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剪力墙纵向钢筋偏位原因及处理方案
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案

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案在建筑施工中,剪力墙钢筋位移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如果不及时、妥善地处理,可能会影响剪力墙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原因要有效地处理剪力墙钢筋位移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因素:1、施工操作不当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例如绑扎不牢固、间距不均匀等,可能会导致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
2、模板支撑不稳定模板的支撑系统如果不够稳固,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可能会使模板变形,从而带动钢筋位移。
3、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当浇筑混凝土时,如果下料速度过快、冲击力过大,或者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碰撞钢筋,都可能使钢筋位置发生偏移。
4、外界干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碰撞、踩踏等,导致钢筋移位。
二、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危害剪力墙钢筋位移会给建筑结构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降低结构承载能力钢筋的位置偏离设计要求,会影响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
2、影响结构耐久性钢筋位移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从而加速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3、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钢筋位移会使剪力墙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增加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三、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原则在处理剪力墙钢筋位移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处理方案必须确保结构的安全,不能因处理措施而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可行性原则处理方案应在技术上可行,能够在施工现场实际操作,并保证处理效果。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处理效果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降低处理成本。
四、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法根据钢筋位移的程度和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方法:1、位移较小的情况如果钢筋位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一般为 10mm 以内),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对位移的钢筋进行校正,使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将钢筋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剪力墙柱钢筋质量存在问题
楼地下室承台底板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2007年12月12日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剪力墙柱的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的现象,个别剪力墙钢筋存在明显偏移定位线。
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及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
二、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剪力墙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
施工单位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竖筋偏位2cm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2、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如图一)
3、剪力墙竖筋一侧在15cm高度内按1:6坡度斜弯调整(如图一),另一钢筋侧面墙柱尺寸加宽5cm。
4、等部位剪力墙柱竖筋,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图二),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5、其他单侧竖筋偏位的剪力墙柱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在偏移侧把剪力墙柱尺寸加宽5cm,按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配筋 10。
墙柱偏位处理方案

目录1、编制目的项目结构施工目前已大面积展开,为达到业主节点工期,现场抢工阶段局部墙柱插筋出现偏位现象,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现编制墙柱偏位处理方案;2、原因分析2.1 混凝土浇筑之前墙柱钢筋未固定牢固或绑扎时未采用定位措施筋;2.2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未在墙柱四周均匀放料;2.3 混凝土振捣时,未在墙柱四周均匀振捣或振捣时振捣到墙柱钢筋;3、处理方案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框架柱及剪力墙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分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3.1 墙柱轻度偏位处理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将偏位墙柱截面混凝土面剔除50mm;将剔除混凝土后外露钢筋按1:6打弯矫正至原设计墙柱截面尺寸以内如下图,绝对严禁打弯比例超过1:6;3.2 墙柱中度偏位处理剪力墙和框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时,先按1:6坡度进行打弯矫正,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3.3 墙柱严重偏位处理剪力墙和框柱竖向钢筋偏位超过5cm时,将偏出一侧无法矫正的钢筋割除,在偏进一侧进行植筋处理;植筋施工流程:放线→钻孔→清孔→验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1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位置放线,为了避开原钢筋砼结构层内钢筋相碰,允许微量移位;2成孔:植筋钻孔深度应不小于25DD为所植钢筋直径,插筋应插入孔底,钻孔孔径应比所植钢筋直径大4-8mm;3清孔:孔内要保持干燥,用高压风将孔内灰尘吹净并用丙酮将孔壁清洗干净;4钢筋除锈:钢筋植入部分应做除锈处理;5植筋:植筋胶应采用A级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出厂检测报告;按比例配置植筋结构胶,植筋操作中应保证孔内胶饱满,旋转植入钢筋排除孔内气泡,植筋后24小时内钢筋不得扰动;4、后续施工注意事项4.1 现场绑扎钢筋均采用墙体梯子筋和柱定位箍等措施钢筋;4.2 项目部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4.3 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4.4 植筋完成后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5后续混凝土浇筑务必增加钢筋看护人员,以保证不再出现钢筋偏位;附:措施筋加工图。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剪力墙柱钢筋质量存在问题
27#楼地下室基础底板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剪力墙钢筋存在明显偏移,偏移量最大达到2~14cm。
钢筋偏移产生原因分析:砼浇筑入模时未在四周均匀放料,导致混凝土一侧挤压钢筋后使钢筋移位。
具体移位见下图。
二、钢筋偏位的处理方法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剪力墙、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
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对于該○22軸交○E~○F軸間牆柱钢筋偏位较大的达14CM:把原来内侧的钢筋作为外侧的钢筋使用,在内侧牆柱上定位好墻柱钢筋的位置后植筋,钢筋规格同原墻柱钢筋。
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
14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具体位置在○24/○A ~○E、○12/○B~○F(如下图)
:6
1
4、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或綁紮牢固。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负责人(陆海斌)和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
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2、打孔、清孔完成后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钢筋偏位整改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引起柱子和墙体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 (2)四、对钢筋偏位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3)五、钢筋位置偏移的预防控制措施 (3)六、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3)七、附图 (3)一、编制依据(一)相关规范和标准二、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桩筏基础,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钢筋种类为HPB300(Φ)钢筋,HRB400E()钢筋,规格主要有直径6、8、10、12、14、16、18、20、22、25。
由于58#楼、64#楼存在墙、柱纵向钢筋偏位,特制定此整改方案。
三、引起柱子和墙体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1、柱(墙体)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墙体)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3、浇捣混凝土时柱(墙体)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四、对钢筋偏位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柱偏位≤50mm,墙偏位≤20mm且不超过保护层厚度,按1:6弯折处理。
2、柱偏位>50mm,墙偏位>20mm钢筋向外偏,钢筋向内打弯锚固,再植筋。
3、柱偏位>50mm,墙偏位>30mm钢筋向内偏,钢筋保留锚固,另设计位置再植相同钢筋。
植筋时应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植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五、钢筋位置偏移的预防控制措施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的位置、数量、长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六、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得随意攀爬。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钢筋绑扎后,不得随意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及加固,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钢筋偏位处置方案

