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

合集下载

京西古道景物导游词

京西古道景物导游词

京西古道景物导游词一、京西古道概述1.1 京西古道的历史背景京西古道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连接着京城和西方各地,贯穿了山区、平原、河谷等各种地貌,全长数百公里。

自古以来,京西古道就是中原文化和西部文化的交融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1.2 京西古道的重要性京西古道在古代是连接京城和西部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承载着军事、商贸和文化交流等重要任务,对促进中原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繁荣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京西古道成为了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古道的魅力。

二、京西古道景点2.1 龙门古道2.1.1 概况龙门古道位于京西古道的起点,被誉为“千年碑廊”。

它是一条修筑于悬崖绝壁上的古道,为中国古代工程壮举之一。

2.1.2 特色•古道两侧的碑廊中刻满了文人骚客的题字,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与艺术。

•这段古道充满了战略的智慧,不仅可以俯瞰到广阔的河谷,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2.1.3 建议游玩路线1.从龙门古道入口开始,徒步沿着古道向前,欣赏两侧的碑廊景观。

2.在途中,可顺便参观一些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

3.最后,到达龙门古道的终点,欣赏宽阔的视野,感受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

2.2 幽道古城2.2.1 概况幽道古城位于京西古道的中段,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

这里作为交通要塞,曾经有过激烈的战争和商贸活动。

2.2.2 特色•城池的墙体高大坚固,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防御能力。

•古城内部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如古宅、庙宇等,展示了古代生活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2.2.3 建议游玩路线1.从古城的大门进入,沿着城墙欣赏城池的壮丽景色。

2.途中可以进入一些建筑内部,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3.游览完整个古城后,可以前往附近的博物馆和文化街,进一步了解京西古道的历史和文化。

2.3 天衢古桥2.3.1 概况天衢古桥是京西古道上一处重要的桥梁,建于古代,为交通畅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2.3.2 特色•古桥建筑优雅古朴,采用了精湛的石雕技法,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艺术。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作者:蒋宝贤来源:《视野》2012年第03期亘在北京西部的西山高大巍峨,是北京城一道天然的屏障。

穿行于西山峡谷之中的永定河,水流湍急、险滩众多而且水位不定,难以用于通航,因此古人不得不在西山之中修建了道路,用于京城与西北之间的客货运输,这条道路便是著名的“京西古道”。

春风阵阵,乍暖还寒,行走在苍茫的京西古道上,不由地想起了元代著名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脍炙人口的散曲让多少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旅人顿生思乡之情。

遥想当年,从山西运煤至京都八百里之遥,健硕的牲畜日夜奔波至此早已瘦骨嶙峋了。

行色匆匆的商人、疲惫不堪的骡马和肃杀威严的关隘,或许,当年马致远就是站在这里,咏出了“古道西风瘦马”。

过琉璃渠,来到水峪嘴村,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向村子后面的山中走去。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并不很宽阔的石板路。

时间让这条路上的繁华与热闹早已成为了往事,但是这种繁华与热闹在这条路上所留下的痕迹却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道上的石板几乎全都是光滑的,就像是被河水常年冲刷过一样,只是“冲刷”它们的并不是流水,而是曾经在这条古道上走过的商队,在一些比较大的石板上甚至可以看见当年商队留下的蹄印!看到这些蹄印,我仿佛看到了驮着沉重货物的马儿或是骆驼在这些石板上走过时的情景,耳边也像是响起了阵阵清脆的驼铃声。

在古道边不时地还会出现一些房子的遗迹,这些房子也许曾经是一座驿站,抑或是一座酒馆,每天面对着热闹的古道,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

牛角岭关城位于门头沟王平镇韭园村东的山岭上,是这段古道的最高点,亦是“西山大道”上的重要关口。

关城建在两山坡对峙之处,扼守着古道之要冲。

站在隘口向东方山下望去,今日繁华的门头沟区街景历历在目,估计在天晴时,京城景色也会尽收眼底。

低头搜寻,古道碎石间一串串蹄印蜿蜒东行,直赴京都。

现在这座关城就只留下了一个拱形的城门,从城门中穿过,抬头望望那斑驳的墙面,原有的白灰早已脱落,只留下了一点点的痕迹,这使得这座城门显得更加沧桑。

京西古道观后感

京西古道观后感

京西古道观后感篇一京西古道观后感嘿,朋友们!前几天我去了京西古道,这一趟下来,感触那叫一个深啊!刚踏上那古道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这破石头路,有啥好看的?”也许是我一开始就带着偏见吧。

