"-"非A"检验法在鸡肉风味火腿肠感官评价中的应用 [J], 刘祎; 魏永义
4.添加木质肉的鸡肉火腿肠品质特性分析 [J], 孙啸;尤金杰;周頔;张玉龙;王鹏
5.感官评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鸡种鸡肉挥发性物质[J], 王浩;王鹏;余嘉航;曾宪明;李震;束婧婷;邹剑敏;徐幸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作者:王安琪闫征王道营诸永志王咏梅陈本生徐为民来源:《肉类研究》2019年第04期摘要:为构建鸡肉在传统中餐烹饪方式下的品质评价体系,对8 种炖煮鸡肉进行感官评价,同时用多种仪器对相关参数进行测定,探讨炖制鸡肉感官评分与仪器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8 种鸡肉样品的感官评价具有差异性,仪器分析各个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鸡肉的咀嚼性和弹性与口感(有嚼劲)和整体感觉呈极显著正相关(P关键词: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仪器分析;相关性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ick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isine,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 samples of stewed chicken thigh were tested by sensory evaluation and instrument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quality of the 8 samples. Springiness and chewiness of chicken mea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uthfeel and overall perception (P < 0.01),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wo instrumental texture parameters can reflect these sensory attributes effectively. Inosine monophosphate conten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umami taste of chicken meat, as demonstrated by thei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1). Total fat content and cooking los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juiciness (P < 0.01).Keywords: stewed chicken; sensory evaluation; instrumental analysis; correlationDOI:10.7506/rlyj1001-8123-20190318-058中图分类号:TS251.5;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9)04-0019-05鸡肉是我国居民食用的主要肉类,年消费量仅次于猪肉,达到1 300 万t左右[1]。
黄羽肉鸡是利用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杂交培育的肉鸡品种,产品多为整鸡或者以活鸡形式进行销售。
黄羽肉鸡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适合中式餐饮的炖、煮等烹饪方式,尤其在我国南方及港澳地区更受追捧[2]。
虽然目前我国白羽肉鸡产量略大于黄羽肉鸡,但是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黄羽肉鸡的消费范围逐渐向北方延伸且消费量逐年提高[3]。
由于市场上黄羽肉鸡品种繁多,养殖日龄各异,产品品质差异很大。
因此,需要建立针对中餐烹饪方式,能够客观、准确、高效地反映鸡肉食用品质的评价方法[4-6]。
肉类食用品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感官评价和仪器评价两类,感官评价是通过人的感官来对肉的品质进行评定和打分,该方法应用广泛,结果更具说服力,但可比性和重现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易标准化[7-8]。
仪器评价主要是使用质构仪等仪器测定肉类的相应指标,该方法虽然精度高但很难全面反映肉类的食用品质[9-10]。
通过确定2 类评价方法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利用仪器分析客观评价鸡肉食用品质建立基础。
近年来,关于鸡肉品质分析和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王春青等[11]分析肉鸡原料肉品质与蒸煮后品质的相关性。
魏心如等[12]研究鸡肉保水性与肉色、pH值等指标的相关性。
王琳可等[13]探讨卤煮鸡肉质构特性的测定条件。
Liu Dengyong等[14]分析德州扒鸡风味化学成分及电子舌测定结果的关系。
目前,鸡肉品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工艺等对品质指标的影响方面,对鸡肉在传统中餐烹饪方式下的品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利用原料肉仪器测定指标评价鸡肉在中餐炖煮工艺中的加工适宜性,通过其与产品感官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有效的仪器评价指标,为传统炖煮加工筛选专用品种,同时为黄羽肉鸡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鸡肉原料(均3 kg左右)购自江苏立华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按照企业的工艺要求宰杀、成熟后取左右两边鸡腿,分别供感官评价和仪器检测使用。
1.2 仪器与设备TVT-300XP质构仪瑞典泰沃公司;UniCenMR冷冻离心机德国Herolab公司;T-25数显匀浆机德国IKA公司;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60紫外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
