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骨骼肌和骨骼肌收缩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包括:
1. 同步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所有肌纤维几乎同时收缩。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强而有力的力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高强度运动的情况。
2. 波浪收缩:在波浪收缩中,肌纤维的收缩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发生,就像波浪一样传播。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持续的力量,并在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肌肉收缩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3. 张力维持收缩:在张力维持收缩中,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力量,但不产生明显的运动。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用于保持姿势、支撑身体或控制运动的平稳性。
4. 放松性收缩:当肌肉松弛时,它可以逐渐恢复到其原始长度。
这种形式的收缩使肌肉能够恢复并准备进行下一次收缩。
骨骼肌运动学

男性引体向上
女性仰卧起坐
24
CYBEX 25
肌张力
26
本节要点内容
• 肌纤维旳微细构造 • 肌旳构造及功能 • 肌纤维旳类型 • 肌旳功能 • 肌力及其影响原因 • 肌力、肌耐力、肌张力定义
27
辅助构造生物力学特征
28
前交叉韧带(90%胶原纤维) 黄韧带(60%-70%弹性纤维)
29
55
影响骨骼肌与运动旳原因
56
睾酮,由男性旳睾丸或女性旳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许睾酮,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 提升体能等作用
57
运动形式对肌构造旳影响
运动形式 力量运动 (抗重/阻力)
耐力运动
主要形态变化
肌功能变化
肌纤维增粗
肌蛋白质合成增长
无氧酵解能力提升 线粒体相对降低
慢 小 低 差 低 多 高 多
特性
糖原贮量
糖酵解能力 有氧氧化能力 神经支配 收缩速度 收缩力量 抗疲劳性
白肌Ⅱb型纤维FG 白肌Ⅱa型纤维FOG
多 强 弱
大α运动神经元 快 大 弱
多 强 强 大α运动神经元 快 大 弱
红肌I型纤维SO
少 弱 强 小α运动神经元 慢 小 强
肌旳特征
• 物理特征: 伸展性 弹性 粘滞性 • 生理特征:
肌张力增强
基底节 ;位于大脑半球底部旳灰质核团,涉及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屏状核
• 强直:是一种原动肌和拮抗肌阻力一致性增长,使得身
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和固定不动旳现象。相对连续,且 不依赖牵张刺激旳速度。
• 锥体外系病变(多见于基底节病变)
• 铅管现象和齿轮现象(伴有震颤)
患者在乎识清醒旳状态下出 现不能自行控制旳骨骼肌不 正常旳运动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们负责我们的运动和姿势。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有三种: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同向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但是肌肉的张力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因为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长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重物的稳定性。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但是肌肉的张力保持不变。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跑步和跳跃等高强度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跑步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张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同向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同时肌肉的张力也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和体操等需要肌肉爆发力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同向收缩,以增加肌肉的张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选择不同的收缩方式来训练肌肉。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运动任务。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骼肌

肌束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 结构,形成肌肉的主体。
肌腱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传递 力量并使骨骼运动。
定义和特征
骨骼肌的定义
骨骼肌是通过与骨骼相连,由肌纤维组成的肌肉。
自主收缩能力
骨骼肌能主动收缩并产生力量,实现人体运动。
条纹状纹理
骨骼肌的纤维具有条纹状纹理,是其内部结构的特征。
功能和作用
1 运动控制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骨骼肌
欢迎来到《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骨骼肌的介绍。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 研究骨骼肌的功能、特征,以及常见的疾病和保健方法。
功能和重要性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它们不仅负责提供动力和力量,还是保持姿势和支撑骨骼的关 键。
组成部分
肌纤维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 通过收缩实现运动。
2 维持姿势
骨骼肌通过收缩和松弛控制身体的运动, 使我们能够行走、跑步和举重等。
骨骼肌帮助我们维持坐姿、站立姿势和保 持平衡。
3 保护内脏器官
4 热量产生
骨骼肌在运动和受力时,起到保护内脏器 官的重要作用。
骨骼肌在运动中产生热量,帮助我们保持 体温。
常见的疾病和损伤
肌肉拉伤
肌腱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肌肉拉伤是骨骼肌常见的损伤, 通常由于剧烈运动或扭伤引起。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的炎症,通 常由于过度使用或运动不当造 成。
肌肉骨化症
肌肉骨化症是骨骼肌内部形成 骨质,并导致肌肉僵硬和疼痛。
保健和锻炼方法
1
热身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
2
全身锻炼
进行全身性的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强化骨骼肌。
骨骼肌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机制骨骼肌收缩机制,是指骨骼肌在运动时产生的收缩和放松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了许多生物学的原理和机制,例如神经递质、肌纤维、钙离子等等。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神经元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使其与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引发肌细胞内的反应。
最重要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它通过神经肌接头(这是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窄缝)释放到肌细胞表面,与肌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