但走着走着,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你瞧那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溜溜的,可能它们见证过无数的商队和行人吧。

我就琢磨着,在古代,那些商人牵着马,驮着重重的货物,一步一步走在这路上,该有多辛苦啊!也许他们心里盼着早点到达目的地,能赚上一笔大钱,回家给老婆孩子买好吃的。

古道两边的景色,那叫一个美!绿树成荫的,微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探险家,走在未知的道路上。

“哎呀,这地方我以前咋不知道呢?”我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座破旧的石桥。

那桥身上布满了青苔,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

我心想,这座桥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啊?它是不是也曾在某个夜晚,默默地承受着洪水的冲击?这一路,我心情复杂极了。

一会儿感叹古人的不容易,一会儿又被眼前的美景陶醉。

京西古道啊京西古道,你到底藏着多少故事?篇二京西古道观后感哇塞,京西古道,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到那儿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不就是一条老路嘛,能有啥特别的?”可当我真正踏上那一块块石头,仿佛就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

我想象着古代的马帮们,“嘚嘚嘚”地走在这条道上,马蹄声清脆响亮。

他们也许会互相吆喝着:“兄弟,加把劲,前面就快到啦!”那场面,该有多热闹啊!说不定还有人哼着小曲儿,给自己解闷儿呢。

古道旁的小溪水,“哗哗”地流着,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捧了一把水,凉凉的,舒服极了。

“这水,是不是千百年前古人也碰过呢?”我心里想着。

一路上,我看到了好多破旧的房屋,断壁残垣的,心里莫名有点伤感。

也许曾经这里也是炊烟袅袅,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如今,只剩下这些破败的景象。

我不禁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累得气喘吁吁。

重走京西古道的诗句

重走京西古道的诗句

重走京西古道的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京西古道,是一条历经沧桑的古老道路,连接着北京和西部地区,承载着悠悠岁月的痕迹。

重行走在这条古道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底蕴。

下面让我们以诗歌的形式,描绘重走京西古道的美丽景致。

古道崎岖几百年,青山绿水映朝霞。

蜿蜒如龙穿古寨,驼队徐行叩石梁。

行至山脚石阶起,细雨轻柔洒古堂。

白雾缭绕笼山寺,钟声悠扬鸟惊忙。

古树参天郁郁苍,松柏交错落叶黄。

隐隐传来鼓声急,前行路上山凹藏。

山涧清流潺潺流,彩虹桥前牧羊舟。

古道无声寂寥静,唯闻风声抚枯松。

山高水长行人远,重走古道心似空。

古道曲折蜿蜒,千里山川任逍遥。

夕阳西下远山黄,古道行人如梦乡。

岁月沧桑道犹在,轻舟渡水故人伤。

山水相依共长存,重走古道如梦还。

古道茫茫远天涯,石桥飞檐青瓦斑。

马蹄声声谈往事,古道漫漫心依旧。

红尘俗世浮沉浮,山川古寺梦未醒。

重拾往事重走去,古道留声泪两干。

古道蜿蜒断续长,记忆萦绕古寨旁。

夜深人静听风过,心事如古道曲长。

山高水远路漫漫,烟雨朦胧画中藏。

重走古道心谁懂,山高水长泪成双。

古道晓阳朝霞明,山川风景入画屏。

马蹄声声远云端,古道行人愁绪凝。

古寨古树古庙前,岁月长河无尽情。

心事故里随风去,重走古道思悠悠。

古道悠悠情似水,岁月催人泪长流。

石桥飞檐俯瞰行,马蹄声响梦踏空。

古道山寺寂寂存,时光风雨旧人愁。

重走古道心不休,山水红尘梦如愁。

京西古道风景美,重走山川景更佳。

古树那些几百年,青青翠竹长相宜。

古寺山巅听钟声,心情且且留温柔。

古道途中故人别,山高水长愁长久。

古道崎岖几百年,行人往事情已远。

春风秋雨古道行,心事悠悠泪涟漪。

古寨石桥千年在,山川青山伴客愁。

重走古道心复想,灯火古梦水边归。

重走京西古道,仿佛置身人文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着岁月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古道崎岖、石桥飞檐、山水相依,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典雅的风采。

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行走,仿佛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让心灵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宁。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

