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3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内容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阅读文章为《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震救灾的背景和情况;2.理解“国家”与“祖国”的概念;3.学习如何爱护祖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4.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化的内涵;2.难点:掌握文章结构,深入理解细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1.通过谈论最近新闻,引出主题——抗震救灾;2.引导学生思考抗震救灾中的“国家”和“祖国”概念。
2. 阅读(30分钟)1.询问学生文章标题,引导学生自由阅读;2.让全部学生在15分钟内阅读完全文;3.分小组议论,总结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3. 教学讲解(15分钟)1.提示学生关键词:心脏,回祖国;2.解释文化含义,阐述扩展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结构,清晰把握大体框架和细节。
4. 自主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题,要求全班学生认真答题;2.搜集学生答题情况,重点整理学生不懂难题,填补基础知识漏洞。
5. 课堂交流(10分钟)1.整合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2.以问题为主导进行课堂讨论;3.引导学生巩固课上所学,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和内涵。
五、教学评估评估方式:组内讨论和课程练习两种形式交叉考核。
评价标准:理解文化内涵,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将抗震救灾和爱国主义意识融入语文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深入体验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核,进一步增强对爱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祖国相关的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词、短语,了解课文背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新知识的认知。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强化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角色中感受爱国情怀,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表达爱国情感的语句,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曲,学唱并理解歌词内涵,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每位学生准备一段关于祖国或本节课学习的感言,下节课课堂上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品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祖国的美丽风光和英勇人物的短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随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让你为祖国做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让学生展开思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导入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3.把我的 日 星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区别“薄” “盛” “落”的不同读音,理解“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才” 的意思。 三维目标 2.通过想像等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理解 1、2、5 自然段中 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其蕴涵的思想感情,领悟第 2 段的语言表达特 点。 3.继续养成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习惯。 重点:通过想像等方式,整体理解 1、2、5 自然段中重点词 语的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领悟第 2 段语言表达特点,场境细节描写,提高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搜集音乐家肖邦的相关材料。 教学资源 了解肖邦的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1.正确读准书中 8 个生词,区别下列加点字是读音: (! )落到(luò (2)不得不(děi 预习作 业设计 (3)盛满(chéng (4)薄雾(báo là) dé) shèng) bó)
【板块一】感受至死不忘 1.朗读课题
【板块一】 感受至死不 忘 1.揭示课题
2.这句话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话。 说说这句话是在什么 理解“弥留之际” 3.交流这一段读懂的内容 (1)学生读 (2)圈画批注 3.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 △“紧紧握着”读出肖邦临终前迫切的愿望,就是请 基础上如何读? 姐姐一定记住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1)紧紧握着,读— — △ “喃喃” 一词读懂了肖邦弥留之际说了一遍又一遍, 他尽管已经说不动了,可是还是一次次叮嘱姐姐一定 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4.理解“才”的意思。 4.就这样, 肖邦带着亡 【板块二】品味依依惜别 1.阅读文章第 1 段,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1)相机指导理解“瓜分” “欺凌” “压迫” (2)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满怀悲愤离开了祖国。 2.学生阅读,交流体会 (1)俄国人让肖邦做沙皇的首席钢琴演奏师。 (2)肖邦会不会做亡国奴? (3)肖邦的想法。 国之恨在异乡异国与 世长辞,当时他才 39 岁。 理解表面意思, 体会作 者的情感。 【板块二】 品味依依惜 别 1. 肖邦既然如此地热 爱祖国, 为什么不选择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 家?为什么当初要选 择离开? (2)喃喃说着,读— — 情况下说的呢?请学 生找一找,说一说。 2. 理解说话时的这一 段,你读懂了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理解。
2.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2.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思念”等,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2.教师挑选几组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五、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要求用具体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家人的诗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的重要性吗?它有什么作用?2.引导:诗人把心脏与祖国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第二课时一、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名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家国情怀。
3. 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教案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脏吗?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适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6. 交流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共同回味课文的美妙之处。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国情怀的相关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2. 引导学生展开对祖国文化的探究,比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

7.埃斯内乐为什么把泥土作为 (2)埃斯内尔对奉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 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杯,……请收下吧!”