二、肌纤维肌纤维是组成肌肉的最基本单元,也是肌收缩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肌纤维由许多肌节组成,每个肌节中都包含了许多肌纤维束。
肌纤维由许多肌纤维小结构组成,这些小结构被称为肌肉蛋白。
肌肉蛋白包括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它们在肌纤维中形成了许多重复单元,称为肌节。
肌纤维在收缩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收缩的关键。
三、钙离子钙离子是肌收缩机制中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当乙酰胆碱结合到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时,它会引发肌细胞内的电信号。
这个信号会让肌细胞内的储存钙离子的钙离子库向肌节中释放钙离子。
一旦肌节中的钙离子释放,它们就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引发肌节的收缩。
当肌节中的钙离子减少时,肌节放松。
总结综上所述,骨骼肌收缩机制是通过神经递质、肌纤维和钙离子等生物学原理和机制完成的。
当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时,乙酰胆碱结合到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引发肌细胞内储存钙离子的钙离子库向肌节中释放钙离子。
一旦肌节中的钙离子释放,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引发肌节的收缩。
当肌节中的钙离子减少时,肌节放松。
这个过程在肌肉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骼肌收缩原理

骨骼肌收缩原理
骨骼肌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肌肉类型之一,它负责人体的运动和
姿势维持。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是指肌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收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协同作用完成的。
下面我们
来详细了解一下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大脑或脊髓接收到运动
指令时,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
在神
经肌肉接头,神经冲动会释放乙酰胆碱,激活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导致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
钙离子的释放是肌肉收缩的关键。
一旦钙离子释放到肌肉细胞中,它会与肌动蛋白发生结合,从而改变肌动蛋白的构象,使肌肉
产生收缩。
这个过程是一个能量消耗过程,需要三磷酸腺苷(ATP)
的参与。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动蛋白和肌肉蛋白会发生结合和解离,
从而使肌肉产生拉伸和收缩。
这一过程是在肌肉细胞内部进行的,
需要肌肉细胞内部的结构和蛋白质发生改变。
肌肉的收缩是一个高
度有序的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取决于神经冲动的频率和肌肉纤维的类型。
快肌纤维能够产生较快速度和较大力量的收缩,适合进行爆发
性运动;慢肌纤维则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收缩,适合进行耐力运动。
总的来说,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
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锻炼和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同时,
对于医学和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更
好地了解和治疗肌肉相关的疾病。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三)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活 体的骨由骨膜、骨 质、骨髓以及血管、 神经等构成。骨质 是骨的主要组成成 分。
1.骨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
(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外 表面均有其覆盖,其又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许多 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 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与骨的生长发育 和修复有关,同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2)骨内膜: 骨髓腔的内面,也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 功能。
(2)短骨:为一般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 短骨: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如腕骨和跗骨,具有使手 和足的运动灵活以及分散压力等作用。 扁骨: (3)扁骨:多呈板状, 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扁骨主要分布于颅和肩 胛骨等处,参与形成体 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 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点 等作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躯干、颅 部和髋骨等处。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分别赋予骨以硬度和韧性,骨的物 理特性是由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骨重 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 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 2/3,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原纤维的 周围,它们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 合,使骨十分坚韧,硬而不脆,可承受很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运动调节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运动调节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组织,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在进行各种运动活动时,骨骼肌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并且通过运动调节机制来控制肌肉的动作。
本文将介绍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和相关的运动调节过程。
一、骨骼肌收缩机制1.肌纤维结构骨骼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而每个肌纤维则由许多肌节组成。
肌节由长而纤细的肌原纤维组成,每个肌原纤维中有多个肌小节。
肌小节是肌纤维的基本结构单元,其中包含着许多肌光束。
每个肌光束又由许多肌丝组成。
肌丝分为厚丝和薄丝,其中厚丝由肌球蛋白组成,薄丝由肌凝蛋白组成。
2. 肌肉收缩机制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内的肌光束。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小节时,它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酰胆碱,该物质能够刺激肌光束中的肌球蛋白与肌凝蛋白相互作用。
