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014-01-17 360doc个人图书馆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生化检验各项范围及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
DBIL
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游离胆红素
IBIL
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BUN
1.7-8.3mmol/L
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肌酐
CRE
36.00-132umol/L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O2Cp是静脉血标本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 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
碱性磷酸酶
ALP
3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乳酸脱氢酶
LDH
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总胆红素
TBIL
4.00-17.39umol/L
钠
Na+
135-155mmol/L
增高: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1.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 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 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 钠
英文缩写 Na+
正常参考值 135-1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1.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检验项目 淀粉酶
英文缩写 AMY
正常参考值 0-220I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
检验项目 胆碱酯酶
英文缩写 CHE
正常参考值 4000-13000U/L
22、检验项目 甘油三酯
英文缩写 TG
正常参考值 0.30-1.80mmol/L
尿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一般检查:1、尿量:[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1 .尿量减少(1) 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 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密度:[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 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 1.003-1.030之间; 新生儿在1.002-1.004 之间。
[临床意义]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 6.5左右。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尿沉渣检查:1、尿沉渣检查:[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 ;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
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siadh诊断标准

siadh诊断标准
SIADH(综合征性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是一种由于体内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过多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疾病。
SIADH的诊断通常需要考虑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SIADH的诊断标准的一般指导:
1. 低渗透性低钠血症:SIADH患者通常会出现低渗透性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 mmol/L。
2. 尿钠排泄增加:尿钠排泄增加,通常超过30 mmol/L。
3. 尿渗透压高: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4. 高尿钠排泄率:尿钠排泄率通常大于30 mmol/24小时。
5. 高抗利尿激素水平:抗利尿激素(ADH)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6. 正常至轻度低血容量:通常情况下,SIADH患者的血容量是正常或轻度减少的。
7. 排除其他原因:SIADH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引起低钠血症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病因,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肝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SIADH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有时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因此,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出现可能与SIADH相关的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确认,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血糖【正常值】3。
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
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正常值】2.8—8。
2mmol/L.【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正常值】44——-135μmol/L.【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5.尿酸【正常值】150--44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钾【正常值】3.5——5.1mmol/L。
钠【正常值】135-—147mol/L。
.氯【正常值】95—-108 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
钙【正常值】2.1——9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 g/L。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5。
5-—19μ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1。
7-6。
8μ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10.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 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12。
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正常值】8—-53 U/L.【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13. 肌酸磷酸激酶(CK)【正常值】25—195U/L.【临床意义】骨胳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塞时显著升高。
b型钠尿素bnp的标准

b型钠尿素bnp的标准
B型钠尿肽(BNP)是心衰的重要标志物,其正常值一般在0-100p g∕m1之间。
BNP的含量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BNP的水平来判断心衰的程度。
在临床中,BNP被广泛应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当BNP超过
100pg∕m1时,患者可能存在心力衰竭,同时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活动后胸闷等症状。
止匕外,BNP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心衰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如果BNP水平持续升高,则说明心衰加重或治疗无效。
除了心力衰竭,BNP的水平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升高,例如心肌梗死、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因此,在诊断心衰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的表现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BNP升高。
对于心衰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移植等。
对于严重心衰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总之,BNP是心衰的重要标志物,通过检测BNP的水平可以判断心衰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对于心衰患者,需要结合多种手段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血清(血浆)尿酸(UA)“样本采集”采空腹血2毫升,抗凝或不抗凝。
“正常值范围”119―417.umol/l或2―7mg/dl,换算成si单位因素:59.5。
“临床意义”1、增高:痛风,肾脏疾患,子癫,肝脏病患,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摄入富含核蛋白的食物后。
2.减少:恶性贫血,复发性腹腔疾病。
血清苯丙氨酸『标本采集』在不抗凝的情况下,服用2ml空腹血。
『正常值范围』成人:104-233umol/L或0.8-1.8mg/dl;新生儿:156-441umol/L或1.2-3.4mg/dl。
『临床意义』增加:苯丙酮尿症,早产儿略高,几周后恢复正常。
血清酪氨酸(tyr)『标本采集』服用2毫升空腹血和抗凝剂。
『正常值范围』9-29mg/L或0.6-1.5mg/dl。
『临床意义』1.增加:遗传性高甲状腺激素血症。
2、降低:苯丙酮尿症。
血液非蛋白氮(NPN)“样本采集”采空腹2毫升,抗凝。
“正常值范围”全血14.3―25mmol/l或20.0―35.0mg/dl。
血浆:14.3―21.4mmol/l或20.0―35.0mg/dl。
换算成si单位的因素:0.714。
“临床意义”1、增高:肾产前性(脱水,心功能不全,腹水,休克),肾性(各种肾病),肾后性(尿阻塞等疾病),蛋白分解过多(消化道出血,严重烧伤)。
2.减少:严重肝病。
血液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标本采集』取2ml空腹血抗凝。
『正常值范围』280-380mg/L(全血),307mg/L(平均红细胞)。
『临床意义』1.增加:甘氨酸中毒。
2、降低:有机磷中毒。
血肌酸(CRE)“样本采集”采血2毫升,抗凝或不抗凝,勿溶血。
“正常值范围”血清或血浆:男13―38umol/l或0.17―0.5mg/dl,女26.7―71umol/l或0.35―0.95mg/d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症,皮肌炎。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肾脏重度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利尿激素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导读: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释放出来。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
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
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释放出来。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正常范围:1~10μu/mL。
11~30μu/24h。
检查介绍: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增加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直接影响尿量。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缺乏,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肺结核、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
夜间站立体位、疼痛时可使拉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摄人镇静剂、降糖药可使血抗利尿激素水平增高。
减低:见于尿崩症、肾病综合征,以及摄人锂盐及四环素等药物。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