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培训课件
脊灰培训课件

疫苗接种效果:可预防脊 髓灰质炎,降低发病率和 死亡率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确保 疫苗质量,避免接种后不 良反应
脊灰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对象:适龄儿童
1
接种时间:按照国家
2
免疫规划要求进行
接种方式:口服或注
3
射
接种后观察:观察接
4
种后反应,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接种后护理:保持接
5
种部位清洁,避免感
染
接种后饮食:避免辛
06
脊灰疫苗接种的未 来展望
脊灰疫苗接种的发展趋势
01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的研发,提高疫苗的免疫 效果和持久性
02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 接种覆盖率
03
疫苗供应:扩大疫苗生产规模,确保疫苗供应 充足
04
疫苗监测:建立疫苗监测系统,监测疫苗效果 和副作用
0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疫苗研发和生 产技术,提高全球脊灰疫苗接种率
脊灰疫苗接种的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方法:通过监 测脊灰疫苗接种覆 盖率、疫苗效果、 疫苗不良反应等指 标进行评估
监测结果:脊灰疫 苗接种覆盖率逐年 提高,疫苗效果得 到显著提升,不良 反应发生率较低
监测意义:通过监 测结果分析,可以 了解脊灰疫苗接种 的实际效果,为优 化疫苗接种策略提 供依据
监测建议:加强脊 灰疫苗接种的监测 和管理,确保疫苗 接种质量和效果, 保障儿童健康。
6
辣刺激性食物,多喝
水,保持饮食清淡
05
脊灰疫苗接种的效 果评估和监测
脊灰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
A
B
C
D
评估指标:疫苗覆盖率、 疫苗保护率、疫苗效果
脊髓灰质炎专题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综合征
3、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 脊髓炎
4、多神经病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视病理改变当之的处,部请联位系本不人或同网站,删除瘫。 痪期可 分为以下4种类型,其后果相差甚大。
①脊髓型:最常见,主要引起四肢及 躯干肌麻痹,其中以下肢麻痹者最多, 上肢与下肢之比约为1∶19。幼儿期发 生麻痹时,可引起同侧肢体骨骼发育 障碍,以致两侧肢体长短不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传染源为本病的瘫痪型、非瘫痪型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健康的带病毒者亦可传播。 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病毒 主要从粪便及鼻咽部分泌物中排出,其 传播途径主要为经污染饮食、脏手及各 种用具等直接通过消化道或由空气飞沫 经呼吸道而发生传染。
本文急档所性提迟供的缓信息性仅麻当供之参痹处考(,之请用A联,F系不P能本)作人病为或科网例学站依删:据除所,。请有勿1模5仿岁。文以档下如有不 出现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 疑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PF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 、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潜伏期 平均为5~14天。在此 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 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脊髓灰质炎培训.pptx

瘫痪前期
多数病人由前驱期进入,少数与前驱期热退47 天出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未出现瘫痪。 如经3~5d恢复,则为无瘫痪型。 少数病人进入瘫痪期。
瘫痪期
◆ 多在起病2~7d后,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 瘫痪,以后逐渐加重,48h内达高峰
◆ 一般体温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 人是唯一贮存宿主 – 病人、 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
传染源 – 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
源,通过粪便排毒,排毒时间可达数月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病初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三.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
同型 病毒持久的免疫力。Ⅰ型和Ⅱ型间 存在交叉免疫 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或的 免疫力
◆ 延髓麻痹为IX、X及XII对脑神经 麻痹,表现为软腭、声带和咽部 肌肉瘫痪,而有吞咽困难、饮水 易呛、声音嘶哑及咽反射消失等
(2)呼吸中枢瘫痪
◆ 病变部位 延髓网状结构外侧 ◆ 临床表现 中枢性呼吸障碍,表现为
呼吸浅表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 呼吸、潮式呼吸、呼吸变慢及呼吸 暂停等,严重者有缺氧及呼吸衰竭
☆镜下所见
●早期为神经细胞胞浆染色体溶解,尼氏小体消失, 此为可逆性变化。
●病变进一步发展,引起神经细胞胞核浓缩及坏死, ●周围组织充血及水肿,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
浸润, ●神经胶质纤维增生。 ●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纤维发生萎缩。 ●可有淋巴结和肠道淋巴组织的增生和炎症; ●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肝、肾等全身病变。
二.病原学
● 抵抗力 本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
– 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 – 耐酸、耐碱、耐低温。粪便和污水中存活时间长 – 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
脊髓灰质炎培训课件