钢筋偏位处置方案一、钢筋偏位及产生缘故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上基层柱楼板处、剪力墙。
偏位缘故:①墙、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墙、柱模板压脚条未钉设;②墙、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③拉钩未绑扎牢固,模板水泥内撑未设置或设置间距过大,④墙、柱钢筋未按要求设置塑料垫块⑤水平定位筋未设置,或未依照板面标高低设置一道,板面上设置两道水平定位筋的要求进行设置。
⑥未依照项目部要求设置梯子筋,或将墙、柱竖向钢筋与水平筋点焊固定。
⑦浇注砼时振动不妥,把纵筋骨架振松。
⑧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标准、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沓等。
⑨砼浇筑入模时振动棒利用方式不正确,过度振动棒过度振捣致使模板向一侧挤压钢筋后使钢筋移位。
二、处置方式1、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之内的,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纳同直径L型垫筋增强调整(如以下图),垫筋与双侧竖筋点焊牢固。
3、当墙、柱钢筋偏位超过5cm时,采用植筋的方式补上,植筋应采纳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置,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尘埃清理干净。
4、当墙、柱钢筋偏位超出截面范围时,应将超出截面范围的钢筋进行割除,并采用植筋的方式将钢筋补上,植筋应采纳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置,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尘埃清理干净。
三、质量处置操纵治理1、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
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操纵,以保证施工质量。
2、确保植筋胶的质量,植筋胶必需有出厂合格证和查验报告方可利用。
3、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需通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四、钢筋偏位预防方法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柱纵向钢筋偏离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柱纵向钢筋偏位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成因分析: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柱筋往往容易偏位,多数是由于在浇捣砼时定位措施不力造成。
偏位的柱筋,若不加以正确处理,而给予简单急弯到位,会影响结构受力成为质量隐患。
设计上要求梁柱接头节点柱纵筋顺直,那么柱筋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正常工作。
然而折曲的钢筋就不同,它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与设计时不一样,上端节点处梁柱弯矩值会增大,柱端抗震能力会降低,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这个问题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被忽视。
二、处理方法:1、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竖向钢筋在底板砼面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如下图),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以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用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并对搭接部位全部箍筋加密,必要时可将柱根处顶板混凝土向下剔剔。
3、对于偏位较大(5cm以上)的应考虑植筋,3.1植筋的技术介绍采用植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
当采用HRB335级钢筋种植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当采用HRB400级钢筋种植时,原构件的混凝土不得低于C20。
若需采用HPB235级钢筋种植时,钢筋的直径不的大于12mm,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的低于C20。
3.2植筋工艺弹线定位→钻孔→洗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抽检)3.3施工操作3.3.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3.3.2 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直径20mm以下的钢筋,植筋锚固深度取可取15d; 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植筋锚固深度取应取20d;,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3.3.3 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
钢筋偏位处理方法

钢筋偏位处理方法
一、框架柱钢筋偏位
本工程在浇筑混凝土后,经过测量放线,检查发现局部框架柱的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现象。
本方法针对钢筋偏位的现象处理意见及工序。
二、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框架柱的竖向钢筋在浇筑底板砼时固定措施不到位,以及浇筑砼时下料对柱钢筋的冲击导致钢筋偏位。
三、钢筋偏位处理方法
经过监理及建设单位的商量讨论,针对现场钢筋偏位现象,为了尽量减少对框架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采用以下方法。
1、竖向钢筋偏位2cm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2、框架柱的竖向钢筋偏移较大的,在钢筋底部凿出5cm深的坑,按不大于1:6斜坡进行斜弯调整(图一),然后用L形垫筋加强调整(图二),L筋与主筋绑扎连接或者点焊连接。
图一
图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柱、剪力墙纵向钢筋偏位原因及处理方案
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剪力墙)模板搭设撑拉不牢,尤其是模板上口的刚度差,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3、柱(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块固定不到位。
4、柱(剪力墙)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5、浇捣砼时柱(剪力墙)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二、钢筋位置偏移的控制措施
1、墙、柱竖向钢筋在基础内就要精确定位、固定牢靠,可与基础钢筋焊接在一起。
2、楼层模板安装好后应将轴线引测到模板面上,在梁柱交接处应按照轴线引测点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在楼面以上500mm处用柱箍筋点焊固定;柱子和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的模板要按规范安装,且满足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增强钢筋骨架的整体性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3、柱子和剪力墙等竖向构件钢筋应采用定距框方法控制主筋位置。
定距框是用于限制剪力墙、暗柱和框架柱纵向主筋的工具,根据需控制部位的尺寸大小,可以预制成多种规格的拼装式模板,可以周转使用,根据柱截面大小竖向钢筋的数量设计间距使用12~14钢筋制作定距框。
4、加强混凝土浇筑工人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浇筑混凝土时泵口不得直接对着钢筋,振捣时不得长时间振捣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