8.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感情。 从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9.背诵第 2 自然段 (1)自由练习背诵 (2)个别背诵 (3)集体背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6.此时此刻, 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 句子。 7.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1.过渡: 肖邦在国外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
回忆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1.学了第一段,你们明白了什么?
(波兰被告列强瓜分, 2.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 浓厚的师生情谊。 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 么离别的情景一定令人感动,令人难 祖国) 二、精读课文第 2 段 1.默读第 2 段 忘。 二、精读课文(第 2 段) 1.这一段写了哪几个告别的场景?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第几课时
教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 2.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目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标 教 学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 2 自然段。 重 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难 点 教 学 插图、小黑板、肖邦故事、音乐作品 资 源 1.思考: 肖邦怎样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离别时写了哪些场景?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 预 习 设 计 他是怎样做的?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肖邦为什么在弥留之际请 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肖邦的故事,听一听他的音乐作品。 学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把这 三个场景表演出来,体会
2.思考:这小节写了哪 2.交流板书 些告别场景 3.交流 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4.自由读这三个场景描 赠送银杯 写,说说哪个场面特别 感动你,为什么。 5.为歌曲《即使你远在 他乡》填词 5.出示句子: 6.想像埃斯内尔此时的 激动心情。 (1)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 说:“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啊!”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结合补充习题第五大题 读一读、 悟一悟来学习第 3 小节。 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哪个场景最令人感动,为什么? 4.引导学生填歌词,想像当时的场景。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内容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Hale Waihona Puke 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预习检测一:
1词语(生字词)
肖邦咏唱一腔热血忧虑蜡烛巴黎
维斯瓦河深渊 雾霭 肺结核病
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
▲预习检测二:
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过渡:字词句都学的那么轻松,那么这项作业肯定也难不倒大家了。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朗读课文,根据段意,将文章非为四段。
被迫离开祖国、洒泪告别亲人、忘我音乐制作、把心带回祖国,
2.听了之后,大家又有什么感受?
3.你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写的吗?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过渡: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了吗?这篇课文有很多词语,不好读,考考大家?
音乐会的第二天,肖邦的病情就加重了:发烧,气喘,极度虚弱。给肖邦看病的医生感到这对一个重肺病患者不是一个好兆头。而这时,正是一八四八年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之时。巴黎人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望着映在窗玻璃上的火光,倾听着远处枪炮轰鸣和大街上“自由万岁”的口号声。没过多久,革命的烈火已蔓延到整个欧洲,人们奔走相告:柏林革命了,维也纳革命了,意大利米兰人民赶走了奥地利侵略者。密茨凯维奇正在组织波兰军团。波兰的波兹南地区爆发了起义——病弱的肖邦听到这些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波兰祖国又有了希望。有的波兰同胞要回国去参加战斗了,肖邦感慨万分,不管医生怎样劝阻,他坚持要到车站上去为他的同胞送行。从车站回来,心情的激动、行动的劳累使他严重的肺病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心脏急剧地跳动,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 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 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
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学习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 自主阅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 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 地下。”
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 6 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 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 39 岁。当时他才 39 岁。) 5.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 国之恨。
(1)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 4 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3.展示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a.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b.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 一句。
我的方法:
二、拓展阅读我做主
举一举:我了解的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者
爱国者
主要事迹
学情
关于学习经验:通过品一品、举一举,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帮
分析 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 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
2.交流展示: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
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 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 18 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
先学提纲、挂图、小黑板
一、品读感悟我先行
1.品一品:结合对课文的阅读,试着写一写对课后练习第 4 题的理解
⑴
⑵
2.悟一悟:结合对课文的阅读,试着写一写对乐曲的感受
乐曲名称
乐曲作者 乐曲表达的情感
《即使你远在他乡》
《革命练习曲》
3.想一想:反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想出的背诵这一自然段的好方
法是什么?
忘的。。 二、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一)学习第二段。 1. 提出任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 2. 自主阅读: 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3. 展示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4. 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a.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 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 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 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 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 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 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 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 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 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二)学习第三段。 1. 提出任务: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2.自主阅读:
六上第 一 单元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 2 教时 总第 8 个 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目标 2.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正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课堂总结
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
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 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检测完善
《当堂反心脏带回祖国
教后反思:
不得不离开波兰 肖邦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