肌球蛋白与肌凝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肌丝的滑动,使肌光束缩短。
这种肌光束的缩短,在整个肌小节中会形成肌纤维的缩短,最终导致整个肌肉的收缩。
二、骨骼肌的运动调节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来控制肌肉运动。
首先,神经脉冲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骨骼肌。
然后,在肌纤维内产生的肌动蛋白与肌凝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肌收缩。
这个过程由神经肌肉接头实现,它是由一个神经末梢和一个肌肉纤维组成的独特结构。
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中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肌肉收缩。
2. 肌肉调节除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肌肉本身也能通过内在机制自行调节。
例如,当肌肉长时间保持收缩状态时,肌纤维会感受到机械牵拉力,从而调节肌肉收缩力度。
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射性调节。
此外,肌肉疲劳时,肌肉收缩力度也会减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三、骨骼肌的变化和适应当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适应。
首先,肌纤维会增加横截面积,即肌纤维的直径增加。
这使得肌纤维能够更好地产生力量。
其次,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会增加,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能够生成更多的能量。
此外,肌肉血液循环也会得到改善,这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肌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滑膜囊
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内 含少量滑液,多位于 腱与骨面相接触处, 具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三)腱鞘
呈双层套管状,分为
• 纤维层 • 滑膜层 作用:减少摩擦
腱鞘炎的易患人群
1、中老年妇女。此类人群常从事繁琐的日常家务活动,手指、腕部须反复 劳作,故而容易罹患腱鞘炎。
2、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人群。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 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人群,因手腕、手指反复使用,容易导致 劳损外伤,故而易罹患本症。本症因多见于电脑操作人群,故有“鼠标手” 或“键盘手”之称。
腹肌
腹 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肌
腹直肌
肌学--上肢肌
五、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上臂肌 前臂肌 手肌
肌学--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
肱 二 头 肌
肌学--上肢肌
上臂肌
臂肌: 前群:
肱二头肌
肱肌 后群:
肱三头肌
肌学--上肢肌
前臂肌 手肌
(略)
肌学--下肢肌
六、下肢肌
髋肌 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
扁肌——肌腹扁薄而宽大,可做整块收缩,其腱 呈扁平状,称腱膜。主要分布于胸、腹壁。
轮匝肌——位于孔裂的周围,呈环状,主要分 布于孔,裂周围。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1. 起点:肌在固定骨 上的附着点称为起 点。
2. 止点:肌在移动骨 上的附着点称为止 点。
固定骨 移动骨
3. 配布:与关节运动轴密切相关,其规律是: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学
谢亚龙的“叉腰肌”成为网络热词
肌学
提纲
总论 肌的形态与构造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肌学--总论
一、总 论
骨骼肌 躯干和四肢
肌
平滑肌 内脏和血管壁
心肌 心壁
二、肌的形态和构造
• 构造 肌腹:由骨骼肌
纤维构成,有收缩 功能
肌腱:由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坚韧 无收缩能力
1)拮抗肌:在一个运动轴相对的两侧有 两个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两个互相对抗 的肌或肌群,互称为拮抗肌。
2)协同肌:在运动轴的同一侧作用相同 的肌或肌群,互称为协同肌。
肌的辅助结构
(一)筋膜 浅筋膜 深筋膜
(二)滑膜囊 (三)腱鞘
(一)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皮下脂肪
为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保护深部组织
肌学--下肢肌
髋肌
前群:
髂腰肌(腰大肌 和髂肌)
后群(臀肌):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肌学--下肢肌
大腿肌(1)
前群: 缝匠肌 股四头肌
内侧群: 大收肌
肌学--下肢肌
大腿肌(2)
大腿后群: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肌学--下肢肌
小腿肌(1)
前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肌学--下肢肌
腱鞘炎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 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 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 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肌腱长期在此过度摩擦, 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致肿胀,这情况便称为腱鞘炎。若 不治疗,便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本病妇女多见。
3、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穿高跟鞋会使脚趾承受过大压力,长久以往,脚部 软组织因长期外界刺激,从而表现肿胀成包块,疼痛剧烈等症状,即屈趾 腱鞘炎。
四、肌的命名
• 形状:三角肌、斜方肌等 • 位置:肋间肌、胫骨前肌等 • 大小:胸大肌、胸小肌、臀大肌等 • 起止点:胸锁乳突肌、肱桡肌等 • 作用:屈肌、伸肌、展肌等
肌学--头肌
二、头 肌
头肌:面肌和咀嚼肌 面肌(表情肌) 1.颅顶肌(枕额肌) 2.眼轮匝肌 3.口轮
包括: 1.颞肌 2.咬肌 3.翼外肌 4.翼内肌
肌学--颈肌
三、颈肌
1.颈阔肌
颈浅肌群 2.胸锁乳突肌
颈 肌
舌骨上、下肌群
颈深肌群
肌学--躯干肌
小腿肌(2)
后群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肌学--下肢肌
足肌(略)
四、躯干肌
背肌 胸肌 膈 腹肌
肌学--躯干肌
背肌
背浅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背深肌: 竖脊肌
肌学--躯干肌
胸肌
胸大肌 胸小肌
肌学--躯干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肌学--躯干肌
膈
分为三部:
胸骨部 肋部 腰部
作用: 为主要的呼吸肌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肌学--躯干肌
肌的构造
肌腹 骨骼肌纤维,色红柔软,一般位于肌的中部
肌腱 致密结缔组织,银白色,坚韧,无收缩力。一般位
于肌的两端;附于骨,起力的传递作用。
肌 腱
腱
肌
膜
腹
肌的形态分类
长肌 短肌 扁肌 轮匝肌
长肌——呈长梭形,收缩时运动幅度大,主要分 布于四肢。
短肌——形状短小,收缩时产生的运动幅度小, 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