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状况调查
云南旅游如何保护当地文化遗产

云南旅游如何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云南,这片充满神秘色彩和多元文化的土地,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云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古老的城镇到独特的民族风俗,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壮丽的历史建筑,无一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云南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数量的激增给当地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些热门景点人满为患,过度的踩踏和触摸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例如,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宫殿,其墙壁和地板在大量游客的影响下逐渐磨损。
此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在文物上乱涂乱画、随意破坏,也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保护云南的文化遗产,加强管理和监管至关重要。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旅游景点的游客流量进行合理控制。
可以通过预约制度、分时段游览等方式,避免游客过度集中。
同时,加强对景点的巡逻和监管,对于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高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
在游客前往云南旅游之前,可以通过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向他们提供有关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在旅游景点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说明,提醒游客尊重文化遗产,不随意破坏。
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景点时,要充分考虑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评估。
对于那些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文化遗产,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文化保护组织,让居民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赴云南进行古城文化与生态保护考察调研报告

赴云南进行古城文化与生态保护考察调研报告今年,我市一行14人在副主任**的带领下赴云南就古城文化与生态保护进行了考察调研。
期间,考察团主要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名胜古迹。
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一)正确处理古城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云南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古城文化保护问题,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丽江古城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
丽江古城有纳西文化、东巴文化,大理古城有白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为古城的肉身赋予了灵魂。
云南在古城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不断完善“四大体系”。
1、坚持法制为基,建立规范管理的法制体系从1994年开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古城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对丽江、大理等市相继颁布了相应的古城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如《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大研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等。
古城保护管理的法制体系框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为古城实现依法和科学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丽江市、大理始终进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的探索。
设立相应的古城管理机构,如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把原来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能调整充实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
通过5年多来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多级联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荣辱与共”的管理模式。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城市类型的遗产保护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丽江古城是以完整古城,以常民生态空间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不同于历史遗迹、博物馆、封闭式城堡等文化遗产。
至今丽江古城内仍然有6000多户、25000多居民生活其间,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受到现代文明和强势文化的冲击而会发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等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变化的,非常脆弱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异常艰巨。
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我县建设城乡统筹的生态经济示县的重要软实力。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3月中旬至4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县文化委、文管所、文化馆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文化委、县博物馆、非遗馆、三峡文博园等部门和展馆,凤鸣镇氏宗祠、耀灵鸣凤书院、盐大路、清水孟伉故居、云安古镇、老县城遗址、旧县坪遗址、谭佑铭故居、程德全故居等文化遗址考察调研,听取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与此同时,调研组到渝中区、巫山县、忠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我县是文物大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他文物点1196处。
**年完成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及审核工作,普查全县可移动文物数量23**8件套。
**年4月,顺利通过市级专家对**县“一普”数据的抽查审核工作,成为市首家通过抽查的收藏单位。
(一)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逐渐规。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年,国务院和市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17号、渝府发[**]26号),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县在**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府发〔**〕57号),编辑出版了《**文物概览》。
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三峡移民迁建中,兼顾了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典型代表就是飞庙和三峡文物园的异地搬迁保护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重点文物修缮工作初见成效。
浅谈官渡古镇古建筑保护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浅谈官渡古镇古建筑保护的现状与改进建议摘要:在昆明这个美丽的春城中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古镇旅游景区——官渡古镇,它极具特色且富含文化底蕴的古昆明建筑风格以及昆明官渡人民的热情好客都深深的吸引着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以及旅游爱好者光临此地。
但是,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依旧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我将对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找到了其在开发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我对其产生的相关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古建筑;现状;发展;保护一、相关概述1.1官渡古镇的历史背景昆明的东南郊屹立着一座美丽富饶的文化古镇——官渡古镇,其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极具特色的官渡风土人情,是老昆明的一种深厚的体现。
官渡古镇正门位于昆明东南郊8公里处,位于滇池的北岸、宝象河的下游,占地约17平方公里。
官渡古镇本来是滇池岸边一个常年靠打渔为生的渔村,原名叫“窝洞”,这里风光如画,景色宜人。
追溯到唐代,这里便是君主帝王游览滇池时的常驻之地。
到了宋代,约1180到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就常常乘舟游玩于此。
高生世停靠岸边,见此风景秀丽,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了“官渡”。
如同画一般的官渡让高生世流连忘返,于是他就干脆把官渡划为了自己直接管辖的区域,并修建了城池,并在唐宋时期称为了滇池东岸的一座大型集镇。
到了元代,官渡与昆明一同设县。
直到明清时期,官渡已成为了一个手工业与商业发达的乡镇。
二、官渡古建筑保护2.1官渡古镇的古建筑保护现状官渡古镇作为一个不到一千平方千米的古城范围内,存在国、省、市级历史文物10余处。
人口两万多人,但95%都为农业人口,繁多的农业人口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这也多少限制了一些古建筑的保护和持续发展,但官渡人民在生活和发展的同时也比别人更多了要保护官渡古镇古建筑的责任。
官渡古镇六寺之首的妙湛寺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但西塔毁于地震,现唯有东塔还屹立不倒。
官渡古镇的保护与延续研究

