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第1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章末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题认识有机化合物(章节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加深对有机物的分类、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及有机物组成结构的研究知识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结构鉴定教学设计环节师生活动回顾思考【热身训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点评】1.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
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提示:是羰基)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2.有机化合物C4H8是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C4H8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C4H8可能是烯烃B.C4H8中属于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吸收峰的烯烃结构一定是D.C4H8中属于烯烃的顺反异构体有2种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回顾并整理本章节所学知识?【板书】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有机物.2、有机物组成元素:都含有C、多数的含有H,其次含有N、O、P、S、卤素等.3、性质A.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大多数熔点低,受热易分解,而且易燃烧。
【整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导学案2.doc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导学案2【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各种分类方法。
2.认识有机化合物屮常见的官能团,能根据官能团将有机化合物分类。
【学习过程】【旧知再现】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坯结构的特点:。
2.坯和坯的衍生物(1)桂:只有______________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桂(也叫碳氢化合物)。
(2)坯的衍生物:桂分子屮的氢原子被_________________ 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屮,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过的官能团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架:在有机化合物屮,碳原子互相连结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 是分子的骨架,又称碳架。
【新知探求】:一、按碳的骨架分类1.根据所学物质分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按其组成元素不同,可分为烧和烧的衍生物。
烧的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 ,常见的烧的含氧衍生物的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按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
分子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的有机物称为环状化合物;(3)坏状有机物按其___________ 不同,可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如含有碳元素、通常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等。
然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命名前缀、中缀和后缀的使用方法,并配以实例进行讲解。
3.实践活动(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
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命名规则给出相应的化合物名。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乙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戊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化合物的应用原理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征和命名规则,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讨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选修5第一节学案

选修5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课时)预习案※明确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2. 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3. 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学习难点: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课前学法指导※1.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1-5页,有疑惑的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复习已经学过的有机化学的知识;3.完成预习案,限时15分钟。
【复习回顾】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 的化合物。
CO 、CO 2、H 2CO 3及其盐、氢氰酸(HCN )及其盐、硫氰酸(HSCN )、氰酸(HCNO )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2.什么是烃?学习了哪些类型的烃?这些烃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烃: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学过的烃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过的烃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如乙醇、乙酸。
4. 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 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卤素原子 ,羟基 ,醛基 ,羰基 ,羧基 等。
【教材助读】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烃的分类:链状烃:烃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连接呈链状。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的骨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整合】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1.doc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 学会从官能团认识有机物。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流程【思考与交流】1. 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 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O CO.CO 2^H 2CO 3及其盐、氢氤酸(HCN)及其盐、硫鼠酸(HSCN)、 氧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
(3000多万种)按碳的骨架分类:【思考炷如何分类?有机物如何分类?1. 绘的分类:厂链状桂():疑分子中碳和碳之间的连接呈链状。
•脂肪坯怪: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①[思考]链桂的分类「饱和链桂——烷绘CJk+2 (n$l) 链桂{ 「烯^C n H 2n (n^2)I 不饱和链坯一一< I 烘坯 CnH2n-2 (&2)2. 有机化合物分类:-状化合物:CH2二CH —CH 二CH2、CH ;—CH —CH,0H^ CH^CH.CHO坯:分子中含有碳环的桂。
□环状烧(-)教学过程二、按官能团分类匕合物状化合%CZ^M^OM CZMaCZMO\L 月旨坯化吞帖—, 绘慈旳讨彖”K1・门勺r ---- UTmUiHUTa月旨壬匸二于匚戶k 丹秘足王不白勺丈亡夕A 于于命灯一^十心左十* 玉不 白勺—— K 伍炭 K 彳匕 C#勿2. W 杖L 化勿”类化 牛勿【讲述】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 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女口:疋丁烷 CH 3-CH 2-CH 2-CH 3 丁丁醇 CH 3-CH 2-CH 2-CH 2OH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屮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烯烃(碳碳双键) 乙烯H2C CH2