脊灰实验室检查
粪便、咽分泌物、血 液、脑脊液
排病毒时间长至2月 发病后2周粪便排病毒最多
脊灰病毒分离
发病2周内采集的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对发病2周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24-48小时 采集两份足量(≥5g)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CDC实验室
脊灰实验室检查
早期:感染10-15天内、
脊灰后遗症期
发病后1~2年以上、瘫痪肌肉 仍不能恢复即进入后遗症
期
① 持久瘫痪及肌肉挛缩 ② 肢体或躯干畸形:脊柱前 凸或侧凸、足下垂和足内 翻或外翻等 ③ 骨骼发育受阻
脊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要点
运动检查:即肌力,肌张力,肌体积 腱反射 感觉检查 脑膜刺激征 病理征
肌力分级
5 = 正常肌力
天随访时无论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的病例,经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上诊断为非脊灰其他疾病 的AFP病例
脊灰病例分类
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
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
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脊灰病例分类
4+ = 抗阻力,但较最大运动稍差
4 = 中等程度运动抵抗阻力 4- = 微弱运动抵抗阻力 3 = 抗重力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2 = 在床面作关节活动,不能抗重力
1 = 仅有肌肉收缩
0 = 无肌肉收缩
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 肉的紧张度,对确定病变 的存在和部位有非常重 要的提示意义
检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 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 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
3-35天 (5-14天)
病毒在鼻咽部、 第一次 肠上皮细胞和 病毒血症 淋巴结内增殖 无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症 状:发热 咽痛 胃肠道症状:恶 心 呕吐 腹痛 腹 泻或便秘 流感样症状:头 痛 疲倦 肌肉酸 痛 即顿挫型
脊髓灰质炎专题培训培训课件

脊髓灰质炎专题培训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脊髓灰质炎简介•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的全球现状与控制•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的治疗措施•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风险与公众参与目录01脊髓灰质炎简介脊髓灰质炎(Polio)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定义脊髓灰质炎病毒最早于1908年被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多次脊髓灰质炎疫情,造成了大量病例和死亡。
历史定义与历史传播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症状感染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皮疹等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肢体麻痹、呼吸肌麻痹等。
传播途径与症状预防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全球范围内都在推广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脊髓灰质炎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预防与治疗02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其中灭活疫苗有IPV和Salk两种,减毒活疫苗有OPV和bOPV两种。
疫苗种类不同国家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接种计划,但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接种计划,如婴儿在2、4、6月龄分别接种三剂次IPV或bOPV,并在1岁和2岁时各接种一次OPV。
接种计划疫苗种类与接种计划疫苗效果根据多个研究结果,脊髓灰质炎疫苗在预防脊髓灰质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少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常见副作用常见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副作用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但这些反应大多属于轻微且短暂,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疫苗效果与副作用一些常见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误区包括认为接种疫苗会增加自闭症风险、认为疫苗不安全或无效等。
然而,这些观点已经被科学证据所反驳,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种类、接种计划和注意事项;其次,接种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最后,应注意储存和运输疫苗的安全,避免疫苗失效或被污染。
脊髓灰质炎培训课件

03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
常规卫生习惯
01
02
03
勤洗手
在接触公共场所后,以及 在吃饭前和上厕所后,都 应该立即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 位,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保持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 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
疫苗接种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是预防该疾病的最有 效方法。
在疫苗接种期间,应 该注意饮食和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肢体
疼痛、肌肉无力等。
尽管已有有效的疫苗,但由于疫 苗覆盖率不均,仍有பைடு நூலகம்些地区脊
髓灰质炎疫情持续存在。
对未来预防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建议和展望
01
加强疫苗接种计划,提 高疫苗覆盖率,尤其在 疫情严重的地区。
02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实时监测和报告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确保及时发现并上报疫 情,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
紧急物资储备
提前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 、消杀药品等紧急物资, 以满足疫情应对的需要。
疫情控制和消除策略
强化病例隔离和治疗
强化社区参与
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 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鼓励社区参与疫情控制和消除工作, 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环境整治等。
疫苗接种计划成功案例
总结词
某地区成功实施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计划,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疫情。
详细描述
该地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计划。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接种率,有效 降低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成功案例
脊髓灰质炎培训精品PPT课件