官渡古镇的保护与延续研究官渡古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镇。
自从云南省政府将其列为“云南省文化旅游名镇”以来,官渡古镇备受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该古镇还因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发展,官渡古镇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破坏和蚕食。
如何保护和延续官渡古镇的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和恢复官渡古镇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个古镇,官渡古镇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古镇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庙宇、祠堂、会馆、古井、街巷等,这些建筑都体现了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保护和恢复这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通过研究建筑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域环境等要素来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需要落实措施,加强对建筑物进行日常维护和修缮,以确保其安全性和久远性。
例如,开发和推广养老旅游,在建筑物维护、文化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为古镇注入新的旅游文化元素,这就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价值的效果。
二、开发和利用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包含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点,如八骏图、昔方文化村、江水沙光、赵子龙庙等,这些景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
因此,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也是保护和延续官渡古镇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专业旅游开发公司来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例如有可能推出“官渡文化游”、“家庭文化游”、“团队文化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要注重游客教育和文化传承。
三、培养和发展官渡古镇的文化传承人才官渡古镇不仅有着历史和自然风光,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
为了保护和延续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培养和发展一批文化传承人才。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推出一系列和官渡古镇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书籍、手工艺品、传统文化展览等,提高古镇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云南调研报告

云南调研报告云南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二、历史文化资源云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早期的滇池文化、兴隆铜器文化、晋宁石器文化,到后来的南诏文化、滇池文化、大理国文化、景东文化、晋宁文化、丽江文化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云南省现有文物古迹668处,其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99处,省级文保单位215处。
其中以古城丽江、大理坊、泸沽湖和元阳梯田等景点最为有名。
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旅游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云南旅游规模逐年递增,到2019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超过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000亿元。
2.目前云南旅游市场多以自由行和文化体验游为主,特色资源开发的酒店、民宿等旅游服务业发展迅猛。
3.云南旅游业发展大体存在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本省特色文化,打造秀美山水、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云南冰雪、云南绿地、云南红色、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板块。
四、云南旅游发展发展建议1.加强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动云南旅游数字化。
3.加强旅游区域的互联互通性,增加各景点之间的联络。
4.进一步优化旅游政策,促进资本增加对旅游业的投资。
5.活化云南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总之,云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调研发现,要想将云南旅游产业开发得更好,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旅游市场体系、增强产业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古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古迹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古迹的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
本报告将基于此次社会实践,对古迹的保护、开发、传承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社会实践主要针对以下古迹:(1)北京故宫(2)陕西兵马俑(3)四川乐山大佛(4)江苏拙政园(5)云南丽江古城2. 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分组前往各个古迹,对古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了解。
(2)问卷调查:在古迹附近发放问卷,了解游客对古迹保护、开发、传承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与古迹管理人员、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古迹保护、开发、传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故宫(1)历史背景: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2)保护现状:故宫在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
(3)开发情况:故宫在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1)历史背景: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保护现状:兵马俑的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氧化、水分侵入等。
(3)开发情况:兵马俑博物馆已对外开放,成为游客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窗口。
3. 乐山大佛(1)历史背景: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2)保护现状:乐山大佛的保护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开发情况:乐山大佛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拙政园(1)历史背景: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2)保护现状:拙政园在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3)开发情况:拙政园已成为苏州旅游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5. 丽江古城(1)历史背景: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