1.3 方法1.3.1 鸡肉的感官评定鸡肉样品的制作工艺同家庭红烧鸡块:调制红烧卤汁,所加调料为盐、酱油、食用油、糖、水质量比2∶2∶2∶3∶91;将整鸡剁块烹饪,一锅中约500 g的鸡肉,按照鸡肉、卤汁质量比1∶2加入鸡块、卤汁,电磁炉1 800 W大火煮开后换600 W小火炖煮30 min;捞出冷却至室温后,选择鸡腿肉去皮及可见脂肪,切成7 mm×7 mm×20 mm的条状备用。
评价员根据GB/T 16291.1—2012《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和GB/T 16860—1997《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进行培训。
食品感官评定室保持室温26 ℃,感官评定小组共15 人,年龄分布范围为21~40 岁。
感官评定时采用双盲法,对样品进行密码编号,样品与顺序随机化[15]。
感官评定标准参见表2。
每项感官评价指标评分分别取算术平均值作数据分析。
1.3.2 鸡肉质构TPA参数测定选用TVT-300XP质构仪和TA-35平底柱形探头,测试条件:测前速率2.0 mm/s,测试速率2.0 mm/s,测后速率10.0 mm/s,触发力25 g,形变率30%,2 次压缩间隔时间8 s,数据收集率200 pps。
样品按照1.3.1节中方法处理后,沿肌肉纤维方向切成7 mm×7 mm×20 mm的条状,靠近表皮一面朝下,水平放置于质构仪上进行测试。
每个样品至少测试6 次,取样品的算术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1.3.3 鸡肉的品质评定1.3.3.1 水分含量鸡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6]中的直接干燥法。
1.3.3.2 总脂肪含量总脂肪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17]中的酸水解法。
1.3.3.3 肌苷和肌苷酸含量肌苷酸测定参考李家胜等[18]的方法并做适当修改。
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品的肌苷酸含量,测定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3.5 mL磷酸、7.2 mL三乙胺和50 mL甲醇定容至1 L,pH 6.5;流速1 mL/min;柱温30 ℃;紫外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5 μL。
1.3.3.4 蒸煮损失率鸡腿煮前去皮及可见脂肪,擦干表面水分后称质量,记为m1;水浴锅温度为85 ℃,当鸡腿的中心温度达到75 ℃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擦干表面水分,称质量,记为m2。
蒸煮损失率按照下式计算。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2.1 鸡肉的感官评价分析由表3可知,不同品种的鸡肉感官测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口感(有嚼劲)这一评分指标,雪山草鸡、雪山麻鸡与雪山黄鸡、817肉杂鸡评分差异显著,滋味(鲜香感)和整体评分2 个指标亦如此;另一方面,同一品种公鸡和母鸡存在显著性差异,例如,样品5、6为公母不同的同一品种雪山黄鸡,但是它们的滋味(鮮香感)和多汁感评分差异显著。
即使同一品种、质量接近的鸡,可能由于饲养条件、自身对饲料的吸收能力、脂肪转化率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肉质产生较大差异。
根据感官评分可知,雪山麻公鸡最鲜美,雪山草公鸡最有嚼劲,雪山草母鸡肉质最多汁,整体感觉评分最高的则是雪山草公鸡。
由此可见,人对鸡肉的整体感觉并非几种因素的简单加权计算。
根据多项感官指标的评分,在传统的中式炖煮烹调中,黄羽肉鸡类明显比养殖时间更短的817肉杂鸡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2.2 鸡肉的TPA参数分析及其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质构仪是通过模拟牙齿运动连续压缩样品2 次,感应器获得力-时间的曲线,进而分析出质构参数,如硬度、弹性、内聚性及咀嚼性[19]。
除了烹调方式,肉自身的特性也较大程度决定了硬度的大小,如肉的含水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20]。
肉类弹性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与水化层形成蛋白质网状结构,此结构可抵抗一定外力,感官上表现为弹性[21]。
内聚性表现的是鸡肉抵抗受损并紧密连接使其保持完整的性质,反映了细胞间结合力的大小[22-23]。
咀嚼性是咀嚼样品至吞咽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24]。
在消费观念中,若咀嚼鸡肉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越多,则肉质表现为越有嚼劲,肉的品质越好。
由表4可知,不同品种鸡之间咀嚼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为了确定感官评价与质构TPA参数间的相关性,从而在今后实验中用仪器快速检测取代耗时、耗力的感官评价,先分析感官评价与质构TPA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口感(有嚼劲)这一感官指标与咀嚼性、内聚性、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2.3 鸡肉的品质指标分析及其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由表6可知,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间的不同雌雄个体的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由表7可知,滋味(鲜香感)与肌苷酸含量、总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蔡海峰等[28]对泰和乌鸡鲜味物质的研究以及王述柏[29]对鸡肉肌苷酸沉积规律的研究表明,畜禽肌肉中的肌苷酸是衡量肉质鲜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