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

河北省的上古传说?
卧牛城”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个瀚海的岛国;岛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三山之上,松柏蔽日,古木参天,苍滕翠蔓,萦络摇曳。

后来,不知道到了那个朝代,这里忽然被兵家看重,于是,他们就从四邻八乡,抓夫拉丁,劈山动土。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穿越攻略京西古道景点介绍京西古道简述京西古道是指北京西部山区的古代交通道路。

它以西山大道为主线,连接了众多支线,形成一个道路系统。

西山大道在王平口以东分为北、中、南三线,分别从三家店、圈门、潭柘寺进山并会合于王平口。

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会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王平古道两侧遗迹众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马致远故居。

漫步其中,让人能触摸到那历经千年的厚重古风遗韵。

一条是西山大道,它从三家店起,向西经过琉璃渠村,翻越牛角岭关城,再经过石古岩和色树坟,到达王平,是最主要的一条道路了。

另一条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出发,经过大峪、圈门、天桥浮、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到达王平,被称作玉河古道。

它的名字源于唐末藩镇割据时期,一位刘姓军阀在此地私自设立玉河县,而此道贯穿该县的缘故。

第三条则是从门头沟的新称村出发,经何各庄,翻红庙岭,过桑峪,最后到达潭柘寺的新潭古道。

在历史上,潭柘寺也是一个重要的产煤区,所出产的煤碳大都经过这条道路运出去,供给京西古道渊源京西之山,统称西山。

群山之中,遍藏乌金。

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

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

阜成门是北京内城的西门,过去俗称煤门,运煤的车马均从此门进城。

过去城门洞上还镶嵌着一块刻有梅花的汉白玉石,利用谐音作为标记。

明清以后,京城用煤量越来越大,仅靠阜成门进煤,已难供所需,所以在康熙年间,作为“水门”的西直门也开始大量进煤了。

出了阜成门一直向西,就到了模式口。

模式口以前叫磨石口,因为出产上好的磨刀石而得名。

1922年,磨石口村成为老北平市郊第一个通电的村庄,于是第二年改村名为模式口。

模式口一带还是饲养骆驼最多的地方。

老舍笔下的祥子正是因为被当兵的抓差到了磨石口,然后偷了三匹骆驼逃命才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北京周边适合老人游玩的地方

北京周边适合老人游玩的地方

北京周边适合老人游玩的地方老人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老年人在生活中也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每一天,如果能有个好心态,就可以健康长寿。

老年人身体好了,就可以在老年大学里学习新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生活。

北京周边适合老人游玩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一下。

北京周边适合老人游玩的地方有哪些?
一、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是北京西北山区内通往承德、张家口等地的一条交通要道,因古道上有许多古寺,所以得名。

京西古道最早是由唐朝皇帝下令修建而成。

“一人走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修建御道时,因修建这条道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触怒了当时皇帝的家人。

唐太宗李世民大怒之下将其全家斩尽杀绝,但又不忍心自己的家人死后尸骨无存,就命令工匠用大木头将其尸骨做成了这条路。

后来这条路也被称为“唐西陵”。

在明代万历年间将其改为官道,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又将其改名为“京西古道”。

—— 1 —1 —。

京西古道诗词

京西古道诗词

以下是关于京西古道的诗词:
1.山瘦桃花灿,树高鹊巢纷。

古道来客少,故居避世深。

迷路无人问,叩门有犬声。

蹄窝石上见,雄关壮精神。

——描写了古道的景象,运用对比和烘托手法,描绘了古道的冷清和荒凉,同时也展
现了古道的壮丽和雄伟。

2.燕地京西,飞云变幻,故道峥嵘。

那悠悠驮队,繁华始创;清清蹄印,文化传承。

四季炎凉,
一时冷暖,寺隐深山钟远鸣。

夕阳下,看马帮投宿,驼队归程。

叮当悦耳铃声,年复复,晨光伴月星。

有买粮卖药,往来商贾;化缘还愿,驻宿尼僧。

石佛村中,赵家台里,故事桩桩别有情。

沧桑鉴,数小桥流水,禅院孤灯。

——该诗词全面描绘了京西古道的自然景色、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表达了作者对古道的深厚情感和赞美之情。

如需更多相关诗词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古诗词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的诗词资料集、
古诗词文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西古道
本路线强度不大,适合新人。

