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合集下载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汇报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汇报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汇报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

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它的最大功绩在于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引领了国际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一、写作缘由(一)完成马克思的遗愿摩尔根在原始社会史领域所作的研究,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马克思于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该书写下十分详尽的摘录和批语,打算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马克思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便与世长辞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恩格斯继承了马克思的遗志,写出了伟大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使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述。

恩格斯在1884年指出:“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现在有一本象达尔文学说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这本书当然也是被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

……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6卷,第112页。

)(二)驳斥资产阶级关于私有制和国家的谬论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处于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政下,为维护统治,制造了种种关于私有制和国家“合理”、“永恒”的谬论,而无产阶级和社会党人被剥削阶级运动立法手段和国家机器镇压,社会民主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工人组织被解散,德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此时,揭示私有制的罪恶本质,说明国家的真实起源,破除被剥削阶级的麻痹,鼓舞无产阶级和社会党人同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斗争,成为重要的战斗任务,《起源》应势而生。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

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Im Anschluß an Lewis H. Morgans Forschungen)”。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原著以德语写于1884年3月至5月间,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

后来,这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著作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

【内容】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由于各阶级的冲突导致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

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研究,补充他本人对古代罗马、希腊和日耳曼人社会的研究材料,论述了人类早期原始社会阶段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后来科学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恩格斯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

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马原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不忘初心重温经典——《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此书于1884年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其后被翻译成法、俄、英、日、中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附录。

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

在此书中,恩格斯用了大概一半的篇幅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的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书中第二章专门探讨家庭起源的问题,恩格斯“把历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他把婚姻家庭确认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而非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

两性结合是人类再生产的方式,从最初的血缘群婚构成的血族家庭,发展到族外非血缘群婚构成的普那路亚家庭,后来又发展到松散的个体婚构成的对偶制家庭,最后是较为固定的个体婚构成的专偶制家庭,到达了阶级时代。

书中第九章着重论述的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只能集体劳动,集体消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

到了野蛮时代的中期阶段,青铜工具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与农业分离,个体劳动出现了,随之一些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也归个体所有,私有制开始萌发。

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作为生产力的劳动工具——奴隶而存在,这时社会开始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被称为铁器时代,生产力继续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耕地变为私有,氏族内有些成员也沦为奴隶。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为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国家理论的著作.为此,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了《起源》一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国家与婚姻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解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客观规律,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阐明了国家将随着消除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一、关于国家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呢?这是由于十九世纪70-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除了加强他们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和劳动人民之外,还在理论上尽量美化资产阶级的国家,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争夺国家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道路。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曾经宣传过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承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后,就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了。

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要彻底打破这种迷信,决定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国家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我们知道,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当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这就是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机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管理机构的客观要求,是控制社会冲突,使社会有序发展的客观力量,但是国家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

任何脱离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去认识国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但这又不等于说国家就有“两个本质”。

只能说在这对矛盾体里,阶级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对矛盾统一体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于1884年首次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必将消亡。

该书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文字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包括2篇序言和9章正文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章史前各文化阶段,讲述文明时代之前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探讨古代社会的概况。

2、第二章家庭,主要探讨家庭的四种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揭示家庭形式的演变及演变的关键与基础。

3、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结合易洛魁人、希腊人、雅典人、罗马人、凯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等诸具体历史发展过程,专门探讨氏族制度的解体、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揭示了私有制在氏族社会的瓦解及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第九章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是全书的总结部分,系统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探讨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国家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文明社会的实质。