制
肠上皮细胞和 淋巴结内增殖
病毒血症
第二次病毒血症 通过BBB 通过BBB进入 进入CNS
CNS
症 无症状 状
上呼吸道感染症 再次发热(双峰 发热,瘫
状:发热 咽痛 热) 头痛、呕吐、 痪并进行
胃肠道症状:恶 颈背肌痛、嗜睡、性加重,
心 呕吐 腹痛 腹 易激惹、皮肤感 热退后瘫泻Biblioteka 便秘觉过敏、拒抱、 痪不进展
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 肉的紧张度,对确定病变 的存在和部位有非常重 要的提示意义
检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 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 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
❖ 肌张力减低时 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 时阻力减退,关节运动的 范围增大
❖ 肌张力增强时 触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 动时阻力增大,运动范围 减小
反射检查
脊灰病毒分离
✓ 排病毒时间长至2月 ✓ 发病后2周粪便排病毒最多 ✓ 发病2周内采集的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脊灰临床分型-瘫痪型分型
1、脊髓型:最常见
① 单瘫多见,尤以下肢瘫多见
② 其次双肢瘫
③ 三肢、四肢瘫少见
特点:弛缓性瘫痪
影响到膈肌、肋间肌,可 出现呼吸困难
腹 肌 损 害
脊灰临瘫床痪分期型表-瘫现痪型分型
2、脑干型:第Ⅹ对、第对颅神经损 害多见
① 吞咽困难(Ⅹ) ② 面瘫(Ⅶ) ③ 呼吸中枢损害(延髓) ④ 血管运动中枢损害(延髓)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 反射的分级:消失、存在但减弱、正常、活跃、亢进 反射减弱或不能引出时,应重复,加强法反复多次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深反射:上肢: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阵挛、髌阵挛
脊髓灰质炎培训课件