炔烃—C≡C—(碳碳三键) 乙炔HC≡CH
芳香烃苯
卤代烃—X(卤素原子) 溴乙烷C2H5Br
醇—OH(羟基) 乙醇C2H5OH
酚苯酚C6H5OH
醚(醚键)
乙醚
CH3CH2OCH2CH3
醛
(醛基)
乙醛CH3CHO
酮(羰基) 丙酮CH3COCH3
羧酸
(羧基)
乙酸CH3COOH
酯
(酯基)
乙酸乙酯
CH3COOCH2CH3
氨基酸
—NH2(氨基)
—COOH(羧基)
α-氨基乙酸
H2N—CH2—COOH
硝基
化合物
—NO2(硝基)
硝基苯
(1)芳香化合物与脂环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否含有苯环等芳香环。
(2)醇和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区别:羟基是否与苯环直接相连。
(3)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为醛类,如HCOOH、HCOOCH3、葡萄糖等。
(4)苯环不是官能团,但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名称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丙烯CH3CH CH2
乙醇CH3CH2OH
乙酸CH3COOH
3.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性质上的差异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类型碳链异构
碳链骨架不同
如CH3—CH2—CH2—CH3和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同
如CH2CH
—CH2—CH3
和CH3CH CH—CH3
官能团异构官能团种类不同
如CH3CH2OH和CH3—O—CH3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如
CH3CH3和CH3CH2CH3;
CH2CH2和CH2CHCH3。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如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
,用习惯命名法分别为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三步骤
②编号三原则
原则解释
首先要考虑“近”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
同“近”考虑“简”
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
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
同“近”、同“简”,考虑“小”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之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
③示例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选主链。
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编号定位。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如命名为3-甲基-1-丁炔。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如称为甲苯,称为乙苯,二甲苯有三种同
分异构体,其名称分别为对二甲苯__、邻二甲苯__、间二甲苯__。
(2)系统命名法(以二甲苯为例):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甲基编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作
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作1,3-二甲苯
,对二甲苯叫作1,4-二甲苯。
4.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命名
(1)醇、醛、羧酸的命名
选主链将含有官能团(—OH、—CHO、—COOH)的最长链作为主链,称为“某醇”“某醛”或“某酸”
编序
号
从距离官能团的最近一端对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
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醇”“某醛”或“某酸”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官能团的位置
如HO-CH2-CH(CH3)CH3可命名为2-甲基-1-丙醇;CH3CH2CH(CH3)CH2-CHO可命名为3-甲基戊醛;CH3CH(CH3)CH2-COOH可命名为3-甲基丁酸。
(2)酯的命名
合成酯时需要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命名酯时“先读酸的名称,再读醇的名称,后将‘醇’改‘酯’即可”。
如甲酸与乙醇形成酯的名称为甲酸乙酯。
(1)有机物系统命名中常见的错误
①主链选取不当(不包含官能团,不是主链最长、支链最多)。
②编号错(官能团的位次不是最小,取代基位号之和不是最小)。
③支链主次不分(不是先简后繁)。
④“-”“,”忘记或用错。
(2)系统命名法中四种字的含义
①烯、炔、醛、酮、酸、酯……指官能团; ②二、三、四……指相同取代基或官能团的个数; ③1、2、3……指官能团或取代基的位置;
④甲、乙、丙、丁……指主链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3、4……。
四、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
1.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1)蒸馏和重结晶
适用对象
要求
蒸馏
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①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②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重结晶 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①杂质在所选溶液中溶解度 很小或很大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萃取和分液
①常用的萃取剂:苯、CCl 4、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②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③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质荷比(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鉴定
(1)物理方法
①红外光谱
分子中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对红外线发生振动吸收,不同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将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②核磁共振氢谱
(2)化学方法
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其衍生物,进一步确定。
1.(RJ选修5·P23改编) 能够快速、微量、精确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
A.质谱
B.红外光谱
C.紫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解析】选A。
A.质谱仪其实是把有机物打成很多小块,会有很多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出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是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A项正确;B.红外光谱是用于鉴定有机物中所含的各种官能团的,双键、三键、羟基、羧基、羰基等,B 项错误;C.紫外光谱是为了了解未知物的初步的化学结构,从光谱信息中得到该物质的基团或者化学键产生的吸收情况,初步判断该物质的结构信息,C项错误;D.核磁共振是检验不同环境的H的数量,有多少种不同的H,就有多少个峰,各个峰的高度大致上能显示各种H的数量比例,D项错误。
2.(RJ选修5·P23改编)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待提纯物质杂质主要操作方法
A 溴苯苯加入铁粉和溴,过滤
B 氯化钠硝酸钾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
C 乙烷乙烯通入溴水中
D 乙酸乙酯乙酸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选C。
苯能与溴反应,但加入溴的量不易控制,A错误;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应该用蒸发浓缩结晶法,B错误;乙烯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C正确;乙酸和乙酸乙酯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D错误。
3.(RJ选修5·P10改编)与键线式为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B.
C. D.
【解析】选D。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的分子式为C7H8O,则A、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C、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