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含解析2015语文高考一轮)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5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霜露既.降既:既然B. 履.巉岩,披蒙茸履:登上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恰好D. 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飞去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今者.薄暮\此三者.,吾遗恨也B. 以.待子不时之需\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C. 听其所止而休焉.。

\盘盘焉.,囷囷焉D. 揖予而.言\弃甲曳兵而.走12. 和“将归于临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 秋以为期。

B. 惟尔马首是瞻。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1、分析综合(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27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原文、练习、翻译)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原文、练习、翻译)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用(2) 询其曲折:问(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有时(4)发.书而对勘[kān]之:打开(5)无足..留意:不值得(6) 诸.经注释:各种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解释:(1)用(2)问(3)有时(4)打开(5)不值得(6)各种2、(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3)、只要发现有疑问随时随地查看,并进行校正。

(4)、如有遗忘,拿出书来认真复习。

(5)、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来读。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共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庾季才,字叔弈,新野人也。

季才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通《易》,好占玄象,居丧以孝闻。

梁湘东王绎引授外兵参军。

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

季才固辞太史,梁元帝曰:“汉司马迁历世居掌,魏高堂隆犹领此职,卿何惮焉!”帝亦颇明星历,谓曰:“朕犹虑祸起萧墙。

”季才曰:“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还都以避其患。

”帝初然之,后与吏部尚书宗懔等议,乃止。

俄而江陵覆灭。

周文帝一见,深加优礼,令参掌太史,曰:“卿宜尽诚事孤,当以富贵相答。

”初,荆覆亡,衣冠士人,多没为贱。

季才散所赐物,购求亲故。

周文问:“何能若此?”季才曰:“郢都覆败,君信有罪,缙绅何咎,皆为贱隶?诚窃哀之,故赎购耳。

”周文乃悟曰:“微君,遂失天下之望。

”因出令,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

后宇文护执政,问以天道征祥,对曰:“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

”护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

”自是渐疏。

及护夷灭,阅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

唯得季才两纸,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

帝谓少宗伯斛斯征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礼。

”因赐粟帛,迁太史中大夫。

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

帝将迁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

季才旦奏:“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

且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为迁徙计。

”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行。

赐季才绢布及进爵为公。

谓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

”于是令季才与其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

谓曰:“天道秘奥,推测多途,执见不同,不欲令外人干预此事,故令公父子共为之。

”及书成奏之,赐米帛甚优。

九年,出为均州刺史。

时议以季才术艺精通,有诏还委旧任。

以年老,频求去职,优旨每不许。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一、(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皙次其.别号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阅读翻译浅易的言专题复习测试(含解析2015语高考一轮)[共64分]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5题。

(21分)罗玘,字景鸣,南城人。

博学,好古,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乃大惊异。

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

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益肆力古,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

自此益奇,玘亦厚自负。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

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

”帝深纳焉。

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

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

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

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

遇事严谨,僚属畏惮。

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

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

及叛,玘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

嘉靖初,赐谥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苑》)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玘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俎饤之辞。

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

或时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

都少卿穆乞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

”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选自明代王世贞撰《艺苑•卮言》)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B.尤尚节义尚:崇尚.大臣表正百僚表正:表率D.遂引疾致仕归致仕:交还官职1.(表正:动词,作为仪表、法式。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翻译(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

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

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

褚大至梁相。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1)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阅读并理解浅易的文言文同步例题(有答案2015高考语文一轮)

阅读并理解浅易的文言文同步例题(有答案2015高考语文一轮)

阅读并理解浅易的文言文同步例题(有答案2015高考语文一轮)《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4个考点和“分析综合”的3个考点(详见第10单元“考纲阐释”),主要是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

在高考中,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一般按照理解题、分析综合题、翻译题(湖北卷还有断句题)的顺序排列。

为了与高考卷试题的顺序对应,我们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作了切分和整合,编写为三个单元:第11单元重点突破“理解”,第12单元重点突破“分析综合”,第13单元重点突破“古文翻译”。

相关考点在对应的单元落实。

“理解”能力层级所列的4个考点,本单元涉及三个: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般会单独命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考查理解和辨析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辨析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对这两个方面的考查,一般在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中落实。

分析近几年高考湖北卷的试题可以发现,这三个考点是高考较为稳定的考查内容。

其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翻译题的形式呈现;对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考查一般会糅和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考查除了会出现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偶尔也会出现在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选择题中。