路线为:王平-平地村-黄土台村-抢风坡村-黄石港村-峰口庵-拉拉湖-圈门。

集合时间和地点:2012-03-17 早9点
苹果园地铁站D口出,物美超市门前
去程公交,苹果园地铁西200米,929路公交-王平
回程公交,圈门戏楼旁370路公交-苹果园地铁站
行程安排:
9:20-----公交929(892)路抵达王平。

10:00------冰瀑休息,队伍集结。

(下沟,小路起伏,无难度)
12:45-----花沟,午餐。

(一小段爬升,出出汗也好)
13:45----黄石岗休息,队伍集结。

(荒村,看破败景象,品人间百味)
14:30----风口庵,蹄窝。

(合影,商榷下撤路线,详见下撤路线)
下撤路线
16:00----过拉拉湖,经天梯下撤圈门。

(传统路线,一路下降)
16:30----过小狗之家,经九龙山下撤水闸。

(路线较长,山路起伏不定)16:30----过雷达站,经蹄窝下撤圈门矿场遗址。

(路线较长,道路平缓)以上只是计划时间,实际时间有可能改变,根据队员体能、天气等因素决定活动结束后是否腐败,根据大家的意思决定。

活动费用预算:公交出行,无须A费
活动装备
1:通讯设备必备,方便联系!!
2:帽子、手套、眼镜、护膝、登山鞋、冲锋衣裤、登山杖,保暖衣物
3:1-2L水,一个路餐,垃圾袋
4:高热量食品。

出发地起点高度192米
终点高度155米
行进距离13.17km
爬升路程6.4km
下降路程6.8km
总上升781米
总下降818米
线路强度1.0
京西古道,这条迷一般的古道把它的精髓放在了王平古道这一段,这一段从汉代开始遗迹颇丰,也是当年马帮运送煤炭到山西、内蒙的要道所在,这里那些村村落落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王平古道,位于北京西部郊区,是京西古道中现存的景点以及遗迹最集中的一条。

北京西部的山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

王平古道层峦叠嶂的九龙山,俯瞰蜿蜒曲折的永定河。

汉代开始遗存甚富值得深挖
王平地区地处要冲,历经沧桑,自汉代开始遗存甚丰。

其中纵横交错的王平古道,让人更能触摸到那历经千年的厚重古风遗韵。

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古道构成。

其中,玉河古道保存基本完好,有着上千年左右的历史;更有距今两千年左右的西山大路北道,是最具代表
性的文化遗产。

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会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王平古道两旁最精致的看点
漫步古道,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

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王平古道两侧遗迹众多,不胜枚举。

蹄窝遗存、马致远故居、关帝庙、三义庙、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更有囚禁宋徽、钦二宗的大寨也散落其中。

古道上的牛角岭关城是当时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

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故居就在这古道的旁边,也就自然写出那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

峰口鞍关城通往山西内蒙的咽喉关隘
从王平镇韭园村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九龙山顶,顺着山梁西行约三个小时,便到了峰口庵,一道关城横亘在山的垭口处,古道穿城洞而过,这就是号称古道中路第一隘口的峰口鞍关城。

关城为拱型结构,大体完好,是当时玉河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

遥想当年,关门一开,商旅出行,骡嘶马鸣,驼铃十里,商队络绎,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已经永远地封存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沿着荒草丛生的古道穿城洞而过,路几乎被灌木掩盖,向前钻出灌木丛,一片壮观的“蹄窝”赫然在拐弯处呈现,这就是期盼中的京西古道最壮观的路段。

虽然已经在照片中看过了很多次,但真正走进它还是忍不住惊呼。

薄雾笼罩下的古道透着一丝神秘,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沿山凿出来的石路被磨的很是平滑,泛着细腻柔和的光泽,很难想象这光滑的路面和旁边粗糙的山体居然是同一种石材。

在十余米的路段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约百余个,略有规则的向前向后排列而去,密集清晰,鬼斧神工。

古道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薄雾里,那些古老的故事似乎也就此蔓延开去,任凭你的思绪飘得多远,想象多么丰富,它都能承载下来。

王平古道沿线的历史遗迹
圈门戏楼
特点:圈门戏楼为庙宇戏台,建于明代,是门头沟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它坐东朝西,戏台高约1.7米,粗毛石的台基,面阔2间,宽8.2米,深5.4米,台口两根柱子,顶部为悬山卷棚顶,灰筒瓦。