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云南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如何为云南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美景云南的自然美景是举世闻名的。
这个省份有着华丽的山脉,美丽的湖泊和宏伟的峡谷。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玉龙雪山,贡山梅里雪山和普达措国家公园。
这些美景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旅游。
旅游业已成为云南重要的产业之一。
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保存这些自然美景提供了动力。
古镇文化云南有着许多著名的古老城镇,这些城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这些城镇不仅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还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其中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就是丽江古城。
古城保存完好,可以看到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风情。
古城里有许多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音乐和舞蹈等表演。
文化遗产保护云南拥有众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文物和文化景观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不仅是为了珍爱这些历史遗产,也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云南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政府加强了对这些文物的检查和监控,确保它们得到妥善的处理和保存。
同时,政府为游客提供了各种服务,以保证他们可以安全地参观。
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云南,许多人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和文化表演来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政府和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同时,教育机构也在通过教育和培训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
结论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这些遗产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传承和保存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和传承它们,以确保这些遗产代代相传。
在云南的旅游行程中,遗产丰富的城镇、古迹,将远不止上述两种,还包括了世界文化博物馆——昆明博物馆、石林风景名胜区和石林奇石等多个独具特色的地方,这些都是云南历史文化遗产的缩影,相信它们会在未来发挥更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Thanks For Listening
然而,实际上不止朱家花园,建水很多精美的古建筑遗迹都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 坏,现在能看到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最精华的部分遗迹已经被拆除破坏。朱家花园中 有近四分之一的建筑是后来重建或者翻新过的,商业气息和现代气息比较浓重。
建水目前保护的最完好的文物古迹, 应当算是文庙了。 此建筑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 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 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 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 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 北京孔庙。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 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 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继 中庆(昆明)、大理之后,最早创建 的第三座庙宇。后经明、清两代扩建, 占地达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 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 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 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步入大门 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20余 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 周柳丝轻拂,池中建有思乐亭,左、 右有"礼门"和"义路"。步人棂星门.有 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祟圣词、 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
四.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
五.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
五 、 参考文献
1、《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本书在理论上对文物的 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 2、《可触摸的历史——云南民族文物古迹》:本书以一件件 具体的文物为线索,从而引出与这些文物有关的民族历史和文 化知识,使我们小组成员初步了解云南的古代民族和考古学的 研究成果。 3、《昆明文物古迹》 :重点讲述了昆 明现已发现的文物古迹的说明及探索。 4、《云南文物古迹大全》:本书收入全省各地重点文物古迹 保护单位1349项,按行政区划逐项简述,读者也可以按文物分 类查阅,它们是: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雕刻绘画、近现 代文物及其它。 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位于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 昆明市博物馆(原古幢公 园)内,有一座宽敞明亮 的大厅,正中屹立着被誉 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 的大理国经幢。因所此地 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 名“地藏寺经幢”,是大 理国(公元937-1253年) 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 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 生所造。大理国经幢又名 “地藏寺石幢”或“梵文 经幢”,俗称“古幢”, 后来地藏寺倒塌,古幢长 期埋没地下。1919年古幢 从地藏寺废墟出土。雕刻 精致,线条鲜明细腻,形 象惟妙惟肖。
群众缺乏保 护历史和文 化古迹的意 识 古建火灾现场
保护机制不 到位
经营不善,缺 乏科学性的建 造
四 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方法
保护必须按程序进行,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 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订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 划。所有程序都应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专业规则,并且广泛征求社会有关
但是由于保护不当,朝阳楼现已经有轻微的损毁,近几年历经两次保护翻 新,也让朝阳楼多了许多现代气息。
建水朱家花园 位于云南建水 古城的建新街 中段,是清末 乡绅朱渭卿兄 弟建造的家宅 和宗祠。占地2 万多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 50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呈 “纵四横三” 布局。
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 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 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 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
目录
绪 论
法历 及史 结和 果文 分化 析古 迹 调 查 方
坏历 的史 原和 因文 化 古 迹 遭 到 破
方保 法护 历 史 和 文 化 古 迹 的
参 考 文 献
名词解释
历史和文化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 化遗物和遗迹
丽江大研镇
摘要和引言
摘要
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云南省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现状及为什么出现当前 现状的原因,面对当前现状我们将以什么方法来应对和改善。主要通过问卷 调查、网络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收集等方式完成我们的 调研。经过为时两周的调研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云南省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 存在诸多重大问题。云南省到今天为止遗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村镇,这些村 镇保持着它特有的民族风格,它独特的建筑及历史传统文化,给现代人不论 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审美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众多的研究价值,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具有独特风格的镇子本身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一些 改变,在这些过程中忽视掉对物质遗产的保护。现代人对保护历史和文化古
二 历史和文化古迹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
研究思路及方法
思路
意义与目的→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 分析→深入分析现状及 问题→提出具体建 得到改善 议和措施→得到改善
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 文献资 料研究 实例调查与访谈 定性、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三历史和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原因
原因分析
群众缺乏对历 史和文化古迹 的知识
方面的意见。
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 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
预防灾害侵袭。
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素质与保护意识。
四、保护原则
一. 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二.
慎重重建,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
三.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迹意识不足,及在教育与个人修养不够进而形成社会化的意识不强,我们的
历史和文化古迹面临着威胁。
昆明古迹一览
翠湖
云南陆军讲武堂
大观楼
东寺塔
西寺塔
金马碧鸡坊
忠爱坊建于元代,是人们为了纪念咸阳王平章政
事赛典赤·瞻思丁的功德而建。 之所以取名忠爱 坊是缘于塞典赤在滇时,体贴民情,造福于民。 谓其“忠于君而爱于民”。其中最显著的有开僻 金汁河灌溉良田上万亩。
唐元和年间南诏政 权在此筑惠历城, 城系土城。明洪武 二十年,明军平定 云南后设临安卫, 筑临安卫城,在原 有土城的基础上拓 地改建为砖城。城 有四门,东叫迎晖 门,南叫阜安门, 西为清远门,北为 永贞门。明末,西 南北三楼毁于战火, 仅存东城楼。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 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 绝于世。 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 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唐三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 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 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地藏寺经幢
作为我国古代石雕艺 术工艺品之艺术瑰宝, 受到了政府有关文化 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 重视与关注。它具有 很高的研究、保护、 文化、观赏价值,是 我国民族宗教史、文 化史、佛教艺术史、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 时期政治、经济、文 化、佛学研究极其珍 贵的文物史料。
图为建水三眼井
云南建水古城, 古称步头,也称 巴甸。建水是古 城,保留着古城 的趣味。比如朝 阳门,在高原的 阳光下雄挺清朗; 比如文庙,规模 庞大,在全国保 存下来的文庙中, 也少有这样完好 的了;比如仿照 “大观园”建成的朱 家花园,结构复 杂,雕梁画 栋……但我认为 建水保留最好、 最具特点的是建 水的古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