一、(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1分)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含解析2015语文高考一轮)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含解析2015语文高考一轮)[共6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1分) 罗�^,字景鸣,南城人。

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

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

自此文益奇,�^亦厚自负。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

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

”帝深纳焉。

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

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

�^,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

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

遇事严谨,僚属畏惮。

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

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

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避之深山。

及叛,�^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

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文苑》) 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俎�之辞。

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

或时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

都少卿穆乞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

”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选自明代王世贞撰《艺苑•卮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 B.尤尚节义尚:崇尚 C.大臣表正百僚表正:表率 D.遂引疾致仕归致仕:交还官职 1.C (表正:动词,作为仪表、法式。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罗�^崇尚节义的一组是(3分)( ) ①�^固请不已②固宜置重典③且请削门生之籍④�^避之深山⑤驰书守臣约讨贼⑥瞑去四五度矣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2.D (①是丘浚提出“南人不得留北监”时罗�^坚持要求留北监;②是按常理论事;⑥是表现他写文章呕心沥血。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罗�^虽然学识广博,但40岁时还只是生员。

进入国学后,写的文章令祭酒惊异。

后来在成化末年取得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

B.为了防止损害国家的议政体制,罗�^建议宽容因救助刘逊而被关入监狱的言官。

他还认为皇帝不能凭借中官李广留下的籍册而主观臆断大臣罪行。

C.罗�^写信指责李东阳依顺乱政的刘瑾的行为,并请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

他处事严谨,僚属畏惧。

曾上疏激切批评京城附近的治安及未确立太子事宜。

D.罗�^喜好古文,追求奇特深奥。

每次写作,或攀坐在大树顶上,或闭门坐在屋中,苦思冥想,以致容貌憔悴。

曾经为写一篇墓志铭弄得死去活来好多次。

3.B (原文中“主观臆断大臣罪行”指的是“言官未见籍记”,即言官没有见到中官李广留下的籍册就可能主观臆断,而不是认为皇帝会主观臆断。

)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2分) (2)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3分) (3)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4分) 4.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1)若:你。