通过对历史素材的全面而深入剖析,对社会转变时期的经济条件及其重要作用做了深刻分析,论证了经济条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四个部分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认知路径:文明进程、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受制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转变的逻辑。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制家庭走向专偶制家庭,社会组织形式由氏族变成国家,都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外部表现。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关系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改变,促成了社会形态、家庭形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转变。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祥解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祥解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族在此基础上出现
血缘家庭:仅仅排斥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普那路亚家庭:对于姊妹和兄弟之间排除了相互的夫妻关系 对偶制家庭: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多妻和偶尔的通奸,仍然是男子的权 利;婚姻关系很容易由任何一方解除,子女像以前一样属于母亲 专偶制家庭:一夫一妻,婚姻关系牢固得多;子女继承父亲财产
2、与《古代社会》和《关于<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的比较
《古代社会》: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政治观念的发展;家族观念的发展; 财产观念的发展;
《关于<古代社会>的摘要》: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家族观念的发展— —财产观念的发展——政治观念的发展
二、整体结构
1、两种生产理论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 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 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藩衍。”
《共产党宣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反杜林论》:“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在已经越过某 一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变成生产的桎 梏。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变为私有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蒙昧时代
低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生产方式特征
家庭形式 社会组织形式
例子
人类的童年;以坚果 等为食物;音节清晰
的语言的产生
群婚制
采用鱼类作为食物和 使用火;食人之风
群婚制
弓箭的发明;有定居 村落的萌芽;还不知
制陶术
群婚制

氏族
氏族

澳大利亚人和大多数 哥伦比亚河流域部落
波利尼西亚人
“同类相食也曾流行过一时;几乎最原始的部落都可发现是食人的,包括较晚 的部族。诸如爱尔兰人。古代的西班牙依伯拉人,苏格兰东部的皮克人,以及11世 纪的丹麦人都是食人的。在这些部落当中,人肉是大宗的交易品,是否有葬礼的举 行则不得而知。在上刚果居住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公开地当作食品买卖。在南太 平洋新几内亚东北的新不列颠岛上,人肉如同今日的猪羊肉一样地在市场出售。在 所罗门岛上有些人还宁愿把妇女养得白白胖胖的,像猪一样作为牲祭”。(p12-13)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 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 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自老,即物质生活本身。”
美国密苏里河东岸的 中美和秘鲁等地的村居印第 荷马时代的希腊部落
印第安人部落
安人
总之,动植物的驯化意味着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因而也就意味着人口越来越稠密。 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在某些地区)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行政 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的发 展的先决条件。 《枪炮、病菌与钢铁》 (p71)
“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 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
“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 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
2、三个时代的分期
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 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 的方法的时期。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一、写作背景
二、总体框架
1、两种生产理论 2、三个时代的划分 3、四种家庭形式的变更 4、五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 5、文明时代与国家的产生
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一、写作背景
1、人类学研究的兴起 (1884年4月初——5月26日)
巴霍芬:《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的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 (1861);
——威尔·杜兰 《东方的遗产》
野蛮时代 生产方式特征
家庭形式 社会组织形式
例子
低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制陶术;东西两个半 球已逐渐分化
对偶制
氏族(全盛时代)
东大陆的家畜驯养;西大陆 铁矿石的冶炼;拼音文
靠灌溉栽培植物
字的发明并应用于文字
记录
对偶制
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 多妻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实质上,在恩格斯的笔下,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之间的差距,远远大 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括了经济层面的 问题,也包含了伦理和道德层面的堕落。
3、家庭形式的变更
1、血缘家庭 2、普那路亚家庭 3、对偶制家庭 4、专偶制家庭
摩尔根《古代社会》关于家庭形式的划分 1、血婚制家族 2、伙婚制家族(普那路亚) 3、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 4、专偶制家族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笔下国家起源的基础及其性质
引入:
《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阿伽门农被杀——奥瑞斯特斯为父报仇——依理逆司神和雅典娜、阿 波罗神的对抗——父权制战胜母权制 (阿伽门农、克吕泰墨斯特拉、埃楑斯托斯、奥瑞斯特斯)
依理逆司神:“她跟她所杀死的男人没有血缘亲属关系” 雅典娜:“奥瑞斯特斯不应为行为担罪责”
粮食生产及社会之间的竞争与混合,产生了征服的直接原动力:病菌、文字、技术 和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这些都是终极原因,是通过因果关系链而表现出来的,虽 然这些因果关系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全都与稠密的庞大人口和定居的生活方式有 关。《枪炮、病菌与钢铁》(p306)
文明时代:始于音标字母的使用和文献记载的出现。文明社会分为古 代文明社会和近代文明社会。《古代社会研究》(1865); 摩尔根:《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制度和姻亲制度》(1871)和《古代社会, 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1877); 蒙森:《罗马史》(1854-1856) 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蒙昧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1870)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