后台为扮戏房,面阔3间,宽11.8米,深5米。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面对着历尽岁月沧桑的圈门戏楼,我蓦然看到了已经远去的历史的影子,它向我走来:伴随着悠悠驼铃声,西方来的商队在此处歇脚,商贩们卸下行装,弹掉衣履上的尘土,走进来品茶赏戏,顿时忘却了旅途的艰辛与劳苦。

圈门过街楼
特点:圈门过街楼坐西朝东,下部为砖石混砌的城台形券洞,券洞上部平台上建有三间硬山大脊顶的殿堂,大殿面阔11.6米,进深9.3米。

此过街楼整体建筑精良,当属古建筑的特殊形式,它即是一座关城,又兼具城门和庙宇的功能。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曾经的玉河古道商业往来频仍,繁华异常,而这般的繁华皆需要在过街楼下穿梭,同时,亦为了延续这样的繁华,人们又需要膜拜过街楼上的供奉着的各路神仙。

一座过街楼,俨然成了地域的中心。

岁月变迁,如今的过街楼早已淹没在历史的角落里,有待心怀思古之情的人前来探访。

三店村
特点:三店村位于龙泉镇西部,是一个人口不足百户的古村,它由东店、中店和西店三部分组成,大多数的院落都是用石块垒砌成,带有浓郁的传统京西民居的韵味。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三店村是一个安静又古朴的村子,各家的院落大都是石块垒砌而成,自然天成,并没有丝毫的奢华与修饰,颇为适合摄影。

我不觉地想到,三店村不也是个石头做成的村子么?从它这儿,我看到了京西爨底下村和豫北郭亮村的影子,它们都是就地取材,且纯粹以生活为目的而衍生出的建筑形制。

天桥浮村
特点:天桥浮村是一个小村庄,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并不多,唯有公元1947年末,为配合解放军进攻南口,牵制**驻扎在门头沟的队伍,晋察冀军区驻北岳区部队在此进行了一夜的艰苦战斗,灭敌13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是谓"天桥浮战斗"。

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残存着多座碉堡,村东口还立有烈士纪念碑。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东有戏楼、过街楼以及三店村,西有峰口庵与蹄窝,相比之下天桥浮村很容易被忽略掉,只是该村的名字又比较特殊,"天桥"当是一座颇高的桥,加上一个"浮"字,意境更进一步,因此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来。

此外,天桥浮村残存的碉堡也在提醒我们,京畿的广大地区在战争岁月里亦处在抗争的前沿,每一处山河都流淌着志士的血液。

官厅煤矿
特点:官厅煤矿位于拉拉湖村,是门头沟重要的产煤地。

其历史久远,据记载明代的时候采煤业就很发达了,前后历经数百年,支撑起了该区域经济的繁荣。

出于综合考虑的缘故,2006年门头沟政府关闭了这座煤矿。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煤矿通常不会有太好的景致,但通过官厅煤矿我们却可以窥见京西煤业的发展史,即由兴盛到没落的转变。

由于这座煤矿已关闭数年,我们途经的时候只见煤矸石散乱在地上,处处呈现着荒芜不堪的景象。

我想到老北京流传的俗语:家有一口粥,不上门头沟。

可以想见,从事挖煤活计的人都是为生活所逼迫的,而古代那样恶劣的作业条件,挖煤更是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峰口庵
特点:峰口庵是京西第一要隘,它位于两座小山峰之间,形似马鞍,初名峰口鞍,久而久之,成了峰口庵。

它是古时候收费的关卡,南来北往的商旅队伍要在此地缴费后才能被放行。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时光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抹平一切的印记。

峰口庵,这个京西古道上曾经商旅川流不息的关口,如今已是荒芜一片,只有依旧矗立的残破关门和地上倒伏的几块断碑在讲述着过去的历史。

蹄窝
特点:蹄窝位于峰口庵西南数百米的山路上,在那段依山势开凿、面宽1.5米左右、长约13米的石道上,据测量有158个深达30厘米左右的蹄窝!这些蹄窝,远观如锦簇的云团一般,殊为壮观。

推荐指数:★★★★★
网友点评:看到石板路上密布的蹄窝,我首先想到了"水滴石穿"四字,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我想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柔弱之物对坚硬之物经年累月的磨蚀,它体现出一种执著坚毅的精神来。

我想问,这些深深的蹄窝,需要多少的驮畜来踩踏、又需要多久的岁月才能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