乃尔:竟然这样。

(2)具:详细。

识:记载、记录。

大臣贿交者:定语后置兼省略句式,即“贿交(李广)(的)大臣”。

(3)引疾:托病。

斥:黜免,斥罢。

斥以他事:介词结构后置,即“以他事斥”。

庶:或许。

〕〖参考译文〗罗�^,字景鸣,是南城人。

学识广博,喜好古文,追求奇特深奥。

40岁时还困厄为生员,缴纳粮米进入国学。

丘浚任祭酒(校长),提议南方人不能留在北京国子监(当时另有南京国子监)。

罗�^坚持不停地请求入北监,丘浚骂他说:“你认识几个字,就如此倔强!”罗�^抬头回答说:“只有宫廷藏书没读过。

”丘浚暂且将他留下,改日测试他写文章的水平,看过他写的文章后非常惊异。

成化末年,罗�^在京城范围内取得乡试第一名。

第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

更加尽力于古文,每次写作,有时攀坐在大树上,有时关门坐在屋中,闭目深思,形貌憔悴。

从此文章更加奇异,罗�^也深为自负。

罗�^特别崇尚节操道义。

言官们因救助刘逊全被关入监狱,罗�^进言说应当宽容他们以不致损害国家的议政体制。

宦官李广死后,遗留下一本簿册,详尽记载行贿结交他的大臣。

皇帝大怒,命令言官指名弹劾上奏。

罗�^进言说:“大臣应作为百官的仪表、法式,现在像这样,确实应给予严厉处罚。

然而天下百姓及四方邻邦都仰望着大臣,一旦指名暴露他们的恶行,会引发远方之人怠慢朝廷的心思。

言官没有看见簿册上所记的内容,凭臆想来论罪,怎么能辨别出是玉还是石?一旦经过批评指责,将要玷污终身。

我请求降旨秘密告谕这些大臣,让他们以生病为由辞职,或者用其他的事贬斥他们,或许可以不成为朝廷的耻辱,而进仕之路也清明了。

”李梦阳被关入狱中,罗�^说:“寿宁侯是陛下近亲,应当有办法保全李梦阳。

不保住李梦阳,就会连累寿宁侯。

”皇帝十分同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任期届满,进升为侍读。

正德初年,升迁为南京太常少卿。

刘瑾扰乱朝政,李东阳依顺他违法乱纪。

罗�^是李东阳所考选的学生,写信用大义指责他,并请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

不久进升太常寺卿,提拔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他处事严谨,僚属都很畏惧他。

京城附近盗贼猖獗,皇太子没有确立,罗�^上疏议论激烈恳切,而且触犯到执政的人。

正德七年冬天,因考核政绩来到京城,于是就以病为由请求退职回家。

宁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名声,派遣使者赠送礼物,罗�^逃避到深山中。

到朱宸濠叛乱时,罗�^已经生病,火速致信给守臣约定讨伐叛贼,事情还未发动就去世了。

嘉靖初年,赐予谥号文肃,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黄省曾经说过南城的罗�^喜欢写奇特古奥的文章,并且大多是奇崛险怪难懂的文字。

罗�^居住在金陵时,每次写文章,一定要攀坐到高大的树木的顶上,苦思冥想。

有时关门坐在一间房子里,宾客有人从门缝里偷看,看见他容貌憔悴,像死人一样,都放慢脚步轻轻地走出来。

有个姓穆的都少卿请求罗�^给他的父亲写墓志铭,墓志铭写好以后,罗�^对穆少卿说:“我写这篇墓志铭,弄得死去活来好多次。

”现在那留传下来的《圭峰稿》,大多都是在树顶上、弄得死去活来而写下来的作品。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义兴吴心远先生渔于西溪,亦乐之老已矣,无它心也,宁庵编修请曰仲父得无踵严之为乎先生曰吾何敢望古人哉顾吾乡邻之渔于利者乐方酣吾愚不能效也聊以是相配然耳。

(节选自罗�^撰《西溪渔乐说》) 5.宁庵编修请曰/仲父得无踵严之为乎/先生曰/吾何敢望古人哉/顾吾乡邻之渔于利者乐方酣/吾愚不能效也/聊以是相配然耳(抓住关键词“曰”“乎”“哉”,注意固定结构“得无”以及人称的变化。

) 〖参考译文〗义兴吴心远老先生在西溪打渔,喜欢它到老也不改变,别无其他追求。

宁庵编修曾经向他请教:“二叔莫非打算追随严光的行为吗?”吴先生说:“我哪里敢攀附古人的风雅,只是看不惯乡里之间那帮名为隐居、骨子里却热衷于沽名钓誉之辈的行径。

我天生愚钝,仿效不了他们,姑且以打渔的行为来追配于前人吧。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

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

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

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

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

斛律明月①,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

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

高�G②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

文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

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

又隋太子勇③抚军监国,凡二十年间,固亦早有定分。

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

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

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

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④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

’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

”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乎。

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

愿陛下深慎之!” 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奏言:“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人之思虑有限,一人不可总知数职,以论臣等。

”太宗谓戴胄曰:“朕以至公治天下,今任玄龄、如晦,非为勋旧,以其有才行也。

此人妄事毁谤,止欲离间我君臣。

昔蜀后主昏弱,齐文宣狂悖,然国称治者,以任诸葛亮、杨遵彦不猜之故也。

朕今任如晦等,亦复如法。

”于是,流陈师合于岭外。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

善既必书,过亦无隐。

”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

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

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 (选自《贞观政要•杜谗邪•第二十三》) 【注】①〔斛律明月〕斛律,复姓。

明月是字,名光。

北齐朝兼行将相,善骑射,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为邻敌所惧。

②〔高�G〕又名高教,隋朝开国重臣,被封为渤海郡公。

③〔隋太子勇〕杨勇,隋文帝长子。

④〔藜藿(lí huò)〕野菜。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构:构陷 B.为隋文帝赞成霸业赞:辅佐 C.竟祸及其身竟:竟然 D.以任诸葛亮、杨遵彦不猜之故也猜:怀疑 1.C (竟:终于,到底。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说明谗邪误国的一组是(3分)( ) ①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②周人始有吞齐之意③知国政者二十余载④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⑤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⑥流陈师合于岭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D (①是谗佞之徒的行为,没提到误国;③是说良臣高�G治国;⑥是对陈师合的处罚,他尚未对国家构成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