总体有效,保护率可达80%-90%,对减少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效,保护率可达90%-95%,对减少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05
脊髓灰质炎现状和未来
脊髓灰质炎主要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区流行,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
脊髓灰质炎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脊髓灰质炎概述脊髓灰质炎预防措施脊髓灰质炎治疗及康复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现状和未来相关链接和参考文献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脊髓灰质炎定义
脊髓灰质炎病毒最早于1908年被发现,而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由于疫苗的普及,脊髓灰质炎在全球范围内几乎被消除。
影响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于儿童的神经系统有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害和后遗症。由于瘫痪和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的出现,脊髓灰质炎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症状与影响
02
脊髓灰质炎预防措施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健康教育
流行病学监测
常规预防
疫情期间预防
要点三
加强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及时报告脊髓灰质炎疫情,开展个案调查,了解患者发病过程、接触史等信息。
全球脊髓灰质炎现状
流行地区
每年全球约有40万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大部分在亚洲。
感染人数
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虽然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部分地区的卫生条件差、疫苗供应链不足等。
疫苗接种情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已经没有脊髓灰质炎的本土病例,但每年仍然有数十万例输入病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灰培训课件
脊灰培训课件
•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 要加强对维持无脊灰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
案和野病毒输入疫情处置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做好各项 应急准备工作,严防疫情传入。要做好舆情监测和风险沟 通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争取社会支持,并加强部门配合, 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 对此,各位要有充分认识,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加强领导, 落实各项有效措施,严防疫情传入,不得有丝毫麻痹思想 和懈怠松劲情绪。
脊灰培训课件
• 9月23日,卫生部通报,截止9月17日,新 疆累计确诊10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其中和田地区9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 例。
脊灰培训课件
•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 痹)的病原,又称小儿麻痹病毒。它是 一个没有外壳的病毒,由一条单股RNA组 成,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除人外,猴也会受这种病毒感染。
WHO西太平洋地区宣 布成为无脊髓灰质 炎区域,标志着中 国已达到无脊髓灰 质炎目标。
脊灰培训课件
中国2004年和2005 年分别在贵州和安 徽发生VDPV。2009 年12月至2010年4月, 塔吉克斯坦共报告 120例AFP,其中5例 实验室确诊为Ⅰ型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株。维持无脊灰工 作面临严峻挑战。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 – 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 易感人群
–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 – <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 – 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 传染期
– 感染者大便排出病毒可达数周至数月 – 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
脊灰培训课件
• 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肠 道传染病,曾经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大 传染病。1980年至2010年,全世界范围内脊髓灰 质炎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9年后一些国家 脊灰野病毒疫情有所反弹。通过开展预防接种, 我国1994年以来已无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 但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先后在云南和青海发 生过由缅甸和印度输入的野病毒病例。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灰野病毒流行 目标。
脊灰培训课件
• 二、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AFP病例 • 各地要以“三管齐下”的工作力度抓好这项工作。一是所
有医疗机构要明确专门科室、专门人员负责AFP病例的调 查、记录、报告;二是属地疾控中心要派专人定期开展 AFP病例的主动监测;三是卫生局督导检查。 • 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儿童医院落实监测人员每 周五到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 病案室等,通过查阅上周五至本周四的门诊日志、出入院 记录或病案,与医务人员交谈等方式,主动搜索AFP病例, 并记录监测结果,并对本单位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AFP 病例监测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并记录存 档。 • 疾控中心每周五要对辖区内AFP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
其他: 吉尔吉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
脊灰培训课件
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存在问题
四个国家脊灰野病毒流行从未被阻断 40余个 国家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
19280806
脊灰培训课件
中国与缅甸、尼泊尔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密切
脊灰培训课件
〔〕
省厅关于脊灰防控工作部署
• 浙卫办疾控【2011】18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 于加强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9月8日)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传染病防制科 2011年9月
脊灰培训课件
主要内容
1.新疆脊灰疫情通报
2.省厅关于脊灰防控工作部署
3.AFP监测方案介绍
脊灰培训课件
新疆脊灰疫情通报
脊灰培训课件
新疆脊灰疫情通报一
2011年8月26日卫生部通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一 起脊灰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此次疫情累计 报告4例病例,年龄在4月龄~2岁之间。发病时间 集中在7月3日~19日期间。 WHO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正式此次发现 的Ⅰ型脊灰野病毒与巴基斯坦2010年流行的野病 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由此WHO判定此次新 疆疫情从巴基斯坦输入。
脊灰培训课件
• 这是自我国2000年10月成功实现无脊灰目 标以来,发生的首次脊灰野病毒株输入性 疫情。
• 卫生部宣布进入Ⅱ级响应
脊灰培训课件
新疆脊灰疫情通报二
• 9月5日,卫生部通报,新疆新增2例脊髓灰 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 截至9月4日,已累计报告6例脊灰实验室确 诊病例。
• 9月8日,新疆全区范围内14个地、州、市 (含兵团)先行实施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 疫活动
• 脊灰野病毒是区别于疫苗病毒、外环境自 然存在的能引起人类发病的脊灰病毒。
• 2010年共19个国家有脊灰野病毒病例,其 中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等4 个国家脊灰流行从未阻断。
脊灰培训课件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
野病毒流行国家: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2010年检出病毒国家: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尼泊尔
• 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 型易引起瘫痪,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
• 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 多见于儿童。
脊灰培训课件
• 传染源
– 麻痹型患者 – 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
• 不易被发现,在传播上起重要作用
脊灰培训课件
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1955
1988
2000
2010
1953年注射用脊髓灰 质炎灭活疫苗(IPV) 研制成功,标志着人 类战胜脊髓灰质炎的 开始。 在20世纪50年代,口 服脊灰疫苗(OPV) 研制成功,目前广泛 使用口服(减毒)脊 髓灰质炎疫苗 (OPV)。
世界卫生大会确立 了“到2000年全球 消灭脊髓灰质炎” 的决议。是人类继 灭绝天花之后,拟 第二个被消灭的传 染病 。 当时,有125个国 家存在脊髓灰质炎 病毒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